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珮瑤
Wu Pei-Yau
論文名稱: 靜止 移動 漂浮-介於動態靜態之間的非線性網路藝術創作
Stilling Moving Floating: Non-linear Web Art Creation In-between Dynamic and Static
指導教授: 林達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網路藝術多媒體詩數位詩數位文學數位插畫非線性敘事漂浮圖文創作
英文關鍵詞: Web Art, Net Art, media poetry, digital poetry, digital literature, digital illustration, non-linear narrative, float, picture book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9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寫下詩句,將情感的起伏保留在詩裡,將狂喜、悲愴、期望、失落等等情緒擷取,將天空、海洋、森林、旭日、夕陽等景象以文字典藏。每一首詩是一個靜止的點,是寫詩者生命某一時間點的永恆保存。紀錄著稍縱即逝的感官經驗、生命體會。在熟悉的地域空間,找尋存在時間裡的記憶,樂於移動於回憶與歷史中,恣意地切換景物、歲月片段,在情緒、事件、物件所編寫出的詩篇中漂浮。
    本創作以網路模式的動態視覺表現為內容,呈現二十篇新詩作品,藉由網際網路超連結模式,透過關鍵字,使篇與篇之間相互連結。各篇以其文字中的情緒、意境為視覺創作主體,繪製出屬於每篇文字的插圖。應用動畫軟體,使作品呈現動態效果,搭配音樂與音效。整體作品以網路為展示的場域,應用網際網路的多媒體功能,為本創作的主要呈現方式。
    以靜止.移動.漂浮三種層次,論述作品概念。探究數位時代的藝術方向、新媒體藝術、網路美學,與超文件/超媒體本質的網路藝術相關作品,以及數位文學概況等。

    Retaining one’s emotion in the poetry captures the happiness, sadness, expectation and regret. Words could keep the scenes of the sky, the ocean, and the sun. Every poem is a stationary period of preserving eternity of the writer’s feelings. It also records the fleeting sensory experience and life meaning. The writer enjoys looking for inspirations in the familiar spots between memories and histories, and willfully structuring the scenery and plot of the compositions, meanwhile, his or her minds floating on the works.
    My creation is one kind of Web Art attributed to dynamic representation by twenty poems through hyperlink making connections among each one. Twenty Illustrations was created for the sentiment and artistic conceptions of the twenty poems. In addition, using animation software and collating with music and sound effects emerge dynamic consequence. The whole production is presented on the Internet by multimedia function which is the basic application to display the main work.
    Stilling, Moving, and Floating are the three arrangements of ideas using to discuss the concept of the work. Moreover,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new orientation of art in the Digital Era, and explores New Media Art, Net Art, Hypertext and Hypermedia in Net Art, and digital literature.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1.緒論 1 1.1創作動機與目的 3 1.2創作流程 5 1.3創作範圍與限制 6 1.4名詞解釋 7 1.4.1新詩 7 1.4.2非線性敘事 8 2.文獻探討 10 2.1新媒體與新媒體藝術歧義 12 2.1.1新媒體藝術的歧義 12 2.1.2新媒體的學術觀點 14 2.2新媒體藝術中的網路美學 18 2.2.1從當代藝術流派探究網路藝術美學 18 2.2.2網路藝術的作品型態 20 2.3非線性敘事的超文件/超媒體網路藝術 25 2.3.1「超文件」與「超媒體」概念的形成 25 2.3.2網路藝術中的非線性敘事 26 2.3.3超文件/超媒體本質的網路藝術相關作品 27 2.4數位文學簡述 33 2.4.1華語網路文學形成 34 2.4.2新文類誕生-數位詩 35 3.創作設計 47 3.1創作論述 47 3.1.1靜止 48 3.1.2移動 50 3.1.3漂浮 52 3.2作品架構與表現形式 56 3.2.1 作品架構 56 3.2.2 作品表現形式 57 3.3作品視覺圖像說明 67 3.3.1作品中的人物圖像 67 3.3.2作品中的光源表達 70 4.創作執行與成果 74 4.1作品執行與呈現 74 4.1.1網站架構與首頁製作 74 4.1.2網站內頁執行與呈現 76 4.2作品成果 129 4.2.1網站呈現 129 4.2.2作品其他呈現方式 129 5.結論與後續發展 133 5.1結論 133 5.2建議與後續發展 135 參考文獻 137 中文書目 137 英文書目 138 中文網路資源 140 英文網路資源 141 附錄 143 附錄1.作品平面輸出 143 附錄2.展覽活動紀錄 153

    中文書目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1)。《現代詩的語言與教學-第五屆現代詩學研討會》。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丁威仁(2008)。《戰後台灣現代詩史論-從現代與本土走向都市與網路》。台中市:生活力人文工作室。
    劉文沛,應宜倫(2007)。《互動廣告創意與設計》。中國北京:中國輕工業。
    汪耀進,武佩榮譯,Roland Barthes著 (1991)。《戀人絮語》。台北市:桂冠圖書。
    葉謹睿(2005)。《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葉謹睿(2003)。《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葉謹睿(2008)。《數位美學-電腦時代的藝術創作及文化潮流剖析》。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鄭月秀(2007)。《網路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屠友祥譯,Roland Barthes著 (1991)。《S/Z》。台北縣:桂冠圖書。
    郭世謀、林加雯(1997)。〈論圖像語彙的選擇對視覺傳達效果之影響〉,第二屆《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文集》。
    蕭蕭 (2007)。《現代新詩美學》。台北市:爾雅。
    蕭蕭主編(1991)。《詩魔的蛻變-洛夫詩作評論集》。台北市:詩之華。
    須文蔚(2003)。《台灣數位文學論-數位美學、傳播與教學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市:二魚文化。
    趙于宣(2008),魚的旅行手記-旅行文學書籍及網站藝術創作與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饒曉娟(2004)。國民中學新詩教學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婉萍(2009)。非線性敘事在繪本創作的應用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睿彣(2008)。非線性敘事設計在數位藝術表現之研究與創作。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洪健元(2007)。新媒體藝術的歧義與崇高美學的轉折-論「媒體城市‧數位昇華」展。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劉渼 (2008)。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台北大學中文學報,4,頁1-34。
    方彩欣(2009)。數位藝術創作媒材發展現象之再審思。美育,172,頁89-96。
    林柏賢(2009)。超越感知的盲點:數位藝術中的真實幻象。美學藝術學,4,頁167-179。
    曾鈺涓(2009)。缺席的一段歷史—從「藝術與科技」到「數位藝術」。美育,169,頁12-21。
    蔡佩玲(2009)。新媒體藝術之「觸探深層的食指」-論「V2特區 動態媒體-行動、互動」展。藝術論壇,4,頁86-109。

    英文書目
    Maria, M. (2003). From Visual Poetry to Digital Art: Image-sound-text Convergent Medi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Languag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Sam, W. (2004). Expanded Media: Interactive and Generative Processes in New Media Art.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ussex.
    Looy, J. V., & Baetens, J. (2006). Close Reading New Media: Analyzing Electronic Literature. Lit Linguist Computing, 21(1), P. 129-132.
    Morris, A., & Swiss, T. (2008). New Media Poetics: Contexts, Technotexts, and Theories. Lit Linguist Computing, 23(1), P. 128-130.
    Strehovec, J. (2009). New Media Art as Research: Art-making beyond the Autonomy of Art and Aesthetics. Technoetic Arts, 6(3), P. 233-250.
    Paul, C. (2008). Art Games. Technology Review, 111(2), P. 82-87.
    Kinsella, E. H. (1996). The Intersensory Aesthetics of Hypermedia: Fertile Ground for Integrative and Creative Express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A&M University.
    Rush, M. (1999). New Media in Art.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Manovich, L. (2008). The Art of Participation 1950 to Now. New York: Thames & Hudson Inc.
    Blais, J., & Ippolibo, J. (2006). At the Age of Art. London: Thames & Hudson Ltd.
    Bolter, J. D. (2001). Writing Space: Computers, Hypertext, and the Remediation of Print.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Cameron, F., & Kenderdine, S. (2007). Theorizing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A Critical Discourse. Massachusett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avid, J., & Grusin, R. (1999). Remediation: Understanding New Media. Massachusett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son, R. (2007). The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Art. New York: AVA Publishing SA.
    Mark, T., & Jana, R. (2006). New Media Art. Los Angeles : Tasche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