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淑燕 |
---|---|
論文名稱: |
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終身學習之研究─以UNESCO學習四大支柱探討 |
指導教授: | 李明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7 |
中文關鍵詞: | 終身學習 、社工人員 、四大學習支柱 |
英文關鍵詞: | lifelong learning, social worker, the four pillars of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80 下載:6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近年來,社會脫序現象嚴重,社會問題叢生,使得台灣社會對於社會工作專業產生極大的需求,為保障案主的權益,有關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知識、技術、價值等更形重要;然而,社工人員身處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面對案主的殷切需求以及社會變遷等壓力,如何維持源源不斷的動力?如何突破本身的問題、盲點與困境呢?
本研究係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6年所提出一份影響全球終身學習深遠的報告書,名為「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強調人類要適應社會變遷的需要,必須進行終身學習,並從該報告書提出之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探究社工人員的學習內涵與發展脈絡,包括:學習認知(learning to know)、學習如何做事(learning to do)、學習與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及學習發展(learning to be)等四面向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立意取樣,深入訪談三位社會工作人員,瞭解她們終身學習的內涵,主要不在呈現她們是何等優秀的社會工作者,旨在探索她們在終身學習路途上的精華與轉折處。並從宏觀的觀點探究社工人員的學習觀,其學習管道除了在學校體制內的學習,以及在職機構提供的訓練、督導專業制度外,社工人員還可以透過何種途徑充實其專業呢?特別是社工人員如何從經驗中學習,從做中學,以及與案主、同仁及督導等互動過程中學習,將別人行動中的意義內化,並成為開展自己以及案主生命的泉源,期透過本研究能提供社會工作實務中有關人員終身學習之參考。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分別提出建議:
一、 社工人員個人方面:在終身學習時代裡,為因應日趨多元而複雜的社會環境,社工人員不論是基於自我成長或增進服務效能之考量,應轉化自己的學習慣性,培養終身學習的態度、積極從生活世界中學習,重視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所提供多元而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反思性學習為核心,將學習落實在行動上,使自己成為具自信之真正傑出的專業人士。
二、 工作場域方面:建議強化將工作場域轉化為學習場域,發展成團隊學習模式或學習型組織,建立社工人員終身學習的支持系統,並重視社工人員的主體性,提供反思性學習的空間,以增進其專業認同與知能,此對於社工人員自身的專業發展,以及案主權益保障具有正面意義。
三、 學校培育機構方面:學校正規教育一向較為重視學習知識,而社會工作是助人的工作,社工人員個人特質與專業自我對案主影響甚大,建議在社工人才培育課程中,宜加強運用實習機會等操作性課程,提供社工學生學習如何做事、如何學習的核心價值、以及個人發展的課程,以早期培育優秀之社工人員。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文科譯(民79)。質的教育研究法(譯自J.H. McMillan & S. Schumacher 1989年著Research in education: A conceptual introduction)。台北:師大書苑。
王正彥(民87)。學習社會與成人教育。學習社會,211-238頁。台北:師大書苑。
江亮演、曾華源、田麗珠編著(民84)。社會工作概論。台北:空大。
何青蓉(民85)。終生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269-289頁。台北:師大書苑。
吳玉真譯(1998)。學習為生存之道。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Vaill, P. B. (1996)原著Learning as a way of being. Jossey-Bass inc.
吳明烈(民9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新人文主義取向。社教雙月刊,123期,18-29頁。
吳明燁(民89)。從「弱勢家庭」到「學習家庭」?家庭型態多元化與家庭政策發展。前瞻21世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111-112頁。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中華志願工作人員協會編印。
吳慎慎(民92)。「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習觀點」引介。社教雙月刊,118期,43-47頁。
李傑江(民87)。評「學習:財富蘊含其中」報告書。北京:基礎教育學報。
李增祿(民84)。社會工作概論。台北:巨流。
李鍾元(民75)。社會工作概論講義。國立中興大學。
林振春(民87)。別將學生的腦袋當垃圾筒。社教雙月刊,83期,38-39頁。
林清江(民87)。學習社會中的公務人員發展策略。成人教育雙月刊,39期,21-30頁。
林萬億(民80)。我國社會福利事業與研究之發展。中國社會學刊,15期,74-119頁。
社會工作辭(民80)。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編印。
社會福利白皮書(民89)。社福新願景。台北:內政部社會司編印。
邱天助(民85)。亞太地區成人職業進修教育發展之比較研究。八十五年度成人教育研討會論文。教育部。
邱天助(民85)。推展社區學校教育落實終身學習理念。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
胡幼慧主編(民85)。質化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夢鯨(民86)。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315-318頁。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民87)。我國邁向學習社會過程中的障礙與克服途徑。成人教育,46期,7-14頁。
崔宇華(民88)。國民小學教師終生學習能力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世忠(民80)。知識原理-統整與運用。台北:五南出版社。
張苑珍(民81)。書籍介紹:學習-財富蘊涵其中。社教雙月刊,82期,43-44頁。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台北:教育部編印。
許臨高主編(民88)。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上冊。台北:洪葉文化。
郭明德(民87)。質化研究的探討及省思。教育研究,6期,153-173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郭進隆譯(民83)。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18-19頁。台北:天下。
陳雪雲(民88)。學習型社區:全球化與終身學習的新視野。社會教育學刊,28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編印。
陶藩瀛(民80)。論專業之社會條件-兼談台灣社會工作之專業化。當代社會學刊,創刊號,1-16頁。
陶藩瀛(民88)。專業發展:建制化或專業化。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會訊,43期,42-46頁,。
曾華源,黃俐婷(民85)。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本土化必要性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6期,53-59頁。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編印。
黃明月(民87)。學習社會的心理基礎。學習社會,157-176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5)。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1-32頁。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7)。終身學習釋意。社教雙月刊,83期,20-21頁。
黃富順(民89a)。成人的經驗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成人學習革命。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9b)。成人教育導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瑞琴(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玫瑩(民87)。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化之研究-社工人員制度建立過程與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德(民87)。學習社會與全民學習權。學習社會,177-210頁。台北:師大書苑。
楊國賜(民73)。終身教育的理念。社教雙月刊,創刊號,35-52頁。
萬育維譯(民86)。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台北:洪葉文化。
詹火生、王麗容(民82)。提昇社區社會工作員專業素質之研究。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詹志禹(民89)。教育活動的元素有哪些?載於詹志禹等著。探索教育,57-115頁。
詹棟樑(民90)。教育哲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鄔昆如(民82)。倫理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廖榮利、藍采風(民82)。台灣社會工作教育之回顧與展望-教師、學生、教學之社會學分析:華人社會的社會工作教育回顧與展望會議。社區發展季刊,62期,47-56頁。
劉婉珍(民83)。博物館成人教育特性與實踐。博物館學季刊,8卷,四期,58頁。
蔡秀美(民85)。終生學習社會的成長與規劃。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83-118頁。台北:師大書苑。
鄧運林(民84)。成人教學與自我導向學習。台北:五南。
賴蕙君(民89)。嘉義市國中教師終生學習行為意圖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的驗證。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芝苓(民87)。已婚女性社會工作人員之工作壓力與其激勵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承泰,劉美惠(民89)。單親研究在台灣。社區發展季刊,84期,31-38頁。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編印。
鍾肇騰(民88)。邁向學習社會的自我導向學習概念分析與策略。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終身學習,151-185頁。台北:師大書苑。
魏惠娟(民87)。從終生學習的觀點反思我國成人教育政策及未來行動。教育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二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編印。
羅寶鳳(民85)。成人在組織中的學習理論之初探。社教雙月刊,76期,24-35頁。
英文部分
Bryan, A.(1988).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Unwin Hyman.
Cross, P.(1992).Adults as Learners: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Delors, Jacques(1996).Learning :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UNESCO.
Edwards, Richard; Ranson, Stewart; Strain, Michael.(2002).Reflexivity: towards a theory of lifelong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vol.21, no.6, p.525-536.
European Union(1995). Teaching and Learning: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
Greenwood, E.(1957). 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 In T. Tripodi(eds.)
Hager, P.(1998)Lifelong education: From conflict consensus?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17(4), p.323-332.
Hasan, A.(1996). Lifelong Learning. In A. C. Tujnman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w York:Pergamon, 33-40.
Jarvis, P., Holford, J.&Griffin, C.(1998).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Longworth, N. and Davies, W. K.(1996).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Merriam, S. B. & Caffarella, R. S.(1991). Learning in Adulthood:A comprehensive guide.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ayne, J.(1996). Lifelong Learning and job-related training: the twin pillors of employee development. Adults Learning,7(10), p. 256-258.
Rallis, S. F. & Rossman G. B.(1998).Learning in the field: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Sage.
Rose, C. & Nicholl, M.(1997).Accelerated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N. Y. : Dell Publishing.
Sowers, K. M. ; Ellis, R.A.(2001)Steering currents for the future of social work.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1(2), p.245-254.
Van der Zee, H. (1996).The Learning society. In P. R. Raggatt & N. Small(Eds.), The Learning society:Challenges and trends, p. 162-183. London:The Open 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