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清平
論文名稱: 心智圖法之教學運用──以高中文言文為例
指導教授: 楊如雪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心智圖法高中國文文言文概念模組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1下載:10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課綱更迭,國文教學時數銳減的情況下,尋求一套具有效能化、系統化的學習工具是勢在必行的!本論文主要是引進符合大腦運作的「心智圖法」作為立論根據,運用以「文體」概念設計的「概念模組」作為操作基礎,透過這一套新穎、活潑、自由的思維工具,融入於高中國文教學之中,並藉由文言文教材的範文示例,提供教師在運用心智圖法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初期,作為參酌依據的一種輔助教材,以活絡教學現場氛圍,提昇教學成效;進而刺激莘莘學子的學習動機,提升文言文閱讀的興趣與成效。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揭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文獻探討,扼要說明心智圖法、概念模組的理論,並探討高中文言文教材與心智圖法運用於國文教學的相關研究。第三章心智圖法的「概念模組」設計類型,主要是探討「概念模組」的設計原則,是依據「文體」的形式與規律特色,以及作品的「表現手法」兩項原則,作為設計的基礎,進一步提煉出九種「概念模組」,作為心智圖法融入高中文言文教學初期時的參考依據。第四章心智圖法運用於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開展原則與示例,則是提出操作全課心智圖的開展原則,並提供完整的心智圖架構表,作為文言文範文示例。第五章心智圖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運用原則與教學策略,說明教師必須秉持「儲存數種全課心智圖」和「提煉合適的心智圖架構」作為運用原則,並且建議善用九種教學策略,以澈底貫徹心智圖法全面融入國文教學;第六章結論與建議,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結論,也針對未來研究者,提出數個值得深思的面向,作為建議。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心智圖法簡介與教學上的應用研究 7 一、心智圖法的理論簡介及繪製工具 7 二、心智圖法在教學上的應用研究 10 第二節 心智圖法的概念模組簡介 12 第三節 高中文言文教材與篇章結構的相關研究 13 一、與高中文言文教材有關的研究 13 二、與文言文教材篇章結構有關的研究 16 第四節 心智圖法運用於國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 18 一、專書 18 二、單篇論文 19 三、期刊論文 20 第三章 心智圖法的概念模組設計類型 23 第一節 概念模組的設計原則 23 一、作者的寫作目的──即是「主題」 25 二、文句中所透露的隱約訊息──即是「寓意」 26 三、作者對材料的運用與組織──即是「素材」與「章法結構」 27 四、文章隱藏的內在脈絡──即是「表現手法」、「文體」 28 第二節 概念模組的設計類型──依現有概念模組套用 29 一、記敘文結構模組 30 二、說明文結構模組 32 三、故事結構模組 33 四、小說結構模組 35 五、11W模組 37 六、起承轉合結構模組 39 七、抒情文結構模組 40 八、論說文結構模組 42 九、寓言結構模組 44 第三節 結構模組的設計類型──「進行修正」與「重新設計」 47 一、記敘文 47 (一)記人類概念模組 48 (二)敘事類概念模組 50 (三)寫景類 55 1. 自然景觀概念模組 55 2. 人文型態概念模組 58 二、論辨類概念模組 62 三、寓言類概念模組(諷喻體) 65 四、小說概念模組 73 五、抒情文 76 第四章 心智圖法運用於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開展原則與示例 79 第一節 心智圖法運用於高中文言文教材的開展原則 79 一、開展前的準備工作 80 二、開展時的依循原則 81 (一)須呈現中心放射性圖狀 81 (二)強調「邏輯分類」原則 81 (三)發揮「聯想」能力 84 (四)多利用「關鍵字」 86 三、開展後的潤飾美化 89 (一)刪除過多的支幹層次 89 (二)加入「外框」使之群組化 92 (三)選擇恰當「顏色」做為底色 92 (四)斟酌使用「圖像」 93 (五)設定「字體」大小 93 (六)以「連結線」串連概念 94 (七)修改「條列式」資料 96 第二節 心智圖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開展示例 98 一、單一型全課心智圖 98 (一)敘事類概念模組 99 (二)論辨類概念模組 99 (三)記人類概念模組 99 (四)人文型態概念模組 99 (五)說明文結構模組 99 (六)起承轉合概念模組 99 二、複合型全課心智圖 101 (一)並列型全課心智圖 101 (三)疊合型全課心智圖 108 (三)綜合型全課心智圖 114 三、原始型全課心智圖 117 第五章 心智圖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運用原則與教學策略 123 第一節 心智圖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運用原則 123 一、儲存數種全課心智圖架構 124 二、提煉合適的心智圖架構 137 第二節 心智圖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的教學策略 142 一、教授概念模組 143 二、邊講解邊繪製 144 三、配合分段解說 145 四、組合段落結構 148 五、固定核心概念 150 六、填入關鍵字句 151 七、強調課文主題 156 八、靈活伸縮架構 158 九、化對話為論辯 16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一、心智圖法可帶來新穎的教學效應 165 二、概念模組經濟實用 166 三、心智圖法是文章架構的理想示例 167 四、心智圖法將經典文言文重新包裝 167 第二節 建議 168 一、將心智圖法運用到其他文類 168 二、讓心智圖法與章法結構分析融合 168 三、促使心智圖理論形成教學法 169 參考書目 171 附錄一:高中文言文選文(依時代先後排列) 177 附錄二:分課心智圖示例索引(依時代先後排列) 201

    一、專書(依作者姓氏排列)  
    (一)高中國文教科書
    黃志民等編:《高中國文第一-六冊》(臺北:三民,2010年)。
    王新華等編:《高中國文第一-六冊》(臺北:南一,2009年)。
    史麗珠等編:《高中國文第一-六冊》(臺北:康熹,2010年)。
    宋裕等編:《高中國文第一-六冊》(臺北:翰林,2010年)。
    何寄澎等編:《高中國文第一-六冊》(臺北:龍騰,2009年)。

    (二)古籍(依朝代先後)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上、下)》,臺北:文史哲,2007年。
    ﹝南朝梁﹞蕭統編,王友懷譯著:《昭明文選注析》,大陸:三秦,2000年。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臺北:大安,1998年。
    ﹝明﹞吳訥:《文體序說三種》,臺北:大安,1997年。
    ﹝清﹞劉熙載:《藝概》,台北:華正,1988年。
    ﹝清﹞李扶九編選:《古文筆法百篇》,臺北:東海,2009年。
    ﹝清﹞過商侯:《古文評註全集》,臺北:宏業,1979年。

    (三)心智圖理論
    Tony Buzan with Barry Buzan著《The Mind Map Book-Radiand Thinking》,羅玲妃譯:《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臺北:一智企業,1998年。
    Tony Buzan,Barry Buzan著《The Mind Map Book》,孫易新譯《心智圖聖經》,臺北:耶魯國際,2007年。
    Tony Buzan著《Use Your Mind》,陳宜素、孫易新譯:《心智魔法師》,臺北:耶魯國際,2007年。
    中野禎二著,李惠芬譯:《心智圖圖解術》,新北市:世茂,2009年。
    胡雅茹:《心智圖超簡單》,臺中:晨星,2010年。
    孫易新:《培養孩子思考力•學習力》,臺北:浩域企業,2010年。
    陳資璧:《你的第一本心智圖操作書》,臺北:耶魯國際,2010年。

    (四)其他(依作者姓氏排列)
    仇小屏:《深入課文的一把鑰匙》,臺北:萬卷樓,2002年。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上、下)》,臺北:萬卷樓,2000年。
    王文濡:《精校評註古文觀止》,臺北:中華書局,1988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新論》,臺北:明文,1994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96年。
    王秀梗:《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年。
    江舉謙:《文章探源(上、下)》,臺中縣:明道文藝,1995年。
    吳功正等編:《古文鑑賞集成(一-三)》,臺北:文史哲,1996年。
    宋裕:《高中國文趣味教學手冊(第一-六冊)》,臺北:萬卷樓,1999年。
    李光連:《散文技巧》,臺北:紅葉,1996年。
    李素卿:《學習心理學》,臺北:五南,2000年。
    李銳清等著:《古文篇章結構表解分析──讀寫教學示例》,中國香港:中華書局,2005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臺北:里仁,1986年。
    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1991年。
    林聆慈等著:《高中國文古典文選》,臺北:萬卷樓,1999年。
    胡懷琛:《抒情文的作法》,大陸:世界書局,1931年。
    郁賢皓主編:《古詩文鑒賞入門》,大陸:新地文學,1990年。
    徐公持、吳小如等著:《古代抒情文散文鑑賞集》,臺北:國文天地,1989年。
    袁行霈主編:《歷代名篇鑑賞集成(上、中、下冊)》,臺北:五南,2005年。
    張學波:《中學國文教學理論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高中國文教材鑑賞分析》,臺北:五南,1994年。
    教育部九年一貫與文學習領域國語文教師輔導群合編:《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教育部,2008年。
    莊銀珠:《高中國文教學設計活路(續編)》高雄:復文,1994年。
    陳友冰:《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臺北:五南,1997年。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1987年。
    陳滿銘:《文章結構分析》,臺北:萬卷樓,1999年。
    陳滿銘:《章法結構原理與教學》,臺北:萬卷樓,2007年。
    陳滿銘:《章法學概論》,臺北:萬卷樓,2003年
    陳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2002年。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2005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駱駝,2006年。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臺北:文史哲,1998年。
    黃瑞雲:《歷代寓言選》,臺北:三民,2010年。
    黃慶萱、許家鸞:《中國文學鑑賞舉隅》,臺北:東大,1983年。
    黃錦泓:《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1997年。
    楊義:《楊義文存第七卷──楚辭詩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熊琬:《文章結構學──文章運思結構之藝術》,臺北:五南,1998年。
    蒲基維、涂玉萍、林聆慈著;陳滿銘主編:《散文•新詩義旨古今談》,臺北:萬卷樓,2002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臺灣學生,1995年。
    潘麗珠等合編:《如何閱讀一首詞》,臺北:商務,200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1999年。
    盧羨文:《閱讀理解》,香港:三聯,2008年。
    戴朝福:《真善美的世界──高中高職國文賞析》,臺北:臺灣學生,1996年。
    謝冰瑩等編:《新譯古文觀止》,臺北:三民,1997年。
    魏飴:《散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1999年。
    顧俊:《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臺北:木鐸,1987年。
    顧建華:《寓言:哲理的詩篇》,臺北:淑馨,1994年。

    二、單篇論文(依作者姓氏排列)
    王開府:〈心智圖在高中國文教學的運用〉,發表於《國文學科中心舉辦「98教師研習」演講稿》,2009年7月2日。
    王開府:〈心智圖法在高中國文思考教學之應用──以〈漸〉與〈旅遊紀聞〉二文為例〉,發表於《第三屆臺灣、香港、大陸三地語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辦),2011年5月。
    王開府:〈心智圖與國語文教學),《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教育部,2008年。
    王開府〈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第四十三卷,2008年6月,頁263-296。
    吳晏芝:〈談心智圖在國語文教學技巧的應用〉,收錄於《2010國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10年,頁84-92。
    吳蓓欣、沈宣夙〈結構策略在閱讀教學上的三階段運用〉,發表於《2009年閱讀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2009年4月。
    林佩玲〈寓言結構概念模組教學──以歐陽脩〈賣油翁〉為例〉,《國文天地》,第二十四卷第五期,2008年10月,頁22-28。
    林漢樓:〈抒情文的種類〉,《中國語文》,第三百九十二期,1990年6月,頁46-49
    胡伯欣:〈文言文閱讀方法教學〉,《國文天地》,第二十五卷第十一期,2010年4月,頁70-74。
    高秋鳳:〈抒情文教學研究〉,《教學與研究》,第十七期,1995年,頁61-85。
    張高評:〈左傳外交辭令的典範──〈燭之武退秦師〉文章鑑賞〉,《國文天地》,第十六卷第八期,2001年1月,頁95-98。
    張清榮:〈記敘文的寫作教學〉,《百世教育雜誌》,第一百八十六期,2007年3月,頁44-47。
    許俊雅:〈陳第與東番記〉,《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三期,1992年4月,頁237-261。
    許麗齡、張美英、謝素英 :〈心智圖──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新工具〉,《護理雜誌》,第五十五卷第二期,2008年4月,頁76-80。
    郭永吉:〈王粲〈登樓賦〉結構分析及創作技巧探索〉,《淡江中文學報》,第二十期,2009年12月,頁57-87。
    郭志陽:〈《韓非子》寓言的特色〉,《國文新天地》,第二十二期,2010年9月,頁84-92。
    陳竫詒:〈【閱讀全文】6大練習鍛鍊思考力〉,《天下雜誌》,第四百九十二期,2012年3月,頁74-75。
    陳滿銘:〈如何畫好國文課文結構分析表〉,《國文教學津梁》,臺北: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1990年,頁71-72。
    陳滿銘:〈如何進行課文結構分析──以高中國文教材為例〉(李述藺等編:《國文科教學研究專輯(五)》,南投: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9年,頁63。
    陳滿銘:〈論篇章辭章學〉,《國文學報》第三十五卷,2004年6月,頁35-68。
    彭瑞金:〈國文九十五年課綱四O篇範文之臺灣古典散文──〈東番記〉〈紀水沙連〉〈裨海紀遊〉〈臺灣通史序〉的介紹〉,《國文新天地》,第十一期,2011年,頁76-87。
    劉滌凡:〈國文教學金針──核心概念及其邏輯步驟的推演在高中國文教學上的運用(上)〉《國文天地》,第十四卷第一期,1998年,頁98-102。
    鄭圓鈴:〈心智圖在閱讀教學的應用〉,《國語文心智圖教學指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8年,頁29-52。
    黃文吉:〈「漁父」在唐宋詞中的意義〉,《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頁139-156。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排列)
    王美宜:《心智圖法教學運用於國中九年級原住民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王詠晴:《高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江如玲:《高中文言文教學與作文訓練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呂怡欣:〈高中九九課綱文言文選文情境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李孟毓:《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陳怡芬:《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教學析論──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課文為研究範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馮怡君:《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劉月卿:《高中國文融入式經典教學研究──以95暫綱之四十篇文言選文及相關篇章為例》,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賴金時:《高中文言文創意教學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蘇秀玉:《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析論──以《古文觀止》為研究範圍》,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四、網路資料
    1.孫易新:《心智圖網站》,http://www.mindmapping.com.tw/index.php
    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
    3.《臺北縣k12數位學校》,http://tpc.k12.edu.tw/1001217590/14_main.htm
    4.陳資璧:《心智圖網站──心智圖華文應用交流部落格》,http://www.dpmind.co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