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佩璇
LU, Pei-Xuan
論文名稱: 以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探討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對幸福感的影響
Using Work Pressure as a Mediato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in Elementary School on Well-Being
指導教授: 潘裕豐
Pan, Yu-Fong
口試委員: 佘永吉 李乙明
口試日期: 2021/08/2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3
中文關鍵詞: 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幸福感
英文關鍵詞: Work pressure, Personality, Well-be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18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7下載:7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工作壓力為中介變項,旨在探討人格特質對幸福感的影響。 研究對象為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採用問卷調查法, 以 網路通訊軟體發放問卷,內容包含工作壓力量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極簡五大人格量表中文版,以及教師個人背景資料。回收問卷後,採用 SPSS23進行分析,並整理出以下研究結論:
    壹、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現況為中等程度。
    貳、背景變項中的「年資」、「擔任職務」對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有顯著影響。
    參、國小特教教師的親和性人格特質最高
    肆、背景變項中的「年資」對情緒穩定性人格特質有顯著的影響。
    伍、國小特教教師的幸福感為中等程度。
    陸、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幸福感都有顯著相關性。
    柒、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嚴謹性」、「情緒穩定性」、「開放性」人格特質和幸福感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捌、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對「親和性」人格特質和幸福感具有完全中介效果。
    玖、國小特教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外向性」人格特質和幸福感不具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學校、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給出具體的建議。

    This study uses work stress as a mediating variabl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well-being.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ar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using onlin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work stress scale, the Chinese happiness scal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five minimal personality scales, and the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After collecting the questionnaire, use SPSS23 to analyze and sort out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1. The work pressure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s moderate.
    2. The "seniority" and "position" i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k pressure of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3.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have the highest affinity in agreeableness personality.
    4. The “seniority” in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motional stability personality.
    5. The happin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s moderate.
    6.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ork pressur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happiness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7. The work pressure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n "conscientiousness", "emotional stability", "openness"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8. The work pressure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has a completely mediating effect on the agreeableness personality and well-being.
    9. The work pressure of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has no mediating effect on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and well-be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schoo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表目次vi 圖目次vi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2 第三節研究問題3 第四節名詞解釋4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文獻探討7 第一節特教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理論7 第二節人格特質的相關理論18 第三節幸福感的相關理論29 第四節工作壓力 、 人格特質 、 幸福感的相關研究38 第三章研究方法45 第一節研究架構45 第二節研究對象49 第三節研究工具50 第四節研究程序54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57 第一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工作壓力 、 人格特質 、 幸福感現況 ………57 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 工作壓力、 人格特質、幸福感的差異分析59 第三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 工作壓力、 人格特質、幸福感的關聯情形 68 第四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對人格特質和幸福感的中介效果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5 第一節結論75 第二節建議77 參考文獻81 附錄91 壹、 工作壓力量表使用同意書91 貳、 極簡大五人格量表中文版使用同意書92 參、 中國人 幸福感量表使用同意書93

    方聖輝(2011):花東地區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體育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台北:心理。
    王怡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王詩惠(2018):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臺北。
    石宜家、謝季宏、吳和堂(2011):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生命意義感因果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37,177-214
    伍瑋琪(2015):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的工作壓力及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江芳華(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婚姻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教師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臺北。
    吳宗達(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吳宜蓁(2016):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工作投入與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所碩士論文,彰化。
    吳欣倫(2011):碩士生五大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調適力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貞慧(2020):休閒涉入、心流體驗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特教教師為例。南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非營利事業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
    呂克強(2016):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呂佳諭(2016):雲林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環球科技大學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呂易瑾(2018):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關係(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特教教學碩士論文,臺北。
    呂奕霏(2020):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及休閒調適策略之研究。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所碩士論文,高雄。
    呂美玲(2008):臺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李美枝(2010):氣稟、人格特質與社會化。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1(4),121-127。
    李美蘭(2007):國小資深女性教師幸福感之質性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李淑靜(2008):花蓮縣國中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
    李榮妹(2004):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沈儀方(2004):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周惠莉(2003):五大人格特質、性別角色與轉換型領導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周樂馥(2011):國中特教組長人格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林女滿(2016):彰化縣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嘉義。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9,205-238。
    林芷鈺(2020):臺北市國中特教班教師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邵穎(2011):高屏地區國小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
    林郁涵(2015):心癮剖面圖:以五大人格因素描述非法藥物使用者之人格特質(未出版)。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林堯仁(2007):桃園縣國中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林黛青(2012):臺北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運動參與動機與工作壓力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邱從益(2005):組織氣氛與學校經營。學校行政,(36),71-86。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M. Argyle著)。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洪曉麗(2013):論孔子仁學對幸福的理解。雲南大學學報,12(5),50-55。
    洪儷瑜、陳佩玉(2018):從兩個三角形談臺灣推動正向行為支持的發展。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7,121-139。
    胡心慈(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與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08,1-7。
    孫效智(1997):道德與幸福之間。 人文及社會科學 8(2),29-43 。
    徐珮旂(2010):國中生父母教養態度、友誼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翁旭湘(2019):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休閒參與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翁菁吟(2011):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健康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桃園。
    高幸綾(2018):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重定版十六刷)。台北:東華。
    張家禎(2007):雲林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級任教師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
    許雅惠(2016):台中市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活動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臺中。
    郭欣易(2000):人格特質與激勵偏好、工作態度、工作表現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陳仲庚、張雨新(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伊琳(2004):情緒、道德與道德教育─亞理斯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的哲學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欣欣(2013):台北市國際觀光旅館員工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明新學報,39(2),121-141。
    陳昱橞(2015):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教師為例。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陳秋緣(2014):特教教師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資源班為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陳韋伶(2019):苗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人格特質之研究。育達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苗栗。
    陳智華(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台北市某特教學校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陳瑩璇(2017):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身心障礙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傅秀媚、吳俊容(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9103,27-48。
    單雅蘭(2014):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
    曾婉如(2015):桃園市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對幸福感之影響。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彰化。
    黃如儀(2015):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社會支持、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新北市公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
    黃志和(2005):五大性格特質之遺傳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
    黃美華(2013):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桃園。
    黃堅厚(2004):人格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黃惠玲(2008):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新竹。
    黃智慧(1991):般若菩提心。臺北市:耀文。
    黃雅琳(2017):學前巡迴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 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黃鈴雅(2006):國小資源班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黃薏蒨(2013)。老師,你幸福嗎? - 國民小學教師幸福感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黃薏蒨、賴志峰(2015):老師,你幸福嗎?-國民小學教師幸福感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95),182-204。
    楊國樞(1989):心理學。臺北:台灣商務。
    楊凱雯(2016):國中階段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楊智安(2013):國中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僑光科技大學國際貿易運籌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楊慶豐(1991):孔子與老子思想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
    葉光輝(譯)(2005):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Lawrence A.Pervin、Daniel Cervone、Oliver P. John 著: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臺北:雙葉書廊。(原著出版於2004)
    詹美春(2002):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詹敏慈(2015):私立科技大學教師工作壓力、自我效能、正向思考、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北。
    廖光榮(2001):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廖婉婷(2017):桃園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人格特質、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趙雪君(2007):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彰化。
    趙驛(2020):彰化縣國民中學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劉秀鳳(2009):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務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學位論文,臺中。
    劉宗明(2007):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劉英(2019):苗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劉香伶(2015):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中。
    劉瑞琪(2013):公立國小特教教師職務輪調機制對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蔡坤良(2004):小琉球漁村老人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蔡孟真(2016):新北市國小特教教師人格特質、情緒智能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板橋區周邊區域國小身障班特教教師為例。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蔡金田(1998):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教育研究資訊,6(6),69-87。
    蔡苗宜(2014):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蔡素美(2003):國小學童課業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賴佳慧(2016):國小教師人格特質對情緒管理及工作壓力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
    賴秋蓉(2016):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休閒參與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學系運動與健康休閒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
    戴文雄、張永福、陳穎謙、陳清檳(2009):實用技能學程學生人格特質、自我效能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200906 (3:1),1-24。
    薛香蘭(2015):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以休閒參與為調節因子。景文科技大學旅遊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
    藍尚梅(201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關係:休閒運動參與的調節效果。臺北市立大學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釋證嚴(1992 ):歡喜自在。臺北市:慈濟。

    Allport, G. W. (1961). 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Y: Holt, Reinhartand Winston.
    Allport, G. W., & Odbert, H. S. (1936). Trait-names: A psycho-lexical stud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47(1), i–171.
    Argyle, M. & Lu, L. (1990). Happiness and social skil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1(12), 1255-1261.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Routledge.
    Brian R. Little(2017). Who Are You, Really?: The Surprising Puzzle of Personality. Simon and Schuster.
    Brickman, P. D., & Campbell, D. T. (1971). Hedonic relativism and planning the good society. In M. H. Appley (Ed.), Adaptation-level theor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urger, J. M., Messian, N., Patel, S., Del Prado, A., & Anderson, C. (2004). What a coincidence! The effects of incidental similarity on complianc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0(1), 35-43.
    Burger, T. (1993). Weber's sociology and Weber's personality. Theory and Society, 22(6), 813-836.
    Cattell, R. B. (1943). Th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Basic traits resolved into cluster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4), 476–506.
    Cervone, D., Pervin, L.A. (2008).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10th Ed.). USA: Wiley.
    Chris Kyriacou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35.
    璐珞, P. T., & McCrae, R. R. (1980). Influence of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happy and unhappy peo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668 - 678.
    Costa, P.T. & McCrae, R.R. (1992). NEO-PI-R: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Day, David V., and Stanley B. Silverman (1989),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Evidence of Incremental Validity, Personnel Psychology, 42, 25-36.
    DeNeve, K. M., & Cooper, H. (1998).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4(2), 197-119.
    Diener, E. & Larsen, R. J. (1993).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well-being. In M. Lewis & J. M. Haviland (Eds.), Handbook of emotions (p.405-415). New York, NY: Guildford.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542-575.
    Eysenck, H. J. (1970). The structure of human personality. USA:Methuen.
    Eysenck, S. G., & Eysenck, H. J. (1970). Crime and person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three-factor theory. 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 10(3), 225–239.
    Festinger, L. (1954). 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 Processes. Human Relations, 7(2), 117–140.
    Galton, F. (1884). Measurement of character. Fortnightly, 36(212), 179-185.
    Gatewood, R. D. & Field, H.S. (1998). Human Resource Selection(4th edition). Forth Worth, The Dryden Press.
    Goldberg, L. R. (1990).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The Big-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6), 1216–1229.
    Grob, A. (1995).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significant life-events across the life span. 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 / Schweizerische Zeitschrift für Psychologie / Revue Suisse de Psychologie, 54(1), 3–18.
    Guilford, J. P. (1959). Personality. New York: McGraw-Hill.
    Head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 731-739.
    Houston, J.P. (1981).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Glenview, IL: Scott, Freshman.
    Howard P. J., & Howard, J. M., (1995). The big five quick sta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for human resource professionals. Center for Applied Cognitive Studies, Chalotte. NC.
    Kenny, D. A., Kashy, D., & Bolger, N. (1998). Data analysis in social psychology. In D. Gilbert, S. Fiske, and G. Lindzey (Eds.),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4th ed.,pp.233-265). New York: McGraw-Hill
    Keyes, C. L. M., Shmotkin, D., & Ryff, C. D. (2002). Optimizing well-being: 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1007-1022.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 159–167.
    McGraw-Hill.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 4, 1-6.
    Lu, L. (2005). In pursuit of happiness: Th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WB. Chinese Journal of Psychology, 47, 99-112.
    McCrae, R.R. and John, O.P.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175-215.
    Michalos, A.C. (2008). Education,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7(3), 347-366.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9), 549-552.
    Norman, W. T. (1963). 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574-583.
    Omodei, M. M., & Wearing, A. J. (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 toward and inte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762-769.
    Parker, D. F. , & Decot iis, T. A. (1983).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job stress. Organizat ion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 32, 160-177.
    Pearson, L. Carolyn; Moomaw, William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29 (1), 38-54
    Pervin(1970).Personality: Theor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Reilly, E., Dhingra, K., & Boduszek, D. (2014). Teachers’ self-efficacy beliefs, self-esteem, and job stress as determinants of job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28(4), 365–378.
    Robbins, S.P.,Odendaal, A., and Roodt, G. (200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Global and Southern African Perspectives. Cape Town: Pearson Education.
    Samuel D Gosling, Peter J Rentfrow, William B Swann (2003). A very brief measure of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domai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7(6), 504-528
    Sarafino, E.P. (2002).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4th Edition, Wiley & Sons, New York.
    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22-25.
    Tellenback, S. & Brenner, S.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56, 20.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2, 101-16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