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莉萍
Huang, Li-Ping
論文名稱: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之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
The Job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of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in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楊梓楣
Yang, Chih-M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情緒管理
英文關鍵詞: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job stress, emotional manageme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42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4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現況、差異及相關情形,以任職新北市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為對象,共計100名,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方式,並以「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在工作壓力程度屬於中上程度,感受最深的工作壓力是指導推廣;在情緒管理程度屬於中上程度,以情緒同理能力為最佳。二、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不同背景變項在工作壓力上沒有差異情形。三、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中A級證照的教練,在情緒管理能力較高,其他不同背景變項在情緒管理則沒有差異情形。四、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兩者之間無相關性存在。本研究結論為: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在指導推廣方面是工作壓力感受最深的部分;而情緒管理,通常多以情緒同理能力表現最佳。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皆不因背景變項而有所差別;然而A級證照的教練,具有較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教練在知覺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兩者之間沒有相關情形,因此教練工作壓力與教練本身情緒沒有直接關聯。

    關鍵詞: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情緒管理

    This study aims at investigating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differences, and correlation in job stress and emotion management of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in New Taipei City. It took totally 100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at all levels in New Taipei City as the participanas and conduc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the research method. Furthermore, the study employed Job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scale as the research too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cquired data is conducted in virtue of a descriptive statistic; independent sample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n: 1. The job stress of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in New Taipei City is above average and the maximum job stress comes from guidance and promotion;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above average, especially for the ability of empathic emotional. 2.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in New Taipei City do not cause differences to job stress. 3.Sport coaches with Grade A license in New Taipei City boast higher capacity of emotional mangement, but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do not cause differences to emotional management. 4.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In conclusion,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in New Taipei City feel the deepest job stress on the aspect of guidance and promotion; while most of them show the best emotional management in the ability of empathic emotional. Neither job stress nor emotional management is different among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However, coaches with Grade A licenses are equipped with better capacity of emotional management. Coaches’ perceptions of job stress and emotional management are uncorrelated. Therefore, coaches’ level of job stress couldn’t refer to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Keywords: School full-time sport coaches, job stress, emotional managemen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i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六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專任運動教練制度發展沿革 7 第二節 工作壓力的理論與研究 17 第三節 情緒管理的理論與研究 32 第四節 工作壓力與緒管理之相關研究 5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實施程序 5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62 第一節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背景變項分析 62 第二節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現況分析與差異情形 66 第三節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情緒管理現況分析與差異情形 83 第四節 新北市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相關分析 9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2 中文部分 102 英文部分 108 附錄 111

    一、中文部分
    方紫薇 (1993)。國中教師氣憤情緖相關因素分析暨氣憤情緖管理策略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方聖輝 (2011)。花東地區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方靖仁 (2012)。足球專任運動教練職場問題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文正 (1991)。員工 A型人格特質、主管領導型態和員工工作壓力之間關聯性研究-以公民營加油站員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秀枝 (1986)。生活事件、生活壓力、身心疾病的動力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王財印 (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龍意 (2004)。籃球教練在訓練中角色扮演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3,106-117。

    丘雪琪 (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史康成 (1988)。教練員的素質、培養和考核。運動練科學化探索。北京:人民體育。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4) 。http://law.moj.gov.tw/。

    江明洲 (2006)。桃園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信念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明順 (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呂美玲 (2008)。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世同 (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組長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明書 (1994)。影響公共職業訓練訓練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及模式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欣蓓 (2009)。高中職餐飲管理科教師情緒管理、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彥君 (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茂興 (譯) (1996)。諮商與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Corey, G., 2008)

    李勝彰 (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瑞玲、張美惠、黃慧真 (譯) (1998)。EQII:工作EQ。臺北市:時報文化。(Goleman, D., 1998)

    周世娟 (2004)。屏東縣國小級任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水木 (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冠君 (2006)。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欣如 (2012)。活化課程實施後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姮娟 (2005)。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侯望倫 (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氛、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姜韻秋 (2005)。臺灣地區中等學校桌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洪文章 (2005)。國民小學實施九年一員課程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洪慶懷 (2009)。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洪靜惠 (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唐璽惠、王印財、何金針、徐仲欣 (2005)。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臺北市:心理。

    徐元民 (2003)。體育學導論。臺北市:品度。

    高麒雅 (2003)。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張宏亮 (1988)。運動教練「工作滿意與工作環境」知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宏亮 (1992)。學校專任運動教練離職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14,123-143。

    張怡筠 (1996)。EQ其實很簡單,臺北市:希代。

    張春興 (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2)。心理學 。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美惠 (譯) (1996)。EQ。臺北市:時報。(Goleman, D., 1995)

    張嘉茹 (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曉雲 (2002)。教師情緒管理與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 (1984)。73年5月9日臺 (73) 體字第17479號函。

    教育部 (1985)。74年8月27日臺 (74) 體字第36233號函。

    教育部體育大辭典編訂委員會 (1992)。教育部體育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教育部體育署 (2014)。96-103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

    梁玉秋 (2002)。國民中學棒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許馨文 (2009)。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大專體育,101,33-39。

    陳弘彬 (2009)。中等學校羽球教練工作價值與工作壓力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6,58-68。

    陳全壽 (1997)。運動教練的養成及教練制度。國民體育季刊,26 (4),4-17。

    陳妍含 (2012)。新北市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和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陳金樹 (2002)。加強運動選手培訓有效提升競技實力。國家競技發展會議會議手冊,17-25。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嘉秀 (2012)。全國中小學專任運動教練工作滿意度和工作壓力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碧珠 (2009)。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游恆山 (1993)。情緒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程一民 (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馮世昌 (2006)。國民小學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教育大學,台南市。

    黃瑞佐 (2004)。體育教師是否應兼任運動教練職務,中華體育季刊,19 (1),2-2。

    黃義良 (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慶化 (2008)。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文山 (2014)。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情緒管理、合作教學與幸福惑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葉兆祺 (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葉重新 (2006)。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葉憲清 (1997)。建立學校運動教練制度之芻議。國民體育季刊,26 (4),36-44。

    趙傑夫 (1987)。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歐宗明 (2007)。教師與教練概念內涵之比較。臺南大學體育學報,2,126-139。

    潘淑姬 (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蔡秀玲、楊智馨 (1999)。情緒管理,臺北市:揚智。

    蔡育佑、徐欽賢 (2006)。運動教練工作壓力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6,177-185。

    鄭敏雄 (1991)。大專院校教練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滿足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淑婷 (2009)。臺北縣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現況、工作壓力與工作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賴駿朋 (2013)。幼兒運動遊戲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薛慧玲、謝志君 (2001)。論運動教練哲學之重要性。大專體育,54,66-70。

    謝艾萍 (2007)。高中籃球教練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謝琇玲 (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鍾庭良 (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簡淑惠 (2010)。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文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藍采風 (2000)。壓力與適應壓力。臺北市:幼獅。

    顏若映 (2006)。藍天白雲好時光-談有效的情緒管理。教育研月刊,150,52-58。

    蘇美玉 (2011)。澎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覺知與情緒管理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淑慧 (2007)。臺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新北市。

    二、英文部分
    Albertson, L. M., & Kagan, D. M. (1987).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Cannon, 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orton.

    Caplan, R. D. (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ain effects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tion and Welfare.

    Carlson, J. G., & Hatfield, E. (1992). Psychology of emotion.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 Psychology, 49, 11-28.

    Cooper, C. L., & Travers, C. J. (1996). Pteachers under pressure-stress i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Dworetzky, J. P. (1985). Psychology.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Ellis, A. (1993). Reflections on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1(2). 199-201.

    Ellis, A. (1997). A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Bantam Books.

    French, J. R., &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18, 1-47.

    Gmelch, W. H. (1983). Stress for success: 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22(1), 7-14.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s,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134-140.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s,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222-223.

    Golemam, D. (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ntam Books.

    Greenberg, J., & Baron, R. A.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lmes, T. H., & Rahe, R. 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 213-218.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 A case for preventive health and str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Autumn, 5-25.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edsworth.

    Killian, K. D. (2012).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motional self-awareness questionnaire: a meas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 38(3), 502-514.

    Lazarus, R. S. (1991). Emotion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zarus, R. S. (2006). Emotion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oward a person-centered conceptualization of emotions and cop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4(1), 9-46.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Publish.
    Lazarus, R. S., & Lazarus, B. N. (1994). Passion and reason: Making sense of our emo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llinois: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atthews (1986). Handbook of stress, reactiv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111). New York: Wiley.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11) . New York:Basic Books

    Novaco, R. W. (1975). Anger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experimental treatment. Lexington Mass: D. C. Health.

    Novaco, R. W. (1979). 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anger and stress. In P. Kendall, & S. Hollon, (Eds).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Theory, research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Payne, W. L. (1985). A study of emotion: Developing emotional intellgence, self-integration, relating to fear, pain and desir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on for Experimen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y.

    Pearson, L. C., & Moomaw, W.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autonomy and stress, work satisfaction, empowerment, and professionalism. Educational Resesrch Quarterly, 29(1), 37-53.

    Plutchik, R. (1984). A general psycho evolutionary theory. In K. Scherer & P. Ekman (Eds.). Approaches to emotion (pp. 197-219). Hillsdale, NJ: Erlbaum.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abock, R. J. (1985) (Ed.). The Coach: (Athletics) Vocational guidance.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9,185-211.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self-regulation of affect. In D. Wenger & J. W. Pennebaker(Eds.), Handbook of mental control: Century psychology series (pp. 258-277).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alovey, P., & Mayer, J. D.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J. Sluyter(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Sauter S, et al. (2001). Stress ate work. DHHS (NIOSH) Publication, pp. 99-101.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eers, R. M. (1988). Work and stress introduction to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Performance, 32, 160-177.

    Weisinger, H. D. (199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 The untapped edge for succes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Zembylas, M. (2002). Structures of feeling in curricrlum and teaching: Theorizing the emotional rules. Educational theory, 52(2), 187-20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