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瑞怡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 |
指導教授: | 鄭志富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6 |
中文關鍵詞: | 高中職學生 、運動參與動機 、運動參與阻礙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0 下載:10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研究
94年1月 研 究 生:曾瑞怡
指導教授:鄭志富 博士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的現況;其次,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現況、動機及阻礙之差異;最後,分析其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參與阻礙之相關性。採層級抽樣方式,共發出問卷996份,有效回收問卷917份。研究工具為自編之『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行為調查問卷』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簡單相關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處理,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時間最多為利用假日及非假日「兩者皆有」;運動參與時段以「放學後」最多;每週參與運動次數以「二次」者居多;而每次參與運動時間則多為「一至二小時」;「同學朋友」是最常一起運動的友伴;參與運動的地點最常為「學校」;運動參與項目前十項依序為籃球、羽球、慢跑、排球、游泳、自行車、撞球、桌球、健行、棒壘球等。
二、整體而言,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的運動參與動機相當高,以「刺激避免因素」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健康因素」、「社會需求因素」、「知識需求因素」、「心理因素」。
三、臺北市高中職學生所感受到的運動參與阻礙則屬於中度,各構面以「結構性阻礙」得分最高;其次為「個人內在阻礙」,而以「人際間阻礙」得分最低。
四、「性別」及「運動性社團之參與」,是造成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在運動參與行為、運動參與動機及運動參與阻礙有顯著差異存在的主要因素。
五、研究顯示臺北市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動機與運動參與阻礙之間呈負相關;換言之,當其運動參與動機越強,其運動參與阻礙便相對減弱。
關鍵字:高中職學生、運動參與動機、運動參與阻礙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牛玉珍(1997)。教師規律運動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交通大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水文(1994)。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王美芬(1993)。單親青少年休閒狀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王建堯(1999)。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王淑女(1995)。台北市青少年休閒活動與休閒資源規劃之研究。臺北市: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王淑芳(2000)。影響婦女孕期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1)。台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1995)。青少年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江書良(2002)。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余青忠(2003)。桃園縣中等學校田徑選手參與休閒活動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易利(1999)。台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4(2),319-370。
李明憲(1998)。國小、國中學生體能活動、健康體能相關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花蓮宜昌國民小學、宜昌國民中學二所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世昌(2000)。同儕對休閒活動影響之研究-以南開工商專科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
李思招(2000)。護理學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護理學院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素馨(1997)。都市女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 10(1),43-68。
李彩華(1998)。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六十九。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宏蘭(1993)。某教學醫院參加健康檢查者之運動及攝鈉行為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0)。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宏恩(1989)。高中高職學生不同問題解決能力與其生活適應之差異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東泰、楊國賜(1989)。國民文化與休閒喜好調查。民意學術專刊,秋季號,145,55-106。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靖斌(2001)。國中學生規律運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宜蘭縣文化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輔瑾(1996)。專科學生從事規律運動意圖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季瑋珠、符春美(1992)。社區民眾從事體能活動之研究。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誌,11(4),328-339。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慶國(1995)。青少年休閒生活調查報告。臺北市:財團法人金車教育基金會。
翁玉珠(1995)。青少年休閒活動傾向、凝聚力與情緒調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曹天瑞(2001)。原住民國中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行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許義雄、陳皆榮 (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黃文真(1986)。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文祥(1998)。足球選手參與動機之研究。大專院校體育學術研討會刊,437-451。
黃立賢(1996)。專科學生休閒興趣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祥德(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黃盛蘭(1998)。高中學生行為困擾問題與求助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瓊妙(2000)。臺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黃麗卿、季瑋珠及鍾嫈嫈(1993)。某專校學生運動情況與運動傷害之調查。中華家醫誌,3-4,166-173。
黃麗蓉(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1999)。中小學課後及假期體育育樂營課程規劃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陸光(1987)。我國青年休閒活動及其輔導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文長(1996)。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生休閒參與行為、參與興趣及參與動機之研究。嘉南學報,22,123-134。
陳秀珠(1999)。老人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五十五歲以上學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芮淇(2001)。新竹市某高職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南琦(2000)。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淑湘(1999)。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靜宜大學,高雄市。
陳婉容(2002)。青少年休閒行為對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德海(1996)。南亞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台灣體育,87,52-58。
陳麗華(1991)。臺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鏡清(1993)。台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一級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斐瑜(1991)。臺北市高中 (職) 學生休閒學習情況輿休閒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文聰(1992)。在學青少年午夜之休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郭曉文(2000)。國小學童母親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文雄、何信助、廖年淼(2000)。跨世紀台灣技職教育之挑戰與因應。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5,65-67。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 臺北:漢文書店。
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玉玲(1999)。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坤鄉(1991)。國中教師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台灣省教師精神修養專輯,20,106- 113。
張榮勳(1996)。高雄市國民小學學童課餘運動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游正芬(1999)。閒暇時間從事的活動與健康之關係-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溫景財(1997)。休閒利益與自覺訓練效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大聯盟職棒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敏玲(1997)。推展休閒活動與休閒教育來預防犯罪。教育研究雙月刊,55,29。
楊裕隆(1997)。大學生運動行為之研究-合理行動理論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志猛(1994)。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形態及運動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籃球、游泳參與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劉坤宏(2003)。彰化縣國中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翠薇(1995)。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翠薇、黃淑貞(1999)。臺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衛生,34,1-32。
劉俐蓉(2003)。台北市立士林國中學生中重度身體活動量、運動階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長清、蕭永福(2001)。大學校園休閒運動參與及價值認知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511-544。
蔡美月(1996)。臺北市某活動中心六十歲以上老人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特龍(2000)。休閒運動的推展。休閒活動專書,1-14。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蔡淑菁(1996)。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能活動及其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英娟(2001)。高職學生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輔導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水里商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謝文貞(2001)。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鴻隆(2003)。台北市國小學童課後運動之參與動機、知覺運動障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鍾志強(2000)。運動自我效能對大學生運動行為的影響。科技學刊,9(1),59-80。
鍾東蓉(2000)。台北市立高中導師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龍炳鋒(2000)。國民小學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29,81-91。
戴旭志(2001)。臺北市太極拳休閒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戴良全(2003)。臺北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遐齡(1995)。台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藍辰聿(1998)。臺北市某國小學童中重度體能活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振祥(2001)。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二、英文部分
Crawford, D.,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Dishman, R. K. (1991). Increasing & maintaining exercise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Therapy, 22, 345-378.
Godbey, G. (1999). 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5th ed). State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Godbey, G. G., Alan R., & James, S. W. (1992). The benefits of local
recreation and park services, a nationwide study of the perceptions of the American public. [Arlington, Va.] : National Recreation and Park Association.
Iso-Ahola (1989).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risk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1, 32-39.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 10, 203-215.
Sallis, J. F., Hovell, M. F., Hofstetter, C. R., & Barrington , E.(1992). Explanation of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two years using social learning variable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34(1),25-32.
Stephens , T., Jacobs , D.R., & White , C.C. (1985) A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Public Health Report,100,14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