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淑惠
論文名稱: 合作式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指導教授: 黃純敏
Huang, Chuen-Min
廖遠光
Liao, Yuen-K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2
中文關鍵詞: 合作學習數學遊戲數學學習態度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8下載:5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編選和設計一個適合國中七年級實施的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透過實際教學瞭解其實施結果。希望藉由數學遊戲教學之實施,瞭解其對學生學習數學態度之影響,並且探討國中的數學教師對實施數學遊戲的可行性、實施限制以及改進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及單組前後測之個案研究,深入研究七個合作式數學遊戲對36位學生學習態度改變情形。透過學習單、學習回饋表、前後測問卷、訪談、參與觀察及教學錄影等資料,進行成對樣本T檢定以及描述性統計分析和質性詮釋。
    研究結果發現,(一)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能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二)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能顯著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三)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能顯著增進學生的同儕互動關係;(四)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能顯著提昇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五)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對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焦慮效果不顯著;(六)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對提昇學生的數學有用性的認知效果不顯著;(七)實施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能發揮補救教學的功能。最後,研究者再依據教學上的反思,說明其可行性與實施限制,並提出改進的相關建議。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and design a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curriculum for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rough practicing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learning was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feasibility, limitation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ere also explor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s well as single pretest-posttest design case study was applied. Seven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ere conducted in a group of thirty-six students.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worksheets, feedback, pretest-posttest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 observation, and videotaping.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pair sampled t-tes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clude: 1)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ere found contributed to enhance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2) Students had more confidenc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because of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3)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ere considered by students as a way to improve interaction with their peers. 4)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would make students able to explore knowledge actively. 5)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did not reduce students’ anxiety significantly. 6)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curriculum served to enhance the cognition of usefulness of mathematics was not significant. 7)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curriculum would benefit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collaborative mathematical activities curriculum was refined based on teaching reflection to acknowledge its feasibility and limitation. Suggestions toward future researches were also propos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遊戲理論與數學遊戲…………………………………… 13 第二節 數學遊戲教學…………………………………………… 20 第三節 數學學習態度的意涵與因素…………………………… 31 第四節 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模式………………………………… 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63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74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77 第六節 研究信效度與倫理……………………………………… 8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89 第一節 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89 第二節 學生對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之回應…………………… 106 第三節 數學遊戲教學之歷程與反思……………………………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65 第一節 結論……………………………………………………… 165 第二節 建議……………………………………………………… 169 後 記…………………………………………………………………… 173 參考文獻………………………………………………………………… 175 中文文獻 西文文獻 附 錄…………………………………………………………………… 185 附錄一 數學遊戲活動設計表…………………………………185 附錄二 數學遊戲活動學習單…………………………………192 附錄三 教室觀察紀錄表………………………………………202 附錄四 訪談提綱………………………………………………203 附錄五 訪談記錄表……………………………………………204 附錄六 「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回饋單…………………… 205 附錄七 數學學習態度實施前問卷……………………………207 附錄八 數學學習態度實施後問卷……………………………210 附錄九 各單元學習回饋統計表………………………………215 附錄十 合作式數學遊戲學習回饋表…………………………222 附錄十一 受測學生兩次段考數學成績…………………………223 附錄十二 數學學習成就前後測統計結果………………………224 表 次 表2-1 遊戲融入數學教學之國內相關研究一覽表……………………26 表2-2 各學者對合作學習意義之看法…………………………………38 表2-3 合作學習運用於數學教學之國內相關性研究一覽表…………57 表3-1 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活動內容設計表…………………………65 表3-2 數學學習態度問卷向度分析細目表……………………………73 表3-3 資料編碼代號一覽表……………………………………………77 表3-4 研究流程時間表…………………………………………………82 表4-1 數學學習態度分量表及總量表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90 表4-2 數學學習態度分量表及總量表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90 表4-3 數學學習自信心之前後測統計表………………………………92 表4-4 數學的有用性之前後測統計表…………………………………94 表4-5 數學學習興趣之前後測統計表…………………………………96 表4-6 數學學習焦慮之前後測統計表…………………………………99 表4-7 主動探究精神之前後測統計表…………………………………101 表4-8 同儕互動關係之前後測統計表…………………………………104 表4-9 學生對合作式數學遊戲所感受到之難易程度統表……………132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61 圖3-2 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流程圖……………………………………68 圖3-3 研究步驟圖………………………………………………………81 圖3-4 研究多方驗證關係圖……………………………………………86

    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討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22-28。
    王文科(1991)。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台北市:牛頓出版社。
    王幼軍、金之名(2001)。著名數學家和他的一個重大發現。新竹市:凡異。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明慧(1996)。國一數學科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昇數學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富雄(1994)。國小遊戲化教學的探討。國教月刊,40(7、8),18-22。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331,48-51。
    王福林 (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習成就
    之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姝蘋(2003)。發展合作式數學遊戲教學法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田興蓉(2003)。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石兆蓮(2002)。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麗莉(譯) ( 1997 )著。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台北市:五南。

    利亞蒨(2001)。網路輔助教學在國小數學學習領域學習成效、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清宜(2005)。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惠銘(2001)。不為九年一貫而九年一貫。光復教育雜誌(國中版),1,秋季號,23-25。
    李雯婷(1998)。國二數學科合作中配對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在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咏吟(1994)。合作學習的技術層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5,151-168。
    宋雲卿(2006)。數學遊戲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杜正治 (1995)。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9-37。
    林千惠、郭惠君 (1997)。同儕個別教學對高職智能障礙學生學業表現與學習態度
    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季刊,12,125-152。
    林佩璇(1992)。台灣省高級職聯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佩璇( 2000)。個案研究即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主
    編),質的研究方法,( 239-264)。高雄:麗文。
    林風南(1980)。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五南。
    林達森(2001)。合作學習與認知風格對科學學習之效應。教育學刊,17,255-279。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
    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姚清輝 (1996)。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實驗班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敬文 (2002)。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施頂清(2001)。如何提高教學效能?從合作學習談閱讀理解能力之提升。南一
    新講義九年一貫國中版教育雜誌,31-34。
    洪冬桂(1986)。我國大學生適應問題、因應行為、求助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馬婉華(2005)。融入數學史教學對高一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數
    學歸納法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徐右任(2001)。跟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與數學態度的質
    性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徐世琛(1993)。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父母親,57-64
    徐麗雪(2001)。國小科學遊戲教學活動成效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章勝傑(1999)。數學題目難度對合作學習小組同儕互動質與量的影響。台東師院學報,10,75-104。
    張宛瑜(2000)。在教室層級的彈性課程中發展數學活動之教學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3)。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德銳(1993)。動機理論與教師工作士氣。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143-162。
    張宇樑、吳樎椒(2007)。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台北市:學富。
    許慧玉(2001)。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
    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文心(1992)。布魯納的「學習興趣」教育觀點述評。現代教育,7(28),157-162。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台北市:洪葉文化。
    陳杭生(1993)。視聽媒體與教學正常化。視聽教育雙月刊,34,3,1-10。
    陳育琳、徐照麗(2007)。同儕鷹架理論對國三學生數學態度影響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9,141-168。
    陳彥廷、姚如芬、柳賢(2001)。高一數學科S-T合作學習模式支行動研究-以「數列」單元為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究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英豪、汪榮財、李坤崇 (1993)。學習心事誰人知?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
    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3),5-14。
    陳淑均(2006)。合作學習結合學習檔案教學法對學生數學解題成就影響之研究。
    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莊懷義(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曹宗萍(199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報告編號:NSC 86-2511-S153-00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屏
    東。
    教育部統計處(2001)。中小學生學習與生活概況調查摘要分析(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上網日期:96年8月20日。取自http://140.122.66.205/dtil.php
    教育部(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教育部,台國字第0920167129號。
    曾志朗 (2001) 。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新使命。光復教育雜誌(國中版),1,秋季號,2-5。
    曾玉玲 (1993)。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建瑜(1999)。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黃順良(2002)。國中生活科技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及認知測驗影響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毅英(1997)。邁向大眾數學的數學教育。台北市:九章。
    郭生玉(1980)。教師期待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郭為藩(1984)。人格心理學理論大綱。台北市:正中書局。
    郭靜晃(譯)(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詹棟樑( 1979)。從兒童人類學的觀點看兒童教育。兒童教育研究,5 9 - 8 6。
    台北市: 幼獅書局。
    葉明達(1999)。高一學生數學合作解題與後設認知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盛昌 (2002)。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葉偉文(譯)(1999)幹嘛學數學。台北市:天下遠見。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宏珩、段曉林(1998)。以合作學習導向改進高中化學教學-行動研究。教育
    研究資訊。
    楊麗華(2001)。「合作-省思」數學教學活動方案對國小資優兒童解題能力與數
    學態度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文敏(1981)。數學遊戲 。新竹市:凡異。
    廖遠光(2007)。我國合作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科會專案報告,計畫編號:NSC94-2520-S-003-008)。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永巳、陳瓊森(1998)。國二理化科試行合作學習之合作式行動研究。科學教
    育,8,101-117。
    潘慧玲(1991)。兒童遊戲的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
    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9-0301-H-003-0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台北市。
    劉一民(1995)。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耀嬋、何華國(2004)。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3,215-260。
    鄭肇禎(1981)。智慧遊戲。台北市:華聯。
    鄭增財 (1995)。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臺灣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臧俊維(2000)。高雄縣高一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炘棠(2002)。拉近生活距離 讓數學活起來。光復雜誌,3,65-67。
    賴鑫城(1995)。高職學生學校態度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214,16-34。
    戴寶蓮(1991)。讓數學教育更紮實。教與學,23,20-24。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文強(2001)。為什麼要學習數學:數學發展史給我們的啟發。新竹市:凡異。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謝豐瑞(2003,8月)。數學態度。九年一貫數學能力指標。2007年10月14日,取自 http:// www.math.ntnu.edu.tw/~cyc/_private/mathedu/me9/nineyear
    謝甫佩、洪振方(2004)。國小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課程設計及實施成果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學報,49(2),61-86。
    譚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台北師院學報,5,619-688。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
    體諮商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魏麗敏(1989)。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中國測驗學
    會測驗年刊,36,47-60。

    西文部分
    Alban, M., & Beverly, B. M. (1981). Self-concept and attitude to school.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 66-67.
    Bandura, A.(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NewJersey: Prentice Hall.
    Bogdan, R. C. & Biklen , S. K. (1992).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Deci, E. L.,Vallerand, R. J., Pellatier, L. G.,&Ryan, R. M.(1991). Motivation and education:The self-determination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3), 325-346.
    Froebel, F. (1887).Education of Man.C:Appleton.
    Groos, K. (1898).The Play of Man. New York:Appleton.
    Ip, Y.K. (2003)Academic Controversy:The Key to Teaching Thinking in the University.「online」Retrieved November 12,2007 from http://www.cdtl.nus.edu.sg/ideas/iot21.htm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9).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5th ed).
    Boston:Allyn and Bacon.
    Keller, J. J. (1990). Strategy Games: Developing positive attitudes and
    perseverance toward problem solving with fourth graders, Jan., Master
    Practicum Report, Nova University.

    Lefrancois, R., Leclerc, Dube, M., Hebert, R.,&Gaulin, P. (1997).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elf-report measure of self-actualization. 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5(4), 353-366.
    Nattiv, A. (1994). Helping behaviors and math achievement gain of students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3), 285-297.
    Piager, J. (1962).Play,Dreame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k. New York:Norton.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Celin Roger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primary school. N.Y.: KKY.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
    Boston: Allyn & Bacon.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Thousand Oaks,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