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惠雯
論文名稱: 苗栗縣獅潭國中讀經教育之研究
指導教授: 賴明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讀經教育苗栗縣獅潭國中讀經成效讀經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9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以苗栗縣獅潭國中為研究對象,探討讀經教育之成效
    本研究是針對個案教師之讀經教育進行研究,希望能藉此研究成果提供想要推行讀經教育的老師及家長參考,進而了解推動讀經教育時,教師所應具備的教學理念。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瞭解國中推動讀經教育之現況,透過個案研究的方式,針對苗栗縣獅潭國中之七、八年級進行教師讀經教學之深入研究。
    就上述的研究背景與動機,試將本研究的目的分述如下:
    一、瞭解實施讀經教學教師之教學理念、教學動機與教學目標,以及如何實施讀經教育,及如何選擇教材。
    二、瞭解實施讀經教學的學校教育與學習表現情形。
    三、探討讀經教育在現今國中教學上的問題及困難。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日後相關人員參考。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讀經教育及其相關研究-------------------3 一、讀經教師教學信念的研究--------------------------------3 二、讀經教師教學動機的研究--------------------------------12 三、讀經教師教學目標的研究--------------------------------16 四、讀經教師教學方法的研究--------------------------------21 五、讀經教育評量的相關研究--------------------------------28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49 第二章 研究方法------------------------------------------52 第一節 研究設計------------------------------------------52 第二節 研究步驟------------------------------------------53 第三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56 第三章 讀經教育的源起與發展------------------------------58 第一節 讀經教育的歷史背景--------------------------------58 一、「經」字界義------------------------------------------58 二、經學的產生-------------------------------------------59 三、歷代經學的發展簡介-----------------------------------60 第二節 讀經教育的當前情況--------------------------------64 一、目前臺灣讀經教育推展的情形---------------------------64 二、目前讀經的教材內容-----------------------------------67 三、讀經教育理念擴充-------------------------------------69 四、讀經教法---------------------------------------------71 五、讀經班的上課時間及編班型式---------------------------73 六、讀經教學地點-----------------------------------------74 第三節 讀經教育的未來發展--------------------------------76 第四章 獅潭國中讀經教育的實施情形及評量------------------78 第一節 讀經教育實施的背景、緣由--------------------------78 第二節 教學目標及教材的選擇------------------------------80 一、 教學目標-----------------------------------------80 二、 教材的選擇-------------------------------------------81 第三節 教學方法及實施方式--------------------------------83 一、教學方法---------------------------------------------83 二、實施方式---------------------------------------------85 第四節 讀經評量方式--------------------------------------88 一、上臺背經¬¬¬¬¬¬¬¬¬¬¬¬¬¬¬¬¬¬¬¬¬¬¬¬¬----------------------------------------------88 二、讀經會考¬¬¬¬¬¬¬¬¬¬¬¬¬¬¬¬¬----------------------------------------------88 三、 問卷調查---------------------------------------------8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6 第一節 讀經教育的成效 一、語文方面的成效---------------------------------------96 二、生活習慣的成效---------------------------------------102 三、品德修養的成效---------------------------------------103 四、親子、親師互動的成效----------------------------------105 五、學校氛圍的成效---------------------------------------107 第二節 對讀經教育的建議---------------------------------109 一、增加讀經教育時間-------------------------------------109 二、擴大學校行政資源的協助------------------------------110 三、教師、家長、學生一起努力,以加強讀經成效------------111 佐證資料一:苗栗縣獅潭國中地圖--------------------------112 佐證資料二:與讀經教師田香蘭老師的訪問稿----------------113 佐證資料三:讀經教育問卷--------------------------------128 參考文獻------------------------------------------------130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方炳林(1984)。普通教學法(修正六版)。臺北:三民。
    方炳林(1992)。教學原理。臺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初版)。臺北:桂冠。
    王以仁(2005)。教師心理衛生(第二版)。臺北:心理。
    朱敬先(1993)。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敬先(1995)。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
    李咏吟(1989)。教學原理:最新教學理論與策略(初版)。臺北:遠流。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初版)。臺北:心理。
    何英奇(1992)。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載於臺師大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
    教學評量研究 (頁1-30)。臺北:五南。
    呂金燮(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臺北:五南。
    吳毓瑩(1996)。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服務狀況之調查硏究。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Bloom, B. S. (1989)。教學評量(邱淵譯)。臺北:五南。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爲學(初版)。臺北:五南。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初版)。臺北:五南。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二版)。臺北:五南。
    周文欽(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初版)。臺北:心理。
    胡頌華(1997)。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初版)。臺北:五南。
    孫邦正(1979)。教育概論(再版)。臺北:商務印書館。
    袁之琦、游恒山(1986)。心理學名詞辭典。臺北:五南。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初版)。臺北:五南。
    徐南號(1996)。教學原理(初版)。臺北:師大書苑。
    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理論部分(三版)。臺北:五南。
    張松禮(1968)。動機心理學。臺北:臺灣中華。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臺灣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修訂版)。臺北:臺灣東華。
    張麗麗(1996)。「教學檔案」及其在國小教師實習制度上的應用 :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師範教育(初版)。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初版)。臺北:五南。
    張世忠(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一版)。臺北:五南。
    郭為藩(1990)。特殊教育名詞彙編。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清溪(2004)。九年一貫課程資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實務。臺北縣三峽鎮:教育硏究院籌備處。
    葉錫南(2001)。多元化評量。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及評量指引(第二章,頁41-73)。教育部。
    葉玉珠(2003)。教育心理學(初版)。臺北:心理。
    黃光雄(1980)。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1985)。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初版)。高雄:復文。
    黃政傑(1997)。幼兒教學法(初版)。臺北:師大書苑。
    黃恆獎、王仕茹、李文瑞(2005)。管理學(初版)。臺北:華泰。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增訂初版)。臺北:三民。
    廖春文(1994)。廿一世紀教育行政領導理念(初版)。臺北:師大書苑。
    齊若蘭(1995)。第五項修練實踐篇──思考、演練與超越。Peter M.Senge等著。臺北:天下文化。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初版)。臺北:心理。
    蔡斌祥(1997)。談開放教育的教學評量。高雄:復文。
    蔡秀美(1995)。成人學習評量。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主編),有效的成人教學。臺北:師大書苑。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臺北:五南。
    簡茂發(1984)。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載於臺灣省教育廳主編,教學評量手冊,頁13-23。
    簡茂發(1991)。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心理。
    簡茂發(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期,頁11-17。
    簡禎富(2005)。決策分析與管理 : 全面決策品質提升之架構與方法(初版)。臺北:雙葉書廊。
    顏慶祥、湯維玲(1994)。教育百科辭典(初版)。臺北:五南。
    二、學位論文
    王怡方(1999)。兒童讀經之態度、實施過程與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三所小學為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琪妮(2006)兒童讀經的教育學思考──以語文、道德、人格為核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朱英義(1998)。我國工專改制技術學院發展過程之硏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暉(1993)。國中理化教師試行建構主義教學之個案硏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佳錦(1994)。國中理化教師的教學信念硏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美昭(2003)。兒童讀經對國小低年級兒童認字能力及國語成績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槪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硏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瑞香(2001)。師範學院教育硏究所碩士班學生入學動機、需求、期望與生涯發展之硏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吳錦芬(2001)。技職校院客房實務課程設計與教學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商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何高志(2003)。臺灣中部地區國中職員參與繼續教育學習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硏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麗容(1986)。民初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師範大學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進材(1997)。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思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硏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硏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殷富(2004)。目標設定之公正認知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 : 中介模式與情境模式之分析觀點。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淑惠(1998)。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信念之硏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柯欣雅(2002)。近十年臺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發展(1991-2001)。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洪孟君(2002)。當代臺灣兒童讀經教育的理想性與侷限性。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徐悅淇(2003)。教師對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莊淑琴(1997)。國小教師數學信念之硏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莊榮順(2002)。一個實施兒童讀經班級的觀察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郭旭鍾(2006)。實施兒童讀經教學方案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嘉文(1992)。鄉村地區老人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樹枝(2001)。國民小學兒童讀經教學成效之研究。臺北師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盛凱(2004)。臺北市國小師教學法使用現況調查硏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硏究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敏惠(2002)。兒童讀經實施策略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建利(2004)。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教學目標之研究──以第一、二、三學習階段「人與空間」主題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珈合(2006)。走進文化的讀書味兒──「讀經自學兒童」閱讀動機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硏究。臺灣師範大學教硏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良惠(1995)。參與開放教育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爲之硏究。臺灣師範大學家硏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硏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淑苓(2002)。課程改革脈絡下的課程領導 : 以兩位國中教務行政人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惠君(2006)。國中教師人口變項、玩興、教學動機、快樂感受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銀興(2000)。傳統評量與新式評量之比較及國小教師對實施新式評量相關問題覺知情形之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楊旻芳(2001)。五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中正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欽助(2005)。國民小學實施兒童讀經教育之研究──以一個班級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廖培瑜(2002)。企業訓練線上學習成效評量之硏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人力資源組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廖彩美(2003)。國民小學實施讀經教育對提昇兒童自我概念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劉豐銘(2001)。應用專家系統之學習評量診斷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劉敏惠(2006)。國小教師創意教學態度之相關因素硏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鄭芬蘭(1995)。目標導向因果模式之驗證曁目標導向教學實驗方案之效果硏究。師大心輔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秀雪(2007)。兒童讀經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情緒智慧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蔡世明(2003)。近百年來我國中學國文教學的發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依婷(2005)。國民小學布袋戲社團運作及教學方法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平等國小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韓珩(2003)。兒童讀經之唐詩教學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花蓮。
    顏銘志(199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硏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嚴媚玲(1999)。大學生的閱讀活動與其管道之硏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冠榮(1998)。從教師信念與理論閱讀心得檢視Rogers人本教育理論與教學實務的連結。國立臺灣中正大學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三、期刊論文
    王財貴(2001)。小學讀經教學之基本理念及施教方案。文教新潮,6:3,頁15-20。
    王財貴(2005)。讀經教育之基本理論(1)。鵝湖,30:7,頁52。
    王嘉龍(2001)。從教育部發起「全國兒童閱讀週」活動──談家庭親子閱讀活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頁8-10。
    安希孟(2006)。關於當前中國文化動向的幾點評述──私塾、科舉、尊孔、讀經、節日和語言──上。古今藝文,32:4, 頁4-19。
    安希孟(2006)。關於當前中國文化動向的幾點評述──私塾、科舉、尊孔、讀經、節日和語言──下。古今藝文,33:1, 頁4-19。
    李威熊(1980)。讀經問題。孔孟月刊,19:2,頁69-74。
    李政勳(1997)。談兒童讀經。中國語文月刊,475期,頁86-89。
    林佩蓉、廖鳳瑞(譯)(1995)。S. J. Meisels 主講。發展合宜評量。家政教育,13(2),頁12-18。
    林登順(1999)。《文心雕龍》之經學思想與兒童讀經教育之關係初探。語文教育通訊,第18期,頁12-22。
    林登順(1999)。試論國小課程中之讀經教育。第二屆臺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頁681-696。
    林惠勝(1999)。漫談讀經。語文教育通訊,第18期,頁7-11。
    林公孚(2003)。品質獎探索系列(10)──塑造組織文化動力之源:談理念、願景、價值觀、使命、目標、與策略。品質月刊,39:12, 頁31-35。
    林文寶(2004)。啟蒙教材與讀經。國文天地,20:2,頁4-13。
    林葉連(2006)。讀經風氣的興衰及經學的價值。明道通識論叢,1期,頁183-205。
    邱玉玲(1999)。尋找文化生命的源頭活水──談兒童讀經活動。國教世紀,第186期,頁37-39。
    邱燮友(2005)。中華文化讀經教育現況及前景。中國語文,97:6, 頁37-40。
    邱彥瑄(2005)。一位國小低年級教師推行班級讀經運動之經驗分享。國教世紀,215期,頁5-14。
    洪櫻純(2004)。新時代文化復興讀經:邁向自我導向學習之路──專訪華山書院院長王財貴。社教雙月刊,121期,頁58-64。
    祝家華(2000)。文化:大馬學童誦讀中華經典。亞洲週刊,14:4,頁42-43。
    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34,頁85–114。
    許義雄(1998)。九年一貫的體育課程改革。臺灣省學校體育,8(4),頁2-3。
    康龍魁(1994)。教學評量與命題之探討。商業教育,17期,頁1-9。
    莊榮霖(1993)。目標管理──基本觀念與實際運用 -上-。人事月刊,16:6, 頁4-9。
    陳弘昌(1997)。從兒童讀經談國小國語課本之取材。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編,頁43-67。
    陳羿足(2000)。經典與親子教育。教育社會學通訊,頁35-40。
    陳志修(2003)。從「建構主義」看兒童讀經教育。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2期,頁67-97。
    張怡貞、蔡秉倫、王建堯(1997)。目前兒童讀經運動的探討。國教之聲,第31卷第1期,頁34-39。
    張廣義(2002)。從赫欽斯的文雅教育觀點省思國內讀經教育的實施。國教新知,49:2,頁48-54。
    張國瑛(2004)。論讀經教學的意義與價值探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5,頁135-154。
    黃奕碩(2004)。一位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教育研究(高師),12期,頁103-113。
    黃千芳(2005)。中國傳統讀經方式之默會向度。教育社會學通訊,64期, 頁23-31。
    楊欽助(2004)。「兒童讀經教育」的現代意義探討。學校行政,32期,頁91-105。
    楊旻芳、洪志成(2005)。兒童讀經教師之教學信念──多元與分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8:2,頁175-195。
    翟本瑞(2000)。正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兒童讀經運動的教育社會學反省。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51-81。
    賴怡卉(2003)。兒童讀經運動在情感教育上之運用。教師之友,43:4,頁45-52。
    劉安彥(2003)。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用。教育資料與研究,55,頁100-108。
    羅凱暘(2000)。體育教師對教學評量應有的認識與態度。學校體育雙月刊,10(3),頁31-33。
    蘇麗娟(1996)。兒童讀經之推行與研究。國教輔導,第35卷第5期,頁27-31。
    四、外文
    Angelo, T. A.,&Cross, K. P. (1993).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Airasian,P.W.(1996).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New York:McGraw-Hill.
    Hart,D.,1994,”Authentic Assessment:A Handbook for Educators,”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
    Hudspetch, D. (1997).Testing Learner Outcomes in Web-based Instruction.In B. H. Khan(ed.),Web-based Instruction(pp.353-356).Englewood Cliffs,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Kibler,R.J.,et al.(1974).Objectives for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Boston:Allyn and Bacon.
    Locke, E.A., Shaw, N.R., Saari, L.M., Latham, G.P., (1981)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1969-1980,” Psychologyical Bulletin,90(1), pp.125-152
    Standley,J.C.and Hopkins,K.D. (1972).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and Education,Prentic-Hall,New York.
    TenBrink,T.D. (1974).Evalu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NYC: McGraw-Hill.
    Webb, N., & Briars, D. (1990).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K-8. In T. J.Coone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s in the 1990s (pp.108-117). Reston,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Wright, P. M., George, J.M., Farnsworth, S.R. & McMahan, G. C. Productivity and Extra-role Behavior:The Effect of Goals and Incentives on Spontaneous Helping.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374-381. 1993.
    Wortham, S. C. (1996). The Integrated Classroom: The Assessment-curriculum Link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五、網路資料
    林碧珍(2000)。數學課室內之評量與教學整合。網址http://content.edu.tw/primary/math/ml-cs/con1-17.do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