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玟婷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高級中學管樂團師生選用3D Band Book之調查研究 A Survey on the Perspectives of Using 3D Band Book: Taken Subjects of Taipei Municipal High School Wind Band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92 |
中文關鍵詞: | 3D Band Book 、高級中學管樂團 、管樂團師生 |
英文關鍵詞: | 3D Band Book, senior high school wind bands, the members of wind band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3 下載:3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級中學管樂團師生使用3D Band Book之調查,以臺北市五所高中管樂團師生為對象,透過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之蒐集與分析,獲致具體結論如下:
一、選用3D Band Book之情況:選用的原因、學生的認知與老師的教學方法。
二、運用3D Band Book於管樂團基礎訓練之情況:合奏概念,教學時間及進度、團員吸收程度、其旋律與練習趣味性。
三、使用3D Band Book於展演準備之情況:不因展演目的不同而減少、不同展演準備使用之重要性。
四、使用3D Band Book搭配其他教材之情況:依據學生需求、曲目需要及補充內容之角度搭配。
依據結論,研究者針對3D Band Book教材之使用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erspectives of using 3D Band Book among the
five Taipei municipal high school wind bands. Following is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and questinnaires.
Part 1. The situations of choosing 3D Band Book: chosen reasons, students’ viewpoint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Part 2. The situations of using 3D Band Book during basic training: the concept of ensemble, teaching schedule, rate of progress, the melody, entertainment.
Part 3. The situations of using 3D Band Book during the rehearsal: the sigficance and maintenance for rehearsing different types of performance.
Part 4. Part 3. The situations of using 3D Band Book and collocating other materials: collocating with students’ need, music pieces, and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er provide concrete suggestions toward using 3D Band Book and advanced study.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管樂協會(1988a)。管樂隊的合奏教材。管樂季刊,1(1),9-12。
中華民國管樂協會(1988b)。管樂團合奏指導計畫表。管樂季刊,1(1),25。
王文科(2008)。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臺北市:五南。
王秉睿(1989)。淺談長號的音準。管樂季刊,2(1),16-19。
曲成九、張健(2003)。合奏訓練教程。上海:上海音樂。
朱宗慶(1987)。別讓比賽影響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季刊,5,20-22。
吳榮桂(1990)。考察日本管樂研習有感。音樂教育季刊,18,25-30。
宋威德(2007)。單簧管基本吹奏技巧之研究。桃園市:原笙國際。
宋麗華(2012)。全球化下臺灣在地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發展之探討 - 嘉義市管樂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李宜珍(2007) 。台北縣國小管樂團發展現況研究─以2002-2006年新莊市的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光餘(1989)。美國管樂隊發展小史。音樂月刊,90,60-65
林俊吉(2010)。國中西式管樂合奏團組訓與指揮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珍葉(2011)。嘉義市管樂團之個案研究─質性與量化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梅芳(2007)。運舌法。2011年5月4日,
取自http://www1.mtjh.kh.edu.tw/~t096/index.htm
林慶俊(2007)。單簧管問答集(2)──給管樂團員‧教師 。臺北市:世界文物。
林靜怡(2011)。國小管樂團之擊樂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侯姿伃(2010)。宜蘭縣國民中學管樂團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俊生(2011)。藝能社團之潛在課程研究-以新北市文林國小管樂團與直笛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胡鍊輝(1986)。四分鐘決定榮譽與前途─談如何辦一次無缺點的臺灣區音樂比賽。音樂教育季刊,1,10-15。
徐麗紗(2012)。三級浪高魚化龍,話說音樂比賽。樂覽,152,60-71。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NEMU BAND METHOD管樂合奏教材。臺北市:美樂。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小學生的銅管樂團教本。臺北市:美樂。
張詠佑(2003)。臺灣地區社區管樂團之籌組經營與訓練─以屏東地區為例 / 波希米亞的回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張慶勳(2011)。論文寫作手冊。臺北市:心裡。
莊雅然(2004)。我國高中音樂社團現況發展趨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蕙麟(2012)。國民中小學管樂團指揮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許雙亮(1998)。調音。臺灣管樂族,1,21-22。
許雙亮(2003)。超級比一比~管樂團教本的比較。樂覽,51(9),26-33。
陳志淵(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管樂隊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陳建華(2012)。管樂器手冊。上海:上海音樂。
陳秋婷(2009)。軍樂的衰微與管樂的興起:一頁臺灣音樂小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姵帆(2012)。大學管樂社學生正向心理特質、音樂活動熱情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彭國良(1989)。呼吸。管樂季刊,2(1),23-24。
彭國良(1990)。人物專訪─畢學富。管樂季刊,2(2),20-23。
彭國良(1991)。人物專訪─愛德華‧山杜爾。管樂季刊,3(1),21-24。
彭紹瑋(2007)。臺北地區國民小學管樂團指導教師教學專業能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金貴(1989)。音準的認識。管樂季刊,1(3),16-18。
黃冠馨(2010)。管樂團教材3D Band Book之使用調查─以新竹縣國民中學管樂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瑛瑛(1998)。嘉義市高中管樂隊現況調查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皓(1990)。音準的好壞在於演奏者的本身─小號。管樂季刊,2(3),34-36。
葉樹涵(1981)。巴哈(Bach, V.)(1981)原著。小號演奏的藝術。樂苑,12,80-99。
葉樹涵(2008)。日治時代的臺灣管樂發展概況。樂覽,111,46-51。
葉樹涵(2012)。他山之石─從日本管樂比賽發展看臺灣音樂比賽。樂覽,153,24-27。
董冬(1989)。樂隊的排練術。管樂季刊,2(1),20-22。
廖耿志(2004)。西元1975~2000臺北地區~西式室內管樂團的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玉娟(2011)。呼吸肌訓練與吹奏樂器之關係。大專體育,115,20-25。
劉德義(1981)。談音樂比賽。樂苑,12,53-61。
蕭苑瑜(2010)。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發展文化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市。
賴羿均(2010)。臺北市民辦表演藝術團隊之演奏人力資源探討 -以臺北青年管樂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伶倫(2012)。國民中學管樂團團隊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市。
薛恩憫(2007)。國小管樂團組訓之個案研究─以高雄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鍾誠敏(2007)。桃竹苗地區國民中學管樂團組訓現況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簡唯薇(2011)。臺灣地區國小管樂團常用之練習教材與表演曲目之研究─以新北市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雅敏(2004)。中學管樂團之單簧管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臺北市。
顏怡寧(2012)。執行單位甘苦談─專訪教育電台陳克允臺長。樂覽,152,78-81。
羅秉辰(2011)。新聲競鳴‧嘉管20─第20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紀念曲徵曲大賽側寫。樂覽,146,14-19。
嚴成努(2012)。銅管樂教學法。上海:上海教育。
二、外文部分
(一)英文部分
秋山紀夫(1997). The World of Band-Japan. 8 WASBE Conference. Schladming, Austria.
Barnes, J. (2010). A practical path to better tuning. The Instrumentalist, 64(10), 30-34.
Bauer, W. I. (2001). 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ensembl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4), 27-32.
Begin, H. (1997). Experiments in band seating. The Instrumentalist, 65-71.
Blaufuss, D. (2011). An interview with Bruce Dinkins. The Instrumentalist, 65(10), 15-18.
Bough, T. (2004). The best arrangers for bands create vivid musical colors. The Instrumentalist, 58(8), 10-14.
Brame, D. (2004). Teach the melody in warm-ups. The Instrumentalist, 59(4), 54.
Brown, F. (1979). A Band Director’s Handbook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eaching Instrumental Music.Lebanon : STUIO Publications.
Cipolla ,F.J. , Hunsberger,D. (1994). The Wind Ensemble and Its Repertoire: Essays on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Eastman Wind Ensemble. UK: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Dodson, T. (1989). Are students learning music in band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6(4), 30-35.
Dugger, R. (2004). The tuning goes up and down as horns and room get warmer. The Instrumentalist, 58(6), 19-23.
Eamey, M. E. (2008). The effects of aural rhythmic dictation on the sight-reading abilities of seventh-and eighth-grade band students (Master’s thesis).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database. (UMI No. 1459804)
Fraedrich, E. (1997). The art of elementary band directing. Lauderdale, FL: Meredith Music Publications.
Holz, E. A., & Jacobi, R. E. (1966). Teaching band instruments to beginn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Lisk, E.S. (1987). The Creative Director. Miami, FL: Meredith Music Publication.
Mercer, R.J. (1970). The Band Director’s Brain Band. Evanston. III. : The Instrumentalist Co.
Miho Takekawa (2011). Japanese band culture: How it is sustained (Doctor’s dissertation). Available from ProQuest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database. (UMI No. 3472168)
Pedrick, D. (1998). Effective practice makes successful performance. Music Education Journal, 85(2), 33.
Ployhar, J. D., & Zepp, G. B. (1983). 3D band book. Miami, FL: Belwin Mills.
Reul, D. G. (1994). Getting started with middle level band.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Robinson, W. C., & Middleton, J. A. (1975). The complete school band program. West Nyack, NY: Parker.
Rogres, G. L. (1991). Concert band instrumentation: Realities and remedies. Music Educator Journal, 77 (9), 34-39.
Saucedo, R., Pote, M., Kreke, C., & Cook, A. (2003). In pursuit of musical skill with only one marching show. The Instrumentalist, 58(1), 29-31.
Selmer, H. & Selmer, A.(1966). How to promote your band: To student body, parents and community, to Faculty and School Board. Elkhart, Indiana: Selmer.
Townsend, A.S. (2003). With great sounds to march student bands will improve. The Instrumentalist, 57(8), 29-34.
Thompson, K. (1985). Wind band and brass ban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illiams, D.A. (2002). Easy rehearsal techniques for new teachers. Teaching Music, 9(5), 29-32.
Williams, R. &King, J. (2001). The Complete Instrument Reference Guide for Band Directors. California: Neil A.Kjos Music Company Publications.
(二)日文部分
丸谷明夫(2012)。必ず役立つ吹奏楽ハンドブック。株式会社ヤマハミュージックメディア。
秋山紀夫(1988)。吹奏楽の魅力。吹奏楽指導全集,1。同朋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秋山紀夫(2006)。吹奏楽指導者のための指導教材(How to teach warm up)。誰にでもすぐに役立つバンドトレーニング術。社團法人日本吹奏樂指導者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