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麗慈 Li-Tzu Huang |
---|---|
論文名稱: |
臺灣在地化融合爵士樂之音樂會導播與研究─以彭郁雯的樂壇經驗及《旋轉》音樂會為例 Musical Program Direct and Research on the Localization of Fusion Jazz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黃均人
Huang, Chun Z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0 |
中文關鍵詞: | 在地化融合音樂 、絲竹空 、音樂導播 、多媒體影音紀錄 |
英文關鍵詞: | Localization of fusion jazz, Sizhukong, Musical program direct, Multimedia record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3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全球化的風潮席捲當代文化的同時,在地文化的自我認同紛紛在各個地區興起,為了展現民族或國家特色,在地文化更朝向全世界邁進,而產生「在地全球化」的現象,爵士音樂在臺灣的發展亦是如此,在地化融合的新聲響撼動著臺灣的聽眾,將熟悉的音樂元素融入即興演奏,讓這正成長茁壯的樂種更加風情萬種。
本研究以彭郁雯的樂壇經驗及《旋轉》音樂會為例,從在地融合樂的創作緣由到創組「絲竹空爵士樂團」的過程,探討臺灣在地化融合爵士樂的紀錄價值,並實地拍攝2010年之年度音樂會,實踐多媒體影音紀錄的導播方法及流程,以典藏紀錄的觀點來做影音紀錄,將可再現在地融合爵士的演出魅力,不僅能作為融合音樂創作者的學習典範,也是提供學術研究的第一手資料,日後於不同的時空之下,或許有其他應用機會或意想不到的啟發,而能延續其藝術價值;因此,筆者致力於導播方法及音樂本質間深思熟慮,製作出符應音樂展演主題意涵及音樂內容的多媒體影音紀錄。
When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has been overwhelmed by the glob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elf-approval of local culture emerges in abundance in each area. To demonstrate the nationality or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local culture make great strides forward to the world, producing the phenomenon called “loglobalization”. Also in Taiwan, audience were moved by locality fusion jazz which improvising with familiar music element, cultivating this new variety of music to be rich and colorful.
This research take Yuwen Peng’s musical experience and the concert “Spins, Turns & Loops” as an example, discussing the reserve value of the localization of fusion jazz in Taiwan by realize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fusion jazz and the found of “Sizhukong” jazz band. By filmed the Sizhukong concert in 2010, the research established a process of multimedia recording and musical program direct method. From the digital archives viewpoint, the charming performance of localization fusion jazz could be recaptured in the film, not only take as a study model of fusion compose, but also provides the firsthand material for the scholarly research., and it will extend its artistic value when to meet other proper applications or unexpected inspira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 in the future. As mention above, the research devotes in deep thinking which between the method of program direct and the essence of music, to create a valuable multimedia recording which represent the core of performance and content in music.
一、 中文專書
王秋海。《爵士樂》。臺北市:揚智文化,1997。
徐鉅昌。《電視導播與製作》。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
萬道清。《電視節目製作與導播》。台北:進學書局,1978。
趙耀。《電視導播的圖框世界》。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
顔綠芬、徐玫玲。《臺灣的音樂》。臺北縣:群策會李登輝學校出版,2006。
Steven D. Katz.《電影分鏡概論:從意念到影像》(Shot by Shot: visualizing from concept to screen)。井迎兆 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
Michael Ragiger.《製作紀錄片》(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王亞維 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二、 學術論文
方美蓉。〈臺灣搖滾樂的在地化歷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8。
牟善如。〈探討音樂傳播在電視圖框中之視覺傳達─以交響樂為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04。
吳長育。〈本土之聲:臺灣流行音樂中的「鄉土」與「本土」〉。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9。
張翔一。〈臺灣地區爵士樂聆賞風潮初探〉。臺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蔡岳儒。〈臺灣搖滾樂的在地實踐與文化認同〉。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6。
黃韻秋。〈爵士樂融合臺灣映象之研究---以《啟彬與凱雅的二重奏》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三、 期刊論文
姜江,〈黑人音樂與美國非裔族群的自我表達〉,《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3期,2006),412。
劉俊裕,〈文化全球化:一種在地化的整合式思維與實踐〉,《國際文化研究》,第三卷第一期(2007):24-25。
羅虹、張靜、顏研。〈黑人文藝復興之特點〉,《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4期,2006),70-71。
四、 報章雜誌
李秋玫。〈新品種的爵士,還是新品種的國樂?〉。《表驗藝術》第188期(八月號,2008):30。
趙靜瑜。〈東方味絲竹空爵士樂團─受邀參加爪哇爵士音樂節〉。《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2008年3月5日。
五、 網路資訊
《變形蟲爵士樂團官方網站》團員介紹。http://jazzmeta.com/members/piano.htm(摘錄於October 10, 2011)。
《絲竹空爵士樂團部落格》。〈絲竹空藝術總監─彭郁雯〉。http://sizhukong.pixnet.net/blog/post/26266653(摘錄於October 10, 2011)。
《喜瑪拉雅公司網站》。http://www.cdnet.com.tw(摘錄於October 21, 2011)。
《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網站》。http://archives.sinica.edu.tw/index.html (摘錄於 December 3, 2011)。
何建明等。〈檔案數位化資訊環境之探討〉。《檔案管理運用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2000。http://archives.sinica.edu.tw/main/seminar/890713/article01.html(摘錄於December 3, 2011)。
六、 專訪資料
彭郁雯專訪。筆者訪問,錄音錄影訪談。臺北:絲竹空樂團工作室,於July 28, 2011。
彭郁雯專訪。筆者訪問,錄音錄影訪談。臺北:絲竹空樂團工作室,於August 23, 201。
傅慧芬專訪。筆者訪問,錄音錄影訪談。臺北:亞特蘭提斯咖啡,於July 30, 2011。
七、 其他
公共電視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製播。《表演打天下特輯》,〈絲竹空爵士樂團─旋轉〉,2010。
絲竹空爵士樂團。《旋轉音樂會節目單》,2011。
彭郁雯主講。絲竹空講座〈在地化爵士樂作曲技巧〉。臺北:星巴克重慶門市,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