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宥鋅 Wu You-shin |
---|---|
論文名稱: |
從文化研究到流行時尚的創作視域-吳宥鋅創作論述與實踐 The Vision of Creation from Culture Studies to Fashion-Creativ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Wu You-shin |
指導教授: |
王友俊
Wang, You-Jun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07 |
中文關鍵詞: | 文化研究 、時尚 、擬像 |
英文關鍵詞: | Culture studies, Popular fashion, Simul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9 下載:6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二十世紀重要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1889-1975)在《歷史的研究》中認為世界史進行的法則,是在「挑戰」與「回應」中交織而成,回觀水墨或是藝術的發展,或許亦能等同視之。身為一個以水墨媒材為主的藝術家,無論在任何時刻,也處於挑戰的狀態,認識挑戰,以作品回應;深一步的,在後期資本社會的文化下,水墨與藝術如何面對文化環境的挑戰,又是如何回應,是筆者關注的題材。
在本文中,筆者表述了大部分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問題,這些問題多從對物體的觀察中所迸生,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筆者是將其置入總體的文化語境中思考,因為筆者認同藝術與文化的緊密關聯:如果文化是一本開放性的文本,那麼藝術足以是它的封面,文本的內容不斷變動,封面也不斷在變動。
因為將問題置入文化語境中研究,於當前必然離不開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論述,從中發現到生活中的價值觀、美學與知識系統都與資本主義離不開關係,亦即認知到自我的思維系統已經在無形中與當前文化語境產生了密切地連結;觀察同質物,如本文所著眼的時尚體系,就是從觀察對象中反觀自我的思維系統,因此格外注重在時尚中的物質呈現與圖像語言。
本文的文化研究是能思,流行時尚是所思,之後文化研究到流行時尚整合為能思,自我與創作上的矛盾與衝突成為所思,能所的交替形成本文創作上的混雜視域。在文化語境中的問題,主要還包含了筆者對於文化主體性的矛盾感,例如水墨畫與所謂藝術語境的衝突,以及習慣上對題材選定的認知衝突、形式衝突與技法衝突,因此在實際創作前,筆者借用了唯物史觀的角度對中國繪畫的媒材問題提出了個人觀點,這一切的研究主要是讓觀察以至創作的過程,以一種更接近純粹的方式進行訊息傳輸,從中培養出與文化更好的溝通管道與深具時代性格的藝術語彙,並激發自己對藝術的覺醒。
Mayb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is intertwined by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so i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n artist is always provocative; he sees the challenges and then responds them with his creation. Thus, the work itself can represent the artist and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with the world.
In this article, I describe all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se problems are related to the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culture studies and the use of media and so on. In short, I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world by theories, and logically employ the contemporary taste.
一 叢書
1.《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臺北: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2.《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中國:人民出版社,1997年。
4.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類編叢書—「新校本」二十五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1977年。
5.戴君仁,《戴進山先生全集》,台北:戴進山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1980年。
二 專書
1.尹韻公,《綜論三國》,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2.王秀雄,《藝術批評的視野》,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年。
3.王逢振,《文化研究》,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
4.王寧,《全球化與文化研究》,台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5.尼古拉.懷特(Nicola White)、依恩.葛里菲斯(Ian Griffiths),《時尚經濟》(The Fashion Business),許舜青譯,台北:序曲文化。
6.安德生(Perry Anderson),《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王晶譯,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年。
7.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8.西梅爾(Georg Simmel),《金錢、性別、現代生活風格》,劉小楓選編,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9.村上隆,《藝術創業論》,江明玉譯,台北:商周出版社,2007年。
10.村上隆,《藝術戰鬥論》,長安靜美譯,台北:大鴻藝術,2010年。
11.沃勒斯坦 ( Immanuel Wallerstein),《自由主義之後》(After liberalism),彭淮棟譯,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12.岡田斗司夫,《オタク學入門》,日本:太田出版(絕版),1996年。
13.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文化材保存學日本畫研究室,《日本画用語事典》日本:株式會社東京美術,2007年。
14.林正弘,《圖解哲學研究》,台北:易博士文化出版社,2003年。
15.長澤伸也,《LV時尚王國》(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劉錦秀、鄭雅云譯,台北:商周出版社。
16.哈瑞特.沃斯利 (Harriet Worsley),《時尚傳奇的誕生:他們,如何用品味征服世界?》,(Classics of Fashion –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許靜予譯,台北:原點,2009年。
17.唐‧湯普森(Don Tompson),《身價四億的鯊魚:當代藝術打造的財富傳奇》(The 12 Million Stuffed Shark),譚平譯,台北:原點出版,2011年。
18.奚三彩、莊興業、何遠鴻,《紙質文物的修復與保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2000年。
19.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20.高千惠,《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6年。
21.張蕙慧,《嵇康音樂美學思想探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22.曹玉林,《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23.許汝紘,《名畫中的時尚元素》,台北:華滋出版社,2009年。
24.郭洪紀,《文化民族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1997年。
25.陳瀅巧,《圖解文化研究》,台北:易博士文化出版社,2006年。
26.陶東風,《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
27.勞勃‧勒范恩 (Robert.Levine),《收買與出賣的祕密》,李明譯,台北:大塊出版社,2003年。
28.費雪莫金(Toby Fiscer-Mirkin),杜亞侖譯,《服裝密碼》(Dress Code),臺北: 知書房,2003年。
29.黃賓虹,《黃賓虹話語錄》,臺北:華正書局,民國75年初版。
30.詹明信(Fredric Jameson),《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台北:合志文化出版社,2001年。
31.瑪莉塔.史肯、莉莎.卡萊特(Marita Sturken &Lisa Cartwright),《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陳品秀譯,台北:城邦出版社,2009年。
32.趙維華,《繪畫媒介與造型樣式 — 中西傳統繪畫造型語言比較研究》,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
33.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張寧譯《書寫與差異》,臺北市:城邦文化出版社,2004年。
34.蔣玄怡,《中國繪畫材料史》,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
35.應奇,《後自由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
36.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古文觀止》,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37.賽莫‧薩基(Semir Zeki),《腦內藝術館》,潘恩典譯,台北:商周出版社(絕版),2001年。
38.羅青,《水墨之美》,台北:幼獅文化,1999年
39.羅蘭‧巴特,董學文、王葵譯,《符號學美學》,臺北市:商鼎文化,1992年。
40.關沁恆,《湯恩比的歷史研究與史觀》,台北:稻鄉出版社,2006年。
41.Hilaire Hiler,《Notes on Technique of Paint¬ing.With a pref. by Sir William Rothenstein》,Faber & Faber,1934。
42.川村由仁夜,《時尚學》(Fashion-ology),陳逸如譯,台北:立緒出版社,2009年。
三 期刊論文
1.皮道堅,〈全球化與都市化背景下的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民93年。
2.孫春望,〈色彩恆常性理論之實驗檢測〉,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系,2006年。
3.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論〉,北京大學《繪學雜誌》第一期,1920年6月。
四 網路資源
1.Edward W. Said,〈Islam Through Western Eyes〉:The Nation,1998年。
2.Hany Farid, Professor, Computer Science, Dartmouth: http://www.cs.dartmouth.edu/farid/home.html ,(2010.3.4.閱讀)。
http://www.thenation.com/doc/19800426/19800426said ,(2009.10.17.閱讀)。
3.MODELS.com - top model rankings, modeling, fashion and creative industry news:http://models.com/ 。
4.The Color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http://www.colorassociation.com/ ,(2009.9.30.閱讀)。
5.The Sartorialist:http://thesartorialist.blogspot.com/。
五 其它
1.《名牌誌》(BRAND),台北:三采文化,2009年。
2.《唯妳時尚國際中文版》(ViVi),台北:CHING WIN,30期~48期,2007年~2010年。
3.《費加洛國際中文版》,(MADAME FIGARO),費加洛出版,36期~45期,2007年~2009年。
4.陳韋臻,〈名列且身陷大藝術史之後-專訪藝術家蔡國強〉,《破報》12月,台北,2009年
5.《LOOKS》,台北:東販出版,44期~50期,2009年~2010年。
6.《SWEET》,東京:寶島社,2009年一月至十二月~2010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