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黎萬錩 Wan-Chang Li |
---|---|
論文名稱: |
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 The Study of Employees Attending Leisure Sports on Job Stress and Burnout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休閒運動 、工作壓力 、職業倦怠 |
英文關鍵詞: | Leisure Sports, Job Stress, Burnou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7 下載:3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情形,研究者以A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法進行全面普查,並以「企業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對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共得有效問卷445份,採用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處理,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員工休閒運動以每週參與次數「1~2次」,每次參與時間「31~60分鐘」,參與地點「自家」,參與同伴「家人」和參與種類「健身類」等比例為最高。二、員工工作壓力可分為四個構面,以壓力程度排列依序為工作負荷、技術低度、角色模糊與角色衝突。
三、員工職業倦怠可分為三個構面,以倦怠程度排列依序為情緒耗竭、缺乏情感與成就低落。四、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皆有顯著差異情形。五、不同的休閒運動參與「次數」、「地點」與「同伴」在工作壓力達到顯著差異;而不同的休閒運動參與「次數」與「同伴」在職業倦怠也達到顯著差異。六、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各因素構面皆呈現正相關情形,其中又以「角色模糊」與「缺乏情感」之間的相關值最高。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期望企業主能重視員工休閒運動,並做為未來企業推廣休閒運動的參考依據。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s of leisure sports attending, job stress, and burnout in employee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enrolled from the A company adop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by using “Employees to attending Leisure Sports on the Job Stress and Burnout survey.” Four hundred and forty-five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finished by the participant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first, in “Staff Leisure Sports,” it showed high proportion in item “1-2 times/week,” “31-60 minutes/time,” “home as location of leisure sports,” “family members as companions,” and “healthy body class as type of leisure sports.” Second, the four dimensions in “Staff Job Stress” arranged by degree of stress were the working load, the low technique, the role ambiguity and the role conflict, respectively. Third, the three dimensions in “Staff Burnout” arranged by degree of burnout were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the depersonalization and the low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espectively. Forth,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ariables of the leisure sports attending, the job stress and the burnout. Fifth, participants attending different kinds of leisure spor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ree job stress variables, “times,” “location,” and “companions.” Also, participants attending different kinds of leisure spor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burnout variables, “times” and “companions.” Sixth, all variables of job stress revelaed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those of burnout. In these, the highest positive relations was between the “role ambiguity” and “depersonalization.”
In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we suggest that the business owners can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staff leisure sports. Otherwise, we affo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business owners to promote the leisure sports in their company in the future.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休閒運動活動專書。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漢文。
方進隆(1995)。體適能與全人健康。中華體育, 9(3),62-69。
毛筱艷、梁應平(2003)。文化對於基層員工工作負荷過重、角色衝突、角色模糊與工作倦怠之影響研究。文大商管學報,8,55-78。
王玉如(2004)。量販業主管人員工作壓力問題研究-以量販店個案主管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王念騏(2002)。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王秉鈞(1995)。管理學。臺北市:華泰。
王俊偉(2007)。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旅行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桃園縣。
王註源(2004)。桃園縣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曉晴(2005)。上班族減壓艙-別讓職業倦怠擊敗你。快樂工作人雜誌,53,116-117。
石幼瑄(2003)。宜蘭縣婦女休閒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左端華(2003)。休閒活動參與和工作壓力對民航駕駛員身心健康之研究─以本國某航空公司國際航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田蘊祥(2003)。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世代差異研究:以考試院部會機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朱明謙(2001)。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江守寰(2005)。警察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以金門縣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江書良(2002)。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5)。中華民國93年臺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時間運用。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2007)。96年10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2007年11月27日,取自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新聞稿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8476&ctNode=324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5)。國人工作壓力量表之建立。臺北市: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編印。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2)。勞動基準法。2007年11月27日,取自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法令查詢系統網址http://laws.cla.gov.tw/Chi/FLAW/ FLAW0201.asp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初稿)。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臺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余志文(2007)。資訊電子產業生產線人員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華梵大學,臺北縣。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呂秀華(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呂幸珠(2008)。桃園縣公立國民中學導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 : 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郁銘(2004)。活動型老人休閒運動參與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萬華會所會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吳榮福(2002)。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縣。
吳慧玲(1997)。臨床護理人員規律運動習慣及其相關因素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豐旭(2007)。國際觀光旅館員工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情緒智力的干擾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縣。
宋宜蕙(2002)。學習型組織與員工工作壓力、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商業無線電視台業務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宋曉青(2006)。KTV員工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A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巫影潭(2006)。醫師休閒運動態度、參與行為及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恒武(1988)。台灣省國民小學教師工作疲乏與其背景因素差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美燕(1995)。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倦怠現象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李倩華(1992)。教師的倦怠。諮商與輔導,77,36-38。
李晉男(2002)。台南科學工業園區高科技研發人員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國華(1994)。台南師範學院暑期進修之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調查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7,307-326。
李瑞文(2002)。國立大學校院人事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沈易利(1995)。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卓俊辰(2001)。大學生的健康體適能。臺北市:華泰。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淑萍(1994)。銀行從業人員個人屬性、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周嘉明(2001)。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壓力與職業疏離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季力康(1997)。運動對心理的益處。大專體育,34,4-7。
林水木(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林立曼(2001)。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佑隆(2006)。彰化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志鴻(1998)。資訊人員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彰化縣。
林英顏(2004)。員工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清山(1985)。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輔仁大學出版社。
林鈞福(2005)。國立高級中等學校人事人員角色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瑞益(2005)。校長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敬銘(2007)。探究公務人員的生活型態與休閒運動參與之關係-以臺中市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邱信憲(1994)。工作特性、人格特質型態、角色壓力與工作壓力、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邱國銘(2001)。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組織氣候、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管理評論,3(3),38-46。
侯望倫(1985)。員工工作壓力之實證研究--以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姜凱文(2007)。休閒運動參與與工作壓力、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軍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施啟智(1998)。電視台業務部業務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施振典(1991)。文化中心組織結構輿成員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政利(2008)。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洪玲茹(2002)。社教機構員工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社教機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洪滿碧(2006)。會計師事務所員工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休閒態度對工作滿意之相關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木蘭(1984)。見樹又見林。臺北:經濟與生活。
翁士軒(2008)。休閒涉入、心理承諾、知覺可掌握的資源對遊憩替代意願 的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翁瑱凰(2007)。高科技產業女性勞工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離職傾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圖書。
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張乃文(2005)。臺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研究。臺北:漢文書店。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義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 : 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張勝翔(2006)。縣府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28-36。
張慧美(1986)。製造業未婚女性職工休閒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兩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張曉玫(2005)。企業員工工作壓力源與壓力反應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調節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曉春(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上)。思與言,21(1),66-79。
張豐緒(1990)。推廣休閒運動的意義與展望。體育與運動,67,1。
曹爾忠(1983)。台灣地區基層警(隊)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
梁文嘉(1996)。導遊及領隊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未
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梁坤輝(2004)。政風人員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壓力反應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梁美慧(2003)。台北市戶政事務所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莊俊凱(2005)。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館員工作倦怠之研究 —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莊惠婷(2006)。高科技產業員工壓力來源、員工協助方案認知、自我效能與倦怠感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縣。
莊靜宜(2000)。高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從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許志賢(2001)。臺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許朝銘(2007)。空軍戰鬥機飛行員角色壓力與情緒耗竭對工作倦怠和離職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許義雄(1980)。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體育學報,2,27-40。
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文景。
許樹淵、崔凌震(2004)。健康與體育概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明熊(1989)。工作壓力來源、解決個人問題的能力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郭盈卿(2000)。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郭淑娟(2000)。家庭教育中心專職人員專業知能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靜晃(1994)。心理學。臺北縣:揚智。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乃禎(2005)。技職校院進修教育部門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天賜、鄭俊傑、謝欣戎(1999)。職工運動對企業經營管理影響之探討。大專體育,41,157-163。
陳永洲(2003)。職場體適能計畫之員工參與率及員工健康情形關係之研究-以A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世志(2003)。矯正機構基層戒護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任怡(2004)。金控公司銀行主管壓力源、因應方式及職業倦怠之研究-以高雄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縣。
陳村河(2001)。國營事業民營化留用員工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秀卿(2000)。從契合理論來探討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職業倦怠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明雪(1992)。工作特性、個人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金樹(1988)。體育、競技運動與休閒活動之探討。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
陳秋蓉(2002)。勞工工作特質與工作壓力。2007年11月27日,取自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網址http://www.iosh.gov.tw/data/f5/news910607.htm
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瑞芳(2004)。台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甦彰(1981)。組織成員工作壓迫感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鈞卿(2005)。牙醫助理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相關因素之探
討-以高高屏澎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陳鈺婷(2006)。倦怠!30世代湧現離職潮。就業情報雜誌,368,104-108。
陳嘉慧(2006)。壓力、休閒調適與健康關係之研究-以護理人員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陳德海(1996)。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台灣體育,87,52-58。
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鴻雁、楊志顯(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麗華(1991)。台北市大學女生休閒運動態度與參與狀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陸洛(1997)。工作壓力的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0(1),19-51。
單小琳(1988)。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曾國斌(2001)。不同產業與人格特質從業人員其工作壓力之差異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游智崴(2006)。福利邊緣的勞工:以台灣職業棒球球員之工作壓力探討其福利權益。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程一民(199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25-30。
彭超群(2004)。基隆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馮宏雲(2006)。台中地區高中、職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馮意雄(2006)。工作壓力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臺北縣兼職行政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
黃土山(2006)。造紙業職工休閒行為、休閒阻礙及休閒利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黃文斗(2007)。板橋市自強社區居民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月嬋(1998)。學校體育與休閒教育。國民體育季刊,27(3),16-23。
黃玉琳(2007)。員工壓力、身心狀況、自覺健康及休閒活動之探討-以南部某科學工業園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縣。
黃建華(2006)。調查局調查員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振紅、呂碧晴(2003)。技職院校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及價值認知之研究。臺東大學體育學報,1,101-123。
黃順霖(2006)。高雄縣國中退休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臺生(1998)。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Golembiewski階段模式的探討與驗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瓊慧(2002)。台灣社會發展休閒運動作法之探討。中華體育,16(3),122-129。
楊木仁(2001)。台北地區保險業職工對休閒運動指導需求及指導員應修習課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清雄(2004)。高雄地區大學校院專任行政人員休閒參與及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筑雅(2002)。台鐵司機員工作壓力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楊瑞泉(2003)。我國大專院校教職員工休閒運動參與模式之建構。桃園縣:高教圖書。
董時叡、王俊雄(2000)。基層農業推廣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17,83-104。
裘素鳳(2003)。台灣演藝人員從事休閒運動的參與行為與動機。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詹舜能(2003)。職場工作倦怠之研究--以女性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臺中縣。
詹慧珊、謝清秀(2005)。百貨公司化妝品專櫃美容從業人員工作倦怠之研究。臺中師院學報,19(1),161-184。
廖貴鋒(1986)。國中教師角色衝突:角色不明確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趙傑夫(1988)。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怡秀(2004)。運動健身俱樂部之運動指導員休閒參與、職場生涯發展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劉泳倫(2003)。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劉淑貞(2003)。員工工作特性與工作倦怠之關聯性研究-以技術學院行政人員為實證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劉淑慧(1987)。助人工作者職業倦怠量表之編製與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潘玉山(1987)。台北縣紡織業勞工休閑活動現況與期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潘美玉(1996)。某公司中年白領階級男性規律運動習慣及其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蔡東育(2005)。彰化縣稅務人員參與休閒活動現況與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管理學院,彰化縣。
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蔡蕙安(2007)。工作特性、工作倦怠與職業承諾相關之研究-以台灣銀行產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鄭永安(2001)。民航駕駛員工作壓力模式之研究─以中華航空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鄭媜云(2007)。台中市游泳指導人員的工作倦怠、休閒活動需求及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鄭惠萍(2004)。台北市郊山晨間休閒運動之研究—以象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蔣獎、張姝玥、許燕與鄧哲(2005)。警察工作倦怠的調查。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3,4-6。
盧玫諭(2003)。台北縣中等學校教師休閒運動態度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盧俊宏(1998)。從事體適能運動所帶來的106種利益。台灣省學校體育,47,17-23。
盧俊宏(2006)。運動心理學在健康促進上的角色。國民體育季刊,34(3),5-24。
賴奕文(2004)。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建志(2002)。電子化政府與公務人員工作壓力關連性之研究:嘉義縣、市政府公務人員之比較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賴政忠(2001)。調查局外勤調查員工作績效制度與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賴美娟(1997)。基層警察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現況及期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天助(2003)。休閒導論。臺北市:歐語出版社。
謝月英(1989)。三種輔導介入策略對國小教師工作倦怠、非理性信念及內外控信念影響效果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秀真(2006)。公共職業訓練中心員工壓力知覺與組織承諾及工作滿足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謝政諭(1989)。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務-民生主義的臺灣經驗。臺北市:幼獅文化。
謝堂益(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菊英(2002)。高屏區國小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鍾東蓉(2000)。台北市立高中導師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藍豔柔(2004)。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顏耀南(2002)。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嚴詠智(2006)。台南縣國民小學行政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蘇國興(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二、英文部份
Caplan, R. D., Cobb, S., French, J. P. R., R., V. H., & Pinneau, S. R. (1975).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ain Effective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 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hris, K. (2001).Teacher stress: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7-41.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 11-28.
Farber, B. A. (1984). Stress and burnout in suburban teachers. . Journal ofEducational Research, 77, 325-331.
Farber, B. A., & Miller, J. (1981). Teacher burnout :A psycho-educational perspective.Teacher College Record, 83(2), 235-243.
French .J. R. P., Roger, W., & Cobb, S. (1974). Adjusment as personenvironment fit.In G. V. koelho, D. A. Hamburg, & J. E. Adams (Eds.),Coping and Adaption. New York: Basic Book.
French, J. R., &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18, 1-47.
Freudenberger, H. J. (1974).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30, 159-165.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 Woodman, R. W. (1986). Work Str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th ed.). New York: West.
Ivancevich, & Matteson. (1980). Occupational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7, 98-108.
Karger, H. J. (1981). Burnout as alienation. Social Service Review, 55, 270-283.
Liljegren, M. (2008). Health at Wor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behavioral responses, and heal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Linköping University, Sweden.
Maslach, C. (1982). Burnout- the Cost of Car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1), 99-113.
McGrath, J. E. (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 In Dunnette, M.D.(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 psychology, Chiacago: Rand
McNally.
McKinney, A. A., & Melby, V. (2002) Relocation stress in critical ca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 Nursing, 11(2), 149-157.
Meglino, B. M. (1977). Stress and performance: Are they always incompatible.Supervisory Management, 22(3), 2-12.
Newstrom, J. W., & Davis, K.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behavior at work(11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Ricken, R. (1980). Teacher Burnout: A failure of the supervisory process. NASSP Bulletin, March, 21-24.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Stevenson, J. G. (1994). Employee Burnout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16, 350-367.
Witt, P. A., & Bishop, D. W. (1979). Situational antccedents to leisure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 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