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冠丞
Lai Kuan-cheng
論文名稱: 2010年台中市第一屆直轄市長選舉之研究—從派系視角分析之
指導教授: 曲兆祥
Chu, Chao-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2
中文關鍵詞: 地方派系台中縣市合併台中直轄市長選舉
英文關鍵詞: local factions, Taichung merger, Taichung municipal mayoral election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49年以來,國民政府播遷來台,舉辦全國性地方選舉來,地方派系即逐漸壟斷與主宰地方經濟、政治等國家事務,進而干預中央權力的分配。在一黨獨大的威權時期,地方派系勢必與政治、經濟利益相結合才得以壯大。地方派系與國民黨之間,儼然是個生命共同體,彼此是相互依侍的關係。它對社會民主化的過程、轉型,固然有其重要性,但是其所衍生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卻是極為深遠,且值得分析研究的。在2010年台中縣、市正式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台中市第一屆直轄市長選舉,對於國民黨台中縣地方派系紅、黑兩派的整合成功與否攸關著市長大選是否可以勝選,從原本台中縣地方派系的政治生態可觀察到,地方派系仍是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其中影響力的大小以及影響的程度如何,將於本文中會有重點論述。

    關鍵詞:地方派系、台中縣市合併、台中直轄市長選舉

    Since 1949,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to hold nationwide local elections, local factions increasingly monopolized and dominated the local economy, politics, national affairs, and thus interfere with the central power distribution. In the authoritarian one-party dominance of the period, local factions bound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combine was able to grow. Between local factions and the Kuomintang, just like a community of life, each other is mutual clientelist relationship. Its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of society, transformation, of course, has its importance, but its social problems, political problems, but it is far-reaching, and worthy of study. Taichung County in 2010, the city officially upgraded to a municipality merger, Taichung City mayoral election of the first municipalities, local factions in the KMT in Taichung County, red, black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faction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e election if the mayor can win, from the original Taichung County, local factions in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can be observed that local factions still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which influence the size and degree of impact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Keywords】:local factions、Taichung merger、Taichung
    municipal mayoral elec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範圍………………………………………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分析……………………… 13 第一節 文獻回顧……………………………………………… 13 第二節 侍從主義理論………………………………………… 20 第三節 地方派系的定義與意涵……………………………… 22 第四節 地方派系的類型……………………………………… 28 第五節 地方派系運作模式及其影響………………………… 35 第三章 台中縣、市地方派系的變遷與發展…………… 41 第一節 台中縣、市合併後之概況…………………………… 41 第二節 台中縣、市地方派系形成與轉變過程……………… 51 第三節 台中縣、市地方派系的運作機制與主要領導人…… 63 第四節 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的影響分析…………………… 72 第四章 第一屆台中市直轄市市長選舉對地方派系的影響評估………………………………………………………………… 77 第一節 本屆市長選舉選民投票傾向分析…………………… 77 第二節 本屆市長選舉對地方派系權力分配的衝擊………… 90 第三節 本屆市長選舉對派系政治發展的可能影響………… 97 第五章 結論………………………………………………… 10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113 附錄二………………………………………………………… 121 附錄三………………………………………………………… 127

    一、中文書目

    王金壽(2006),〈臺灣的司法獨立改革與國民黨侍從主義的崩潰〉,《臺灣政治學刊》,第10卷,第1期,頁103-162。
    王振漢(2007),《宗族因素對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以第一屆至第四屆金門縣長選舉為例》,桃園: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北:唐山出版社。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振寰、沈國屏、黃新高(1995),〈誰統治地方社會:高雄縣個案研究〉,《東海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14期,頁1-34。
    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5卷,第1期,頁77-94。
    王業立、何鴻明(2010),〈地方派系如何操控寺廟的管理權?-以大甲鎮瀾宮的人事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7期,頁123-186。
    王業立、蔡春木(2004),〈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頁189-216。
    王靜儀(1994),《台中地方派系發展史:以縣長及省議員選舉分析為例》,台北: 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魯恂著,(Lucian Pye)(1986),(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胡祖慶譯(1988),《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書局。
    吳 悅(2004),《我國大陸經貿政策變遷之研究-新制度觀點之分析》,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重禮(1998),〈亦敵亦友:論地方派系與國民黨候選人選擇過程的互動模式〉,《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第7卷,頁177-204。
    李豫雙(2005),《大法官對於憲政制度變遷之分析-新制度主義的觀點》,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政緯(2004),《政黨、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中市市長、市議員、及立委選舉之分析(2001-2002)》,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三吉、蔡學儀、黃國敏(2000),《單一選區兩票制之研究》。台北:中央選舉委委員會。
    柯貴元(2001),《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紀俊臣、陳陽德(2001),《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台北:時英出版社。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鴻仁、林鶴玲(1981),〈在地方選舉史上左右局面的-臺灣地方派系大觀〉,《聯合月刊》,第3期,頁12-23。
    若林正丈著,(1992)洪金珠、許佩賢譯(2004),《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高永光(2001),〈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98年台北縣縣議員與鄉鎮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選舉研究期刊》,第7卷,第1期,頁53-85。
    高永光(2002),〈二十一世紀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55卷,第6期,頁4-17。
    張昆山、黃正雄(1996),《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合報社。
    盛杏湲(2005),〈選區代表與集體代表:立法委員的代表角色〉,《東吳政治學報》,第21期,頁1-40。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
    郭正亮(1988),《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一九四五年~一九八八年》,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公開)。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明通(2001),《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陳明通、林繼文(1998),《台灣地方選舉的起源與國家社會關係轉變》,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昇華(1993),《威權轉型期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臺中縣地方派系分析之》,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寬忠(2004),《屏東縣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1981~2001年縣長、立法委員及省議員選舉分析》,台北: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清鑫(1999),〈競選策略的個案研究:1988年台北市南區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163-190。
    游景玩(2002),《取消鄉鎮市級自治選舉可能性之研究-以桃園龜山鄉公所與臺北市林區公所為例》,桃園: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 俊(1994),《臺灣地方派系與政黨聯盟關係之研究-屏東縣個案分析》,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英杰(1996),《從聯盟理論看台中縣地方派系之互動:以八十三年議長選舉為例》,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國樞(1998),《抉擇與負責》,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雷飛龍(1981),《中華民國開國七十年來的政治》,台北:廣文。
    廖忠俊(1998),《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質變》,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趙永茂(1978),《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出版社。
    趙永茂(1989),〈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4卷,第3期,頁58-68。
    趙永茂(2001),〈新政黨政治形勢對臺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14期,頁153-182。
    趙永茂(2002),《臺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出版社。
    劉嘉薇(2008),〈2005年縣市長選舉選民投票決定之影響因素—台北縣、台中市、雲林縣以及高雄縣的分析〉,《臺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1期,頁1-43。
    衛芷言(2004),《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事務劃分之法制規範-一個新制度論的觀點》,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蕭子音(2003),《英國地方政府之研究-一個歷史制度途徑的探討》,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俊青(1998),《新制度經濟學對當代行政改革之啟示》,台北: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俊豪(2004),《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及其與選舉關係之研究》,桃園: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昭明(2009),《台灣地方派系的變遷與發展 —以第七屆立委選舉台中縣選區為例》,南投:暨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二、外文書目

    Eisenstadt S.N.and Roniger L.(1984)“Patrons, Clients and Friend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Trust in Socie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irth, Raymond(1957)“Introduction to Faction in Indian and Oversea Indian Society”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8, pp. 2191-2215.
    Hsin-Ta Huang, Yeh-Lih Wang, Chien-Hsiung Wang(2009)“The Impact of Electoral Reform on Local Politics: A Case Study of Taichung Coun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ions in Taiwan, Japan and Korea under the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Election Study Center,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Key, V.O., Jr.(1949)“Southern Politics in State and Nati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Mishler, Elliot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icholas, R.(1965)“Faction:A Comparative Analysis”in A.S.A. Monograph 2:Political Systems and Distribution of Power. Michael Banton ed. Londan:Tavistock.
    Huntingtion, Samuel P.(1968)“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Thelen, Kathleen and Sven Steinmo(1992)“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Sven Steinmo e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