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翰疆
chen,han-jiang
論文名稱: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The Study on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aiwa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指導教授: 鄭慶民
Cheng, Ching-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航空機械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5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之學習動機取向及學習滿意度,其具體目的包括瞭解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取向為何、瞭解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情形,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之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參考依據。
    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首先,蒐集整理國內外之相關研究與文獻,陳述我國航空機械系之發展現況;剖析學生之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的意義、理論與層面,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實證研究之架構。再依據文獻資料、相關實證研究及參考國內外類似量表,發展成「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自兩所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中普查進行問卷調查,經專家會議修正問卷及正式問卷的施測後,將蒐集所得問卷資料利用統計方法加以分析,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及討論,歸納出研究發現與結論,並提出建議。
    根據本研究發現,1.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對學習動機取向認同度普遍為高,且以「自我發展」取向為最強;2.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評價頗高,其中以「教師教學」為最高;3. 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取向會因背景變項不同,各呈現差異上之有無;4.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取向愈高則學習滿意度愈高。
    同時,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亦對航空機械系課程設計、學習環境、就業輔導及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建議,以供改進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udent’s of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s and then,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can serve as worth-noticing information to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Two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questionnaire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atistics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of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are highly motivated on the self-efficacy is the top factor.
    2. Th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 student’s of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 commonly high, especially the evaluation toward their teachers’ instruction.
    3.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degre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fference among the following students’ background variance,.
    4.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students’ of the aviati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ifference among the following students’ background variance.
    5. The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student’s have, the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they perceive in their learning.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六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航空產業現況 11 第二節 學習動機理論與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 30 第四節 我國航空維修教育之現況 5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72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73 第一節 我國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之結果分析 73 第二節 不同學生背景變項對我國航機系學生學習動機之差異情形分析 78 第三節 不同學生背景變項對我國航機系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分析 95 第四節 我國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11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122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9 附錄一 143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調查問卷(預試問卷) 143 附錄二 147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調查問卷(專家問卷) 147 附錄三 153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53 表目錄 表2-3-1 各學者(年代)對學習滿意度的看法 31 表2-3-1 各學者(年代)對學習滿意度的看法(續) 32 表2-3-2 國內外學者對學生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的研究結果 39 表2-3-2國內外學者對學生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的研究結果(續) 40 表2-3-2國內外學者對學生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的研究結果(續) 41 表2-3-2國內外學者對學生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的研究結果(續) 42 表2-3-3 國內外學者研究學習環境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43 表2-3-4 國內外學者研究教師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44 表2-3-4 國內外學者研究教師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續) 45 表2-4-1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題目及研究構面摘要表 46 表2-4-1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題目及研究構面摘要表(續) 47 表2-4-1 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題目及研究構面摘要表(續) 48 表2-4-2 國內外學者研究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的影響 54 表2-4-1 正式問卷施測回收統計表 64 表3-3-1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67 表3-3-2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68 表3-3-3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70 表3-3-4 「我國技專校院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70 表4-1-1 不同背景變項人數統計表 74 表4-1-1 不同背景變項人數統計表(續) 75 表4-1-2 我國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構面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76 表4-1-3 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滿意度各構面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77 表4-2-1 不同公私立學校別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t 考驗摘要表 78 表4-2-2 不同學校區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t 考驗摘要表 79 表4-2-3 不同生涯輔導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t 考驗摘要表 80 表4-2-4 不同進入航空領域相關時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t 考驗摘要表 81 表4-2-5 不同入學方式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2 表4-2-6 不同入學方式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83 表4-2-7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表4-2-8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85 表4-2-8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續) 86 表4-2-9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4-2-10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88 表4-2-10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續) 89 表4-2-11 不同未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0 表4-2-12 不同未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91 表4-2-13 未進入航空領域前對其熟悉度與願景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2 表4-2-14 未進入航空領域前對其熟悉度與願景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動機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93 表4-3-1 不同公私立學校別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t 考驗摘要表 96 表4-3-2 不同學校區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t 考驗摘要表 97 表4-3-3 不同生涯輔導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t 考驗摘要表 98 表4-3-4 不同進入航空領域相關時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t 考驗摘要表 99 表4-3-5 不同入學方式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0 表4-3-6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4-3-7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102 表4-3-7 不同就讀本系動機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續) 103 表4-3-8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4 表4-3-9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105 表4-3-9 不同學業成績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續) 106 表4-3-10 不同未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7 表4-3-11 不同未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108 表4-3-12 未進入航空領域前對其熟悉度與願景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4-3-13 未進入航空領域前對其熟悉度與願景的我國航機系學生對於學習滿意度之事後比較摘要表 110 表4-4-1 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層面對「課程設計」的迴歸分析表 112 表4-4-2 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層面對「教師教學」的迴歸分析表 113 表4-4-3 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層面對「學習環境」的迴歸分析表 114 表4-4-4 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層面對「學習成果」的迴歸分析表 115 表4-4-5 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各層面對「學習滿意度整體性」的迴歸分析表 116 表4-4-6 我國航空機械系學生學習動機對學習滿意度之多元逐步迴歸綜合表 116 圖目錄 圖1-5-1 研究流程圖 9 圖3-1-1 研究架構圖 …………………………………………………… … 6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全得(2003)。成人教育的學習型態、動機和滿意度相關性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王淑俐(1993)。教師說話技巧手冊,圓融的人際溝通。輔導計畫叢書16。台北:教育部。
    朱敬先 (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朱敬先(2000)。教育心裡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江文雄、田振榮(1997)。高職實用技能班實施成效與學習策略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余民寧(1987)。考試焦慮、成就動機、學習習慣與學業成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沈偉康(1987)。學習態度、人格特質、親子關係與測試焦慮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榮才 (1997)。教師行為與兒童學習的關係,花蓮師專學報,9,1-21。
    李永吟 (1995)。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李明杉 (1998)。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業學習困擾與技藝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宜靜(1996)。國中生物教師之教學實務與班級經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進益(2004)。影響高(中)職資訊科學生學習滿意度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隆全、黃結興(2006)。航太通訊第六十期。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未出版。
    林秀容(1998)。淺談學校本位的課程與教學。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台北:揚智。
    林芬遠(1997)。國中生物課教室口語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長賦(2003)。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國中技藝班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財(1986)。國中學生對學校態度之調查分析,輔導月刊,22(5),31-36。
    林淑薇(2002)。國中學前英語學習對國中學生英語成績及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博文(1998)。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學程學習滿意度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塗生(1996)。提高國小教育品質。教師天地,84 ,58-59。
    林義男(1985)。大學生對大學教學的滿意程度—年級、性別與學業成就之比較。台北:昇朝。
    林寶山(1990)。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胡謹 (2001)。航太科技教育改進計劃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 教育部顧問室。
    祝竹如 (2001)。「強化我國航太產業在二十一世紀的優勢與競爭力」,提昇航太產業競爭力暨成功案例列研討會專刊,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祝竹如 (2001)。「我國航太工業發展契機」,國際航太科技研討會專刊,主辦單位:熊正一(1999)。兩岸空運直航航點選擇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
    邵瑞珍、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卓旻怡(1999)。雲林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文榮(2002)。高職實用技能班教師班級經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亞君(2001)。航太科技教育產學聯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吳志淦(2002)。高職電機科專業實習科目課程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婉如(1992)。台灣地區長青學苑教師教學型態與學員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39,59-78。
    吳靜吉、程炳林(1993)。國民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6,13-39。
    胡金枝(1994)。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煥臣(1982)。如何增進師生關係。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邱皓正(2002)。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柯淑屏(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寶蓮(1987)。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豪志(2002)。學生滿意度指標重要性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台珠(2005)。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健能(2004)。技能檢定對高職電機科學生實習課程學習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文敏(2001)。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智傑(1997)。高職教師價值觀及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錫銘(1998)。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永發(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學業成績、成敗歸因以及學科學業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李綢(1983)。大專男女生自我統整程度與職業選擇、學習滿意度及父母養育方式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6,89-98。
    陳美岑(2000)。高職實用技能班美髮技術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冠祿(2002)。技職校院航空維修教育之專業課程內涵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陳碩琳(2003)。目標導向、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高雄學習指導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陳雅雯(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師苑。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 (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添洲(1992)。我國高級中等學校職業類枓學生學習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41。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金山(2002)。高職汽車科學生專業實習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對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享湧(2004)高職工業類科重補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蓉(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淑菁(2000)。不同學習動機類型學生對國中理化教師教學策略之學習感受—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黃鈺雯(2004)。嘉義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彭淑玲(1996)。桃竹苗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對班級學習環境的知覺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三民。
    溫冬藏、蘇盛竹、羅紹松(2006)。航太通訊第五十五期。
    康福山 (1998)。我國航空工業維修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
    楊莉玲(2004)。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對國一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巽斐(1996)。初任國小教師建立自然科學習環境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朝祥編著(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計畫小組。
    蓋浙生 (1994),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
    蔡明砡 (1991)。老人教育學員學習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台北市長青學苑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琴 (1998)。從歸因理論淺談學生的學習輔導。教育資料文摘,41(5),151-163。
    蔣恩芬(2000)。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與學習動機方案成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增財(1995)。台北市國中技藝教育班學生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增財(2000)。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鄭楷郎(2002)。我國與美國在航太教育上的比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
    劉安倫 (2000)。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劉再清(2004)。澎湖縣國小學生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明川(2002)。台北市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欽敏(2002)。中部地區國中試辦九年一貫課程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陽教(1995)。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出版。
    賴清標(1993)。魏納[B. Weiner]的歸因理論及其教育含意。初等教育研究集刊,1,77-89。
    賴錦堂(2004)。台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蔚起(1981)。我國國中學生次級文化及其差異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志雄(2004)。高雄市國中學生參與合作式技藝教育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金郎(2004)。嘉義縣山區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寶鳳(1996)。成人在組織中的學習理論之初探。社教雙月刊,76,24-35。
    蘇芳基(1993)。我國高職餐飲技職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義郎(2004)。國中生數學科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瑞濱 (2003)。我國私立技術學院經營效率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范秀滿(2001)。私立技術學院教育經費補助問題之研究。 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碩士論文
    劉清田(1990)。技職校院之定位、目標與功能之規劃,載於技職體系一貫課程專案研究成果摘要。台北: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扈永安(1997)。從國際合作談航太工業發展方向,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0(1),61-64
    教育部(2006)。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2)。補助技職教育國際合作交流計畫期末成果報告。
    私立新興高中(2006)。取自http://www.hshs.tyc.edu.tw/。
    中華航空公司(2006)。取自:
    http://www.china-airlines.com/hk/newshk/newshk000140.htm

    二、英文部分
    Alderman, M.(1990). Motivation for at-risk studen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8(1),27-30.
    Alpert, R. & Haber, R. (1960). 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207-215.
    Asubel, D.A.(1968)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 Winston.Atkinson,
    Atkinson, J.W., & Birch, D. (1970). The dynamics of action. NY : Wiley.
    Argyris, C. (1964). Integratio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Organization. NY: John,Wiley,& Sons.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y Review, 84, 191-215.
    Bandura, A., & Schunk, D.H. (1981). Cultivating competence, self-efficacy, and intrinsic interest through proximal self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1, 586-589.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rdie, R. F. (1965). Perception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meo: A Progress Report.
    Mangano, J. A., & Corrado, T. J. (1979). Adult Student’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80563)
    Tough, A. M. (1979).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3-260.
    Wasinger, G. B. (1974). 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 In 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 (pp. 43-47).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Betz, E.& Klingensmith,J.(1970).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Guidance,3, 110 -11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23 306)
    Binner, P.M. , Dean,R.S. & Millinge , A. E.(1994).Factors underlying dis ance learner satisf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4, 232-238.
    Boshier, R.(1971).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 Participants: A Factor Analytic Exploration of Houle's Typology. Adult Education , 21,2,3-26.(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34 438)
    Brophy, J. E. (1987).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trategies for motivation students to learn. Education leadership, 45, 40-48.
    Brown, H. D. (1980). Principl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Conti, G. J. (1985)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Style and Adult Learning“.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4), 220-228.
    Covington, M.V. (1984). The self- 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inding and implic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85, 5-20.
    Cross, P. K. (1981). Adult as learner. Washington, DC: Jossy Bass.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2 600)
    Domino George (1971). Interactive effect of achievement orientation and teachingstyl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62(5), 427-431.
    Eccles, J. (1983).Expectancies, value & academic behaviors. In J. T. Spences (Ed.),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Farmer, E. H. (1986). A Study of Value Priorities Among Adolescents i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81 798)
    Good, T. L. & Brophy, J. E. (1984). Looking in classrooms. New York:Harper &Row.
    Hamachek, D. (1975). Characteristic of good teacher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education. N. Y.: John Wiley & Sons, Inc.
    Hebert, C. R. (1999). Motivation: Do struggling students need more ? Reading Today,16(4), 18.
    Heider, F.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endry, A. M. (1983). Measuring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A model.
    CanadianJournal of Vocational, 19(1), 47-50.
    Herzberg, F., Mausner, B., Peterson, R.O., & Capwell, D.F. (1957). Job attitudes: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en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Howard, G. S.,& Schmeck, R. R. (1979).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Evaluation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0(4), 305-315.
    Howard, G. S. & Maxwell, S. E. (1982). Do grades contaminate student evaluates of i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 education, 16(2), 175-188.
    Hoyt, D. P. (1973). Measurement of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 Research in HigherEducation, 1, 367-37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89709)
    Jaeger, R. M.,&Freijo. T. D. (1974). Some Psychometric Questions in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6, 416-423.
    Josephina, S. (1959). A study of attitude in the elementary grad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3,56-60.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E. Reigeluth.(Ed.),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383-434.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Kidd, J. R. (1973). How Adults Learn. NY: Cambridge.
    Kniveton, B.H.(l969).An in Vestigatio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9(1), 78-81.
    Lam,Y.& Wong,A. (1974). Attendance Regularity of Adult Learners : An Examination of Content and Structural Factors. Adult Education , 24,2,130-142.(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92 333)
    Layon, R. J.,&Schwartz, M. M. (1966). Psychological Learning Theory:Application to Adult Educatuon. Adult Education, 17(1),12-18.
    Leaunda, H. (2001). Providing learners with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strategies. TechTrends, 45( 1 ), 4 0 .
    Lewin, K.(1936). The Dynamic Theory of Personality. NY: McGrew-Hill .
    Malin, J. T.& Dougherty, T. W. and Skinner, K. W.(1980). Factor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Adult Men and Women Attending College. Research in High Education, 115-130.
    Mangano,J.& Corrado,T.(1979). Adult Students’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180 563)
    Maslow,A.H.(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Y.:Harper & Row.
    McCelland, D. C., Atkinson, J.W., Clark, R. A., & Lowell, E.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ion.
    McCombs, B. L. (2000). Reducing the achievement gap.Society, 37(5), 29-39.
    McVetta, R. (l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3962)
    Novak, B.,& Weuant, G. E. (1960). Why Do Evening School Students Dropout? Adult Education, 11(1), 35-41.
    Palmer, R.E., & Verner, C. (1959). A Compparison of three instructional techniques. Adult education, 9(4),232-238.
    Paris, S. G. & Turner, J. C. (1994). Situated Motivation. In Paul R. Pintrich, Donald R.Brown, & Claire Ellen Weinstein(Eds.)Student Motivation, Cognition, And Learning , 213-237.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intrich, P. R. (1987).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vention. Washington, DC.
    Pintrich, P. R., Smith, D. A., & Mckeachie, W. j.(1989). 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 Mich: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NCPIPTAL),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Michigan.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 (1996).Motivation in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ve Hall.
    Pintrich, P. R., & De Groot, E. V. (1990).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33-40.
    Raffini, J. P. (1996). 150 ways to increas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Needham Heights, MA:Allyn & Bacon.
    Reilly,R.R.,Lewis,E.&Tanner, L.(1983).Educational psychology,Application for classroom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NY:Macmillian Publishing Co.
    Rotter, J. B. (1971). Ex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control. Psychology Today, 5,37-59.
    Schunk, D. H. (1986). Self-regulation through overt verbalization during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9 147)
    Schunk, D. H. (1996).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NJ: Prentice-Hall.
    Sheffield, S.B. (1964). The Orientation of Adult Continuing Learners, In D.
    Slavin, R. E. (199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Spence ,R.B.,& Evans,L.H.(1956).Dropou t s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6(4) ,221-225.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
    Taba,H.(1962).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and practice.NewYork: Harcourt,Brace&World ,Inc.
    Tenenbaum, S. (1944). A test to measure a child’s attitude toward school, teachersand classmat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8(2), 134-141.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xford;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obias, S. (1979). Anxiety research in education psycholog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573-582.
    Tough, A.(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 (2nd ed.) Ontari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Wasinger,G.B.(1974)."How the Group Environment Affects Learning".In You Can be a Successful Teacher of Adults.Washington,D.C: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43-47.
    Webster's Unabridged Dictionary (1997). NY: Random House Co.(2nd).
    Weiner, B.(1979). 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 Journal of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1),7.
    Weiner, B. (1980). Human motiv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Weiner, B. A.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Weiner, B.(1992).Human motivation :Metaphors theories, and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Wolman, B. B. (1973). Dictionary of Behavior Sciences. New York: Ve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Zahn,J.C.(1969).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Youth Affecting Learning. Adult Jewish Education , 27 , 10-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042948)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1990). Student differences in self- regulatedlearning: Relation grade, sex, and giftedness to self-efficacy and strategy us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51-59.
    Zimmerman, B. J. (1997). Self-regulatory dimensions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Handbook of academia learning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105-121, San Diego:Academic Pres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