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敏浩 Chang Min-Hao |
---|---|
論文名稱: |
陶醉人生─張敏浩水墨創作論述 Pottery and Life-Interpretation of Creation of Ink Paintings by Chang Min-Hao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Lee, Cheng-M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7 |
中文關鍵詞: | 陶瓷 、造形 、意象 、現代水墨 |
英文關鍵詞: | Pottery, Shape, Images, Modern Ink Painting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5 下載: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陶的意象意涵出發,探討物象再現的水墨趣味,試圖將陶的器形與繪畫圖像發生關聯,並跨越純藝術領域,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切入,探討個人思想受社會氛圍感染的心理變化現象。
筆者以現代生活中較常見的陶器造形為主要符號進行水墨畫創作,使現代常見的陶器造形融入水墨畫中成為主要描繪的對象,彰顯出現代水墨畫的趣味與美感。
在緒論中闡述了研究動機及目的等,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探討水墨畫的墨趣與造形藝術表現。第三章以陶瓷器造形作為主軸,探討畫作中關於陶瓷器的描繪並說明陶瓷器圖像的主要象徵意涵。第四章創作內涵與形式,作者從畫面組構與視覺焦點的營造,畫面經營位置與空間布白的運用,水墨材質肌理與色彩的再探,來說明創作的形式與媒材和個人的創作意念。第五章創作理念與作品分析。說明創作理念經研究落實與產出作品的由來,藉由作品闡述省察個人理念。第六章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與心情,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繼續發展之。
This research starts with the meanings of images of pottery, discussing the reproduction of ink paintings’ taste, and trying to connect the shapes of pottery with the images. Also, leaping over pure art domain, and discussing the phenomenon how personal theme was influenced by social atmosphere and how they were changed psychologically from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angles.
The author used the commoner modeling of pottery in our modern lives as the major symbol to carry out the creation of ink paintings to merge it into the paintings and to become the major objects to display the taste and beauty of modern ink paintings.
The preface expounded on the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and identified the important terms in the text. Discussing the taste of ink paintings and display of modeling art in chapter two. Chapter three: Using the modeling of pottery as the core to discuss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ottery and illustrate the major symbolizing image of pottery. Chapter four: an artistic creation of connotation and form. The author used the building from the structure of general appearances of pictures and the visual focuses: the arranged positions of general appearances of paintings and manipulation of leaving blank on the ink paintings; discu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kin texture of source materials of ink paintings and the colors to interpret the forms of creation and source materials and personal ideas. Chapter five: concepts of creating and work analysis. To explain the concept carried out of some workable research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artwork production; meanwhile, critically examining personal perspectiv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Expecting further more breakthrough and going along with it besides arranging and summing up personal concepts and moods of creating.
一 專書
1. 王九烈等譯註,《語譯詳註文心雕龍》,台北:弘道文化,1976年。
2. 王宏印註釋,《畫語錄註釋與石濤畫論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
3. 王美欽編著,《克利論藝》,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4月一版一刷。
4. 王靜芝,《書法漫談》,臺北:臺灣書局,民國2000年初版。
5.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臺北:立緒文化事業,2003年7月初版。
6.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臺北:允晨文化,2001年 初版十刷。
7. 余培林編撰,《老子:生命的大智慧》〈第四十二章〉,台北:時報文化,1994
年,民國1980年7月第三版。
8. 李振明,《就是瀟灑――程代勒的藝術創作》,台中:凡雅藝術空間彩墨畫展,2001 年6月。
9.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臺北:淑馨出版社,2000年元月二刷。
10. 里德,《現代繪畫簡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9年。
11. 周濟祥,《繪畫的技法與肌理》,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 年。
12. 胡家祥,《文藝的心理闡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
13. 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臺北:華正書局,2003年二刷。
14. 徐婉禎,〈現代化水墨的自由鬥士:劉國松〉,《新觀念》,2007年。
15. 高行健,《靈山》,臺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16. 張大千《張大千畫集》(全二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
17.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臺北:丹青圖書公司,民國1988年再版。
18. 陳雨島,《寫意畫底本質與精神》,香港:博羅畫廊出版,1979年。
19. 陳鼓應,《老子注釋及評介》,臺北:中華書局,1994年。
20.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
21. 黃光男,<館長序文>收錄於《墨與彩的時代性-現代水墨展》,北美館, 1988年。
22. 黃賓虹,《黃賓虹話語錄》,臺北:華正書局,民國1986年初版。
23. 董平實、何雲編著,《中國畫特殊技法》,天津:天津人民美術社,1983 年4月。
24. 鈴木敬,《中國繪畫史》(上卌&圖版索引),魏美月譯,臺北:故宮博物院,1987年。
25. 趙雅博,《中外藝術創作心理學》,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11月出版。
26. 劉思白,《周易話解》,台北:弘道文化,1977年。
27. 劉繼潮、劉源,《創造與接受》,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1998年11月。
28. 蔣孔陽,《德國古典美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29. 劉振強,《道德經講義》,(春秋)李耳,《老子道德經》卷上,臺北:三民書局,民國69 年7月第三版。
30. 蔣勳,〈《來日方長》序言〉,《來日方長:詩畫集 》,臺北市:天下遠見,2007年。
31. 魯虹,《現代水墨二十年》,湖南:湖南美術社出版,2002年。
32. 豐子愷,〈《繪畫與文學》序言〉,《豐子愷研究資料 》,寧夏省: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33. 豐子愷,〈談自己的畫〉,《豐子愷研究資料 》,寧夏省:寧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34. 騰守堯,《審美心理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35. 〔英〕雷蒙.威廉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匯》,劉建基譯,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10月2刷。
36. Miche Foucault,莫偉民譯,《詞與物》,上海市:三聯書店,2001年。
37. Robert Wuthnow, James Davison Hunter, Albert Bergesen, Edith Kurzweil 著,王宜燕、戴育賢譯,《文化分析》臺北:遠流出版社,1994年。
38. 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
39. 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著,《藝術的精神性》,吳瑪悧譯,臺北:藝
術家,1985年。
二 期刊
1. 王平,〈淺談中國畫的構圖特色〉,《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2. 石傑洪,〈談中國傳統畫透視的特點和運用〉,《西江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3. 劉平衡,〈現代水墨畫的發展〉,《美育》,1998年2月。
4. 劉曉純,《四大語系與中國油畫—中國油畫》,2002年第一期。
三 網站
1.〈現代水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720 2012/04/12閱讀
自台灣大百科全書。
2.〈陶瓷〉http://baike.baidu.com/view/4082.htm 2012/04/12閱讀自百度百科。
3.〈意象〉http://baike.baidu.com/view/711.htm 2012/04/12閱讀自百度百科。
4. 閻振瀛,〈美的頓悟—《我的第二十五次個展自述》〉, http://blog.yam.com/jasonsayhi/article/11365649 ,2013/01/15閱讀。
5. 閻振瀛,〈「胸無成竹」的畫〉,http://blog.yam.com/jasonsayhi/article/11365649,2013/1/15閱讀。
6. 現代水墨http://baike.baidu.com/view/623383.htm 2012/11/07閱讀自百度百科。
7. 喬治•莫蘭迪http://baike.baidu.com/view/89365.htm2013/04/02閱讀自百度百科。
(以上書目依照筆劃多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