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政亮 ZHANG, ZHENG-LIANG |
---|---|
論文名稱: |
蘭陽平原海岸沙丘之地形學研究 |
指導教授: |
石再添
Shih, Tsai-Tien 張瑞津 Zhang, Rui-J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畢業學年度: | 8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7 |
中文關鍵詞: | 沙丘 、地形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6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蘭陽平原位於台灣東北部,由於坡降平緩、灘面寬闊,故蘭陽溪等河流所挾帶之豐富
沙泥,在盛行風之吹送下,沿海岸線一帶孕育出發達的沙丘。本研究透過地圖判釋與
野外調查,可歸納幾項成果:
1.在生成環境方面:本區沙丘的沙源主要以蘭陽溪、得子口溪和新城溪每年約1000萬
公噸的輸沙供給。而在生成的營力部份以風為最重要,經本實驗研究,風速在每秒
4~5公尺時能攜帶沙粒,超過此風速者,以冬季季風佔47% ,夏季季風佔39% ,可見
盛行的季節風對本區沙丘的生成和形態,有著重要的影響。
2.在分布與形態方面:大抵而言,濱海公路東的地區,其沙丘形態最為明顯,而在分
類,可依距海遠近和植被情形分為濱灘帶、活動沙丘帶和安定沙丘帶三類。整體觀之
,本區沙丘的分布與形態因受盛行風向、潮流、沙源、灘面大小等影響,而有由北往
南規模逐漸發達的趨勢,其中以利澤地區最為發達,其刀布寬度可達1.5 公里左右,
並有4~5道沙脊並列,高度最高可達18公尺,脊間則有後背濕地的地形出現。
3.沙丘沙的組成與粒度方面:沙丘沙的組成以板岩岩屑和石英佔大部份,其原因乃因
河流上游地質區大部份屬於中央山脈西翼地質區的黏板岩所致。而在粒度方面,因營
力作用,大致而言均有前濱較細一而後濱較粗,並往沙丘帶逐漸變細的趨勢。
4.沙丘地的演變:依據本研究沙丘定年資料,初步推斷在1300年前,本區頭城、礁溪
一帶的海岸線應往內縮約2 公里。而對比1926年與1984年地形圖,可發現沙丘地貌在
自然侵蝕與人為破壞下,已漸低矮消失。目前本區亦因地質、海流等自然因素與人為
採沙、抽取地下水等而發生海岸侵蝕後退、沙丘破壞的問題。
5.沙丘的土地利用:由於沙丘本身具動態性與脆弱性, 故應有適當的規劃與利用,
以避免景觀壤和環境災害,而達其資源永續之利用。
以避免景觀壤和環境災害,而達其資源永續之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