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世明
Chang Chih-Ming
論文名稱: 高中職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之研究
A Study of Curriculum Plan for Aborigionals'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 School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莊謙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54
中文關鍵詞: 高中職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藝術文化課程專門課程
英文關鍵詞: high school, aboriginal skills training, curriculum planning, art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6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之現況,與原住民藝能專班學生對該課程的接受度。
    問卷調查的對象為原住民藝能班三年級全部學生與部分畢業校友。因採普測方式,故回收率達100%。但因各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皆不相同,故僅做各校個別分析。問卷調查係針對「普通課程」、「藝術文化課程」、「專門課程」、「課外活動」、「未來進路、生涯規劃」、「整體課程」的接受度等六個構面進行調查。
    此外,為瞭解高中職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之現況,乃針對各校課程規劃人員,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內容以「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的「理念」、「實施」、「成效」為主要內容。經分析後發現以下主要結論:
    一、各校原住民藝能專班課程規劃人員均由學校行政人員主導,並邀請藝文教師與專家學者參與,但對邀請社區代表的參與方面,則視地區而異。
    二、就教育部頒訂「原住民藝能專班實施要點」之目標:以「計畫性藝術專長培育,使其充分發展潛能」而言,各校課程規劃之目標均已明顯達到。
    三、各校原住民舞蹈課程,透過原住民學生對舞蹈的天賦及舞蹈藝術人才的充沛,均呈現豐碩的成果。
    四、課外活動是提供原住民了解自己文化,建立民族自信心、培養民族認同的有效方式。
    五、藝術文化課程師資缺乏,因鐘點費偏低。
    六、學生對「普通課程」的接受度偏低。
    七、「藝術文化課程」是所有課程中接受度最高的課程。
    本研究並提出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課程實施人員及後續研究的建議。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aboriginal skill training program in high schools and to analysis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current curriculums.
    All third grade students in the aboriginal skill training program and some graduated alumnus of every nominated high school were selected to answer questionnaire. Every skill training program was analyzed by six facets as the acceptability of general curriculum, art curriculum,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uture career plan and overall attitude about the curriculum.
    Besides, a depth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plan for aborigin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in nominated high schools. Three facets including concept,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aborigin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were collected through visiting interview.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the following:
    1. All curriculum planning were took lead by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some arts teachers and experts were invited as advisors for curriculum design. But the community representatives were seldom invited to take part in curriculum design.
    2. Most schools reach the goal of aborigin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setup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developing students’ talent of art.
    3. Every school gain rich fruits on aboriginal dancing curriculum because of aboriginal students’ talent for dancing.
    4.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vide aboriginals understand their own culture, build up the self-confidence and identification in the nation.
    5. The teacher source of art curriculum is deficient for low salary.
    6. "General curriculum" is the most dislike subjects among all courses by students.
    7. Most aboriginal students like “arts curriculum” the most.
    Some suggestions were made for educational officer,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curriculum designers in this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future research hints.

    目 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待答問題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驟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七節 名詞解釋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探討 第一節 世界主要國家原住民族教育措施之探討 第二節 相關研究之分析探討 第三節 推動原住民族教育的基本需求 第四節 原住民族教育相關政策之探討 第五節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藝術與文化之探討 第六節 課程規劃之探討 第七節 高中職校課程之探討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二節 深入訪談內容摘要 第三節 深入訪談結果評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西文部份 附錄

    一、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3)。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田振榮、許勝雄、周談輝、黃燕飛(2003)。技職教育篇:找回技職教育的光榮與尊嚴,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臺北市:心理。
    任長松(2003)。走向新課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臺北市,臺灣商務總代理。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中央法規檢索。臺北市:http://law.moj.gov.tw/
    吳清山(2003)。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天泰(1998)。原住民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周錦宏(2001)。泰雅族北勢群傳統工藝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官孟璋(2003)。原住民班及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調適:以海星中學「原住民音樂與文化專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行政院原住民資源網/資源分享/(2005), http://www.apc.gov.tw/official/service/share/share1.aspx
    浦忠成(2004)。原住民文化。2004年7月2日,取自新聞局網站中文版http://www.gio.gov.tw/info/culture_c/abor.htm。
    張如慧(2001)。原住民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中之潛在課程研究:以山海中學原住民藝能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佳琳(2004)。課程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陳枝烈、謝雪紅(2000)。美國部落學院的啟示(3)。摘自原住民教育季刊「美國部落學院的發展對台灣原住民部落大學的啟示」。臺東市:台東師範學院
    陳佩周(2000)。傲慢與偏見--關於美澳紐原住民。大大樹音樂圖像:http://www.treesmusic.com/v-aborig.html
    陳仁富(2000)。有效教育語言文化差異之原住民學生—美國ADELANTE方案對台灣原住民教育的啟示。美國賓州大學課程與教學系論文。
    許炳進(2001)。台灣地區原住民教育文化政策之研究─以少數民族理論觀點為基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教育部(2001)。二00一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各議題報告書--改善弱勢者教育。教育部:http://www.edu.tw/
    發展原住民教育研討會第一階段議題研討結論報告(2003)。教育部電算中心。教育部:http: // 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3/discuss/203.htm
    單文經/Allan A. Glatthorn(2003)。校長的課程領導。臺北市:學富文化。
    單文經/ Robin Fogarty原著(2003)。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臺北市:學富文化。
    單文經(2003)。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韋靈生(2000)。韋靈生聯絡網。http://ubuspasang.myweb.-hinet.net/
    黃政傑(2003)。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 = Curriculum reform : backward and forward。臺北市:高等教育。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楊智文化事業。
    葉川榮、譚光鼎(2002)。都市原住民國中生學校適應之殖民論述研究。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原住民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2002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市。
    歐用生、陳伯璋(2003)。課程與教學的饗宴 : 黃光雄教授榮退紀念文集。高雄市:高雄復文。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市:麗文。
    蔡清田(2001)。課程改革實驗:以研究發展為根據的課程改革。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魏尚斌(2004)。綜合高中開辦原住民藝能班之歷程省思與轉化構想。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羅厚輝(2002)。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臺北市:學富文化公司。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臺北:師大書苑。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市:麗文文化。
    二、 英文部分
    Scott D.Thomson(Editor)(1993). Problem Analysis. Principals For Our Changing Schools:The Knowledge and Skill Base . Lancaster : Technomic.
    Jorgensen, Danny L.(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Sage.
    Lam,P., Foorg, Y.Y. & Moon, S. N.(1995).Work life, career commitment, and job satisfaction as antecedents of career withdrawal condition among teacher intern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8(4),230-236.
    Cooley, E. & Yovanoff, P.(1996). Supporting Professionals at risk : Evaluat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burnout and improve retention of special educators. Exceptional Children, 62(4).
    Alderfer, C. P.(1972).Existence, relatendness and growth. New York:a division of the Macmillian company.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2005)。(http://www.dest.gov.au/default.htm)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2005)。Overview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 Indigenous Education Programs.(http://www.dest.gov.au/schools/indigenous/overview.htm)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