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國強
論文名稱: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of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O.C.
指導教授: 徐昊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高級職業學校自我概念成就動機
英文關鍵詞: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elf-concept, Achievement- Motiv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70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在瞭解我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狀況,並探討其個人背景、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三者之間的相關性。
    本研究採描述研究法,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等方法蒐集高職學生的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相關資料。研究工具是以自編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內在特質問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自我概念及成就動機三部份。以全國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抽樣17所學校,發出1350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1266份,回收率94%。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有以下三點:
    一、 高職學生的自我概念以家庭自我為最高,依次為社會自我、生理自我、道德自我,最低為心理自我。在高職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中,有性別、學校公私立別、就讀類科、就讀興趣及前途抉擇等五項是對自我概念有所影響。
    二、 高職學生的成就動機以「他人—追求成功動機」及「他人—避免失敗動機」並列最高;其次為「自我—追求成功動機」,最低為「自我—避免失敗動機」。在高職學生個人背景變項中,有性別、就讀類科、就讀興趣及前途抉擇等五項是對成就動機有所影響,
    三、 從高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典型相關分析中得知:自我概念總分、道德自我、家庭自我和心理自我,對「自我—追求成功動機」及「他人—追求成功動機」有較顯著影響。
    最後,本研究根據發現與結論,分別對教育行政當局、高職教師及學生家長等三方面,提供改善高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的建議;並提供後續研究的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of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O.C. and to find the correlation among personal background,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Describe research method was applied in this study. The information about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of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collected from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Questionnaires, the inner characters about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clude three dimensions: personal background,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The objects of our research were 17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he sample consisted 1350 students. As a result, 1266 usable questionnaire were analyzed and the usable returned rate was 94%.

    In this study, three results were demonstrated as following:
    1. The ranks from the highest to the lowest about Self-concep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 are family self, social self, physical self, moral-ethical self and personal self. Study also found students’ background, including gender, school, major, interest and career will affect self-concept.
    2. Study found both another-motivated to succeed and another-motivated to avoid failure are the highest score in achievement-motivation. Self-motivated to succeed is the second, self-motivated to avoid failure is the lowest score. Study also found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including gender, school, major, interest and career will influence achievement-motivation.
    3. Based on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bout vocat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study found Self- motivated to succeed and Another-motivated to succeed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between total score of self-concept, Moral-ethical self, Family self and Personal self.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and achievement-motivation were provided, based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ducator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parents. Also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in this field were proposed.

    摘要 .............................i 英文摘要............................ii 圖目次.............................vii 表目次.............................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假設......................7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11 第五節 名辭釋義......................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我國高職的沿革與現況................13 第二節 自我概念之涵義與理論................28 第三節 成就動機之涵義與理論................40 第四節 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相關研究.............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9 第二節 研究架構......................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65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選取.................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7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描述......................75 第二節 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動機現況......77 第三節 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個人背景與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變 異數分析......................84 第四節 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典型相關分析.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3 第二節 建議........................10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113 二、 西文部份........................121 附錄 附錄一 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內在特質預試問卷............125 附錄二 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內在特質問卷..............129 附錄三 施測說明........................133 附錄四 指導教授函.......................135 圖 目 錄 圖1-1 成就動機因素圖.....................42 圖3-1 研究時程圖.......................61 圖3-2 研究架構圖.......................64 圖4-1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99 表 目 錄 表2-1-1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的校數、教師人數、學生數 ......20 表2-1-2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的類科、科別一覽表 .........21 表2-1-3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課程標準架構一覽表..........23 表3-3-1 預試樣本一覽表.....................66 表3-3-2 自我概念量表項目分析一覽表...............67 表3-3-3 成就動機量表項目分析一覽表...............68 表3-3-4 自我概念量因素分析解釋變異量一覽表...........69 表3-3-5 自我概念量表各因素題目分佈一覽表 ...........69 表3-3-6 成就動機量因素分析解釋變異量一覽表 ..........70 表3-3-7 我的成就動機各因素題目分佈一覽表 ...........70 表3-3-8 自我概念量表各因素的題號、題數及信度一覽表......70 表3-2-9 成就動機量表各因素的題號、題數及信度一覽表......71 表3-4-1 問卷調查(樣本分配)一覽表 ..............72 表3-4-2 問卷調查(抽樣學校)一覽表 ..............73 表4-1-1 高職學生個人背景基本資料次數分配摘要表 ........76 表4-2-1高職學生個人背景因素在自我概念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78 表4-2-2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平均數與中間值t考驗摘要表..79 表4-2-3自我概念各分層面間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比較一覽表......80 表4-2-4高職學生個人背景因素在成就動機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摘要表..82 表4-2-5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平均數與中間值t考驗摘要表..83 表4-2-6成就動機各分層面間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比較一覽表......83 表4-3-1 就讀學校公私立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 面之t考驗摘要表 ...................85 表4-3-2 性別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t考驗摘要表 ...86 表4-3-3 就讀學校學制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 t考驗摘要表.....................86 表4-3-4就讀類科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 表4-3-5 就讀興趣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t考驗摘要表….89 表4-3-6前途抉擇變項在高職學生自我概念各分層面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4-3-7 就讀學校公私立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 t考驗摘要表......................92 表4-3-8 性別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t考驗摘要表 ...93 表4-3-9 就讀學校學制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 t考驗摘要表......................94 表4-3-10 就讀類科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5 表4-3-11 就讀興趣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分層面之t考驗摘要表..96 表4-3-12 就前途抉變項在高職學生成就動機各層面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7 表4-4-1高級職業學校學生的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典型相關分析 摘要表.........................98

    一、 中文部份
    尤育士(民77):自我肯定訓練對增進高中僑生自我概念及自我肯定輔導效果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科(民7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玉屏(民70):國中低收入學生行為困擾、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志永(民85):實用技能班學生個人背景、自我統整與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槐(民73):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君、林吉仁、黃明官、廖宜誠譯 (民88):統計學。 臺北:高立。
    田培林(民78):教育史。臺北:正中。
    伍振鷟(民77):教育哲學。臺北:師大書苑。
    任時先(民63):中國教育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
    朱敬先(民76):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經明(民70):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文雄(民88),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臺北:師大書苑。
    江文雄(民89):職業類科課程教學發展趨勢。技職教育雙月刊,53期,頁12-26。
    江文雄、田振榮、林炎旦、張宗憲(民88):技職校院學生能力標準建構與能力分析式之規劃。技職教育雙月刊,54期,頁2-6。
    余 鑑(民82):國民中學實施技藝教育之我見。中學工藝教育月刊,26卷,5期,頁1。
    余化人(民88):臺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安邦(民79):成就動機的建構效度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余安邦(民80):影響成就動機的家庭社會化因素之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71期,頁87-132。
    余紫瑛(民89):「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玲(民85):家庭與子女自尊表現之研究:繼親家庭與親生家庭之比較。台南家專學報。15期,頁23-56。
    吳怡欣、張景媛(民89):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教育心理學報,31卷2期,頁104-126。
    吳武典(民60):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卷5期,頁5-11。
    吳武典(民76):散播愛的種子-談輔導的理念與方法。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金香(民68):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的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1期,頁431-437。
    吳清基(民78):教師與進修。臺北:師大書苑。
    呂勝瑛(民73):增進自我概念。臺北:遠流。
    李茂能(民73):努力分數的回饋對國中生英語科的抱負水準、成就動機與學習效果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大偉(民75):技術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三民。
    周玉真(民81):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彰師大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談輝(民74 ):中國技職教育史,臺北:三民。
    周談輝(民74):職業教育師資培育,臺北:三民。
    林士賢(民90):高科技創業家的個人特徵與其領導風格及問題決策風格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慈(民88):親子溝通品質與少年生活適應、遍差行為之相關研究。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邦傑(民72):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正昇行為科學社。
    林清山(民8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東華。
    林清江(民67):教育社會學。臺北:國立編譯館,臺灣書店。
    林淑理(民89): 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德宏(民88):弘揚人文精神、提高人的素質──兼評黃光國「論人的素質」。人的素質(1999)論文集 。頁41-45。
    邵瑞珍、皮連生(民78):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邱浩政(民85):青少年的自我分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邱浩政(民87):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分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柯秋月(民82):女生性別角色、態度、成就動機及職業傾向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志美等譯(民81):自我肯定訓練手冊。臺北:桂冠。
    洪錚蓉(民81):高中僑生與本地生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比較暨團體諮商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心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璽惠(民77):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高雄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孫本文(民60):社會心理學。臺北:商務印書館。
    孫邦正(民60):六十年來的中國教育。臺北:正中。
    孫敏華(民69):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子女之人格適應性別刻板化與成就動機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昊杲、邱佳椿(民91):技職教育研究教戰手冊—SPSS基礎篇。臺北:師大書苑。
    徐昊杲、蔡國強、李榮東、林俊雄(民90):我國技專校院學生電腦使用狀況調查研究。「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未出版。
    徐南號(民61):職業技術教育,臺北:文景。
    秦夢群(民81):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期,頁129-172。
    翁淑媛(民74):青少年的自尊及其相關變相的研究。政治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集刊,8期。
    張天津(民72):技術職業教育行政與視導。臺北:三民。
    張天津(民87):迎向高科技社會技職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技職教育雙月刊。54期,頁3-6。
    張世平(民72):高中生的教師期望、父母期望、自我期望與學業成就的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宏哲譯(民8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雙葉書廊。
    張忠謀(民90):張忠謀自傳上冊。臺北:天下。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民77):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添洲(民87):技職教育課程的設計歷程。技職教育雙月刊。54期,頁23-26。
    張紹勳(民84):SA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高等統計。臺北:松崗。
    張煌熙(民63):國中學生成就動機與編班方式之關係。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民87):職業學校評鑑工作手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民87),職業學校各類科課程標準總綱。臺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技職司(民87):商業職業學校一般科目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臺北:教育部技職司。
    教育部技職司(民87):商業職業學校資料處理科課程標準暨設備標準。臺北:教育部技職司。
    莊懷義等(民76):教育問題研究。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慧玲(民71):溝通分析課程對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臺北: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 燕(民90):少年後期生活風格之研究--以高中職階段學生為例。臺北:行政院青輔會。
    郭生玉(民74):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郭生玉(民70):心理與教育統計。臺北:精華。
    郭至和(民90):渾沌理論對國小課程實施的啟示—以鄉土教學活動為例。課程教學季刊。4卷1期,頁81-94。
    郭為藩(民67):郭氏自我態度問卷。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郭為藩(民79):自我概念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教師天地,48期,頁17-21。
    郭為藩(民85):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書。
    郭為藩等(民79):教育心理學。高雄:復文。
    陳秀慧(民73):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豪、汪榮才與李坤崇(民82):學習心事誰人知-國中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國教之友,44輯,三期,頁5-14。
    曾玉玲(民82):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明(民72):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明(民76):社經地位、產序、家庭氣氛與高職學生自我概念的關係90。台南師專學報,20期,頁70。
    黃光國(民88):論「人的素質」。人的素質(1999)論文集。頁16-24 。
    黃政傑(民74):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民89):技職教育的發展與前瞻。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9):體制與體質的變革—技職教育改革的未來。技術與職業教育57期。頁10-14
    黃炳煌(民71):課程之理論基礎。臺北:文景。
    黃德祥(民83):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黃惠惠(民85):自我與人際溝通。臺北:張老師文化。
    楊惠玲(民86):自信自在就快樂。臺北:平安。
    楊國樞、余安邦(民80):成就動機本土化的省思。中國人中國心 ──人格與社會篇,楊中芳、高尚仁合編,頁201-290。臺北 :遠流出版公司。
    楊淑萍(民84):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尊重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民74):技術職業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三民。
    葉重新(民81):心理測驗,臺北:三民書局。
    葉國安(民65):我國師專生家庭社經地位、成就動機、抱負水準與學業成就之關係。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樹人(民80):心理測驗學,臺北:桂冠。
    趙坤芳(民87):SAS基本資料處理與操作。臺北:全華。
    趙曉美(民77):歸因再訓練策略與成敗比率對國小低成就動機兒童的成就動機、自我概念、堅持力及歸因方式的影響。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曉美(民89):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佑星(民74):國民小學視覺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琳(民84):臺北市高中職學生自我觀念與法治態度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公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豐旗、張瑞村(民87):技職教育課程基礎之理論研究─高職機械、電機類科學生技術能力發展之研究(工業電子):技職教育雙月刊。43期,頁8-12。
    歐滄和(民69):價值澄清法對國中後段班學生成就動機及社會態度之影響。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添順(民88):邁向新世紀的高職新課程。教師天地。103期。頁45-48。
    盧欽銘(民68):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觀念的發展。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2期,頁123-132。
    盧欽銘(民69):我國國小及國中自我觀念發展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3期,頁75-84。
    賴明伸(民78):高職學生前程抉擇、學校適應與自我統合關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及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儲全滋(民82):抽樣方法。臺北:三民書局。
    戴文雄、張鍚輝(民88):技職教育體系課程之革新。技職教育雙月刊。54期,頁23-26。
    戴文雄、陳明哲、蕭瑜涓(民89):商業科系在全球化職場應具備的工作能力與全球語言教學策略。臺灣教育。598期,頁21-30。
    羅大涵(民76):課程與課程發展。工業職業教育雙月刊。6卷1期,頁29-35。

    二、 西文部份
    Allport , G. W.(1954). Attitude in the history of social psychology. In G. Lindzey, Ed.,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Anastasi, A.(1988). Psychological testing. 6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Atkinson,J.W.(1965):The mainsprings of achievement oriented activity. in J.W.Krumboltz, (ed.) Learning and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Chicago: Rand McNally.
    Bradley,L.A. & Bradley,G.W.(1977),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black students in desegregated school. A Critical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 12-36.
    Brookover, W.B., Thomas, S., & Paterson, A.(1964). Self-concept of ability and school achieve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7, 271-278.
    Calhoun, C. C., & Finch, A. V.(1982).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Belmont, CA:Wadsaorth.
    Combs, A.W.,& Snygg, D. (1959). Individual Behavior:A Perceptual Approach to Behavior,rev.ed. New York:Harper and Row,127-146.
    Combs,A.W., Avlia, D.L.,& Purkey, W. W., (1971). Helping relationship: Basic concepts for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Boston:Allyn & Bacon .
    Cooper,B.,& Foy,J.M.(1969). Students’ study habits, attitudes and academic attainment. University Quarterly,23,203-312.
    Coopersmith ,S.(1984). Coopersmith self-esteem inventories. Palo Alto , CA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Dunham, R.B.,(1973),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s Predictive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 A Motivate Analysis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7, 70-72.
    Eleanor, R.H. (1976). Motivation & Achievement in Black & While Junior College Student.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7, 107-113.
    Garezarelli, P., Ecerhard, B., & Lester, D.(1993).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gifted and academically weak students. Adolescence, 28, 235-237.
    Goldberg, S. (1990).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parental awareness program to enhance children’s mathematics and attitude. ERIC No. ED, 327-823.
    Hansford, B. C., & Hattie, J. A.(198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achievement/performance measure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2(1), 123-142.
    Hoge, D. R., Smith, E.K., & Crist, J. T.(1995). Reciprocal effects of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sixth and seventh grad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4(3), 195-314.
    Lee, K.E.(1995). Self-esteem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87-772.
    Leung, J. J. (1993). Children’s attitude toward schoolwork. ERIC No. ED, 357-859.
    March , H. W.(1986). Age and Sex effect in multiple dimensions of self- concept : Preadolescence to early-adulthoo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 417-430.
    Mcgennis, B.(1989). In-Company Trainer of Young People in Irish Industry. EDIC No. ED, 317-773.
    McGuire ,W. J., & McGuire ,C. V.(1982). Significant others in self-space : sex difference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the social self. In J. Suls, (Ed.)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self .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icou, J.S. & Carter, T.M., (1976). Significant-other Influence and Aspir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49, 12-22.
    Piers ,E. V., & Harris , D. A.(1964). Age and other correlates of self-concept in children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5, 91-95.
    Pope, A.W., Michael , S. M., & Craighead, W.E.(1988). Self Esteem Enhancement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In S. Koch(Ed.),Psychology :A study of science(Vol.3). New York: McGraw-Hill.
    Rosenberg ,M.(1979).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Basic Books,Inc.
    Rosenberg ,M.(1989). Society and the adolescent Self-Image. Connecticut: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Shavelson ,
    Shrigly, R. L.(1983). The attitude concept and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67(4), 425-442.
    Slavin, R. E.(1988). The importance of attitud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10(1),20-25.
    Song, I. S. & Hattie , J. A.(1984). Home environment, Self-concep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Causal Modeling approac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76, 12-70.
    Weaver ,J.A. & Matthews, D.B.(1993). The effects of a program to build the self-esteem of students. Journal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31(4),181-18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