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君
論文名稱: 《紅樓夢》脂評技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楊昌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紅樓夢評點脂硯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46下載:7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學位論文的目的,在研究《石頭記》評點者脂硯齋所使用的「評點技法」。所謂的「評點技法」,指的是脂硯齋喜好採用許多簡短的描述性詞語做批評詞彙,這種描述性詞語以四字為多,透過具體形象、借助於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段,含蓄而精鍊的加以表述。「評點技法」的名目繁多,例如「草蛇灰線」、「一擊兩鳴」、「橫雲斷嶺」、「烘雲托月」、「雲龍霧雨」、「背面傅粉」等,這些技法有些來自於明清小說評點家好用的「術語」,有些則是脂硯齋借鑑自其他藝術,但是在脂批當中,並未對這些技法名稱的意涵、內容做出適當詮釋。因此本文的內容,主要是將涉及評點技法的批語作一整理,挑選岀較具特色的技法,並參照《紅樓夢》原文,做出較為恰當的詮釋或解釋。
    本文核心部分分為五章,第二章「脂評與小說技法的淵源」,總共分為六節,第一節談論小說技法和詩文論法的關係。第二節論述小說技法如何受到傳統美學範疇的影響,發展出「在對立中取得和諧的傾向」。第三節則論述詩格、意象批評和小說技法學名稱的關係。第四節論述史學傳統下,曲筆、隱筆的思維在進入小說技法之後,在小說技法中得到什麼樣的應用;第五節概略介紹小說評點家如何將繪畫藝術的術語移植為小說評點的話語系統。第六節則為脂評技法近源的部分,論述脂評以前的小說技法學發展情況。
    第三、四章專論「脂評技法與辯證思維」,以突顯脂評技法當中的二元對立性;由於範疇的對立形式以最簡易的概念出現,因此在確立某一概念之後,其反義概念隨之而生,正反義遂構成一組範疇。在古文評點當中,諸如伏應、虛實、賓主、開合等範疇隨處可見,而在脂硯齋的評點當中,有很大比例的技法可以被一組組對立的範疇所統括。因此在第三章裡,計有「抑揚」、「繁簡」、「虛實」、「緩急」四組,內容包含「未揚先抑法」、「避繁文法」、「避繁章法」、「避難法」、「春秋筆法」、「柳藏鸚鵡語方知」、「明修暗渡法」、「指東擊西法」、「虛敲實應法」、「急脈緩受法」。第四章裡,則包含「伏應」、「犯避」、「連斷」三組,內容計有「特犯不犯」、「草蛇灰線法」、「山斷雲連法」、「橫雲斷嶺法」等。
    第五章論「脂評技法與繪畫藝術」,將脂評中與繪畫藝術相關的技法一併討論,以示評點如何從繪畫筆墨、設色、人物畫、山水畫各方面汲取養分,成為脂評技法當中獨具的特色;第一節先為《紅樓夢》作者的繪畫素養做概括的介紹。第二節探討脂評如何將「繪畫筆墨」的技法引入小說批評當中,將小說技法與繪畫技法融為一爐,此節包括「濃淡墨點苔法」、「三五聚散法」、「畫家三染法」、「重作輕抹法」。第三節為技法與繪畫設色的關聯,包括「間色法」、「烘雲托月法」、「背面傅粉法」。第四節就人物畫和小說型塑人物的共通點做一整理,計有「頰上三毫」、「行雲流水之法」、「點睛之筆」。最後是脂評技法對山水畫的借鑑,如「雲罩峰尖」、「畫家煙雲模糊處」、「雙歧岔路之筆」。
    第六章論「脂評技法與意象批評」的部分,從此章可見脂評對傳統批評方法的繼承和利用。「意象批評」作為中國文學批評當中一種流行的方法,在脂評當中亦可見其蹤影。我們會發現,當脂硯齋等評點者要盛讚作者某些情節的描述時,最常採用的就是這種「比喻」的方式,用一個相對具象化的情境,來表達其義。第一節為以「動物」為喻者,當然無法單純的以某種動物來說明小說情節,因此脂評採取的是「動物」加上「動作」的模式,例如「青獅戲球」、「金蟬脫殼」、「雲龍現形」。第二節則是以「景象」為喻者,其中又以自然山水的景象為多,如「層巒疊翠」、「兩山對峙」。第三節則以聲音為喻,這部份數量較少,有「一擊兩鳴法」、「一擊空谷八方皆應」。最後為以物品為喻者,雖是以物品為喻,但物品必伴隨「人」的動作,和「動物」類相同,所以是以「簾子」加上「倒捲的動作」、「針線」配上「穿針引線」的動作,合成「倒捲簾法」和「金針暗度法」。
    第七章結論部分,分別對脂評技法的特色與價值、缺失與局限做出評價。第一節為「脂評技法的特色和價值」部份,本文歸納出「名稱形象化」、「與繪畫藝術相關度高」、「借鑑與創造」三點;第二節談論「脂評技法缺失和局限」,分成「缺乏系統性」、「名稱和內容不一致」以及「部分指涉牽強、不合理」三點。第三小節則總結出技法的最高境界應當是「工夫深處見天然」,並且就本文重點做一回顧及缺失的檢討。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一、 專著類 …………………………………………………………………4 二、 學位論文 ………………………………………………………………5 三、 單篇論文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0 第四節、 脂評概述 ………………………………………………………………11 一、 脂評的定義 ……………………………………………………………11 二、 脂評的成員 ……………………………………………………………12 三、 脂硯齋與《紅樓夢》的關係 …………………………………………17 第二章 脂評與小說技法的淵源 ………………………………………………19 第一節、 小說技法與詩文論法 …………………………………………………19 一、 詩文論法的傳統 ………………………………………………………20 二、 詩文論法對小說評點的影響 …………………………………………22 第二節、 小說技法與辯證思維 …………………………………………………23 一、 小說技法呈現二元思維 ………………………………………………23 二、 小說技法名稱的創造性 ………………………………………………25 第三節、 小說技法與意象批評 …………………………………………………25 一、 意象批評溯源 …………………………………………………………25 二、 詩格論勢的影響 ………………………………………………………28 第四節、 小說技法與擬史批評 …………………………………………………29 第五節、 小說技法與繪畫藝術 …………………………………………………31 第六節、 脂評技法與其他明清小說評點家 ……………………………………33 第三章 脂評技法與辯證思維(上) …………………………………………39 第一節、 揚與抑 …………………………………………………………………40 一、 「抑揚」的範疇 ………………………………………………………40 二、 脂評之「未揚先抑法」 ………………………………………………42 三、 「未揚先抑法」的行文效果 …………………………………………43 第二節、 繁與簡 …………………………………………………………………43 一、 「繁簡」的範疇 ………………………………………………………44 二、 脂評中與「繁簡」相關的技法 ………………………………………45 三、 「避難法」、「避繁文法」的行文效果 ……………………………48 第三節、 虛與實 …………………………………………………………………50 一、 「虛實」的範疇 ………………………………………………………50 二、 脂評中與「虛實」相關的技法 ………………………………………51 三、 「虛實」相關技法的行文效果 ………………………………………60 第四節、 緩與急 …………………………………………………………………60 一、 「緩急」的範疇 ………………………………………………………60 二、 脂評之「急脈緩受」法 ………………………………………………62 三、 「急脈緩受」法的行文效果 …………………………………………63 第四章 脂評技法與辯證思維(下) …………………………………………65 第一節、 犯與避 …………………………………………………………………65 一、 「犯避」的範疇 ………………………………………………………65 二、 脂評之「特犯不犯」法 ………………………………………………67 三、 「特犯不犯」法的行文效果 …………………………………………72 第二節、 伏與應 …………………………………………………………………73 一、 「伏應」的範疇 ………………………………………………………73 二、 其他清代評點家論「草蛇灰線法」 …………………………………75 三、 脂評之「草蛇灰線法」 ………………………………………………77 四、 草蛇灰線的行文效果 …………………………………………………80 第三節、 連與斷 …………………………………………………………………81 一、 「連斷」的範疇 ………………………………………………………81 二、 脂評中與「連斷」相關的技法 ………………………………………82 三、 「山斷雲連」、「橫雲斷嶺」的行文效果 …………………………89 第五章 脂評技法與繪畫藝術 …………………………………………………91 第一節、 曹雪芹、脂硯齋與繪畫藝術 …………………………………………91 第二節、 脂評技法對繪畫筆墨的借鑑 …………………………………………93 一、 點法:濃淡墨點苔法、三五聚散法 …………………………………94 二、 染法:畫家三染法 ……………………………………………………98 三、 皴擦:重作輕抹法 …………………………………………………100 第三節、 脂評技法對繪畫設色的借鑑 ………………………………………101 一、 間色法 ………………………………………………………………102 二、 烘雲托月法 …………………………………………………………104 三、 背面傅粉法 …………………………………………………………105 第四節、 脂評技法對人物畫的借鑑 …………………………………………109 一、 頰上三毫法 …………………………………………………………109 二、 行雲流水法 …………………………………………………………113 三、 畫龍點睛法 …………………………………………………………113 第五節、 脂評技法對山水畫的借鑑 …………………………………………116 一、 畫家之雲罩峰尖法 …………………………………………………116 二、 畫家煙雲模糊處 ……………………………………………………116 三、 樹木法:雙歧岔路之筆 ……………………………………………117 第六節、 小結 …………………………………………………………………119 第六章 脂評技法與意象批評 ………………………………………………121 第一節、 以動物為喻 …………………………………………………………121 一、 以「青獅」為喻:青獅戲球 ………………………………………121 二、 以「金蟬」為喻:金蟬脫殼 ………………………………………123 三、 「青獅戲球」、「金蟬脫殼」與「脫卸」概念 …………………124 四、 以「雲龍」為喻:雲龍作雨、雲龍現影 …………………………125 第二節、 以景象為喻 …………………………………………………………129 一、 回風舞雪倒峽逆波 …………………………………………………129 二、 未火先煙 ……………………………………………………………130 三、 層巒疊翠 ……………………………………………………………131 四、 兩山對峙 ……………………………………………………………133 第三節、 以聲音、物品為喻 …………………………………………………134 一、 一擊兩鳴 ……………………………………………………………134 二、 一擊空谷八方皆應 …………………………………………………137 三、 倒卷廉法 ……………………………………………………………138 四、 金針暗度 ……………………………………………………………139 第四節、 小結 …………………………………………………………………141 第七章 結論 …………………………………………………………………143 第一節、 脂評技法的特色與價值 ……………………………………………143 一、 技法名稱之形象化 …………………………………………………143 二、 技法與繪畫藝術的相關度 …………………………………………144 三、 技法的借鑑與創造 …………………………………………………144 第二節、 脂評技法的缺失與局限 ……………………………………………145 一、 缺乏系統性 …………………………………………………………145 二、 名稱與內容的不一致 ………………………………………………146 三、 部分指涉之牽強、不合理 …………………………………………147 第三節、 法的為高境界-自然 ………………………………………………147 一、 寓「形上」於「形下」之中 ………………………………………147 二、 寓「有法」於「無法」之中 ………………………………………148 第四節、 研究重點中的缺失 …………………………………………………148 附錄一、 脂評技法一覽表 ……………………………………………………151 附錄二、 諸家評點技法表 ……………………………………………………162 附錄三、 脂評版本狀況 ………………………………………………………164 參考書目 ……………………………………………………………………… 166

    一、 古籍類(按年代排序)
    (一)原典類
    (明)《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90年。
    (清)趙執信《談龍錄》,木鐸出版社,1982。
    (清)李漁《閑情偶記》,中華書局,2007年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巴蜀書社,2003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校注《紅樓夢校注》,里仁書局,2003年。
    (清)劉熙載《藝概》,鼎淵文化出版,2004年。
    (二)評點、評論類
    (宋)謝疊山批選 《文章軌範》 ,廣文書局,1970年。
    (宋)呂祖謙 《古文關鍵》 ,廣文書局,1979年。
    (明)歸有光 《文章指南》 ,廣文書局,1972年。
    (明)施耐庵著、(清)金聖嘆批評《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嶽麓書社,2006年。
    (明)羅貫中著、(清)毛宗崗批評《毛宗崗批評本三國演義》,嶽麓書社,2006年。
    (清)張竹坡《皐鶴堂批評明代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廣文書局,1981年。
    (清)曹雪芹,鄭遂夫校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00年。
    (清)曹雪芹《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曹雪芹,鄭遂夫校定《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校本,作家出版社,2006年。
    (清)曹雪芹,霍國玲、紫軍校勘《脂硯齋全評石頭記》(上、下)(戚序本),東方出版社,2006年。
    (清)曹雪芹《紅樓夢》(卞藏本脂本紅樓夢),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清)李扶九 《古文筆法百篇》,文津出版社,1978年。
    (清)丁福寶《歷代詩話續編》,華正書局,2006年。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華正書局,2006年。
    二、 現代專著(按作者筆劃排序)
    (一)文學類專書(紅學以外)
    王先霈、周偉民《明清小說理論批評史》,花城出版社,1988年。
    王汝梅、張羽《中國小說理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文津出版社,1992年。
    王靖宇《金聖嘆的生平及其文學批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方正耀《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方正耀《中國小說批評史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白嵐玲《才子文心-金聖嘆小說理論探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朱萬曙《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凱《 儒家原典與中國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吳士余《中國古典小說的文學敘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吳士余《中國小說美學論稿》,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宋梧剛《中國小說傳統技法》,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年。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吳功正《小說美學》,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年。
    周中明《中國的小說藝術》,貫雅文化出版,1990年。
    周振甫《小說例話》,新華書店,1991年。
    周振甫《中國文章學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1986年。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文津出版社,1999年。
    胡適《中國章回小說考證》,里仁出版,1982年。
    黃霖、蔣凡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范勝田主編《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技法例釋》,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
    孫遜、孫菊園《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大安出版社,1991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學生出版社,1992年。
    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
    浦安迪《明代小說四大奇書》,新華書店,2006年。
    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臺大安出版社,1986年。
    陳洪《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發微》,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年。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正大印書館,1970年。
    陳萬益《金聖嘆的文學批評考述》,台灣大學文學院文史叢刊,1976年。
    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水牛圖書出版社,2005年。
    張世君《明清小說評點敘事概念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張伯偉《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方法研究》,中華書局,2002年。
    第環寧《氣勢論》,民族出版社,2002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文津出版社,1987年。
    黃保珍、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明清鴉片戰爭時期》,洪葉出版社,1994年。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楊師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五南出版社,1994年。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新華書店,1982年。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滄浪出版社,1986年。
    賈文昭、徐召勛《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里仁出版,1983年。
    楊義《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1997年。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上海書店,2007年。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洪葉文化出版,1997年。
    劉良明、黎曉蓮、朱殊《近代小說理論批評流派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
    鍾錫南《金聖嘆文學批評理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張稔穰《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譚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大安出版社,1990年。
    龔鵬程《文化、文學與美學》,時報文化出版,1988年。
    (二)紅學類專書
    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1995年。
    王關仕《紅樓夢研究》,東大圖書,1992年。
    王關仕《紅樓夢指迷》,里仁出版社,2003年。
    皮述民《蘇州李家與紅樓夢》,新文豐出版,1996年。
    皮述民《李鼎與石頭記》,文津出版,2002年。
    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
    朱一玄輯錄《紅樓夢脂評校錄》,齊魯書社出版,1986年。
    胡文彬《冷眼看紅樓》,中國書店,2001年。
    余英時《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聯經出版社,1978年。
    宋廣波編校注釋《胡適紅學研究資料》,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
    周中明《紅樓夢的藝術創新》,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周汝昌《紅樓藝術的魅力》,作家出版社,2006年。
    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太平出版社,1975年。
    姜耕玉《紅樓藝境探奇》,重慶出版社,2007年。
    孫遜《紅樓夢脂評初探》,古籍出版社,1981年。
    孫遜《紅樓夢探究》,大安出版社,1991年。
    浦安迪《紅樓夢批語偏全》,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陳慶浩編著《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聯經出版社,1986年。
    曹立波《東觀閣本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年。
    陳維昭《紅學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陳維昭《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郭玉雯《紅樓夢學》,里仁出版社,2004年。
    郭玉雯《紅樓夢淵源論》,台大出版中心,2006年。
    馮其庸《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校》,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年。
    馮其庸《石頭記脂本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馮其庸、李廣柏《紅樓夢概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翟勝健《曹雪芹文藝思想新探》,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鄭慶山、鄭紅楓輯校《紅樓夢脂硯齋輯校》,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劉繼保《紅樓夢評點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中華書局,2004年。
    歐麗娟《詩論紅樓夢》,里仁出版,2001年。
    歐陽健《還原脂硯齋-二十世紀紅學最大公案的全面清點》,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霍國玲、紫軍《反讀紅樓夢》,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
    (三)繪畫類專書
    俞崑編著《中國畫論類編》上下,華正出版,2003年。
    李來源、林木編《諸國古代畫論發展史實》,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年。
    陳兆復《中國畫研究》,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彭修銀《中國繪畫藝術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發展史》,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
    鄭朝、藍鐵《中國畫的藝術與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
    三、 學位論文(按作者筆劃排序)
    王三慶《紅樓夢版本研究》,文化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79年。
    朱鳳玉《紅樓夢脂硯齋評語新探》,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李文赫《金聖嘆文學批評理論之研究》,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李根亮《紅樓夢的接受與傳播》,武漢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李淑申《紅樓夢與中國傳統審美觀之內在聯繫》,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2。
    林炫玡《張竹坡評點金瓶梅之小說理論》,政大碩士碩文論文,1995年。
    周黃美惠《大某山民評點《紅樓夢》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2000年。
    林明昌《古文細部批評研究》,淡江中文所博士論文,2003年。
    阿如罕《脂硯齋與哈斯寶紅樓夢評點之比較》,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施鐵民《紅樓夢章法與技巧:以西洋文學批評與清代紅樓夢批語論證》,東吳大學中
    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高靜《脂硯齋敘事思想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孫眉《紅樓夢脂硯齋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陳怡君《才子本色-金批水滸的性質與批評取向》,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薏如《三國演義評點研究-以毛批為中心》,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0年。
    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張燦堂《聊齋誌異諸家評點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
    崔溶澈《清代紅學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張曼娟《明清小說評點之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黃暖暖《金聖嘆的水滸傳評點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游千慧《張竹坡評點金瓶梅與脂硯齋評點紅樓夢之比較研究》,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2006年。
    劉美蕙《紅樓夢脂硯齋批語敘事研究》,彰化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3年。
    駱水玉《紅樓夢脂硯齋評語研究》,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四、 期刊論文(按作者筆劃排序)
    丁淦<略論脂評的藝術價值(上)>,《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2輯。
    王師基倫<春秋筆法的詮釋與接受>,《國文學報》第39期,2006年6月。
    王鐵<獨具慧眼解真味-脂硯齋對紅樓夢創作祕法的揭示>,《貴州師專學報》1999年第四期。
    孔祥麗<淺談烘雲托月法>,《語文學刊》2005年第一期。
    王冉冉<以論說文文法評點小說結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3月。
    王洪軍<紅樓夢的原始作者>,《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年5月。
    石昌渝<春秋筆法與紅樓夢的敘事方略>,《紅樓夢學刊》2004年第一輯。
    左健<紅樓夢脂評的文學鑑賞觀>,《明清小說研究》1992年第1期。
    石麟<紅樓夢脂評的辯證思維>,《南都學壇》2004年3月。
    朱永業<烘雲托月運斤成風-淺析三顧茅廬的側寫手法>,《焦作大學學報》1999年三月第一期。
    呂洪梅<15年來脂評的美學研究>,《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24期。
    宋莉華<明清小說評點的廣告意識及其傳播功能>,《北方論叢》2000年第2期。
    李洲良<春秋筆法的內涵外延與本質特徵>,《文學評論》2006年第一期。
    孟祥中<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山東社會科學》1995第一期。
    吳營洲<李鼎其人其事-石頭記批評者脂硯齋行狀考辨>,《遼東學院學報》2007年10月。
    岳東生<行文如繪,比比如畫-論曹雪芹的畫家筆意試賞>,《閱讀與欣賞》2000年1月。
    金曉民<明清小說評點與科舉文化>,《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2期。
    周振甫<脂硯齋評石頭記作法釋>,《河北師院學報》1989年第3期。
    胡建次<中國文學意象批評的傳承>,《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1月。
    胡小偉〈丹青入巧思-試論傳統繪畫與紅樓夢人物描寫藝術之關係〉,《紅樓夢研究集刊》第13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
    胡晴<紅樓夢評點人物塑造理論的考察與研究之一>,《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二輯。
    胡晴<紅樓夢評點人物塑造理論的考察與研究之二>,《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三輯。
    胡晴<紅樓夢評點人物塑造理論的考察與研究之三>,《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五輯。
    胡晴<信手拈來無不是-論脂批引用繪畫術語及其合理性>,《紅樓夢學刊》2007年第五輯。
    郝延霖<獨創的藝術分析-論石頭記脂硯齋評>,《紅樓夢學刊》1981第1輯。
    郝延霖<論脂評評石頭記的行文佈局>,《紅樓夢學刊》1983第4輯。
    郝延霖<脂硯齋的創作論(一)-繼承優秀傳統>,《新疆大學學報》1995年第23卷第4期。
    郝延霖<脂硯齋論作者和讀者的關係>,《紅樓夢學刊》1995年第三輯。
    郝延霖<脂硯齋的創作論(二)¬-拋棄陳腐舊套>,《新疆大學學報》1996年第24卷第1期。
    郝延霖<脂硯齋的創作論(三)¬-貴在藝術創新>,《新疆大學學報》1996年第24卷第2期。
    孫遜<脂批和我國古典小說評點派>,《紅樓夢學刊》1992年第2輯。
    海河<一擊空谷八方皆應-從脂評看紅樓夢補法>,《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
    徐軍華<20世紀脂研齋研究綜述>,《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張呂<毛宗崗敘事方法論評介>,《絲路學刊》1994年第2期。
    崔蓥<歐陽健”辨偽”脂本研究主要觀點述要>,《新疆師範大學》2006年第4期。
    張世君<明清小說評點山水畫概念析>,《學術研究》2002年第一期。
    張洪波<史蘊詩心-史傳實錄藝術與紅樓敘述藝術之間的傳承關係>,《紅樓夢學刊》2005年第六輯。
    陳家生<犯中求避,同中見異-論紅樓夢的犯與避>,《集美大學學報》2003年6月。
    梁歸智<草蛇灰線之演繹>,《紅樓夢學刊》2001第二輯。
    陳維昭<紅樓夢.脂硯齋.中國文章學>,《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4期。
    陳維昭<石頭記脂評與傳統的本事注經方式>,《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3期。
    覃光文<論脂評>,《常德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3月第27卷第2期。
    楊師昌年<可能的真相-脂硯齋究是何人>,《歷史月刊》94年12月215期。
    劉國華<煙雲渺茫處、無限丘壑藏-紅樓構件的法度蠡測>,《紅樓夢學刊》1989年第4期。
    劉榮林<紅樓夢論寫作之道>,《張家口師專學報》1998年第34期。
    蔡宇<試論中國古代文論術語的話語特徵>,《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2月。
    歐陽健<紅樓夢兩大版本系統說辨疑-兼論脂硯齋出於劉福詮之偽托>,《復旦
    學報》1991年第5期。
    鄭鐵生<紅樓夢脂評的敘事結構思想>,《紅樓夢學刊》,2001年第1期。
    韓秀利<金聖嘆評點探討-以繪畫理論評點水滸傳為中心>,《醒吾學報》2005年六月第29期。
    羅德榮<古代小說技法學成因及淵源探跡>,《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一期。
    羅書華<簡法與繁法>,《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年第3期。
    饒道慶<紅樓夢脂評中的畫論術語探源>,《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4期。
    饒道慶<頰上三毛:明清小說評點中的畫論術語一探>,《明清小說研究》,2003年第3期。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