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侯巧蕙 HOU, CHAO HWEI |
---|---|
論文名稱: |
台灣日治時期漢人飲食文化之變遷:以在地書寫為探討核心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 Han Dietary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A Case Study of Local Writing Literature |
指導教授: | 林淑慧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飲食文化 、日治時期 、小說 、回憶錄 |
英文關鍵詞: | dietary cultur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novel, memoi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71 下載:28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內容,主要呈現台灣日治時期漢人的飲食文化。1895年台灣脫離中國清朝,接受日本近五十年的殖民統治。隨著大批日本人來台,日人的風俗民情、生活習慣被引進台灣,日本飲食文化更是深深影響台灣人;然而,歷來有關台灣飲食文學書寫之研究,則多著重於戰後的書寫。所以,本文主要參考日治時期台灣文人書寫的回憶錄、自傳、小說,來了解當時台灣漢人的飲食文化。
首先,本文應用Sidney W. Mintz的飲食理論,來說明台灣漢人在日治時期內在飲食口味,受到外在環境影響的轉變,並分別由「總督府的飲食衛生政策」及「日本新式教育」兩個面向來討論。日人推動衛生工程建設、飲食衛生管理規則及市場環境衛生改善,使得台人在飲食衛生習慣上能更接近日人。另一方面,從公學校使用的國語教材、中學校的住宿生活以及新生代知識分子的留日經驗,皆可看到日本的飲食文化,透過新式教育的方式滲入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接著,本文藉由分析日治時期小說中使用的飲食題材,從多個面向來觀察社會不同階層的飲食文化,探討台灣日治時期漢人的飲食文化,並獲得以下結論。第一,文人雅士或富豪人家透過東洋式的飲食消費,展現自己的階級地位及品味;第二,農家和勞動階層的飲食主要以番薯、稀飯、醬菜為主,反映出大眾階層生活窮困的狀況;第三,進入戰時體制的台灣,因物資嚴重缺乏,食物採取配給制度,造成人民糧食不足。本論文以台灣在地文人之書寫,來討論當時台灣漢人的飲食文化,期望藉由本論文的撰寫,能讓台灣日治時期漢人的飲食文化面貌更臻完備。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present Taiwan Han dietary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1895, Taiwan broke away from Xing Dynasty and came to an era of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colonization for around fifty years. Lots of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rituals of Japanese style were introduced into Taiwan especially in dietary culture tha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aiwanese way of living. Nevertheless, most researches and articles about Taiwan dietary culture were focused on time duration right before and after the end of East Asia War. Therefor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find out Taiwan Han dietary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y exploring memoir, autobiography and novel written by Taiwanese scholars at that time.
Firstly, this thesis applies Sidney W. Mintz’s dietary theory and studies on both Dietary Hygiene Policy of Taiwan General Governor Palace and Japanese New Style Education to illustrat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ese dietary taste by outside circumstanc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 order to upgrade Taiwanese sanitation and health habits to be close to that of Japanese, developing sanitation engineering, implement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dietary sanitation and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in traditional market were carried out by official governor.
After that, with reference to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dormitory life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xperience of studying abroad in Japan from new intellectuals, conclusion could be made that Japanese dietary culture have influenced Taiwanese daily life by New Style Education. Finally, this thesis explores dietary cultur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by analyzing dietary novel at that time.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could be obtained in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scholar and wealthy family used to represent their social class and personal value by spending on Japanese dietary habits. Second, the diet of farm and labor level mainly consisted of sweet potato, porridge and pickles that reflects a difficult living of life for general public. Thir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food was strictly implemented because of East Asia War that results in serious shortage of food for general needs. The investigated results could present a variety of dietary culture from different society level through novel analysis. Hopefully Taiwan Han dietary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could be more comprehensive with this thesis study.
一、史料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
2003 《日據下之臺政》卷一,台北:海峽。
片岡嚴著,陳金田、馮作民譯
1981,《臺灣風俗誌》第二集,台北:大立。
1981,《臺灣風俗誌》第三集,台北:大立。
平出鏗二郎
1902 《東京風俗志》,東京:富山房。
佐倉孫三
1961 《臺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末永仁
1938 《臺灣米作譚》,台中:台中州立農場試驗場。
田中一二著,李朝熙譯
1998 《臺北市史-昭和六年》,台北:北市文獻會。
國分直一著,邱夢蕾譯
1998 《台灣的歷史與民俗》,台北:武陵。
國分直一著、林懷卿譯
1980 《台灣民俗學》,台南:世一。
馬偕著,林耀南譯
1959 《臺灣遙寄》,台北:臺灣文獻委員會。
武內貞義
1996 《臺灣》,台北:南天。
羽鳥重郎、荒井惠
1917 《通俗臺灣衛生》,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梶原通好著、李文祺譯
1989 《臺灣農民的生活節俗》,台北:台原。
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譯
1978 《臺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
笹森儀助
1985 《臺灣視察日記臺灣視察結論》,台北:成文。
權藤震二
1895 《臺灣實況》,台北:成文。
臺灣省文獻會編譯
1992 《臺灣總督府檔案翻譯輯錄: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六輯,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臺灣慣習研究會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譯
1984 《臺灣慣習記事》,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教育會
1939 《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台灣教育會。
臺中州教育會
1935 《學校經営上卷》教育實際化第七輯,台中:台中州教育會。
臺灣總督府
2003 《公學校用國語讀本》,台北:南天。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89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7政治衛生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編
1912 《臺灣衛生概要》,台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
許錫慶譯
2000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衛生史料彙編》明治二十九年四月至明治十九年十二月,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
1911 《臺灣私法》第三卷上,台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實業之臺灣社編
1925 《臺灣經濟年鑑》,台北:實業之臺灣社。
王瑞成
1990 〈冷熱及食補〉:《民俗臺灣》第一輯,台北:武陵。
1990 〈煮食、炊粿、捕粽、醃豆油〉,《民俗臺灣》第四輯,台北:武陵。
1990 〈食是福作是祿〉,《民俗臺灣》第四輯,台北:武陵。
1990 〈點心以及新春的食品〉,《民俗臺灣》第四輯,台北:武陵。
川原瑞源
1990 〈油烹與熬油-吃的鄉土生活〉,《民俗臺灣》第二輯,台北:武陵。
1990 〈台灣的醬菜〉,《民俗臺灣》第四輯,台北:武陵。
1990 〈油烹和熬油〉,《民俗臺灣》第五輯,台北:武陵。
池田敏雄
1990 〈台灣吃的習俗資料-出於台北艋舺〉,《民俗臺灣》第七輯,台北:武陵。
黃連發
1990 〈農村的粥〉,《民俗臺灣》第六輯,台北:武陵。
黃氏鳳姿
1990 〈佃農的家〉,《民俗臺灣》第二輯,台北:武陵。
東方孝儀
1990 〈吃飽未與午安〉,《民俗臺灣》第一輯,台北:武陵。
廖漢臣
1990 〈有關汝食飽未〉,《民俗臺灣》第四輯,台北:武陵。
陳逢源
1990 〈點心與擔仔麵〉,《民俗臺灣》第二輯,台北:武陵。
堀內次雄
1942 〈臺灣從軍記〉,《民俗臺灣》第2卷第10號
堀內次雄
1935.03 〈台灣衛生事情の回顧〉,《台灣時報》,頁42。
新田淳
1990 〈街頭的飲料〉,《民俗台灣》第一輯,台北:武陵。
西岡英夫
1916.03 〈本島人中學生の學寮生活〉,《台灣教育會雜誌》第166期,頁47-51。
近衛師團軍醫部
1896.05 《近衛師團軍醫部征臺衛生彙報》,東京:明治,頁482。
〈台北縣縣令甲第九號飲食店營業取締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88冊,第7號,1896年6月30日。
〈島俗兩誌:田家欵客〉,《臺灣日日新報》第612號,1900年5月19日。
〈擬約束飲食物類〉,《臺灣日日新報》第1616號,1903年9月17日。
〈野菜缶詰類及相場〉,《臺灣日日新報》第2722號,1907年6月1日。
〈漬物の研究〉,《臺灣日日新報》第4017號,1911年7月30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819號,1908年8月16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901號,1908年8月19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860號,1910年12月24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829號,1911年1月18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835號,1911年1月24日。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3929號,1911年5月2日。
〈臺灣市場大觀(二)鳳山魚菜市場〉:《法院月報》第3卷第1號,1909年,頁30。
〈臺灣市場大觀(九)新竹魚菜市場〉,《法院月報》第3卷第7號,1909年,頁107。
〈臺灣市場大觀(十一)宜蘭魚菜市場〉:《法院月報》第3卷第8號,1909年,頁120。
〈臺灣市場大觀(二)基隆魚菜市場〉:《法院月報》第3卷第10號,1909年,頁75。
〈台北の商況〉,《臺灣新報》,1897年6月3日,第219號
二、文本
1. 回憶錄、自傳、日記
王育德
2002 《王育德自傳》,台北:前衛。
王詩琅
1986 《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台北:弘文館。
巫永福
2003 《我的風霜歲月─巫永福回憶錄》,台北:望春風。
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記
1991 《吳三連回憶錄》,台北:自立晚報。
吳新榮
2007 《吳新榮日記全集》,台南 : 國立臺灣文學。
東方白
1995 《真與美》(一)幼年篇、童年篇、少年篇,台北:前衛。
杜聰明
1989 《杜聰明》,台北:龍文。
2001 《回憶錄之臺灣首位醫學博士》,台北 : 龍文出版、揚智文化總經銷。
杜淑純口述,曾秋美、尤美琪編
2005 《杜聰明與我: 杜淑純女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林衡道口述,卓遵宏及林秋敏訪問
1996 《林衡道先生訪談錄》,台北:國史館。
林獻堂著、許雪姬等註解
2000 《灌園先生日記》,台北:中研院台史所。
施翠峰
2010 《施翠峰回憶錄》,台北:台北縣文化局。
陳逸松口述,吳君瑩記錄,林忠勝撰
1994 《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台北:前衛。
張深切
1998 《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陽》上集,台北:文經。
張麗俊
2000 《水竹居主人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許雪姬訪談,曾金蘭紀錄
1995 《藍敏先生訪談錄》,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楊肇嘉
1968 《楊肇嘉回憶錄》,台北:三民。
楊千鶴
1995 《人生的三稜鏡》,台北:前衛。
葉榮鐘
1995 《台灣人物群像》,台北:時報。
鄭翼宗
1992 《歷劫歸來話半生:一個台灣人醫學教授的自傳》,台北:前衛。
鍾肇政
1997 《鍾肇政回憶錄(一)》,台北:前衛。
劉捷
1998 《我的懺悔錄》,台北:九歌。
濱崎紘一著,邱振瑞譯
2001 《我啊!:一個台灣人日本兵簡茂松的人生》,台北:圓神。
2. 文學作品
一吼
1979 〈乳母〉,《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王詩琅
1979 〈夜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十字路〉,《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1990 〈沒落〉,《王詩琅、朱點人合集》,台北:前衛。
王昶雄
2007 〈奔流〉,《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台北:麥田。
巫永福
1979 〈山茶花〉,《豚》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3,台北:遠景。
吳希聖
1979 〈豚〉,《豚》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3,台北:遠景。
吳濁流
1990 〈先生媽〉,《吳濁流集》,台北:前衛。
自滔
1979 〈失敗〉,《豚》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3,台北:遠景。
李喬
1990 〈皇民梅本一夫〉,《李喬集》,台北:前衛。
李泰國
1979 〈可憐的朋友〉,《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1997 〈細雨霏霏的一天〉,《牛車》台灣文學叢書,台北:遠景。
林越峰
1979 〈好年光〉,《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2,台北:明潭。
陳虛谷
1990 〈他發財了〉,《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峯合集》,台北:前衛。
1979〈放炮〉,《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2,台北:明潭。
楊雲萍
1979 〈光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2,台北:明潭。
1990 〈加里飯〉,《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
〈青年〉,《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
楊守愚
1979 〈瑞生〉,《一群失業的人》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2,台北:遠景。
1979 〈一群失業的人〉,《一群失業的人》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2,台北:遠景。
1979 〈顛倒死〉,《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1990 〈過年〉,《楊守愚集》,台北:前衛。
1990 〈元宵〉,《楊守愚集》,台北:前衛。
楊逵
2001 〈種地瓜〉,《楊逵全集》小說卷V,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
楊華
1979 〈一個勞働者的死〉,《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3,台北:明潭。
葉石濤
1989 〈最豐盛的祭品〉,《紅鞋子》,台北:自立。
〈雞肉絲菇〉,《紅鞋子》,台北:自立。
〈巧克力與玫瑰花〉,台北:自立。
1991 〈野菊花〉,《葉石濤集》,台北:前衛。
1994 〈天公生〉,《異族的婚禮》,台北:皇冠。
賴和
1990 〈赴了春宴回來〉,《賴和集》,台北:前衛。
2007〈一桿「稱仔」〉,《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台北:麥田。
蔡秋桐
1990 〈興兄〉,《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
〈四兩仔土〉,《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
劍濤
1979〈阿牛的苦難〉,《一桿秤仔》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1,台北:遠景。
柳塘
1997 〈轉途〉,《牛車》台灣文學叢書,台北:遠景。
夢華
1979〈鬪〉,《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2,台北:明潭。
孤峰
1979 〈流氓〉,《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2,台北:明潭。
翁鬧
1990 〈戇伯仔〉,《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
龍瑛宗
2007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日據時代台灣小說選》,台北:麥田。
三、專著
方祖燊
1995 《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
王拓
1976 《金水嬸》,台北:香草山書屋。
王曉波
1985 《台灣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
王德威
2009 《台灣:從文學看歷史》,台北:麥田。
王錦崔
2005 《日治時期:臺灣公民教育與公民特性之研究》,台北:台灣古籍。
史明
1998 《臺灣人四百年史》,台北 : 草根文化。
朱珮琦
2004 《台籍菁英的搖籃:台中一中》,台北:向日葵文化。
朱介凡編
1978 《閒話吃的藝術》,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
江麗珠
2007 《台灣古早味醬菜》,台北:楊桃文化事業。
行政院衛生署
1995 《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台北:衛生署。
吳敏顯
1976 〈飯盒〉,《靈秀之鄉》,台北:水芙蓉年。
吳文星
2008 《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
吳文星著,王秀珍主編
2002 〈日治時代的政治與經濟〉,《台灣史》,台北:五南。
呂自揚
2001 《台灣民俗諺語賞析探源》,高雄:河畔。
李力庸
2004 《日治時期台中地區的農會與米作(1902-1945)》,台北:稻香。
2009 《米穀流通與台灣社會1895-1945》,台北:稻香。
李喬
1996 《小說入門》,台北:大安。
李亦園
1996 《文化與修養》,台北:幼獅。
2009 〈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論圖像〉,《飲食文化綜論》,台北: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
卓克華
2008 《台灣舊慣生活與飲食文化》,台北:蘭台。
林淑慧
2007 《台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9 《禮俗.記憶與啟蒙─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台北:臺灣學生。
林美容
1993 《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台北:自立晚報。
林明德
2004 《日本近代史》,台北:三民。
林慶弧
2004 《飲食文化與鑑賞》,台北:新文京開發。
邱淵惠
1997 《台灣牛:影像.歷史.生活》,台北:遠流。
周惠民
1997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生活的演變〉,《臺灣近代史 社會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周婉窈、許佩賢
2003 〈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總解說〉,《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本:解說.總目次.索引》,台北:南天。
洪久賢主編
2009 《世界飲食與文化》,台北:揚智文化。
施翠峰
1969 《風土與生活》,台北:中央。
陳水逢
1993 《日本文明開化史略》,台北:商務。
陳芳明
2004 《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
陳柔縉
2005 《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
2008 《台灣摩登老廣告》,台北:皇冠出版社。
陳主顯
1997 《台灣俗諺語典》卷一,台北:前衛。
2005 《台灣俗諺語典》卷八,台北:前衛。
陳建忠
2004 《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台北:五南。
梁容若
1969 〈豆腐的滋味〉,《鵝毛集》,台北:三民。
徐福全
1999 《福全台諺語典》,台北:徐福全。
徐耀焜
2007 〈舌尖與筆尖的對話-台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1949-2004)〉,台北:萬卷樓。
許俊雅
1999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
2005 《見樹又見林──文學看臺灣》,台北:渤海堂。
許極燉
1996 《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
張玉欣、柯文華
2007 《飲食與生活》,台北:揚智文化。
張勝彥
1997 〈台灣教育的發展〉,《臺灣近代史 文化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3 《烽火歲月:戰時體制下的台灣史料特展圖錄》上冊,南投:台灣文獻館。
國家圖書館閱覽組
2007 《日治時期的台北》,台北:國家圖書館。
莊永明
1998 《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
黃富三、陳慈玉
1995 〈商業的發展〉,《台灣近代史 經濟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潘淑滿
2003 《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
楊建成
1995 《台灣士紳皇民化個案研究》,台北:龍文年。
葉立誠
1999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
葉渭麴
1999 《日本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葉益青
2004 《台灣的市場》,台北:遠足文化。
葉石濤
1987 《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葉肅科
1993 《日落台北城:日治時代台北都市發展與台人日常生活(1895-1945)》,台北:自立晚報。
劉捷
1994 《台灣文化展望》,高雄:春暉。
鄭麗玲
1995 《臺灣人日本兵的戰爭經驗》,台北:北縣文化。
黃靜嘉
2002 《春帆樓下晚滔急: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及其影響》,台北:台灣商務。
黃慧鳳
2007 《台灣勞工文學》,台北:稻香。
曹永和
1986 《臺灣北部施政紀實》,台北:台灣文獻委員會。
鄧景衡
2002《符號、意象奇觀》,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廖炳惠
2003 《關鍵字200》,台北:麥田。
蔡錦堂
2006 《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台北:日創社文化。
齊如山
1952 《北平懷舊》,台北:中國新聞出版公司。
鍾梅音
1955 〈家鄉味〉,《冷泉心影》,台北:重光文藝。
蕭蕭
1986 〈醬筍、鹹瓜仔和菜脯〉,《稻田香》,台北:九歌。
A.W. Logue著,游恆山譯
1996 《飲食心理學》,台北:五南。
Braudel Fernand著,施康強等譯
1999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1卷日常生活的結構:可能和不可能,台北:貓頭鷹。
E. Patricia Tsurmi著,林正芳譯
1999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
E.N.Anderson著,馬孆、劉東譯
2003 《中國食物》,南京市:江蘇人民出版社。
Felipe Fernandez-Armesto著,韓良憶譯
2005 《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台北:左岸文化。
Raymond Williams著,劉建基譯
2003 《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巨流。
Robert Bocock著,張君玫、黃鵬仁譯
1995 《消費》,台北:巨流。
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
2001 《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台北:巨流。
Katarzyna J. Cwiertka著,陳玉箴譯
2009 《飲食、權力與國族認同》,台北:韋伯文化國際。
Sidney W. Mintz著,林為正譯
2011 《吃 : 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帶》,台北 : 藍鯨出版。
Pamela Goyan Kittler、Kathryn P. Sucher著,金中婷譯
2004 《世界飲食文化》,台北:桂魯。
Chen Shao-Hsing
1956 Social Change in Taiwan, Taipei: Studia Taiwanica No.1.
Kiple, Kenneth F. & Ornelas, Kriemhild Conee
2000 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Food,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usan Hanley
1997 Everyday Things in Premodern Japan: The Hidden Legacy of Material Culture,California: Berkeley University Press.
山內昶著,丁怡、翔昕譯
2002 《筷子刀叉匙:食具》,台北:藍鯨出版。
辻原康夫著,蕭志強譯
2003 《閱讀世界美食史趣談》,台北:世潮。
竹中信子
2009 《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昭和篇1926-1945(下),台北:時報文化。
江原絢子
2002 〈近代化の動きと食生活〉,《近現代の食文化》,東京:弘學出版。
南博社會心理研究所編
1991 《日本人の生活文化事典》,東京:勁草書房。
池田敬正等著,朱元學譯
1967 《日本明治維新史》,台北:國防研究院。
柄谷行人著,趙京華譯
2003 《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三聯書店。
梅溪昇
1984 《日本近代文化の諸相》,台北:文思閣。
原田信男
2005 《歷史のなかの米と肉》,東京:平凡社。
2011 《和食與日本文化:日本料理的社會史》,香港:三聯書店。
筑波常治
1970 《米食.肉食の文明》,東京:日本放送。
湯沢雍彥等著
2006 《百年前の家庭生活》,東京:株式會社クレス。
橋爪紳也、佐藤健二
1994 《大眾文化事典》,東京:弘文堂。
四、學位論文
王怡茹
1994 〈臺灣日治時期漢人米食生活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瑜
2010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1895-1937)〉,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任茹
1996 〈臺灣稻作地理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沈孟穎
2002 〈台北咖啡館:一個(文藝)公共領域之崛起、發展與轉化(1930s-1970s)〉,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李淑郁
2006 〈臺灣當代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何義麟
1986 〈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鵬程
1992 〈戰前台灣小說所反映的農村社會〉,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松田純三
2005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市場之發展(1895-1937)〉,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陳嘉齡
2002 〈日據時期台灣短篇小說中的警察描寫-含保正、御用紳士〉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張巍騰
2009 〈台灣當代飲食散文的流變(1949~2008)〉,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莊欣華
2004 〈日據時期台灣節令之食俗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郭立婷
2006 〈味覺新滋味-日治時期菓子業在臺灣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品滄
2005 〈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馨儀
2006 〈日治時期臺灣紅茶文化研究--以三井合名會社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姿維
2009 〈植民地時代(1895-1945)における台湾食文化の変遷 -日常生活の飲食衛生を中心に〉,國立台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惠椀
2008 〈80年代以來台灣飲食散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鄭淑娟
2007〈台灣飲食散文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廖怡靜
2011 〈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筑恩
2008 〈流離的日本味—日本料理在臺灣的發生與變遷〉,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明如
2006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蘇鵲翹
2007 〈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方孝謙
2001.06 〈日據後期本島人的兩極認同:庶民小說與知青文本的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2期,頁183-228。
吳鄭重
2004.09〈「菜市場」的日常生活地理學初探:全球化臺北與市場多樣性的生活城市省思〉,《台灣社會研究》第55期,頁47-99。
阮昌銳
2005.08 〈台灣原住民的飲食文化及特色〉,《傳統藝術》第57期,頁16-23。
行遍天下
2009.01 〈東西文化交融的越南美食〉,《行遍天下》第207期,頁90-93。
李豐楙
1996 〈節慶祭典的供物與中國飲食文化:一個「常與非常」觀的節慶飲食〉,收錄於《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基金會,頁1-21。
林立樹
2007.07 〈消費文化的歷史反思〉,《輔仁歷史學報》第19期,頁281-303。
林美容
2004.09 〈殖民者對殖民地的風俗記錄─佐倉孫三所著《臺風雜記》之探討〉,《臺灣文獻》第55卷第3期,頁7-24。
林政忠
2002.09 〈日據時期臺灣公有傳統市場的發展歷程(下)〉,《電火球仔》第33期,頁36-43。
林淑慧
2007.07 〈台灣閩南生命禮俗諺語的文化詮釋〉,《民間文學年刊》創刊號,頁111-144。
2009.06 〈台灣方志所載禮儀與飲食文化的詮釋〉,《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18期,頁67-101。
周婉窈
2004.12 〈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臺灣人形象〉,《臺大歷史學報》第34期,頁87-147。
春山明哲
1988.10 〈台湾舊慣査調查と立法構想--岡松參太郎による調查と立案を中心に〉,《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6號,頁87。
范燕秋
1996.09 〈醫學與殖民擴張─以日治時期臺灣瘧疾研究為例〉,《新史學》第7卷第3期,頁133-173。
張玉欣
2006.05 〈黑輪、天婦羅與台灣〉,《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2卷第2期,頁41-44。
2006.08 〈臺灣的便當文化〉,《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2卷第3期,頁30-36。
2007.11 〈從《台灣日日新報》與日據時代出版品略窺台灣日據時代之餐飲現況〉,《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3卷第4期,頁37-43。
張芙美
2001.08 〈日據時期的臺灣衛生事業概況〉,《慈濟技術學院學報》第3期,頁49-83。
張隆志
2006.11 〈從舊慣到民俗:日本近代知識生產與殖民地台灣的文化政治〉,《台灣文學研究集刊》第二期,頁33-58。
陳玉箴
2008.09 〈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台灣菜〉,《台灣史研究》第15卷第3期,頁139-186。
陳芳明
2000.03 〈臺灣新文學史(6)寫實文學與批判精神的抬頭〉,《聯合文學》第16卷第5期,頁138-149。
許俊雅
1993.03 〈日據時期台灣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思與言》第31卷第1期,頁100-109。
2006.11 〈回顧與前瞻─近二十年來臺灣古典文學研究述評〉,《漢學研究通訊》第25期,頁33-46。
許木柱、簡美玲著,林慶弧主編
1995 〈飲食與文化─人類學觀點的回顧與展望〉,收錄於《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66-77。
許文富
1973.03 〈台灣家庭糧食消費與所得關係之研究〉,《臺灣文獻》第20卷第1號,頁39-62。
徐福全著,林慶弧主編
1995 〈從諺語看台灣的傳統文化〉,收錄於《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頁378-397。
徐月芳
2009.09 〈賴和小說發出時代吶喊〉,《臺北海洋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頁46-75。
曾品滄
2008. 05 〈平民飲料大革命:日治初期台灣清涼飲料的發展與變遷〉,《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4卷第2期,頁18-23。
2010.12 〈辦桌─清代臺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第22卷第4期,頁1-53。
黃玲玉
2008.10 〈從清代臺灣文獻看原住民酒歌與飲酒文化〉,《藝術學報》第83期,頁127-157。
彭瑞金
1995.04 〈楊守愚小說〈顛倒死〉〉,《台灣文藝》第8期,頁28-31。
2000 〈比較鍾肇政與葉石濤小說裏的殖民地經驗〉,收錄於《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第一屆台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遠流,頁214-215。
葉淑貞、張棋安
2004.03 〈台灣蓬萊種稻作普及之因素〉,《經濟論文叢刊》32卷1期,頁97-141。
鄧景衡
1984.07 〈文化與飲食偏好〉,《華學月刊》,頁87-91。
賴奕倫
2004.11 〈日據時期東洋風席捲而來的現代性表現:論王詩琅小說的權力空間辯證〉,《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9期,頁161-179。
戴振豐
2003.12〈文化生產與文化消費─日治時期台灣的咖啡〉,《台灣歷史學會會訊》第17期,頁23-43。
六、資料庫
1.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查詢系統
https://db1n.th.gov.tw/sotokufu/
2. 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j.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ptkVQB/main?db=pjournal&menuid=pjournal
3. 臺灣日日新報(Intranet版)
http://0-vod.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LiboPub.dll?Search1
4.漢文臺灣日日新報
http://0-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twhannews/user/index.php
5.中研院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1894-1945)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statisti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