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怡瑾 Huang I Chin |
---|---|
論文名稱: |
1379哩的紅毯-越南新娘在台灣 1379 mails of red carpet-Vietnamese brides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朱友意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5 |
中文關鍵詞: | 越南新娘 、文化差異與認同 、意識形態 |
英文關鍵詞: | Vietnamese brides,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culture, ideolo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9 下載: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探討台灣跨國婚姻中,越南新娘在文化差異與認同的多方面貌。在差異與認同的部分,將採權力/意識形態 /圖像以及觀看者與圖像的交互關係為文本分析,並關注藝術脈絡中影像與繪畫的交鋒、自我與他者的注視、沉默與喧囂的控訴這三方面來釐清自我的創作方向,最終朝越南新娘之個體圖像、家庭關係、族群關係這三個面向來創作實踐。
而在研究結果呈現,台灣民眾對於跨國婚姻中越南新娘所產生的意識形態與回應較為複雜,這當中涉入了國家為鞏固權力分配與展現控制意圖所施展的政策,以及媒體對事件的形像建構,再加入後期所發展的外籍女性配偶「為自己發聲」的自省思潮,以及「為他者說話」的反身性關注論調,而將台灣民眾帶入更為多元與開放的思考空間中。
最終,藉由創作作品的發表來呈現台灣在此現象的多樣性面貌,希望讓擁有不同立場的觀者能夠透過作品,引發不同的互動經驗與詮釋。
In the study, I try to 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 of 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e culture on Vietnamese brides. In the part of difference and identification, I will analyze with relationship among power, ideology and image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viewer and image. Meanwhile, I also focus on the context of the image and painting, eyes from others and self and the power of silence and noise to direct my creation. By them, I practice with the Vietnamese brides’ individual picture,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the work, I find the response and ideology from Taiwanese are complicated about the Vietnamese brides in the cross-border marriages. In that they involve the national polices tries to secure the rights and consolid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and the media constructs the images of the incidents, and then foreign female spouses voice for themselves in the latter age and people speak out from introspective thoughts.
These all impact Taiwanese living experience and then bring them into a whole new world.
Finally, I would like to present the variety of the phenomenon in Taiwan through the work to help the viewers with different opinions hold a positive mind and experience.
中文書目
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2010。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1990。
唐文慧,王宏仁。《夫枷蓮花:十六個受暴越娘的出走》。台北:巨流,2009
夏曉娟。《尋岸流離》。台北:台灣社會研究,2002。
夏曉娟。《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2008。
簡瑛瑛。《女兒的儀典:台灣女性心靈與文學、藝術表現》。台北:女書文化,2000。
簡瑛瑛(主編)。《女性心/靈之旅:女族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女書文化,2003。
簡瑛瑛。《跨國影像藝術與另類女性書寫》。台北:台灣商務,2008。
中譯書目
王秀滿(譯)。Pam Meedcham,Julie Sheldon著。《當代藝術批判》 (Modern art:acritical introduction)。台北:韋伯,2003。
李惠方、黃燕祺(譯)。 David MacDougall著。《邁向跨文化電影:大衛.馬杜格的影像實踐》 (Transcultural Cinema)。台北:麥田,2006。
吳莉君(譯)。John Berger著。《觀看的方式》 (Ways of seeing)。台北:麥田,2005。
林文琪(譯)。Kathryn Woodward編。《認同與差異》 (Identity and difference)。台北:韋伯,2006。
陳品秀(譯) 。Marita Sturken ,Lisa Cartwright著。《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 (Practices of Looking: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台北:城邦,2009。
陳芸芸 (譯)。James Lull著。《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Media,Communication,culture:A Global Approach)。台北:韋伯,2004。
劉大基 傅志強 周發祥(譯)。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 1895-1985)著。《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1991。
鄭明萱(譯) 。麥克 魯漢(Marshall McLuhan)著。《認識媒體:人的延伸》 (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台北:貓頭鷹,2006。
羅世宏(譯)。Christ Barker著。《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台北:五南,2004。
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 (主編)。《女性、影像、書》。台北:書林,2006。
國立編譯館 (主譯) 。Scott Lash & Mike Featherstone等著。《肯任與差異:政治、認同與多元文化》 (Recognition and difference:Politics,Identity,Multiculture)。台北:韋伯,2009。
論文
方佳惠。《Raymond Williams的文化理論及其教育蘊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1NTNU0331048,2002。
黃心怡。《轉換的可能:芭芭拉‧克魯格的圖文作品》,1980-1999。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2005。
雷雅淳。《女性身體之幻化-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藝術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2003。
蘇冠甄。《東南亞「外籍新娘」之媒體再現 ─印刷媒體與「部落格」之比較》。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094NCHU5410001,2006。
期刊
呂明穎 (摘譯) 。1996。八重堅春樹文。〈瑪莉.羅蘭桑的生涯與藝術〉。藝術家,01月,404-407。
中林和雄(Kazuo Nakabayshi),張羽梵(譯)。2010。〈臉與繪畫 人類作為以臉為中心的存在〉。台北:藝術家, 8月,258-271。
莊偉慈。2010。與他者相遇,如何可能?侯淑姿的〈亞洲新娘之歌〉三部曲。台北:藝術家,11月,119-205。
報紙
梁玉芳、何振忠。2005,2月26日。〈侯孝賢:拍悲情城市 想打開窗口 只想表達反抗,創造討論機會,就值得了 歷史若不還原,永遠會被政治人物所利用 老外看了感動,「人文關懷大於政治討論」〉。聯合報,A5版。
林河名。2006,4月2。〈「餘毒說」續延燒 廖本煙:越娘應提健康證明 向外籍新娘道歉 仍堅持修法 問女記者:是不是孩子都給別人生?〉。聯合報,A4版。
許正雄。2007,11月22日。〈侯淑姿攝影藝術 抒發外配心聲〉。聯合報,C2版。
網路資料
陳香君。2010,5月6日。創傷年代的美學。2010年12月18日,取自
http://artouch.com/artco/project.aspx?issueid=2010051112082954&aid=2010050616800
吳金桃、陳香君、張瀠之(訪談整理)。2010,5月7日。專訪葛莉賽達.波洛克 ( Griselda Pollock )。2010年12月18日,取自
http://artouch.com/artco/project.aspx?issueid=2010051112082954&aid=2010050714956
蔡昭儀(策展人)。2009。2009亞洲藝術雙年展概念簡介。2010年12月16日,取自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2009/cht/index_c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