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立欣
Chang, Lih-Shin
論文名稱: 「荷華細語」-生命意象繪畫創作研究
‘Whisper of Lotus’- Practice and Study of Life Image
指導教授: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口試委員: 林偉民
Lin, Wei-Min
蘇憲法
Su, Hsien-Fa
口試日期: 2021/06/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荷花生命週期生命力意象
英文關鍵詞: lotus, life cycle, vitality, image
研究方法: 觀察研究法文獻分析法繪畫創作實踐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64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4下載:3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研究源於筆者觀察家中庭院荷花池的體悟與反思,在季節的推移、時序的變動下,荷花的生命週而復始的循環輪轉,促使筆者思索生命的本質意義以及如何透過繪畫創作來表現生命意象。因而,本論文將荷花作為對象,以其在生命週期中展現的樣貌為主題,試圖透過文獻學理的疏理與繪畫創作的實踐,建構出完整的創作論述與作品呈現。

    文獻學理的探究將以荷花生命中展現的外顯現象為基礎,從客觀的理解活動出發,由荷花的生態環境與人文背景切入討論,並逐步探尋其衍生的心智內容是如何將意象具體化。透過分析與討論文學、宗教與繪畫作品中的荷花,來觀看荷花的生命意象是如何在許多不同結構系統中呈現其豐富的樣貌。並且藉由生物學、植物生理學與哲學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關於生命的疑問與臆測。

    在不斷地摸索與嘗試下,藉由半抽象表現的創作風格,透過平面化、微觀與符號化的表現方式,將荷花於現實世界中呈現的形象轉化為荷花生命力展現的意象。希望藉由繪畫創作的表現,傳達出筆者對於生命本質意義的新視野與想像。

    This study originates from the author'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lotus pond in the courtyard of the home. Under the passage of seasons and the change of time, the life cycle of the lotus is cyclical, which prompts the author to think about the essence of life and how to express the image of life through paintings. Therefore, this thesis takes lotus as the object, and the appearance in the life cycle as the theme, trying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creational context and painting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practice of paintings.

    The theoretical basis will be based on the apparent phenomena in the life of the lotus, starting from th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activiti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background of the lotus, and gradually exploring how the derived mental content concretizes the image.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lotus in literary, religious and paintings, show how the life image of lotus presents its rich appearance in many different structural systems. Meanwhi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logy, plant physiology and philosophy to re-examine the questions and speculations about life issues.

    With constant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 through the semi-abstract expressive style of flat, microcosmic and symbolic expression, the image of the lotus in the real world will transform into the life image of lotus. Hopefully, the author can convey new vision and imagination of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life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paintings.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圖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學理基礎 8 第一節 荷花的生態環境與人文背景 8 第二節 文學與宗教中的荷花 15 第三節 繪畫作品中的荷花 27 第四節 生命的現象與含義 40 第三章 生命與繪畫創作表現的關係 46 第一節 創作歷程的轉變 47 第二節 繪畫創作中的生命意象 52 第三節 荷花的形態特徵轉化 59 第四章 創作實踐 66 第一節 創作內容與表現形式 66 第二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 75 第三節 創作心境的對照與轉折 82 第五章 作品解析 86 第六章 結論 104 參考文獻 106

    一、中文書目
    巴東,《張大千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王其超,《中國荷花品種圖誌》,北京:中國林業出版,2005。
    王嘉,齋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
    石瑞仁編輯,《林玉山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1991。
    石繼航,《四時花令:那些奼紫嫣紅的古典詩詞》,台北:啟動文化出版,2018。
    朱自清,《朱自清經典散文集》,香港:天地出版,2019。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
    李尚志、李國泰、王曼主編,《荷花・睡蓮・王蓮栽培與應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2002。
    李松柏,《台灣水生植物圖鑑》,台中:晨星出版,2007。
    李靜,《有溫度的唐詩:穿越唐詩,邂逅那個時代,相遇那些詩人》,台北:日出出版,2019。
    周裕蒼、周裕編主編,《荷事︰中國的荷文化》,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
    林秀蓉,《荷必多情》,台北:釀出版,2016。
    林明德,《多音交響美麗島:臺灣民俗文化的入門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
    汪民安主編,《文化研究關鍵詞》,台北:麥田出版,2013。
    張溪南,《白河鎮志》,台南:台南縣白河鎮公所,1998。
    曹雪芹,《紅樓夢》,新北:西北國際文化公司,2019。
    黃頌,《蓮花的故事-荷元素》,台北:藝術生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3。
    楊遠波、顏聖紘、林仲剛,《台灣水生植物圖誌》,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
    蒙曼,《四時之歌:蒙曼品最美唐詩》,台北: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2019。
    潘富俊,《中國文學植物學》,台北:貓頭鷹出版,2019。
    蔣德安,《植物生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
    趙毅衡,《符號學》,台北:新銳文創,2012。

    二、中譯書目
    Friedrich Nietzsche著,張念東、淩素心譯,《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Gilles Louis René Deleuze著,陳蕉譯,《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
    Jeffrey C. Alexander, Steven Seidman主編,吳潛誠總編校,《文化與社會》,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
    Marita Sturken, Lisa Cartwright著,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台北:臉譜出版,2013。
    Nick Lane著,林彥綸譯,《能量、性、死亡:粒線體與我們的生命》,台北:貓頭鷹出版,2013。
    Nick Lane著,梅苃芢譯,《生命之源:能量、演化與複雜生命的起源》,台北:貓頭鷹出版,2016。
    Rollo May著,傅佩榮譯,《創造的勇氣:羅洛・梅經典》,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
    Wassily Kandinsky著,余敏玲譯,《藝術中的精神》,台北:信實文化行銷,2013。
    Yoshinori Ohnishi著,王向遠譯,《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新北:不二家出版,2018。

    三、期刊論文
    吳有能,〈蓮花敘事:比較宗教象徵研究〉,《臺大佛學研究》,2017,33期。
    徐世昌,〈蓮花的自潔功能與奈米科技的應用〉,《科學發展》,2002,354期。
    Sarunya Prasopchigchana,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Buddhis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Humanistic Ideology, Vol. 4, No. 2, 2011.
    William E. Ward, “The Lotus Symbol: Its Meaning in Buddhist Art and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Vol. 11, No. 2, 195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