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昭敏
論文名稱: 〈孔子詩論〉引詩、論詩研究--兼論其詩教與孔門詩論的異同
指導教授: 陳麗桂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孔子詩論詩經詩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8下載:1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孔子與《詩經》的關係,及其對《詩經》的態度,和他的《詩》教,一直是《詩經》學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問題。《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中〈孔子詩論〉的出現,為此領域的研究注入了活水。本研究採用的方法主要是文獻的探討及比較,以上博館藏〈孔子詩論〉29簡與《論語》中記載的孔子對《詩》的討論資料為基礎材料,比較〈詩論〉與《論語》中孔子說《詩》在思想觀念與解《詩》方法上的差異,以期對〈詩論〉及孔子《詩》學思想進行更為全面而具體的考察。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背景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探究〈詩論〉的作者及簡序的相關問題。第三章則專門針對〈詩論〉引《詩》、論《詩》作深入研究。第四章分別從主旨、內容、特色三方面介紹〈詩論〉的詩教,探查〈詩論〉簡中「以詩為教」、「以德論詩」之旨。第五章探討〈詩論〉與《論語》論詩的異同。最後一章則從就《詩》義之探討、《詩》旨的確認、性情的發展及教化的意義總結〈孔子詩論〉在學術上的特色與價值,並提出未來的研究方向。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前人研究述評…………………………………………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綱要…………………………………………………… 4 第二章 〈孔子詩論〉作者及簡序問題……………………………………… 6  第一節 作者………………………………………………………………… 6   一 孔子作………………………………………………………………… 6   二 子羔作………………………………………………………………… 7   三 子夏…………………………………………………………………… 7   四 孔子之再傳弟子作…………………………………………………… 7   五 不知名的儒家後學作………………………………………………… 8  第二節 簡序問題…………………………………………………………… 9   一 〈孔子詩論〉和〈子羔〉、〈魯邦大旱〉的關係………………… 9   二 留白簡的意義………………………………………………………… 10   三 編聯與簡序…………………………………………………………… 11   四 全篇釋文……………………………………………………………… 15 第三章 〈孔子詩論〉引《詩》論《詩》…………………………………… 19  第一節 總論《風》、《雅》、《頌》…………………………………… 19  第二節 分論-各篇詩評…………………………………………………… 26   一 可分組詩……………………………………………………………… 26   (一)〈關雎〉組………………………………………………………… 26   (二)〈葛覃〉組………………………………………………………… 36   (三)〈宛丘〉組………………………………………………………… 44   (四)〈皇矣〉組………………………………………………………… 50   二 散論…………………………………………………………………… 56   (一)《國風》…………………………………………………………… 57   (二)二《雅》…………………………………………………………… 67   (三)《頌》……………………………………………………………… 84   三 其他…………………………………………………………………… 85 第四章 〈孔子詩論〉之《詩》教…………………………………………… 91  第一節 《詩》教之旨……………………………………………………… 91   一 「詩亡隱志」………………………………………………………… 91   二 「詩猶平門」………………………………………………………… 92  第二節 〈孔子詩論〉《詩》教核心意義………………………………… 94   一 情性的教化…………………………………………………………… 95   二 禮樂教化……………………………………………………………… 99   三 政治教化──天命思想…………………………………………… 102  第三節 〈孔子詩論〉之《詩》教特色………………………………… 106   一 禮樂節情…………………………………………………………… 107   二 以德論詩…………………………………………………………… 108 第五章 與孔門論《詩》比較──以《論語》為討論對象……………… 111  第一節 《論語》引《詩》論《詩》…………………………………… 111   一 總論《詩》………………………………………………………… 111   二 引《詩》、言《詩》……………………………………………… 112   三 論《詩》合樂……………………………………………………… 117  第二節 《論語》的《詩》教思想……………………………………… 119   一 《論語》詩教之旨………………………………………………… 119   二 《論語》的《詩》教特點………………………………………… 121  第三節 〈孔子詩論〉與孔門論《詩》之《詩》教思想……………… 126   一 德行的養成………………………………………………………… 126   二 詩意的理解………………………………………………………… 130   三 實用的價值………………………………………………………… 132 第六章 結論………………………………………………………………… 135  第一節 〈孔子詩論〉在學術上的的特色與價值……………………… 135   一 《詩》義之探討…………………………………………………… 135   二 《詩》旨的確認…………………………………………………… 135   三 性情的發展………………………………………………………… 136   四 教化的意義………………………………………………………… 136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方向………………………………………………… 137   一 關鍵字、詞與《詩》篇篇名的考釋……………………………… 137   二 作者的推測與簡序的再議………………………………………… 141   三 與《詩大序》、論《詩》文獻相關的研究……………………… 142   四 孔子刪詩說的可能性……………………………………………… 142 附錄…………………………………………………………………………… 144   一、〈孔子詩論〉各家簡序對照表…………………………………… 145   二、〈孔子詩論〉引《詩》與今本《詩經》篇名、《詩序》對照表 148 參考書目……………………………………………………………………… 154

    參考書目(按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一、古籍(按出現朝代先後排序)
    【漢】司馬遷 《史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年。
    【晉】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唐】陸德明 《經典釋文》,濟南:友誼書社,1991年9月初版。
    【宋】朱熹 《詩集傳》,台北:藝文印印書館,1959。
    【宋】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台北:鵝湖出版社,1996年11月第3版。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詩經》,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禮記》,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左傳》,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論語》,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孟子》,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阮元刻本 《十三經注疏‧孝經》,台灣:藝文印書館,1997年8月初版13刷。
    【清】姚際恆 《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1961。
    【清】方玉潤 《詩經原始》,台北:新文豐出版,1989年。
    【清】馬瑞辰 《毛詩傳箋通釋》,台北:新文豐出版,1989年。

    二、近人相關研究論著
    (一)詩論
    陳福濱 主編 《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論文集》上冊,台北縣: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
    馬承源 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李零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朱淵清、 廖名春主編 《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朱淵清 《再現的文明:中國出土文獻與傳統學術》,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2次印刷。
    黃人二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研究》,台灣高文出版社,2002年。
    丁四新 主編 《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劉信芳 《孔子詩論述學》,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廖名春 《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廖名春 《出土簡帛叢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初版。
    黃懷信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解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8月。
    陳桐生 《〈孔子詩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2月。
    季旭昇 主編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俞志慧 《君子儒與《詩》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3月。
    黃人二 《出土文獻論文集》,台北: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

    (二)詩經
    朱自清 《詩言志辨》,台北:台灣開明書局,1982年。
    裴普賢 《詩經評注讀本》(上)(下),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版。
    高亨 《詩經今注》,台北:漢京出版公司,1984年。
    熊公哲等 《詩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4月再版。
    張春榮 《詩學析論》,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初版。
    康曉城 《先秦儒家《詩》教思想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8月初版。
    李辰冬 《詩經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1990年。
    夏傳才 《詩經言語藝術》,台北:雲龍出版社,1990年。
    黃永武 《中國詩學》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5月1版7印。
    張素卿 《左傳稱詩研究》,台北:台大出版委員會,1991年。
    林慶彰編 《詩經研究論集》(一),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林葉連 《中國歷代詩經學》,台北:學生書局,1993年3月。
    夏傳才 《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7月初版。
    屈萬里 《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3年。
    夏傳才 《詩經研究史概要》,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
    朱守亮 《詩經評釋》,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蘇雪林 《詩經雜俎》,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2月初版。
    季旭昇 《詩經古義新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文幸福 《孔子詩學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3月初版。
    林葉連 《詩經論文》,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5月。
    李家樹 《王質詩總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姜亮夫、 夏傳才等人《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余培林 《詩經正詁》,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3月再版。

    (三)其他
    劉真 《儒家倫想思想述要》,台北:正中書局,1954年。
    徐復觀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初版。
    錢穆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7年2月初版。
    高明 《高明孔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78年初版。
    勞思光 《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書局,1981年1月。
    徐復觀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
    李杜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到與上帝》,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4月四刷。
    張蕙慧 《儒家樂教思想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初版。
    林義正 《孔子學說探微》,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楊碩夫 《孔子教育思想與儒家教育》。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4月再版。
    張亨 《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7年初版。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上冊,香港:三聯書局,2000年2月第1版第3次印刷。
    韋政通 《中國思想史》上冊,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3月,12版8刷。
    唐文明 《與命與仁──原始儒家倫理精神與現代性問題》,合肥:河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江文也 《孔子的樂論》,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12月。
    謝淑熙 《道貫古今──孔子禮樂觀所蘊含之教育思想》,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5年4月初版。

    三、學位論文
    林耀潾 《先秦儒家《詩》教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彭維杰 《毛詩序傳箋「溫柔敦厚」義之探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鄭玉姍 《《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房瑞麗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詩論》與《詩經》研究》,河南大學研究生碩士論文,2004年。
    康少峰 《〈詩論〉簡制、簡序及文字釋讀研究》,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范知歐 《上博簡〈孔子詩論〉的作者及撰著時代研究》,聊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四、近人研究單篇論文
    (一)詩論
    李銳 〈上博簡「懷爾明德」探析〉,《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頁126-129。
    李學勤 〈再說「卜子」合文〉,清華大學簡帛講讀班第13次研討會,2001年11月11日。
    季旭昇 〈讀郭店上博五題:舜、河滸、紳而易、牆有茨、宛丘〉,《中國文字》新27期,2001年12月,頁113-120。
    廖名春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佚《詩》」探原〉,《中國文字》新廿七期,2001年12月,頁121-129。
    李學勤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分章釋文〉,《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2卷第2期,2002年1月,頁1-10。
    李天虹 〈〈葛覃〉考〉,《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2卷第2期,2002年1月,頁10。
    裘錫圭 〈關於〈孔子詩論〉〉,《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2卷3期,2002年1月,頁1-2。
    濮茅左 〈關於上海戰國竹簡中「孔子」的認定〉,《中華文史論叢》2001年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頁11-35。
    姜廣輝 〈再論古〈詩序〉〉,《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2卷3期,2002年1月,頁3-6。
    姜廣輝 〈古〈詩序〉章次〉,《國際簡帛研究通訊》第2卷3期,2002年1月,頁6-8。
    李學勤 〈〈詩論〉與《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楚簡《詩論》學術研討會,2002年1月14日。
    陳立 〈孔子詩論的作者與時代〉,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62-73。
    廖名春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1期,頁9-19。
    李學勤 〈〈詩論〉的編聯與復原〉,《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1期,頁5-8。
    朱淵清 〈馬承源先生談上博簡〉,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6。
    李零 〈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一〉,《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臺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
    李學勤 〈《詩論》說《關雎》等七篇釋義〉,《齊魯學刊》,2002年3月第2期(總第167期),2002年3月,頁91。(又《清華簡帛研究》第二輯,北京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2002年3月)
    李學勤 〈〈詩論〉的體裁和作者〉,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51-61。
    潘小慧 〈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的意義與價值〉,收錄於《「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聯合主辦,北京,2002年3月31日-4月2日。
    濮茅左 〈《孔子詩論》簡序解析〉,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9-50。
    饒宗頤 〈竹書《詩序》小箋〉,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28-232。
    江林昌 〈上博竹簡《詩論》的作者及其與今傳本《毛詩序》的關係〉,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00-117。
    何琳儀 〈滬簡《詩論》選釋〉,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43-259。
    李守奎 〈楚簡《孔子詩論》中的《詩經》篇名文字考〉,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342-349。
    李銳 〈《孔子詩論》簡序調整芻議〉,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92-198。
    周鳳五 〈《孔子詩論》新釋文及註解〉,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52-172。
    周鳳五 〈論上博《孔子詩論》竹簡留白問題〉,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87-191。
    邱德修 〈〈上博簡〉(一)「詩無隱志」考〉,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92-306。
    俞志慧 〈《孔子詩論》五題〉,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307-328。
    胡平生 〈讀上博藏戰國楚竹書《詩論》剳記〉,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77-288。
    范毓舟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詩論》的釋文、簡序與分章〉,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73-186。
    曹峰 〈對孔子詩論第八簡以後簡序的再調整──從語言特色的角度入手〉,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99-209。
    許全勝 〈《孔子詩論》零拾〉,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363-373。
    黃人二 〈從上海博物館藏〈孔子詩論〉簡之《詩經》篇名論其性質〉,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74-92。
    廖名春 〈上海博物館藏詩論簡校釋劄記〉,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60-276。
    龐樸 〈上博藏簡零箋〉,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33-242。
    江林昌 〈由古文經學的淵源再論《詩論》與《毛詩學》的關係〉,《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2002年3月,總期167,頁100-108。
    余瑾 〈清華大學簡帛研讀班上博簡研究綜述〉,《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1期,頁31。
    李銳 〈儒家詩樂思想初探〉,《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1期,頁20-26。
    彭林 〈《詩序》、〈詩論〉辨〉,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93-99。
    王志平 〈〈詩論〉箋疏〉,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210-227。
    裘錫圭 〈關於《孔子詩論》〉,《中國哲學》第24期,2002年4月,頁139。
    晁福林 〈從王權觀念變化看上博簡〈詩論〉的作者及年代〉,《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季旭昇 〈由上博詩論「小宛」談楚簡中幾個特殊的從肙的字〉,台北:《漢學研究》第20卷第2期,2002年12月,頁377-397。
    荊雨 〈由《論語》和〈詩論〉談孔子以德論詩〉,收錄於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頁267-278。
    葉國良等 〈上博楚竹書《孔子詩論》劄記六則〉,《台大中文學報》第17期,2002年12月,頁1-3+5-19。
    董玲 〈〈孔子詩論〉中詩的意含〉,收錄於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頁292-303。
    朱淵清 〈〈甘棠〉與孔門《詩》傳〉,《中國哲學史》2002年第4期,頁27-28。
    王瑩 〈〈孔子詩論〉內涵闡釋〉,收錄於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頁279-291。
    方銘 〈〈孔子詩論〉與孔子文學價值〉,收於廖名春編《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2003年3月31日-4月2日,頁238-241。
    王初慶 〈由上海博物館所藏〈孔子詩論〉論孔門詩學〉,收於廖名春編《新出楚簡與儒學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2003年3月31日-4月2日,頁72-88。
    馬承源 〈《詩論》講授者為孔子之說不可移〉,《中華文史論叢》67輯,2003年3月,頁1-10。
    許全勝 〈宛與智──上博《孔子詩論》簡二題〉,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新出楚簡與儒學國際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3月31日-4月2日,頁140-142。
    廖名春 〈上博《詩論》簡的天命論「誠」論〉。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輔仁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新出楚簡與儒學國際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3月31日-4月2日,頁61-70。
    晁福林 〈上博簡孔子〈詩論〉「仲氏」與《詩•仲氏》篇探論〉,《孔子研究》2003年第3期,頁16-23。
    江林昌 〈試析上博簡《詩說》的編聯與結構〉,《齊魯文化研究》第2期,2003年12月,頁143-151。
    顏世鉉 〈上博楚竹書散論〉,《齊魯學刊》2003年第6期,總第127期,頁101-103。
    姜廣輝 〈上博藏簡整理與孔門《詩》教〉,「經典與文化的形成」專題演講。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3月23日。
    魏慈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與《詩經》研究瑣記〉,《東華漢學》第2期,2004年5月,頁47-72。
    馮時 〈戰國楚竹書《子羔‧孔子詩論》與《詩》教〉,「經典與文化的形成」二00四年十月份專題演講參考資料,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4年10月2日。
    張丰乾 〈「一言以蔽之」與經典解釋──孔子論詩考(一)〉,《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4期,頁85-90。
    陳桐生 〈哲學‧禮學‧詩學──談〈性情論〉與〈孔子詩論〉的學術聯繫〉,《中國哲學史》2004年第4期,頁77-84。
    張寶三 〈〈上博一.孔子詩論〉對〈關睢〉之詮釋論考〉,《臺大中文學報》,2004年12月,頁1-28。
    朱孟庭 〈上博戰國楚簡〈孔子詩論〉論詩的方法旨趣──兼論其與《毛詩序》的異同〉,《先秦兩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中文系,2005年1月初版,頁183-220。
    林慶彰 〈〈孔子詩論〉與《詩序》之比較研究〉(初稿),台大哲學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輔大文學院、東吳哲學院主辦,「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5年3月25-26日。
    龐樸 〈天人三式〉,《郭店儒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頁35。
    黃人二 〈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出土文獻論文集》,台北: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頁69-75。
    黃人二 〈從上海博物館藏孔子詩論簡之詩經篇名論其性質〉,《出土文獻論文集》,台北: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頁77-92。
    黃人二 〈讀上博藏孔子詩論第七簡書後兼論詩皇矣錯簡〉,《出土文獻論文集》,台北: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頁179-189。
    黃人二 〈讀上博藏簡子羔書後〉,《出土文獻論文集》,台北:高文出版社,2005年8月,頁211-213。
    晁福林 〈從上博簡〈詩論〉看文王「受命」及孔子的王道觀〉,《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年第5期,2006年12月,頁103-105。

    (二)詩經
    蔣勵材 〈孔子的《詩》教與詩經〉(上),《孔孟學報》第27期,1974年6月。
    王新華 〈孔孟荀論詩〉,《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6卷第9期,1983年9月,頁17-20。
    孫克寬 〈孔門論詩〉,《詩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4月再版,頁183-188。
    徐復觀 〈釋詩的溫柔敦厚〉,《中國文學論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3月。
    屈萬里 〈先秦說詩的風尚和漢儒以詩說詩的迂曲〉,收入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9月,頁387-441。
    陳新雄 〈孔子與詩經〉,《中國學術年刊》第18期,1997年3月,頁1-15。
    蔡宗齊 〈柏拉圖和孔子詩論中的和諧說〉,《哲學與文化》第28卷第10期,2001年10月,頁925-974。
    鍾屏蘭 〈溫柔敦厚的《詩》教〉,《國教天地》第151期,2003年1月,頁80-88。
    陳雪麗 〈孔子《詩》教思想探源〉,《孔學與人生》25卷,2003年7月,頁13-19。
    王全吉 〈孔子政治哲學之研究〉,《中正學刊》32卷,1998年11月,頁33-54。
    (三)其他
    蔡茂松 〈孔子的君子論〉,《成功大學歷史學報》第25期,1999年12月,頁9-37。
    陳師麗桂 〈〈性情論〉說「道」〉,見朱淵清、廖名春主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頁140-151。
    呂明灼 〈儒法道治國方略的比較〉,《孔子研究》2002年第3期,頁43-52。
    陳師麗桂 〈〈性情論〉說「性」、「情」〉《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頁212-219。。
    黃金榔 〈試論孔子天命思想〉,《嘉南學報》第29期,2003年月12月,頁367-374。
    李菁菁 〈孔子論仁德的塑化──君子典型〉,《孔孟月刊》第43卷第2期,2004年10月,頁16-19。

    五、網站資料
    姜廣輝 〈〈孔子詩論〉宜稱古《詩序》〉,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1年12月26日。
    馮勝君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札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日。
    劉樂賢 〈讀上博簡劄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日。
    李零 〈上博楚簡校讀記(之一)《子羔》篇"孔子詩論"部分〉,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8日。
    朱淵清 〈〈甘棠〉與孔門《詩》傳〉,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1日。
    廖名春 〈上博《詩論》簡的形制和編連〉,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2日。
    李學勤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分章釋文〉,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6日。
    何琳儀 〈滬簡詩論選釋〉,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7日。
    廖名春 〈上博《詩論》簡的作者與作.〉,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7日。
    俞志慧 〈〈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校箋〉,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17日。
    楊澤生 〈關於竹書〈詩論〉中的篇名〈中氏〉〉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1月21日。
    范毓舟 〈上海博物館藏楚簡《詩論》的釋文、簡序與分章〉,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2月3日。
    楊澤生 〈「既曰『天也』,猶有怨言」評的是《鄘風‧柏舟》〉,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2002年2月7日。
    朱淵清 〈釋「悸」〉,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2月15日。
    范毓舟 〈關於《詩論》簡序和分章的新看法〉,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2月17日。
    曹建國、 張玖青,〈孔子論《詩》與〈孔子詩論〉之比較〉,http://www.confuchina.com/06%20wenxue%20yishu/kongzi%20lunshi.htm,2002年4月5日。
    李學勤 〈《詩論》的體裁和作者〉,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5月22日。
    楊春梅 〈〈上博竹書〈詩論〉研究〉編校劄記〉,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sbzsslyjbjzj.htm,2002年7月26日。

    范毓舟 〈《詩論》留白問題的再探討〉,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jianbo.org/),2002年8日3日。
    鄭玉姍 〈《詩論》二十六簡「」字管見〉,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1月6日。
    馬銀琴、 王小盾 〈上博簡《詩論》與《詩》的早期形態〉,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4月14日。
    曹建國 〈由上博《詩論》簡論「文王」看《詩論》的承傳〉,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5月27日。
    曹建國 〈也說上博《詩論》「懷爾明德」〉,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6月1日。
    劉小力 〈用〈詩論〉分析《詩經》的可信度〉,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7月15日。
    周恩榮 〈《孔子詩論》的思維方式與孔子《詩》教的政治倫理功能〉,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3年11月16日。
    季旭昇 〈《孔子詩論》「木瓜之報以喻其婉」說〉,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1月7日。
    楊懷源 〈上博簡(一)•〈孔子詩論〉〉「紳而」考,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10月12日。
    申紅義 〈上博簡《孔子詩論》與孔子詩學理論〉,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4年11月29日。
    焦冬梅 〈讀上博簡〈孔子詩論〉(第3簡)札記〉,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5年6月6日。
    曹建國 〈上博《詩論》「大斂材」與孔子的薦賢思想〉,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5年7月4日。
    鄭傑文 〈上博藏戰國楚竹書《詩論》作者試測〉,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7年1月23日。
    鄭傑文 〈先秦《詩》學觀與《詩》學系統〉,簡帛研究網站(http://www.bamboosilk.org/),2007年2月7日。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