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倪連好 |
---|---|
論文名稱: |
(三言)公案故事計謀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素貞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9 |
中文關鍵詞: | 三言 、公案故事 、計謀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4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第一章先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對「公案」一詞作釋名及定義後,接著將研究範圍作確定,並對近人研究概況與本文預期成果作說明。
公案小說做為一種題材分類,它是描寫作案和斷案的小說,本文的研究取向與近人研究《三言》公案故事的論文,將焦點放在訴訟過程中人物、題材類型的分析,或以法律的觀點,剖析故事中刑法制度,和斷案時涉及的法律名詞,及刑罰輕重上不同。
就論文的寫作範圍而言,以《三言》中三十七篇公案故事為內容,將每篇故事中涉及大大小小的計謀,抽取出來作為分析對象。
就寫作的內容結構而言,先歸納、整理出故事中的計謀例證脈絡,並基於理論與事例並重的原則,每一章節的探討,皆結合理論概念、事例與個人見解,並力求「事有明文」,以見出計謀的根據與面貌。
本論文的研究主要從《三言》公案故事中的計謀出發,分析、歸納計謀中的成分、要素,並建立計謀研究的結構與模式,使本文的研究經驗與成果擴展,而具有一普遍性。
對《三言》公案故事計謀的施計要素、目的、成敗、破案關鍵及計謀運用之策略、模式的探討架構與結論,亦以分析、統計的方法,統整、歸納成表格,除呈現本文的分析成果外,亦方便全文的論點的檢索,詳見文末之附表一、二。
第二章針對《三言》公案故事計謀多面向之特質與類型說明。
在傳統的觀念中,計謀則被認為陰險可怕、詭譎可鄙,自古遍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頌揚大智大謀,一方面又斥責陰謀詭計,任何事只要沾上計謀二字,便顯得格外複雜危險。
計謀是一個多稜體,他會隨著運用者的不同,而具有高尚、純潔或狡獪、奸險多種特質,也會因面對的客體不同,產生奇妙的變化,面對此異彩紛呈的計謀表現。
計謀就機智而言,應用之妙,純乎一心,在錯綜複雜的挑戰中,慎思明辨,機智過人,才能巧妙切入人心。計謀的特性既是「行之於外是明敵、取勝,成之於內則是遠見、潛思、敏辨。」只要行計者能夠「行之得以其道」,計謀自有其正面而積極的意義。而生活中,幾乎隨時、隨地、隨事可見計謀的運用,研究計謀,使它成為修養的一部份,讓思慮更周詳,知所進退「辨是非、明得失」開發中國經典智慧的研究目的才能達到。
計謀的類型會隨著成果的取樣、時間的長短,有不同的認定標準,就單一計謀或短期目標是良計、上策者,以計謀整體觀之或拉長時間來看,就可能有不同的成果判斷,反之亦然。
第三章首先是討論公案故事中的計謀施計原則與策略,施計原則有設計計謀的原則如:隱密、周延與經濟原則,施計主體在計謀的設計及實施上,隱密性是實現施計成果的重要前提,計謀的周延性是施計成功的保障,這是施計主體不拘泥於一方之見,或眼前利益,將所有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都納入考慮,並對客體誘導入計的步驟做好協調和保密的規劃,讓每個環節緊緊相連、完整無缺的功夫。 另外要以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成果,因此評估計謀的可行性,經濟是另一個重要指標。在施計方法的選定,必須考慮人力、物力及時間的耗費愈少愈好,步驟便捷、簡省。
施計原則如:文明禮貌、尊重諒解和慷慨大方是針對計謀施展的心理運作做研究,因為計謀幾乎不受任何社會規範約束,「法律」、「道德」在它面前顯得軟弱無力,但在行計得的過程中卻不得不受社會規範及情理的羈絆,以求深中人心,達成失施計目的。
施計策略本文引申用於施計主體於施計時必須對行動和目的有一整體的規劃,這是對施計時的特定目的和方式做一大致方向的擬定,為達到此特定目和途徑則有相應的策略產生,不同的策略會在施計的各個細節中體現,呈現明確的目標與意圖。策略區分的方式是相對的,可從多角度考察、歸結出基本目的與技巧,而操作上可單獨運用,或者綜合配套使用,刺探、偽裝、蠱惑、掩飾、迷惑、挑逗、蒙混、引誘和威逼等九種重要運用策略作探討。
本文在分析的基礎上,先說明策略的概念及行為,再列舉《三言》公案故事的例子,使計謀策略技巧的進行與形成得到觀察。
第四章談的是施計模式,我們發現《三言》公案故事中的某些施計方式與一般人熟知的三十六計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模式的建立上,分別以掌握主動、迷惑客體、削弱客體、鑽入核心、借力介體、擺脫被動和多角周旋等不同施計模式概念,探討計謀本身的架構。
這部分的論文寫作,希望建立兩方面的價值:
一、為計謀的運作建立清晰的輪廓,提供事例與理論類推及聯想的空間。
二、說明計謀的進行模式及步驟,使明確定義的計謀模式概念,與《三言》公案故事中的事例內涵相結合下,提供有意義的架構比較,加深了解《三言》公案故事中的計謀行為。
第五章針對計謀的第一個重要成分--施計主體作分析,先對施計主體施計成功的重要指標--思維能力作探討。計謀主體須具備的思維能力,可以分成邏輯、作假、靈感和變通四方面分析,它表現在施計主體施計前、後的各層面評估、判斷、應變和過程掌握的能力,通常施計主體可能同時擁有一至數種不同基本思維能力,只是在計謀構成之初、計謀的運作過程或面臨危機應變之時,其中一種基本思維能力較為外顯。
接著論文再依施計主體擁有情勢的優劣,區分出施計主體的優勢主體、均勢主體、劣勢主體三種主要類型。在三言公案中,施計主體和計謀客體的類型是相對列而形成的概念,施計主體是否能在計謀施展過程中,主動運用策略、控制情境、操作計劃,使目的如主體預定的發展,是整個計謀進行當中,頗值得分析的一環。本文嘗試先以主、客體之間勢力的輕重狀態的做比較和分類,使施計主體擁有的勢力輕重對施計成果產生的指標作用顯示出來。
第六章對計謀另一重要的構成因素--計謀客體作另一向度的分析,從計謀客體行為模式差異的建構中,區隔出D型行為模式、I 型行為模式、S型行為模式、C型行為模式等四種客體差異。
本文採用的行為模式理論,是以迪愛史希DISC模式學說為主軸,學說理論源自美國學者,而後此理論廣泛被運用在各個領域的行為模式分析上。此處,試著將此理論與計謀客體結合,使計謀客體行為模式理論,簡化成兩個線軸交會,區分出四個象限的領域,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不同模式的組合,每一象限分別具有極端的四種不同行為模式,而這之間因偏重的不同,有數千種行為模式的變化,只是它通常落在某一象限中,作為主要的行為模式表現。
計謀有一定針對性,論文中進一步界定出計謀客體之無謀客體、假謀客體、少謀客體、多謀客體和善謀客體五種類型。
施計主體及客體的差異與類型的探討,二者都是公案故事中主要構成要素,從差異與類型的區分中,使計謀的主要成分由眾多複雜的故事因素中萃取出來,作為計謀歸納與分析的重心。
第七章是對計謀的第三成分--介體,作類型上的區分與探索,希望透過對介體類型的了解,看出《三言》公案故事中,主、客體雙方對計謀環境中的人、事、物的利用、資藉情形。這部分的研究分別就自然介體中的時間、空間、氣象,社會介體中的交通、商業、社會成員,文化介體中的藝術、宗教、迷信和習俗作說明。
計謀介體是施計的過程中原有的自然、社會環境,其中人、事、時、地、物諸般因素並不為施計主體或客體任一方所單獨擁有,雙方在介體之中具有平等的關係,都可加以妥為利用或受其限制,這同時影響雙方的條件,通常在施計主體的蓄意、妥善運用下,成為其施計的成功介體,使尋常可見的介體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三言》公案小說中,計謀與介體的關係十分密切,計謀步驟愈複雜、規模愈大,則牽涉和運用的介體因素愈多。
第八章為結論,對本論文研究的成果作一總結性的說明,提出未來開展的方向。
本文在《三言》公案故事計謀的結構與成分諸方面提供了初步的脈絡與探索,《三言》公案故事計謀的組成與作用得到某一程度具體的概念,及從另一認識《三言》作品的角度,使《三言》的研究角度更廣泛。
以現今講求技巧心術的互動大環境中,舉凡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無不講求工具理性為導向的機謀與策略,在此功利傾向的社會氣氛裡,吾人從《三言》公案故事中提煉出的計謀經驗,並不因此自限於卑俗化的功能,而當從「導愚適俗」中挖掘、汲取其中具有價值的成分,去了解現實,把握現實、預見未來、開拓未來,亦即採取更高闊視野觀看計謀中處理人我關係的能力。
涵養智慧而言,平時的蓄積就是最佳的保障,現代人的知識涵養更多面。 另外借鑑計謀的成果,如能不拘泥於計謀的單一工具性面相,從中領會深蘊的美德,汲取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使吾人思考獲得啟迪、增長才幹,增強對外界的應變能力,找到面對各種棘手問題的鑰匙,從而善於運籌、謀畫,讓自己在人生競技場中,從容自若、得心應手。
另外語言的表達技巧也對施計過程有著相當份量的影響,語言是符號、工具、武器、技巧、也是藝術,計謀活動中藉著肢體語言、聲調,表現出喜怒哀樂愛惡懼,它可以是尖銳的指桑罵槐,也可以是理性的疏導溝通,可以用來移屍嫁禍、挑撥離間,也可以領導統馭、建功立業,這是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尚未深入探掘,還存在有待日研究的空間。
(1)古代文獻
文康撰 饒彬標點 繆天華校注 《兒女英雄傳》 三民書局 八十八年五版
朱永嘉、蕭木注釋 黃志民校閱 《呂氏春秋》 三民書局 89年8月 初版2刷
朱熹集註 蔣伯潛廣解 《四書讀本》 臺北:啟明書局
羊春秋注釋 周鳳五校閱 《新譯孔子家語》 三民書局 87年10月 再版
杜佑 《通典》 台北:大化出版社 民67年
李伯元撰 張師素貞校注 繆天華校閱 《官場現形記》 三民書局 八十九年七月再版一刷
吳自牧 《夢梁錄》 清張海鵬輯《學津討原》 十二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69年12月
吳承恩著 《西遊記》 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初版五刷
吳敬梓撰 繆天華校注 《儒林外史》 三民書局 八十九年十月 二版
林尹 《周禮今註今譯》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4月四版
施耐庵撰 羅貫中修纂 金聖嘆批 繆天華校注 《水滸傳》 三民書局 九十年八月重印二版二刷
耐得翁 《都城紀勝》 《叢書集成續編》二四○冊 台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民 80年8月
胡培翬 《儀禮正義》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年7月一版
范曄 《後漢書》 臺北:鼎文書局 1978年11月三版
班固 楊家駱主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 臺北:鼎文書局 1979年2月二 版
曹雪芹 ˙ 高鶚撰 《紅樓夢》 建宏書局 一九九四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3年10月
蒲松齡撰 《聊齋志異》 漢風出版社 二○○○年九月初版三刷
高明著 《燕子箋 琵琶記》 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六十七年三月再版
曾樸撰 葉經柱校注 繆天華校閱 《孽海花》 三民書局 八十七年一月 初版
黃彰健 《明代律例彙編》(上)(下)臺北:商務印書館 1979 年3月出版
馮夢龍撰 張建國主編 《智囊補》 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 一九九七年十月初版
馮夢龍編 徐文助校注 繆天華校閱 《喻世明言》 台北︰三民書局 1998年4月 初版
馮夢龍編 徐文助校訂 繆天華校閱 《警世通言》 台北︰三民書局 1992年9月 再版
馮夢龍編 廖吉郎校訂 繆天華校閱 《醒世桓言》 台北︰三民書局 1995年4月 再版
無名氏著 程毅中、程有慶校點 《京本通俗小說》 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 2刷
張廷玉等 《明史》 臺北:鼎文書局1994 年8月
張金泉注譯 《新譯尉繚子》 三民書局 85年2月初版
揭暄 李炳彥 崔彧臣 《兵經釋評》 北京市 解放軍出版社 1990年 第1版 2刷
楊家駱主編 《孫子集校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世界書局 76年3月 再版
楊家駱主編 《後漢書》 鼎文書局 71年12月 5版
楊家駱主編 《南史》 鼎文書局 71年12月
楊家駱主編 《魏書》 鼎文出版社 71年12月
劉向集錄 《戰國策》 臺北:里仁書局 1990年9月1日
劉安等著 許匡一譯注 《淮南子》下冊 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6月初版一刷
劉鶚撰 田素蘭校注 繆天華校閱 《老殘遊記》 三民書局 九十年八月初版六刷
黎烈文標點 《京本通俗小說》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魏徵 楊家駱主編 《隋書》 臺北:鼎文書局 1979 年2月二版
蘇軾 《蘇東坡全集》下冊 世界書局
羅燁 《醉翁談錄》 台北:世界書局 民54年3月
羅貫中撰 毛宗崗批 饒彬校注 《三國演義》 三民書局 九十一年二月
(2)《三言》及相關小說專書
小野四平(日)著 施小煒、邵毅平等譯 《中國近代白話短篇小說研究》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10月 1版
王鴻泰 《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 台北︰國立壹彎大學出版委員會 1994年6月 初版
王爾敏 〈清代公案小說之撰述風格〉 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四期 1994年3月王平 《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 1版
王枝忠 《古典小說考論》 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1月 1版
王立 《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年7月 初版
方祖燊 《小說結構》 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95年10月 初版
任寅虎 《中國古代婚姻》 台灣商務印書館 二○○一年六月初版二刷
朱一玄編 《明清小說資料選編》 濟南︰齊魯出版社 1990年2月 1版
朱一玄編 《古典小說版本資料選編(上下)》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 1版。
朱淑娟編著 《姜太公神算兵法》 文國出版社 1996年4月 1版1刷
李汝珍撰 尤信雄校注 繆天華校閱 《鏡花緣》 三民書局 八十八年一月 重印初版
李亦園、楊國樞合著 《中國人的性格》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2月 初版五刷
李慶 《中國文化中的人的觀念》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6年9月 1版
李炳彥《三十六計與三國演義》 派色文化 87年11月1日
余日成《千方百計:謀略與致勝之道》 上游出版社 一九九九年初版
杜陵《現代謀略學》 國家出版社 一九九六 初版
尚秉和 《中國古代文化》 台北:商務印書館 74年12月 台六版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著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 文津出版社 1992年3月 周中明 《中國的小說藝術》 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2年11月 1版
周先慎 《古典小說鑑賞》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月 1版
周英雄 《小說˙歷史˙心理˙人物》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9年3月 初版
孟瑤 《中國小說史(上下)》 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六十九年十月再版
金健人 《小說結構美學》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6月 初版
范傳新《三十六計與紅樓夢》 派色文化 87年11月1日
吳福助編著 《史記解題》 國家出版社印行
吳士餘 《小說形象新論》 上海︰學林出版社 1989年 2版2刷
吳士餘 《中國小說美學論稿》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991年9月 1版
吳小如、曦鐘、于洪江合著 《小說論稿合集》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10月 1版
吳功正 《小說美學》 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1版
俞汝捷 《人心可測——小說人物心理探索》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年8月 1版2刷
胡士瑩〈南宋說話四家數〉《宛春雜著》 杭州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4 修訂版一刷
胡士瑩 《話本小說概論》 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1983年5月 初版
柯慶明、林明德主編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叢刊小說之部(二)》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79年10月 初版二刷
侯健 《中國小說比較研究》 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1983年12月 初版
段啟明、陳周昌、沈伯俊合著 《中國古典小說新論集》 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7年11月 1版
孫遜、孫菊園編 《明清小說叢稿》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92年9月 初版
孫一珍 《明代小說的藝術流變》 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6年10月 1版
孫遜 《明清小說論稿》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9月 1版
孫遜、孫菊園編 《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 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1年1月 初版。
恩格斯 弘文館出版社譯 《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 台北:弘文館出版社 1985年初版
夏志清 《中國古典小說導論》 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4年5月 1版2刷
夏咸淳 《晚明士風與文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4年7月 1版
陳永正 《三言二拍的世界》 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1994年1月 初版二刷
陳平原 《小說史︰理論與實踐》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3年3月 1版
陳洪 《中國小說理論史》 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2年9月 1版
陳炳熙 《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年9月1版 郭豫適 《中國古代小說論集》(修訂三版)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2月 3版
郭箴一 《中國小說史》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8年2月 8版
郭立誠 《中國民俗史》 台北:漢光出版社 72年初版
陸樹全 《馮夢龍研究》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1987年9月 1版
陳鵬翔、張靜二合編 《從影響研究到中國文學》 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馬幼垣 《中國小說史論集稿》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7年3月 二版一刷
馬美信 《晚明文學新探》 桃園︰聖環圖書有限公司 1994年6月 初版
高覺敷主編 燕國材、楊鑫輝副主編 《中國心理學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程國賦 《唐代小說嬗變研究》 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年7月 1版
雷家宏 《中國古代鄉里生活》 台北: 商務印書館 1998年初版
黃麗貞 李鍌 方祖燊合著 《中國文化史》 文史哲出版社 八十五年十二月初版 黃岩柏著 《中國公案小說史》 瀋陽 遼寧人民出版社 1991年
黃子平主編 《 中國小說與宗教》 香港:中華書局 1998年初版
曾祖蔭 《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 台北︰文津出版社 1987年8月 初版
曾仰如 《宗教哲學》 台北: 商務印書館 19999 11月1版5刷
梁漱溟 《中國文化要義》 台北︰里仁書局 1982年9月 初版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 《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 中國社會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集 台北︰弘化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7年2月 初版
普穎華編著 《三十六計秘本兵法》 台北 昭文社 一九九五年 初版
葉朗 《中國小說美學》 台北︰里仁出版社 1994年11月 初版三刷
張華松《水滸計謀》 廣達文化事業 91年2月1日
張國風 《公案小說漫話》 台北:遠流 民七十九年
張振軍 《傳統小說與中國文化》 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張振軍 《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 陳大康 湖南︰湖南出版社 1993年1月 1版
傅惠生 《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 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7年10月 1版
喬健、潘乃谷主編 《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 台北:麗文文化事業 1998年4月初版一刷
賈文昭、徐召勛合著 《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 台北︰里仁書局 1983年3月 初版
新雁《三十六計與紅樓夢》 派色文化 87年11月1日
楊師昌年 《古典小說名著評析》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八十七年七月初版二刷
楊義 《中國古典小說史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5年12月 1版
楊義 《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 台北︰業強出版社 1994年8月 初版
楊國樞主編 《中國人的心理》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3月 初版
齊裕焜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蘭州 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1年 初版二印
齊裕焜 《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1年9月1版2刷
齊裕焜《明代小說史(中國小說叢書)》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7年6月1版
中國哲學會編 沈清松主編 《文化的生活與生活的文化》 台北:立緒文化 88年初版
劉子清編 《中國歷代著名小說史話》 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0年12月 初版
劉翔 《中國傳統價值觀念詮釋學》 台北:桂冠出版社 1993年4月 初版。
鄭志明 《中國文學與宗教》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92年9月 初版
歐陽代發 《解讀宋元話本》 台北 雲龍出版社 1999年4月初版
歐陽健 《明清小說采正》 台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2年1月 初版
歐陽代發 《話本小說史》 武漢︰武漢出版社 1997年6月 1版2刷
黎活仁 《現代中國文學的時間觀與空間觀》 業強出版社 一九九三年初版
談鳳梁 《古小說論稿》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年2月 1版
編委會整理 《傳世藏書˙子庫˙兵書》 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一九九五年一版
錢穆 《中國文化叢談》 三民書局 八十八年十月 初版七刷
錢谷融、魯樞元主編 《文學心理學》 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1990年9月 初版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中國古典研究小說專集1》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1年8月 二刷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中國古典研究小說專集2》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1年8月 二刷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 《中國古典研究小說專集5》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2年11月 初版
韓鵬杰 朱金萍在《中國古代江湖騙子和騙術》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九年初版
繆詠禾 《馮夢龍與三言》 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3年9月 初版
關文發、顏廣文合著 《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5月2版2刷。
譚正璧 《三言兩拍資料(上下)》 台北︰里仁書局 1981年 初版
羅盤 《小說創作論》 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2月 初版
查爾士˙包宜(Charles˙Boyd)、大衛˙波海(David˙Boehi)、羅伯˙若姆(Robert A˙Rohm)博士等合著 王茂彩譯 余宗澤審訂 《孩子不同需要不同:因材施教的藝術》(Different children,different needs:the art of adustable parenting) 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 90年5月 1版12刷
E.M﹒Forster著 李文彬譯 《小說面面觀》 台北︰志文出版社 1995年12月 修
Maren Elwood著 丁樹南譯 《人物刻劃基本論》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1969年4月 初版。
考維爾蒂(John George Cawelti)著 成窮、王作虹譯〈通俗文學中的「程式」概念〉 周憲、羅務恆、戴耘編 《當代西方藝術文化學》 北京出版社 一九八八 七月
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
(1)學位論文
王吟芳 《三言「發跡變泰」題材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年6月
王靖芬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中「反禮教」的思想》 國立臺彎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李淑均 《三言主題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9年5月
李騰淵 《話本小說之世界觀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5月
杜奕英 《短篇話本小說的文學論》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8年4月
林麗美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研究》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1995年6月
咸恩仙 《三言愛情故事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3年5月
胡萬川 《馮夢龍生平及其對小說之貢獻》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萬川 〈馮夢龍與復社人物〉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期 1979年8月
胡萬川《古典文學》第二集 台灣:學生書局 1980年 初版
柯瓊瑜《三言教化功能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6月
柳之青 《三言人物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1年5月
郭靜薇 《三言獄訟故事研究》 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0年5月
崔桓 《三言題材研究》 國立臺彎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年5月 許偉銘 《三十六計之兵家策略思想探討--以兵經為分析架構》 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九十年
黃明芳 《馮夢龍編作三言的社會經濟基礎》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4年6月
劉灝 《「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年
樂蘅軍 《宋代話本研究》 國立臺彎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67年5月
蔡蕙如 《《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霍建國 《三言公案小說的罪與法》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顏美娟 《明末清初的時事小說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2年6月
(2)期刊論文
元健 〈宋元話本與明清擬話本敘事體制之比較〉 《明清小說研究》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6年12月第4輯
方文 〈論馮夢龍的文學觀〉 《中川學刊》 1984年2月
方志遠 〈明代小說與明清社會〉 《文史知識》 1988年12月
江宗賢 〈《喻世明言》的本事及影響〉 《中國戲劇集刊》 3期 1982年6月
杜若 〈宋人的白話小說〉 《自由談》 32卷2期 1970年2月
杜若 〈明朝的白話短篇小說〉 《台北月刊》 22卷7期 1970年8月。
何寅 〈明代哲學思潮與《三言》中的明代擬話本〉 《山西師大學報》 1985年第2期
吳紅 〈中國古代話本小說的典型塑造淺探〉 《社會科學研究》 1984年第6期
周中明 〈重評馮夢龍對《三言》的貢獻〉 《明清小說研究》 1992年第2期
周中明 〈論《醒世恆言》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新發展〉 《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第4期
周舸岷 〈《三言》《二拍》反映的明代後期物償和市民經濟生活〉《浙江師大學報》1980年第1期
周絢隆 〈從文言到白話:古典敘事的演變,論“三言”對神道小說的改編〉 《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濟南)》 1997年第1期
周質平 〈論晚明文人對小說的態度〉 《中外文學》 2卷12期 1972年5月
林繼中 〈試論盛唐田園詩的心理依據〉 《文史哲》 1989年4期
胡萬川 〈三言敘集眉批的作者問題〉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期 1980年6月
胡萬川 〈從智囊、智囊補看馮夢龍〉 《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 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期 1979年8月
胡萬川 〈從馮夢龍編輯舊作的態度談所謂宋代話本〉 《古典文學》 台北︰學生書局 第2集 1980年12月
胡萬川 〈馮夢龍所編話本小說「三言」的版本與流傳〉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9卷6期 1976年6月
Kern Jean E 著‧張艾茜譯中國通俗小說《三言》、《二拍》、《今古奇觀》中的個人與社會〉 《中華國學》第1期 1977年1月
南炳文 〈從《三言》看明代奴僕〉 《歷史研究》 1985年第6期
段啟明 〈試說古代小說的概念與實績〉 《明清小說研究》 1993年4期
孫麗華 〈論《三言》、《二拍》的通俗文學品性〉《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1997年第5期
徐師文助 〈馮夢龍之生平及其《警世通言》〉 《師大學報》 27期 1982年6月
徐師文助 〈馮夢龍古今小說研究〉 《國文學報》 12期 1972年6月
徐志平 〈從《三言》看明代僧尼〉 《嘉義農專學報》 第17期 1988年4月
徐朔方 〈《三言》中的馮夢龍作品考辨〉 《杭州大學學報》 1982年3月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嶺南學報》 二卷一期 一九三二年三月
容肇祖〈明馮夢龍的生平及其著述續考〉《嶺南學報》 二卷三期 一九三二年三月 收入《馮夢龍與三言》 台北:木鐸 一九八三年
孫楷第 〈三言二拍源流考〉《北平圖書館館刊》 五卷二號 一九三一年
孫楷第 〈小說旁證〉《北平圖書館館刊》 九卷一號 一九三五年 二月
夏志清著˙林耀福譯 〈中國舊白話短篇小說裡的社會與自我〉 《純文學》2卷1期 1967年7月
馬興榮 〈馮夢龍及其創作〉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 1985年4月
馬興榮 〈輪迴思想面面觀〉 高大鵬 《哲學雜誌》 第8期 1994年4月
陳捷先〈清初帝王與《三國演義》〉 《 歷史月刊 》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號 95期
張志合 〈馮夢龍小說理論與《三言》〉 《四川師大學報》 1988年第4期
張淑香 〈從小說的角度設計——看賣油郎與花魁娘子的愛情〉 《中國文選》66期1972年10月
張健 〈 淺析《三言》和《聊齋》〉《書評書目》 第58期 1978年2月
馮天瑜、涂文學 〈《三言》《二拍》所表現的明代歷史的新變遷〉 《史學集刊》 1984年第2期
黃仁宇 〈明朝︰一個內向的國家〉 《歷史月刊》 55期 1992年8月
黃仁宇 〈晚明一個停滯但注重內省的時代〉 《歷史月刊》 56期 1992年9月
李克臣 〈卜迦丘的《十日談》與馮夢龍的《三言》〉 《丹東師專學報》 一九八二年一月
楊師昌年 〈三國演義析評〉一文 《明道文藝》 八十二年四月 二○五期
楊師昌年 〈《三國演義》主角人物表徵的傳統價值〉 《 歷史月刊 》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號 95期
楊師昌年 〈《西遊記》的時代背景與意識指向〉 《歷史月刊》 一九九六年八月號 103期
楊師昌年 〈《聊齋誌異》析評〉 《明道文藝》 一九九四年一月號~八月號 213~221期
楊仁蓉、張稼仁 〈《三言》《二拍》對商人的描寫及其反映的經濟思想〉 《齊齊哈爾師院學報》 1985年第1期
楊洪承 〈中國古典人情世態小說的文體建構與宗教意象〉《貴州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楊國祥〈《三言》人物塑造的藝術特色〉 《北方論叢》 1983年第3期
楊國祥〈一代名臣屬酒人一輪《三言》中發跡變泰的故事〉 《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2期
劉鑑平 〈假戲要真唱--看三國演義瑣記〉 《明道文藝》 一九九五年四月號229期
劉建軍 〈傳統文化中的信仰概念〉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1998年第5期
寧稼雨 〈論《三言》對通俗文學典文人文學的融合〉 《南開大學學報》1987年5期
駱水玉 《中國文學研究》 10期 1996年5月
繆永禾 〈《三言》二題〉 《文學評論》 1988年第4期
謝桃坊 〈中國白話小說的發展與市民文學的關係〉 《明清小說研究》 1988年第3期
蔣美華 〈馮夢龍史籍著作考述〉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集刊》 1期1996年6月
三、工具書
上海古籍編委會編 《漢語大字典》 上海古籍出版 1984年
中華學術院編委會編 《中文大辭典》 中華學術院印行 73年 2月 第一次修訂版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編 《中文大辭典》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1990年9月八版
許慎 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年7月十版
繆天華主編 《成語典》 復興書局印行 七十八年十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