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顏惠君 |
---|---|
論文名稱: |
音樂活動對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5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活動 、自閉症 、注意力 、單一受試法 |
英文關鍵詞: | Music activities, Autism, Attention, Single subject experiment desig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97 下載:35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系列增進自閉症兒童注意力行為之音樂課程,進行實驗教學,以瞭解音樂活動輔導之成效,進而提供未來特殊教育或自閉症兒童輔導之參考。本研究對象為三名台北縣某國小高功能自閉症的兒童,每人接受為期四週,每週三次,每次三十分鐘,共計十二次的音樂課程。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法之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以「音樂活動」為自變項,「選擇性注意力」及「持續性注意力」為依變項。音樂活動進行中,以「選擇性注意力行為觀察記錄表」與「持續性注意力行為觀察記錄表」作為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後,研究者訪談受試者之師長,作為社會效度之佐證,為研究結果的支持與補充。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選擇性注意力」方面,音樂活動能有效減少自閉症兒童不專注行為的發生次數,亦即能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選擇性注意力;在「持續性注意力」方面,音樂活動能提高自閉症兒童每次活動持續專注的平均時間;且受試者除了在音樂能力上有進步外,音樂活動也增進了受試者之口語、自信心,且減少干擾行為、增進學習意願。
本研究對未來特殊教育與學校輔導自閉症兒童方面的檢討建議,在教學方面提出應安排多元且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活動、充實相關軟硬體設備、教師與受試學生需建立長久且良好的互動。此外,亦針對研究實施之內容、對象、研究應用等提出建議,以提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music activities for autism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attention behavior. Nine students, including three autism students and six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a school in Taipei. Thirty-minute music session was given three times per week. The series of music activities lasted continually for six week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nder the Multiple Baseline Across-Subjects Designs. “Selective Attention Observation Form” and “Sustained Attention Observation Form”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he data of “Social Validity Form” and observation on audio-video records were both collected as the data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as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n their attention behavior. Many suggestions were given in this study : (1) teacher should arrange pluralism and according with student's interest;( 2 ) the school should substantiate the relevant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3) teachers should try to making well-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gives many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壹、中文部分
土野研治(2004)。學校中的音樂治療。載於篠田知璋和家藤美知子(主編),標準音樂治療入門(陳美如譯,364-379頁)。台北,五南。
孔繁鐘、孔繁錦(1997)。DSM-Ⅳ TR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台北:合記。
王大延(1994)。自閉症者的特徵。特殊教育季刊,52,7-13。
王文科校閱(2003)。單一受試者研究:在教育與臨床情境的運用(原作者:Richard,S.B.;Taylor, R. L.;Rnmasamy, R. & Richards,R. Y.;吳勝儒等譯)。 台北:五南。
司念雲(2001)。代幣增強方案對增進注意力渙散學生用功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多湖輝(1991)。如何集中注意力。台北:九大。
何東墀 (1989)。自閉症兒童之特徵與教學。台灣教育,463,30-34。
吳璇玉(2000)。音樂活動對國小多重障礙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幸如(2003)。奧福取向音樂治療。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22(1),149-166。
吳淑敏(2003)。同儕媒介暨社交技巧對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與同儕角色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佳璇(2003)。音樂治療教學對一般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宋維村(2000)。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原作者:J. W. Tawney & D. L. Gast,1974)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宋淑慧(199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編制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周台傑(1995)。後設認知閱讀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1,173-210。
林正文(1990)。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觀察與輔導。諮商與輔導,53,3-7。
林朱彥(1994)。談智障兒童的音樂教學。載於台南師院特教中心(編著),啟智班音樂教材彙編(27-35頁)。台南:編者。
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素秋(2003)。音樂治療活動對國小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童之攻擊與人際關係問題輔導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與心理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淑夏(2004)。兒童讀經行動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行為改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貴美(1991)。音樂活動介入對中度智能不足兒童之學習不專注行為與語文學習成就的影響。台北: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貴美(1994)。啟智班音樂教材彙編。台南: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林鎮坤(1996)。音樂治療與自閉症兒童。高市文教,58,82-85。
姚世澤(1994)。重視音樂教學對智能不足學生行為的影響。載於台南師院特教中心(編著),啟智班音樂教材彙編(27-35頁)。台南:編者。
柯永河(1987)。臨床神經心理學概論。台北:大洋。
洪瑟勵(2000)。音樂治療活動對國中階段中重度智障學生社會技能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錦蕉(1995)。靜坐訓練對國小資優兒童的創造力、注意力、自我概念及焦慮反應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永崇(2001)。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國教天地,146,3-11。
徐享良(2000)。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柴蘭英(2003)。音樂治療教學方案對國小啟智班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康恩忻(2004)。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又兒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玉珍(1986)。音樂治療對低自我概念兒童自我知覺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媛媛(2003)。藝術治療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提昇注意力的輔導效果。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教育部(199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台(87)特教字87115669。
曹純瓊(1994)。自閉症兒童與教育治療。台北:心理。
梁仲榮(1996)。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就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203-228。
莊麗娟(1999)。上課不專心行為之矯治。教師之友,40(5),32-41。
莊惠君(2001)。淺談音樂治療之應用:由一自閉症個案之治療記錄談起。美育,122,20-26。
莊惠君(2003)。音樂治療應用於自閉症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許碧勳(1989)。幼兒的創造韻律教學。國教月刊,36(1-2),5-10。
郭美女(1998)。音樂治療與傳達。國教之聲,31(4),26-31。
陳惠齡(1987)。奧福音樂教學在啟智班的應用。載於台南師院特教中心(編著),啟智班音樂教材彙編(27-35頁)。台南:編者。
陳昭儀(1997)。高功能自閉症者的特質、爭議性的領域、診斷標準、追蹤研究及癒後因素的探討。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4,299-312。
陳理哲(2000)。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之應用—以音樂治療、舞蹈治療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9,115-129。
陳麗如(2001)。特殊兒童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陳宣蓉(2002)。音樂治療活動應用於智能障礙兒童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君如(2003)。國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案之實驗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芬(2003)。幼稚園實施靜坐練習對幼兒注意力及腦波之影響。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宛汶(2005)。音樂輔導活動應用於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淑瑜(2005)。特殊兒童音樂治療—設定目標與實施計畫。國小特殊教育,40,44-50。
陳鈺玫(2005)。音樂活動對國小自閉症兒童語言表達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榮貞(1994)。國小啟智班學童音樂治療之研究。特教園丁,10(1),25-33。
黃素貞(1998)。自閉症兒童巡迴輔導教學實務。國小特殊教育,24,38-44。
黃瑞瑛(1995)。注意力疾患兒童在注意力向度表現上之初探。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小玲(2001)。注意力不足兒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金玥(2002)。美育取向音樂治療的理論基礎暨國中學生輔導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岀版,花蓮。
楊甘旭(2003)。音樂活動對身心障礙學生適應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楊坤堂(2000)。情緒障礙與行為異常。台北,五南。
楊幸真(1992)。注意力與學習之相關探討。教師之友,33(4),28-30。
葛守貞(1994)。特殊教育之音樂治療。社會科教育學報,2,173-209。
廖新春(1985)。注意力訓練電腦輔助方案對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注意力行為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淑美(2003)。奧福音樂治療法特質之研究-以一位音樂治療師與自閉症兒童之觀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鳳華(2000)。自閉症兒童教育。載於許天威等編(2000),新特殊教育通論,35-37。台北:五南。
蔡明富(1995)。書法治療對過動兒注意力、衝動與過動輔導效果之質性分析。國教學報,7,111-146。
衛生署(1997)。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華總(一)義字第8600101190號令。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與教學研究-一般介紹。現代教育,2(2),86-114。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運用與比較。高雄:復文。
鄭立群(2005)。發展性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兒童注意力教學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丰苓、黃俊瑋(2003)。自閉症教學技巧。台北:啟英文化。
蘇緋雯(2001)。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斐麟(2002)。音樂治療與特殊教育—情緒障礙。載於汪彥青、林芳蘭、吳家慧、張初穗、蔡安悌、蕭斐璘、章華、徐綺萍、陳綺慧、謝學恕、謝馥年著,音樂治療,90-105。台北:先知。
貳、英文部分
Abikoff, H., Courtney, M. E., Szeibel, P. J. & Koplewicz, H. S. (1996). The effects of audiatory stimulation on the arithmetic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ADHD and nondisabled children.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9(3), 238-246.
Alvin, J. & Warwick, A. (1992). Music therapy for the autistic child.(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00).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Washington, DC: Author.
Antia, G. (2005). 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the co-treatment of music therapy and play therapy with a boy diagnosed with autis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xas Woman’s University.
Becker, I. I. (1983). Control of acquisition of eye contact by distorted and undistorted music stimuli.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0(3), 132-142.
Berdine, A. A. & Meyer, S. A. (1987). Assessment in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Co..
Boxill, H. E. (1985). Music therapy for the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Austin, Texas:PRO-ED, Inc.
Bruscia, K. E. (1991). Improvisational models of music therapy. Springfield,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Buday, E. M.(1994). The effects of sighed and spoken words taught with music on sign and speech imita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12(1), 189-201.
Cindy, E.L.(1994).The effect of 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 on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s of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12(1), 31-62.
Cripe, F. F. (1986). Rock music as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n ec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3(1), 30-37.
Davis, W. B., Gfeller, K. E. & Thaut, M. H.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 Dubuque: WCB.
Donald, E. M. (1979). Music therapy: An introduction, including 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James, M. R. & Freed, B. S. (1898). A sequential model for developing group cohesion in music therapy.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7, 28-34.
Jellison, J. A. & Gainer, E. W. (1995). Into the mainstram: A case-study of a child’s particip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therapy.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2(4), 228-247.
Jocab, A. (1987). Report on a project with autistic children at Indianan University, In R. R. Pratt(Chair):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sic,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57-164.
Kanner, L.(1943). 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 Nervous Child, 2, 217-250.
Kluth, P.(2003).”You’re going to love this ki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in the inclusive classroom.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Kostka, M. J. (1993).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behaviors of a student with autium.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11(2), 57-60.
Krout, R., Burnham, A., & Moorman, S. (1993).Computer and electronic music applications with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From program proposal to progress evaluation.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11, 28-31.
Martindale, C. (1991). Cognitive-behavior modific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Plenum.
Montello, L. & Coons, E. E. (1998). Effects of active versus passive group music therapy on preadolescents with emotional, learning,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5(1), 49-67.
Orff, G. (1984). Key concepts in the Orff music therapy. London: Schott.
Reid, D. H., Hill, B. K., Rawers, R. J., & Monyeger, C. A. (1975). The use contingent music in teaching social skills to a nonverbal hyperactive boy.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2(1), 2-18.
Renee, R. M.(2005). Effectiveness of music therapy interventions on joint attention i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 A pilot study.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rlos Albizu University.
Robb, S. L. (2003). Music intervention and group participation skills of prescoolar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music, arousal, and attentio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40(4), 266-282.
Steven, E. & Clark, F. (1969). Mus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6(4), 98-104.
Styles, E. A. (1997). The psychology of attention. UK:Psychology Press Ltd.
Wilson, C. V. (1976). The use of rock music as a reward in behavior therapy with childre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3(1), 39-48.
Wolpow, R. I. (1976). The independent effects of contingent social and academic approval upon the musical on-task and performance behaviors of profoundly retarded adult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3(1), 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