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世芸
Liao Shih-yun
論文名稱: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The Study of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指導教授: 蔡居澤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教師專業展評鑑
英文關鍵詞: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teaching observation,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Teacher Eval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07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育部於2003年依據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建議研擬了「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評鑑實施計畫(草案)」,鼓勵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與學校教師自願申請試辦。而桃園縣自2012年起,開始一連串培訓「桃園縣教學領導教師」的課程,希望為縣級輔導員及各校教學領導人員增能,增進教學視導績效,以及培養出桃園縣漸次銜接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制度的人才。
    本研究旨在建構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以提供桃園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進行專業發展評鑑參考之用,包括建構適用於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的評鑑層面、評鑑指標以及參考檢核重點。透過相關文獻探討以及三回合德懷術問卷之實施,蒐集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與教學評鑑專家學者與桃園縣綜合活動領域實際進行教學觀察教師共十位德懷術專家小組成員的意見並凝聚共識後,建構出適用於「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包含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二大評鑑層面;善於統整任教領域知能、以多元的方式清楚呈現教材內容、依學生狀況運用有效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中心,應用良好溝通技巧、運用多元評量評估學習成效、有效引導體驗學習活動、建立有助於學生學習的班級秩序、營造積極合作的班級學習氣氛、落實學生輔導工作等九項評鑑指標項目;並細分成四十五個參考檢核重點。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研究者針對桃園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應用與後續研究二方面提出建議。

    In 2003,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 developed the draft plan named, " Pilot Grant Implementation Plan of Teacher Eval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followed by th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Conference and encouraged all educations programs before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luntary pilot school teachers to apply for this. Since 2012 in Taoyuan county, there were a series of Taoyuan county tutorial leadership program; all was for Taoyuan county area and targeted to promote teaching school counselors' and leaders' skills, enhanced 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 gradually converged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China teacher eval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ystem.
    This research was aim for building up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 teach integrative learning area in Taoyuan, including constructed level, indicators and reference checking points of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This research was set up through literatures review, three times of Delphi technique questionnaire implementations, the collection of integrative activity learning domain, 10 candidates' opinions among expertise, scholars and Taoyuan county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 teachers, bot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observation work. Followed by all consensus, it was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that applicable 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area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oyuan was well designed into two levels, program design and teaching and class management and coaching; There were also nine index among superior teaching domain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multiple teaching material execution deliveries and teaching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reactions, students focus and oriented, positive communication skill, forth putting multiple assessments to learning evaluation, guidelines to effe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activities, establishment to class order for effective learning curve, generate positive and cooperative class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put students' counseling jobs into effect. Follow by the above contents, there were 45 reference checking points. In the last,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re were two aspects, focus on the implementation to Taoyuan county integrative activities learning domain and teaching observation evaluation index and follow-by study, proposed by the researcher.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8 第四節 名詞解釋........................8 第五節 研究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教學觀察評鑑指標的意涵與重要概念....11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內涵.........29 第三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相關研究.49 第四節 桃園縣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觀察評鑑指標第一回合問卷發展歷程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4 第一節 研究架構.......................64 第二節 研究方法.......................66 第三節 研究流程.......................67 第四節 德懷術專家的選取.................69 第五節 研究工具.......................71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第一回合德懷術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75 第二節 第二回合德懷術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93 第三節 第三回合德懷術問卷結果分析與討論...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0 第一節 結論..........................130 第二節 建議..........................136 參考文獻...............................140 中文部分..............................140 外文部分..............................148 附錄..................................150 附錄一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教學觀察表 150 附錄二 第一回合專家問卷................153 附錄三 第二回合專家問卷................159 附錄四 第三回合專家問卷................166

    中文部分:
    王全興(201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75-110。
    王秀玲(1997)。主要教學方法。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117-183頁)。台北:師大書苑。
    王雅玄(1998)。德懷術(Delphi)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5,43-46。
    丘愛鈴(2006a)。台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雄師大學報,20,21-44。
    丘愛鈴(2006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理論基礎初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7,145-174。
    丘愛鈴(2009)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課程與教學設計之分析-以全國創意教學獎優等方案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12(4),191-222。
    丘愛鈴、方德隆(2006c)。隆國中二、三年級綜合活動教科書之評鑑。國立編譯館館刊,34(4),3-14。
    田耐青、張景媛(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補充說明。載於何福田、張玉成(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補充說明(60-66頁)。台北:教育部。
    江明曄(2006)。中等以下學校校長創造性領導、學校創造性組織氣氛與教師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文忠(譯)(1997)。課堂研究(原作者:Thomas L. Good & Jere E. Brophy)。(Looking in Classrooms)。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4)
    吳和堂(2002)。論析美國加州San Bernardino學區教師評鑑的特色。教育學刊,18,113-134。
    吳俊憲(2007)。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知能—教室觀察。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實習輔導通訊,4,8-10。
    吳政達(譯)(2010)。教師視導與評鑑(原作者:James F. Nolan, Jr. & Linda A. Hoover)。臺北市:高等教育。(原著出版年:2008)
    吳清山、林天祐(2001)。德懷術。教育研究月刊,92,127。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呂木琳、張德銳(譯)(1992)。教師發展評鑑系統(原作者:B. M. Harris 和 J. Hill)。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原著出版年:1982)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坤崇(2010)。活動課程的教學三訣。教育研究月刊,193,86-95。
    李坤崇(2012)。實作評量的編製步驟及實例。教育研究月刊,214,92-109。
    李奉儒(2006)。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的之芻議:英國的經驗與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93-216。
    李俊湖(2007)。從教師評鑑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研習資訊,24(1),139-148。
    李常井(1987)。杜威的形上思想。台北市:中央硏究院三硏所。
    李隆盛(2012)。評鑑指標既要多元也要精簡。評鑑雙月刊,40。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5日,檢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2/11/01/5881.aspx
    卓益安、金鈐(2012)。高中數學教師教學實作知識之教室觀察系統的建立。中等教育,63(3),8-29。
    周水珍(2004)。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實施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9,61-84。
    周禾程、周宏室(1999)。體育教師觀察系統電腦程式之介紹。大專體育,43,186-193。
    周進洋、劉秀芳、連坤德(1997)。國中物理教師教學能力評鑑工具之發展-教室觀察評鑑工具。科學與教育,1,113-135。
    林上渝(2003)。我國高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天祐(2007)。教師評鑑。評鑑雙月刊,9。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5日,檢自: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07/08/28/324.aspx。
    林秀珍(1999)。杜威經驗概念之教育涵義(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德威(2011)。「教學輔導人員專業培訓輔助教材-另一雙善意的眼睛」系列影片即將出版。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9。上網日期:2013年10月30日,檢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19&content_no=434。
    侯昕辰(2002)。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方案評鑑規準建構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孫志麟(2008)。學校本位教師評鑑的實踐與反思。教育實踐與研究,21(2),63-94
    桃園縣教育局(2012)。桃園縣教育局教育現況。檢自:h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us&city=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247-272頁)。台北:師大書苑。
    張茂源、王昇泰、陳仕祥(2009)。教師評鑑的意涵與問題挑戰。學校行政,61,212-225。
    張新仁(2005)。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92-130頁)。台北:心理。
    張新仁、馮莉雅、丘上真(2004)。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9,247-269。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研究集刊,29,169-193。175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張德銳(2006)。結合學生學習成果的中小學教師評鑑模式。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2,59-82。
    張德銳(2008)。97年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學影片委託製作計畫之教學觀察與回饋—總論篇」參考資料—教學觀察與回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檢自: http://tepd.moe.gov.tw/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德銳主持(2010)。教學觀察與會談—認知教練取向。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瓊文(2004)。課程內涵與教學策略並重的綜合活動課程評鑑規準之設計與實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台北:作者。
    教育部(2011)。修正教師法並完備相關配套推動中小學教師評鑑。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399&pages=0&keyword=%b1%d0%aev%aak
    教育部(2012a)。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站。取自:http://12basic.edu.tw/index.php。
    教育部(2012b)。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參考版〉。台北:作者。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台北:五南。
    郭昭佑(2001)。教育評鑑指標建構方法探究。國教學報,13,257-285。
    陳元仲(2003)。澎湖縣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規準與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院,臺南市。
    陳柏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1998)。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上)。研習資訊,15(5),49-54。
    陳美玉(1998)。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下)。研習資訊,15(6),60-69。
    陳惠娟、洪久賢(2005)。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家政教育學報,7,1-29。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家政(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評鑑。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二)(229-241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游家政(2004)。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發展背景與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45-77頁)。台北:教育部。
    湯志民(2001)。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之評析。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教系、國教所(主辦),「教育行政第八次論壇」論文集(109-132頁)。新竹市。
    馮莉雅、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室教學評量表編製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12,39-58。
    黃光雄(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7)。課程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6)。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
    黃郁倫、鍾啟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藤學)。台北: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6)
    黃國娣(2008)。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家庭教育評鑑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瓈葳、黃郁涵(2004)。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探究。國教輔導雙月刊,43(3),50-56。
    黃耀輝(2002)教學健檢—教師教學評鑑研究。台北:問津堂。
    黃譯瑩(2001)。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黃譯瑩、朱逸華、陳君健、湯梅英(2007)。九年一貫課程之教科書總評鑑: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總評鑑。教育部委託研究子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楊鈴羢(2004)。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課程與教學。教師之友,45(3),21-28。
    葉天喜(2004)。落實綜合活動課程本質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欣怡(2011)。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實施多元評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 128-138。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再建構。高雄:麗文。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90-100。
    歐慧敏、李坤崇(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海洋教育議題之研修。教育研究月刊,178,106-117。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
    潘慧玲、陳文彥(2011)。中小學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全國診斷性後設評鑑研究。中等教育。62(3),70-88。
    潘慧玲、王麗雲、張素貞、吳俊憲、鄭淑惠(2010)。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鑒之方案評鑑(Ⅱ)。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蔡居澤(1995)。探索教育活動及其在童軍教學的應用。中等教育,46(6),114-120。
    蔡居澤(1999)。活動課程評鑑的探討—以美國探索教育活動為例。公民訓育學報,8,283-294。
    蔡居澤(2000)。體驗教育反思活動之探討與實例。教師天地,165,11-18。
    蔡居澤(2003)。從活動課程教學基本策略之探討—以探索活動為例。翰林文教月訊,6。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publish.do?ecId=3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教學支援叢書,10)。臺南市:翰林。
    薛梨真(1999)。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高雄市:復文。
    薛梨真、游家政、葉興華、鄭淑慧編輯 (2000)。課程統整手冊。台北:教育部。
    簡茂發(1987)。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顏妙桂(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歐用生、莊美枝(主編),邁向課程新世紀(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366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顏國樑(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作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羅玫玲(2006)。應用評鑑規準於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計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羅清水(1999)。教師專業發展的另一途徑—談教師評鑑制度的建立。研習資訊,16(1),1-10。
    饒見維(1998)。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外文部分:
    Acheson, K. A., & Gall, M. D.(2003). Clinical supervis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applications. (5th ed.) New York: Wiley.
    Adler, M., & Ziglio, E.(1996). Gazing into the oracle : The Delphi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ocial policy and public health. Pennsylvania, PA: Jessica Kingsley.
    Beane, D. G.(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Borich, G. D. (1999).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Clark, B. (1986). Optimizing learning : The 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 the classroom. Columbus, Oh: A Bell & Howell Company.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1), 12-19.
    Glickman, C. D. (1993). Supervision of instruction: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Good, C.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 NY: McGraw-Hill.
    Harris, B. M.(1986). Developmental teacher evalu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Inc.
    Harris, B. M., & Hill, J.(1982). The DeTEK handbook. National Laboratory Publishews, Inc.
    Holden, M. C.,& Wedman, J. F. (1993).Future issu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1(1), 5-24.
    Machell, J. R. (1991). The teacher evaluation environment: an examination of attributes related to teacher growth.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Norman, Oklahoma .
    Mayo, R. W. (1997). Trends in teacher evaluation. The Clearing House, 70(5), 269-270.
    McColskey, W., &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grow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367662)
    Panicucci, J. (2007)Cornerstones of Adventure Education. In Prouty, D., Panicucci, J. & Collinson, R.. Adventure Educ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chap. 3,pp33-48). Human Kinetics: Champaign.
    Prist, S.& Gass, M. A. (2005).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Adventure Programming.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c2005.
    Scriven, M.(2012) Duties of the teacher. Retrieved from http:// www.wmich.edu/evalctr/checklists/.
    Waxman, H. C. (1995). Classroom observation of effectiveTeaching. In A. C. Ornstein (Ed.), Teach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