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千惠
Liu, Chien-hui
論文名稱: 吳澄三禮學研究
指導教授: 林素英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8
中文關鍵詞: 吳澄三禮敍錄批點考工記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元代禮學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DIS.NTNU.DCH.039.2018.A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題目為「吳澄三禮學研究」。主要以吳澄三《禮》方面之專書:《三禮敍錄》、《批點考工記》、《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四部為主要研究範圍,就吳澄之生平與禮學思想淵源、吳澄之著述探析、吳澄禮學著述與《儀禮經傳通解》之比較、吳澄之禮學思想、吳澄禮學之特色及其影響與評價等方面,對吳澄三禮學進行爬梳與分析。由討論中可歸納為:一、確認三《禮》之主從次序;二、重新編輯《儀禮》與《禮記》內容;三、細分類目以使經文分章;四、將〈大學〉、〈中庸〉自《禮記》中完全刪去;五、承襲宋儒疑經改經之說並加以開展;六、保存禮書之價值。由《儀禮逸經傳》、《禮記纂言》中可知其對《儀禮》與《禮記》內容重新編輯時,基本上仍是站在欲保持經書原來樣貌下的改動,而非朱子《儀禮經傳通解》欲重編一部可用於當代之禮典。另外,受到元代異族統治環境的影響,吳澄在其禮學的思想中,表現出欲用於世的觀點,由內聖而至外王,這也與當時統治者「能用於當時」的時代氛圍有關。吳澄三禮學思想為討論元代禮學史不可忽略之代表人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4 一、 學位論文與專書 5 二、 單篇論文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11 一、 研究範圍 11 二、 研究方法 13 第二章 吳澄之生平與禮學思想淵源 17 第一節 吳澄之家世與行誼 17 一、 家世背景 18 二、 主要行誼 20 第二節 吳澄之師友門人關係 24 一、 師承關係 24 二、 交游者 27 三、 門弟子 31 第三節 元代學風背景 40 一、 元代學術發展概況 43 二、 吳澄之學術淵源 55 三、 吳澄之治學態度 60 第三章 吳澄之著述探析 65 第一節 禮學著述之辨偽 65 一、 《三禮考註》67 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84 第二節 禮學著述介紹 89 一、 《三禮敍錄》 89 二、 《批點考工記 93 三、 《儀禮逸經傳》 95 四、 《禮記纂言》 98 第三節 其他著述介紹 115 一、 經部 117 二、 子部 119 三、 集部 120 第四章 吳澄禮學著述與《儀禮經傳通解》之比較 123 第一節 體例之安排 124 一、 經傳相分與結合 125 二、 補入逸經與傳記 133 三、 篇目與分類之異 137 第二節 對《儀禮》與《禮記》篇目之解 143 一、 〈曲禮〉 143 二、 〈內則〉 145 三、 〈士相見禮〉、〈士相見義〉 142 四、 〈投壺〉 147 第三節 對教育理念之議 148 一、 古代學校制度 148 二、 修業與考校 150 三、 養老制度 153 第四節 對復仇思想之議 155 一、 私仇與國仇 156 二、 異族統治之態度 158 第五章 吳澄之禮學思想 163 第一節 尊法聖王以體大道 163 一、 取法聖人制禮之精神 163 二、 攝取《周禮》之內容 171 三、 以《儀禮》實踐人倫之道 173 四、 以《禮記》聯繫三《禮》禮義 177 第二節 法天地陰陽調和理氣 179 一、 禮本於「大一」之天理 179 二、 禮由「大一」化為陰陽之動 181 三、 人秉五行秀氣以行禮義 183 第三節 誠心養性以致中和 185 一、 意誠而後心正 187 二、 心可兼統性情 191 三、 情外發而中節 192 第四節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195 一、 修己以敬以養仁 196 二、 視聽言動合於禮 200 三、 修齊治平彰大義 201 第六章 吳澄禮學之特色及其影響與評價 205 第一節 吳澄禮學之特色 206 一、 以《儀禮》為經,經傳相分 206 二、 對《儀禮》與《禮記》進行分類 207 三、 不偏廢漢宋 209 四、 疑改經文 210 五、 說經偏向義理化 223 六、 將〈大學〉、〈中庸〉自《禮記》中刪去 226 第二節 吳澄禮學對後世之影響 230 第三節 對吳澄禮學之評價 236 一、 明、清學者對吳澄禮學之評價 236 二、 當代學者對吳澄禮學之評價 241 第七章 結論 243 附錄一  吳澄現存著作版本目錄彙編 249 附錄二  《三禮考註》現存版本目錄彙編 264 附錄三 《三禮考註》與確認為吳澄三禮著作間之體例比較表 266 附錄四 《禮記纂言》分類細目表 268 參考文獻 273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一)吳澄三禮著作
    1. 三禮考注六十四卷序錄一卷綱領一卷 舊題[元]吳澄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第103-104册 據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成化九年(1473)謝士元刻本影印 1997年2月
    2. 三禮叙錄一卷 [元]吳澄撰
        《說郛》(卷第四) 清順治丁亥四年(1647)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3. 周禮考註十五卷 舊題[元]吳澄撰 [明]董嗣茂跋
        明吳興董嗣茂刊本
    4. 批點考工記二卷 [漢]鄭玄訓注 [元]吳澄考注 [明]周夢暘批評
    《三代遺書》 明萬曆甲午二十二年(1594)大名府刊本
    5. 儀禮逸經傳一卷 [元]吳澄撰
        新刊《通志堂經解》 清乾隆五十年(1785)內府刊本
    6. 禮記纂言 [元]吳澄撰 吳尚跋
      明刊本
    7. 新刊京本禮記纂言 [元]吳澄撰 [明]王守仁序 [明]唐顯悅序 [明]王象晉序 [明]魏校跋 [明]遲大成跋 [明]王績燦跋
      明崇禎二年(1629)晉陽張養校刊本
    8. 禮記纂言 [元]吳澄撰 
      《四庫全書》 第121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9. 禮記纂言校補 [元]吳澄撰 [清]朱軾校補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第101册 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康熙至乾隆間刻文端公藏書本影印 1997年2月
    1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 舊題[元]吳澄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第88册 據北京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一年(1831)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影印 1997年2月

    (二)吳澄其他著作
    1. 易纂言十二卷 卷首一卷 [元]吳澄撰
    新刊《通志堂經解》 清乾隆五十年(1785)內府刊本
    2. 易纂言外翼八卷 附校勘記一卷 [元]吳澄撰 [清]魏元曠校勘
        《豫章叢書》元三家易說 民國五年(1916)刊
    3. 書纂言四卷 [元]吳澄撰
    新刊《通志堂經解》 清乾隆五十年(1785)內府刊本
    4. 洪範一卷 [元]吳澄注 [日]佐藤平格校
        日本寬政七年序 翠松亭刊本
    5. 孝經一卷 [元]吳澄校定
    新刊《通志堂經解》 清乾隆五十年(1785)內府刊本
    6. 春秋纂言十二卷 總例七卷 [元]吳澄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第159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7. 道德真經註四卷 [元]吳澄撰
        《無求備齋老子集成》 據明刊正統道藏本影印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65年
    8. 纂定蘇註老子道德經二卷 [宋]蘇轍撰 [元]吳澄註 [日]木山鴻吉編
        明治十六年東京萬卷書堂東生鐡五郎、神奈川縣栖碧書堂山田淺次郎刊本
    9. 莊子內篇訂正一卷 [元]吳澄撰
        正統《道藏》 臺北縣 藝文印書館 1962年
    10. 臨川吳文正公集 卷首一卷 外集三卷 [元]吳澄撰 [明]伍福序 [元]譚觀跋
    明成化二十年(1484)臨川官刊本
    明萬曆四十年(1612)蘇宇庶臨汝刊本
    11. 吳文正公集 [元]吳澄撰
        《元人文集珍本叢刊》(第3-4册) 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1985年
    12. 草廬吳先生輯粹 [元]吳澄撰 [明]王蓂輯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第21册 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謝適然刻本影印 1997年

    (三)古籍──經
    1.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2. 尚書正義 [漢]孔安國傳 [唐]孔穎達疏 ─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3. 書集傳 [宋]蔡沈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12月
    4. 毛詩正義 [漢]毛亨傳 鄭玄箋 [唐]孔穎達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5. 周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6. 周禮正義 [清]孫詒讓撰 王文錦、陳玉霞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年3月
    7. 儀禮注疏 [漢]鄭玄注 [唐]賈公彥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8. 儀禮集說 [元]敖繼公著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第105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9. 儀禮集編 [清]盛世佐著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第110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10. 儀禮通論 [清]姚際恆著 陳祖武點校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
    11. 楊復再脩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 [宋]楊復撰 林慶彰修訂 橋本秀美、葉純芳編輯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1年9月
    12. 禮記正義 [漢]鄭玄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13. 禮記集註 [明]徐師曾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第88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
    14. 禮記輯覽 [明]徐養相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第89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
    15. 禮記中說 [明]馬時敏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第90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
    16. 禮記偶箋 [清]萬斯大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第96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
    17. 禮記詳說[清]冉覲祖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經部第96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2月
    18. 禮記訓纂 [清]朱彬撰 饒欽農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12月
    19. 禮記集解 [清]孫希旦撰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8月
    20. 禮記義疏 [清]乾隆敕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第118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年3月
    21. 禮記集說 [清]鄭元慶撰 
        《叢書集成續編》 經部第9册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4年6月
    22. 考工記圖說 戴吾三編撰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3年5月
    23. 讀禮通考 [清]徐乾學撰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經部第112-114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3月
    24. 五禮通考 [清]秦蕙田撰 盧文弨、姚鼐手校 
        味經窩初刻試印本 桃園 聖環圖書公司 1994年5月
    25. 禮經通論 [清]邵懿辰撰
        《皇清經解續篇》 三禮類 第1277卷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86年
    26. 春秋左傳正義 [晉]杜預注 [唐]孔穎達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27. 春秋公羊傳注疏 [漢]公羊壽傳 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28. 春秋穀梁傳注疏 [晉]范寧注 [唐]楊士勛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29. 論語注疏 [魏]何晏集解 [宋]邢昺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30. 孝經注疏 [唐]唐玄宗御注 [宋]邢昺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31. 孟子注疏 [漢]趙岐注 [宋]孫奭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32. 爾雅注疏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臺北 藝文印書館 影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2001年12月
    33. 四書章句集注 [宋]朱熹撰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年3月
    34. 茶香室經說 [清]俞樾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71年8月
    35. 經學通論 [清]皮錫瑞撰
        北京 中華書局 2003年11月
    61. 中庸章句 [宋]朱熹撰 劉永翔、朱幼文校點
        收入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6册 2010年9月 
    62. 儀禮經傳通解 [宋]朱熹撰 王貽樑校點
        收入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2-5册 2010年9月
    63.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 [宋]楊復撰 林慶彰校訂 葉純芳、橋本秀美編輯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11年9月

    (四)古籍──史
    1. 史記會注考證 [漢]司馬遷撰 [唐]司馬貞索隱 張守節正義 [日]瀧川龜太郎考證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6年10月
    2. 漢書 [漢]班固撰 [唐]顏師古注 
        臺北 鼎文書局 1991年9月
    3. 後漢書 [宋]范曄撰 [唐]李賢等注 
        臺北 鼎文書局 1982年11月
    4. 晉書 [唐]房玄齡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92年11月
    5. 隋書 [唐]魏徵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2年11月
    6. 舊唐書 [晉]劉昫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3年1月
    7. 新唐書 [宋]歐陽脩、宋祁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3年6月
    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5年
    9. 新五代史 [宋]歐脩脩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5年
    10. 宋史 [元]脫脫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3年
    11. 金史 [元]脫脫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3年
    12. 元史 [明]宋濂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90年
    13. 元史類編 [清]邵遠平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68年5月
    14. 元書 [清]曾廉撰 
        《四庫未收書輯刊》 肆輯15册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0年1月
    15. 元史新編 [清]魏源撰 
        《魏源全集》 第9册 長沙 岳麓書社 2004年12月
    16. 新元史 柯劭忞撰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51年
    17. 明史 [清]張廷玉等撰 
        臺北 鼎文書局 1982年
    18. 通典 [唐]杜佑撰
        北京 中華書局 1992年
    19. 漢書藝文志考證 [宋]王應麟著 
        《二十五史補編》 第2冊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74年6月
    20. 宋元學案 [清]黃宗羲原著 全祖望補修 陳金生、梁運華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1月
    21. 大明一統志 [明]李賢等撰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0年3月
    22. [嘉靖]江西通志 [明]林庭枊、周廣纂修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史部182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6年8月
    23. [雍正]江西通志 [清]謝旻等監修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史部275册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
    24. 文淵閣書目 [明]楊士奇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69年2月
    25. 趙定宇書目 [明]趙用賢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1月
    26. 古今書刻 [明]周弘祖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1月
    27. 點校補正經義考 [清]朱彝尊著 林慶彰等編審 許維萍等點校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2004年12月
    28. 文淵閣四庫全書總目 [清]紀昀總纂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3年10月
    29. 《文津閣四庫全書》提要匯編 《四庫全書》出版委員會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6年
    30. 善本書室藏書志 [清]丁丙輯
        臺北 廣文書局 1988年12月
    31. 鄭堂讀書記 [清]周中孚撰
        臺北 世界書局 1960年11月
    32. 藝風藏書記 [清]繆荃孫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67年8月
    33. 皕宋樓藏書志 [清]陸心源撰
        臺北 廣文書局 1991年3月
    34. 舊山樓書目 [清]趙宗建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11月
    35. 宋元舊本書經眼錄 [清]莫友芝著
        北京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0年6月
    36. 嘉業堂藏書志 [清]繆荃孫、吳昌綬、董康撰 吳格整理點校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7年12月
    37. 來燕榭書跋 黃裳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5月
    38. 著硯樓書跋 潘景鄭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7月
    39. 劫中得書記 鄭振鐸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7月
    40. 卷盦書跋 葉景葵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年7月
    41.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7月
    42. 續四庫提要三種 胡玉縉撰 吳格整理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2年8月
    43. 四庫提要辨證 余嘉錫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1月
    44. 四庫提要訂誤(增訂本) 李裕民著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年9月
    45. 經學歷史 [清]皮錫瑞撰 周予同注
        臺北縣 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1983年9月

    (五)古籍──子
    1. 三魚堂日記 [清]陸隴其撰
        臺北 文海出版社 1967年
    2. 淮南子 [漢]高誘注 
        臺北 藝文印書館 1968年2月
    3. 荀子集解 [唐]楊倞注 [清]王先謙集解 
        臺北 世界書局 1971年
    4. 墨子閒詁 [清]孫詒讓著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 1975年5月
    5. 韓非子集解 [清]王先慎集註 
        臺北 世界書局 1988年
    6. 池北偶談 [清]王士禎撰 
        《叢書集成續編》 第90册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4年6月
    7. 管城碩記 [清]徐文靖著 范祥雍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2月
    8. 東塾讀書記 [清]陳澧著 楊志剛編校 
        香港 三聯書店 1998年7月
    9. 容齋隨筆 [宋]洪邁撰 孔凡禮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05年11月

    (六)古籍──集
    1. 藍田呂氏遺著輯校 [宋]呂大臨撰 陳俊民輯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3年11月
    2. 危太樸集 [元]危素撰 
        《元人文集珍本叢刊》 第7册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 1985年4月
    3. 歸樸龕叢稿 [清]彭蘊章撰 
        《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第1518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
    4. 皐軒文編 [清]李光坡撰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集部第237册 臺南縣 莊嚴文化事業公司 1997年6月
    5. 校禮堂文集 [清]淩廷堪著 王文錦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1998年2月
    6. 面城樓集鈔 [清]曾釗撰
        《續修四庫全書》 集部第1521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5月
    7.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宋]朱熹撰
        朱傑人等主編 《朱子全書》 第20-25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0年9月

    (七)現代著作
    1. 禮學新探 高明著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 1963年11月
    2. 元吳草廬評述 袁冀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78年1月
    3.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續論三 唐宇元
        濟南 齊魯書社 頁511-572 1982年9月
    4. 中國經學發展史論(上册) 李威熊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8年12月
    5. 周代禮俗研究 常金倉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2月
    6. 周代祭祀研究 張鶴泉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3年5月
    7. 中國歷代思想史(四)宋元卷 姜國柱
        臺北 文津出版社 頁536-547 1993年12月
    8.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 錢穆著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3年12月
    9. 中國元代教育史 歐陽周
        北京 人民出版社 頁131-143 1994年4月
    10. 江西古代教育家評傳 楊鑫輝、李才棟主編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
    11. 張載評傳 龔杰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3月
    12. 吳澄教育思想研究 胡青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
    13. 三禮通論 錢玄著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14. 經學史 [日]安井小太郎等著 連清吉、林慶彰合譯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1996年10月
    15. 群經概論 周予同撰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1月
    16. 中國人性論史 姜國柱、朱葵菊
        鄭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頁489-495 1997年2月
    17. 經國治民之典──《周禮》與中國文化 郝鐡川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6月
    18. 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 林素英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8月
    19. 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 林素英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7年9月
    20. 禮樂淵藪──《禮記》與中國文化 黃宛峰著 
        開封 河南大學出版社 1997年10月
    21. 偽書通考 張心澂編著
        上海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8年1月
    22. 禮學概論 周何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98年1月
    23. 元朝史新論 蕭啟慶著
      臺北 允晨文化公司 1999年5月
    24.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 林素英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0年10月
    25. 中國經學史 馬宗霍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年11月
    26. 邵雍評傳 唐明邦著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4月
    27. 五經哲學及其文化學的闡釋 嚴正撰
        濟南 齊魯書社 2001年8月
    28. 中國經學史 吳雁南等主編 
        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年9月
    29. 經學與漢代社會 張濤撰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2月
    30. 《儀禮‧喪服》考論 丁鼎著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年7月
    31. 禮學思想與應用 林素英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3年9月
    32. 先秦禮學思想與社會的整合 劉豐著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12月
    33. 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 蔡方鹿撰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4月
    34. 經學探研錄 楊天宇撰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11月
    35. 禮學思想體系探源 王啟發著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5年1月
    36. 尊德性與道問學──吳澄哲學思想研究 方旭東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3月
    37. 吳澄評傳 方旭東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年8月
    38. 經學側論 葉國良撰
        新竹 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年11月
    39. 吳澄的理學思想與文學 王素美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12月
    40. 學記研究 高時良撰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
    41. 中國學術史 張國剛、喬治忠等著 
        上海 東方出版中心 2006年1月
    42. 菿闇文存 沈文倬著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6年6月
    43. 《易纂言》導讀 王新春、呂穎、周玉鳳
        濟南 齊魯書社  2006年6月
    44. 經學抉原 蒙文通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8月
    45. 中國經學史 許道勛、徐洪興撰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
    46. 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 蕭啟慶著
      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 2008年11月
    47. 吳澄之《易經》解釋與易學觀 楊自平
        臺北縣 花木蘭文化公司 2009年3月
    48. 《朱子語類》經學思想研究 楊燕著
      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10年8月
    49. 吳澄理學思想研究  吳立群著
    上海 上海大學出版社 2011年9月
    50. 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 張文昌著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年5月
    51. 蒙元統治下的士人及其經學發展 涂雲清著
      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2年6月
    52. 《禮記》之先秦儒學思想:〈經解〉連續八篇結合相關傳世與出土文獻之研究 林素英著
      臺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 2017年8月

    二、論文
    (一)學位論文
    1. 吳澄易學研究 涂雲清
       臺北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1997年 何澤恆指導
    2. 吳澄易學思想研究 張偉文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專業碩士論文 1998年 鄭萬耕指導
    3. 吳澄之《易經》解釋與《易》學觀 楊自平
       桃園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9年
    4. 吳澄的象數義理之學 張國洪
       濟南 山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博士論文 2006年4月 劉大鈞指導
    5. 吳澄尚書學研究 劉小嬿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 蔡根祥指導
    6. 元代「北許南吳」理學思想研究──附論它對高麗理學的影響 金承炫
       臺北縣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88年5月 羅光指導
    7. 論吳澄的學術歸向與教育理論 黃煌興
       臺中 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1998年6月 王明蓀指導
    8. 吳澄理學思想研究──附臺灣地區公藏圖書館現收(元)吳澄著作目錄 魏明政著
    臺中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0年 蔡仁厚指導
    9. 吳澄理學思想研究 孫美貞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哲學專業博士論文 2000年1月 徐遠和指導
    10. 朱熹《儀禮經傳通解》研究 孫致文
       桃園 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博士論文 2003年 岑溢成指導
    11. 宋元之際朱陸異同論 白百伶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李紀祥指導
    12. 吳澄「和會朱陸」的思想研究 黃義華
       北京 首都師範大學中國哲學碩士論文 2007年 陳鵬指導
    13. 吳澄的政治經歷及其思想 孟凡明
       上海 復旦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論文 2006年5月 姚大力指導
    14. 吳澄《道德真經註》研究──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劉怡君
       臺北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1月 江淑君指導
    15.朱熹禮學思想研究 殷慧著
       長沙 湖南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 2009年9月 肖永明指導
    16.吳澄哲學思想研究 楊璐璐
       合肥 安徽大學中國哲學碩士論文 2012年5月 解光宇指導
    17.吳澄《禮記纂言》研究 朱娜娜
       南京 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 2013年4月 王鍔指導
    18.吳澄《春秋纂言》研究 石梅著
       南昌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碩士論文 2015年6月 吳小紅指導

    (二)期刊論文
    1. 吳祭酒的悲哀 公孫楚
        暢流 第22卷第9期 頁10-11 1960年
    2. 吳草廬學述 錢穆
        圖書季刊 第2卷第2期 頁1-12 1971年10月
    3. 明辨性理氣質的吳草廬 艾林
        學園 第8卷第1期 頁14 1972年10月
    4. Neo-confucian classicism in the thought of Wu Cheng(吳澄) David Gedalecia
        Bulletin of Sung & Yung Studies 第14期 頁12-21 1978年
    5. 吳草廬と鄭師山-元代陸學の-展開 石田和夫
        哲學年報 第39期 頁183-201 1983年3月
    6. 吳草廬的生平 何淑貞
        高雄師範學院學報 第11期 頁5-17 1983年4月
    7. 吳澄小論 福田殖
        文學論輯 第32期 頁17-46 1986年10月
    8. 吳澄小論 福田殖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8卷第2期(總第30期) 頁25-44 1998年6月
    9. 理學大師──吳澄 方國燦
        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9年第4期 頁 1989年
    10. 宋元之際的理學大師-吳澄 方國燦
        爭鳴 1990年第5期(總第47期) 頁35-37 1990年9月
    11. 吳澄年譜 路劍
        撫州師專學報(社科版) 1992年第2期 頁64-72 1992年
    12. 吳澄:蒙元時代的通儒 方旭東
        儒教文化研究 第2期 頁129-153 2002年2月
    13. 元代理學家吳澄 Gedalecia,David
        新亞論叢 第4期 頁34-41 2002年8月
    14. 理學家小傳(29)──草廬先生吳澄 王基西
        中國語文 第92卷第2期(總第548期) 頁30-39 2003年2月
    15. 進退有道:吳澄的人生選擇 李宜蓬
        河南社會科學 第13卷第3期 頁110-113 2005年5月
    16. 學生吳澄與南宋末葉的江西書院 (日)三浦秀一著 楊小江譯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21卷第3期 頁41-50 2007年5月
    17. 吳澄之為學工夫探析 林佳瑩
        東方人文學誌 第7卷第3期 頁153-170 2008年9月
    18. 略析吳澄易學中的陰陽卦對思想 章偉文
        周易研究 1997年第3期(總第33期) 頁32-38轉80 1997年8月
    19. 略析吳澄的易學象數思想 章偉文
        周易研究 1998年第2期(總第36期) 頁53-63 1998年
    20. 吳澄「易纂言」之句讀判斷與訓詁方法 楊自平
        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22期 頁25-69 2000年12月
    21. 試論吳澄易學的理氣論思想 章偉文
        中國哲學史 2001年第4期 頁30-34 2001年
    22. 吳澄理學視野下的易學天人之學 王新春
        周易研究 2005年第6期(總第74期) 頁51-63 2005年
    23. 談項安世易學對吳澄的影響 張國洪
        周易研究 2006年第2期(總第76期) 頁92-96 2006年
    24. 宋儒“〈冬官〉不亡”說 楊世文
        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5年第1期 頁22-27 2005年3月
    25. 吳澄心性論對韓國的影響 孫美貞
        開封大學學報 第13卷第4期 頁69-72 1999年12月
    26. 理學心論的殿軍──論吳澄的心之諸說 方旭東
        江淮論壇 2001年第3期 頁42-49 2001年
    27. 吳澄的格物致知說 方旭東
        江淮論壇 2003年1期 頁75-80 2003年
    28. 為心學一辯──元代吳澄的心學觀 方旭東
        哲學研究 2002年第1期 頁45-49 2002年
    29. 吳澄論“尊德性”與“道問學” 吳立群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37卷第2期 頁12-18 2006年3月
    30. 吳澄哲學思想研究綜述 吳立群
        孔子研究 2007年第2期 頁117-122 2007年
    31. 吳澄《道德真經注》試論 劉固盛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2001年第2期 頁1-4 2001年
    32. 吳澄《道德真經註》「道論」探析──兼論理學與老學的交涉 劉怡君
        有鳳初鳴年刊 第1期 頁31-58 2005年9月
    33. 吳澄《道德真經註》「政治論」探析 劉怡君
        東方人文學誌 第5卷第1期 頁95-114 2006年3月
    34. 元吳草廬學養詩文造詣考──兼論其對學術思想之貢獻與影響 袁冀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4卷第2期 頁143-156 1975年12月
    35. 傳統詩教與非傳統詩教之間──論吳澄詩歌理論的特點及其影響 王素美
        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4卷第2期 頁133-138 1995年6月
    36. 吳澄的詩論及其歷史地位 王忠閣、葉愛欣
        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7卷第3期 頁65-71 1997年7月
    37. 理學家的視角 儒者的情懷——論吳澄喪亂詩的特點 王素美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4卷第3期 頁25-28 1999年9月
    38. 論元人吳澄題畫詩的特點 王素美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23卷第4期 頁46-50 2000年10月
    39. 論吳澄的山水詩 王素美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第2卷第4期 頁6-8 2000年12月
    40. 論吳澄的隱逸心態及其隱逸詩 王素美
        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14卷第4期 頁38-41 2000年12月
    41. 吳澄:一個正在被認識的重要文論家 查洪德
        文史知識 2001年第8期 頁115-119 2001年
    42. 事實、修辭、語境──元人吳澄傳記的敍事學研究 方旭東
        中國哲學史 2003年第1期 頁82-88 2003年
    43. 從《禮記》探究〈中庸〉之義旨──兼論〈中庸〉在朱熹以前儒學思想中的地位 林素英撰
        國文學報 第35期 頁1-34 2004年6月
    44. 詩文“以理為主,氣為輔”──試論吳澄的文學創作論 李宜蓬 馮玉文
        綏化學院學報 第25卷第3期 頁62-64 2005年6月
    45. 試論吳澄的文統論 李宜蓬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4期 頁25-27轉35 2005年
    46. 從〈送何太虛北游序〉看吳澄的旅遊觀 葉光華
        文學教育 2007年第1期 頁86-87 2007年
    47. 吳澄詩歌的文化內涵 王素美
        刑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24卷第6期 頁8-10 2007年12月
    48. 元代理學與江西文學 周建華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2005年第4期 頁50-53 2005年
    49. 日本東洋文庫所藏「《四庫全書》」文源閣本「草廬集」考述 王瑞來
        中國書目季刊 第28卷第2期 頁9-14 1994年9月
    50. 《全元文》誤收吳澄集外文一篇 李舜臣
        江海學刊 2005年第2期 頁64 2005年
    51. 元儒時代吳澄從祀孔廟的歷程與時代意涵 朱鴻林
        亞洲研究 第23期 頁269-320 1997年7月
    52. 評《吳澄理學思想與文學》 羅海燕
        刑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25卷第2期 頁104 2008年4月
    53. 元朝國子學教學模式初探 李瑞杰
        滿族研究 2008年第1期 頁26-29 2008年
    54吳澄的禮學著述及相關問題 王啟發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1卷第2期 頁102-112 2017年3月

    (三)論文集論文
    1. 吳澄的《易》學 詹海雲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頁237-268 2000年10月
    2. 吳澄的《易》學研究──釋象與「象例」 楊自平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頁269-304 2000年10月
    3. 吳澄的《尚書》學述要 蔡方鹿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頁337-362 2000年10月
    4. 評元代吳澄對《禮記》的改編 姜廣輝
        元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頁559-578 2000年10月
    5. 吳澄的道統論與經學 侯外廬
        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下)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頁293-298 1993年3月
    6. 吳澄的工夫論 孫美貞
        中國傳統哲學的現代詮釋:第十二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論文集之二 頁602-610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03年
    7. 元人吳澄傳記的敍事學研究 方旭東
        慎思集:上海大學歷史系論文選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