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武氏仁
Vu, Thi Nhan
論文名稱: 法律華語教材設計-以越南新住民為教學對象
The Design of Leg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or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指導教授: 陳寅清
Chen, Yin-Ching
口試委員: 李育娟 張箴
口試日期: 2021/07/1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1
中文關鍵詞: 法律華語教材設計越南新住民
英文關鍵詞: leg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design,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文件分析法深度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86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8下載:7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因婚姻而移民到台灣的新住民人口越來越多。新住民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必須面對各種不同的挑戰。研究者在台灣生活與服務越南新住民之過程發現除了克服語言與文化差異,生活法律知識也是新住民的學習需求之一。然而,專為其設計的法律學習資源目前仍十分匱乏,故此設計一本新住民法律華語教材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以在台生活的越南新住民關注的法律議題為主,再結合專業語言教材設計之基本理論,希望提供給新住民一本好用、易懂、貼近生活的專業華語教材。希望其有助於學習者提升語言技能,同時也能增加生活所需之法律知識。
    以越南新住民為對象,本研究首先採用調查研究法蒐集共130份有效問卷以了解其在台生活所需要學習的法律議題,作為法律華語教材之整體架構。接著採用文獻分析法,參考專業語言教學相關理論及現有的新住民華語教材以獲得法律華語教材之編寫原則,從而實際設計出架構中最受關注之三個主題的具體教材示例,並進行一課的示範教學。根據新住民的學習需求,再以「針對性」、「實用性」、「文化導入」及「趣味性」為編寫原則,本論文嘗試設計的新住民法律華語教材架構包括:「婚姻家庭篇」有七課:居留與定居相關法規、離婚、家庭暴力、監護權、繼承權、新住民父母赴台探親、親子共學;「工作篇」有三課:工作權益、契約糾紛、稅務相關法規;「生活篇」有兩課:醫療保險及交通規則;「人身安全篇」有三課:性侵害、性交易、販賣毒品,共15課。最後本研究也進行了學習需求最高—「工作權益」主題之實際示範教學,並獲得學習者高度肯定以及寶貴的修改建議。
    本研究提供給新住民一個實用的專業法律華語學習資源,也盼能對未來新住民專業華語教學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依據。後續除了可擴及研究對象為多元族群,也可以更進一步探討教材與教學法之關係以優化教材的學習成效。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new immigrants who have immigrated to Taiwan through marriage. New immigrants must face various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into society. When living and assisting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in addition to overcoming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legal knowledge is also one of the learning needs of new immigrants. However, legal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new immigrants are severely lacking. Therefore, design a Legal Chinese material for new immigra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his thesis develops teaching materials focusing on legal issues that the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living in Taiwan are concerned about, and looked into major theories of teaching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The thesis aims to provide new immigrants with a professional leg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that is easy to use,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lose to real life. It is hoped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can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legal knowledge they need in life.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need analysis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First, the research collects a total of 130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to investigate legal issues they encounter in Taiwan. The need analysis the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overall syllabus of the Leg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Furthermore, the thesis adopts documentary analysis method, looks into theories of profess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alyzes extant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for new immigrants.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ies and analyses, the researcher produces a syllabus of legal Chinese for new immigrants, which includes four parts, totaling 15 lessons: Part I "Marriage and Family" has seven lessons: 1. Residence and settlemen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2. Divorce, 3. Domestic violence, 4. Guardianship, 5. Inheritance rights, 6. New immigrants’ parents visiting relatives in Taiwan, and 7. Parent-child learning together; Part II "Employment" has three lessons: 8. Workers’ rights, 9. Contract disputes, and 10. Tax-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Part III "Daily Life" has two lessons: 11. Medical insurance, and 12. Traffic rules; Part IV "Personal Safety" has three lessons: 13. Sexual assault, 14. Sex trafficking, and 15. Drug trafficking. Finally, this research also carried out a demonstration teaching session on the topic of "Workers’ Rights", which received high recognition and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modification from learners.
    The research provides new immigrants with a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Legal Chinese learning resource, and hopes to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s of teaching Chinese for specific purposes, as well as teaching Chinese for new immigra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expanding the research objects to multiethn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can also be further explored to optimize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material.

    中文摘要i Abstract 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研究限制5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新住民華語教學9 第二節 專業語言及法律語言16 第三節 法律華語教材設計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研究工具與研究場域37 第四章 新住民法律華語自編教材41 第一節 現有新住民華語教材之法律內容分析41 第二節 自編新住民法律華語教材之架構49 第三節 自編三課教材範例57 第五章 示範教學分析與探討95 第一節 「新住民工作權利」之教案設計95 第二節 示範教學實施103 第三節 學習成效之分析10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 結論113 第二節 研究限制116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118 參考文獻121 附錄126 附錄一 新住民法律華語學習調查問卷126 附錄二 學習回饋單133 附錄三 問卷調查第16題之結果135 附錄四 示範教學投影片139 附錄五 示範教學活動照片141

    一、中文文獻
    中華民國南洋台灣姐妹會、鍾鎮城(2010)。來去移民華語(1-3冊)。台北市:新學林。
    內政部移民署(2018)。外籍配偶在臺生活相關資訊簡冊:新家鄉•新生活。台北市:移民署。
    內政部移民署(2020)。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109年07月統計資料。檢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5/7344/7350/ 8887/。
    尤英夫(2011)。外籍配偶在台生活情況與法律問題。法律扶助,31期,22-24。檢自:中華民國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 2204/2498/2520/2524/12210/。
    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十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宏仁 (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 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99-127。
    王若江(2003)。特殊目的漢語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語言教學與研究,1期,52-57。
    王硯農(1992)。談談「中醫漢語」系列教材。世界漢語教學,4期,301-303。
    石金才(1990)。關於編寫外交人員初級漢語教材的設想。世界漢語教學,3期,188-190。
    朱美琴 (2017)。提升新住民的中文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2),72-75。
    朱湘吉 (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 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余佩璇、張郁函 (2009)。新移民華語學習探究。聯大學報,6(1),207-222。
    李素蓮(2005)。台南縣外籍配偶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嘉義縣。
    李憶民(1999)。視聽說對外漢語教材編制初探—「國際商務漢語」的總體構想與編制原則。漢語學習,1期,48-51。
    杜厚文(1993)。《普通漢語教程》和《科技漢語教程》的編寫原則與設計方法。世界漢語教學,2期,128-133。
    林月娥、歐亞美、馬香、曾秀珠、黃鈺樺、彭麗琴(2004)。快樂學習新生活(1-3冊)。新北市:安坑國民小學。
    林雪芳(1999)。商業華語短期密集課程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林意欽(2009)。新移民女性學習的探討。在新移民的家庭、親職教育與教學(張芳全主編,頁135-152)(教育現場,33)。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社團法人台灣來去華語協會(2011)。來去華語一百句。檢自:http://www.atlh.com.tw/index.php?do=news2&fbclid=IwAR0lVLJotl6nlEF9FnEjyxYaE97oJG9eUsfxpqT1vTmpbvAzW1ksvIHuGYY。
    金惠淑 (2005)。觀光華語導遊教材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洪敏萍(2011)。外籍配偶在台生活情況與法律問題。法律扶助,31期,17-21。檢自:中華民國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2204/ 2498/2520/2524/12208/。
    夏曉鵑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爲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期,45-92。
    夏曉鵑(2018)。從「外籍新娘」到「新住民」走了多遠?(二)。檢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65/article/6576。
    張惠雯(2002)。中醫華語教材編寫之規劃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張菁芳(2008)。台灣地區外籍配偶適應生活之社會需求初探。中華行政學報,5期,165-174。
    教育部(2020)。108學年度各級學校新住民子女就學概況。檢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08_son_of_foreign_ana.pdf。
    梅氏清泉(2012)。越籍新住民華語教材融入多元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研究所,桃園市。
    莫莉莉(2008)。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與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陳友文(2012)。新住民華語專班課室經營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華語文研究所,台北市。
    陳俞秀(2018)。新聞華語教材主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研究所,桃園市。
    陳盈羽(2013)。真實語料在初級華語文教學之應用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台北市。
    陳寅清(2014)。法律華語教學之定位、定性和定向分析。台灣華語教學研究,9期,81-99。
    陳寅清(2018)。法律華語學習者需求分析。台灣華語教學研究,16期,145-164。
    陳淑惠(2008)。法律華語教材設計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台北市。
    陳燕禎 (2008)。台灣新移民的文化認同,社會適應與社會網絡。國家與社會,4期,43-99。
    陶博(2004)。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製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勞委會、台灣知識庫(無日期)。新住民生活語文數位教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數位服務平台,檢自:https://portal.wda.gov.tw/resource/type/0/group/10002230/p_group/1000218。
    曾秀珠(2004)。外籍配偶教育課程規劃之芻議。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27-234。
    黃柔理、陳易芬 (2016)。越南籍新移民女性在臺灣中文學習之經驗探究 。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8&29期,103-126。
    楊靖軒(1991)。「醫學漢語教程」功能項目的選擇與安排。世界漢語教學,3期,183-185。
    溫智華(2012)。新移民成人基本教育班的華語文教材設計與其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屏東市。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台北市:商鼎文化。
    廖婉君(2011)。真實材料應用於華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研究所,桃園市。
    廖婉君、宋如瑜(2014)。以真實材料融入華語教學。華文世界,113期,35-45。
    劉珣(2002)。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國生(2007)。法律語言的特點與理解。邊緣法學論壇,2007(2),68-75。檢自: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091120005-200712-201001080038-201001080038-68-75。
    劉瑩、譚翠玉(2015)。探究臺灣外籍新住民之華語教材。第二屆華文教育國際學會研討會,廣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廣州。
    歐亞美等著(2009)。新住民基本學習教材(1-6冊)。台北市:台北市政府。
    蔡天助主持(2013)。在台移民華語學習現象之分析研究:以歸化之外籍配偶為對象(內政部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專案研究成果報告,1022F306)。高雄市,社團法人台灣來去華語協會。
    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 理論與應用。新北市:正中書局。
    黎楊蓮妮(1991)。論商業漢語教材的選編及其教學方法。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與應用篇,台北市。
    曉燕、燦方(2007)。法律語言學引論。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
    魏林梅主持(2018)。精進新住民華語教學教材研究(新住民發展基金補助研究報告,1072F307)。台北市,內政部。
    嚴世紀(2012)。臺灣商務華語教學發展及教材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台北市。
    Strevens, P. (1986)。ESP教學二十年(ESP After Twenty Years)(李慧琴、盛建元譯)。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期,1-5。
    Williams, M. (2005)。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Making Sense of Social Research)(王盈智譯)。台北: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二、英文文獻
    Hutchinson, T., & Waters, A. (1987).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rdan, R. R., (1997).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rrow, K. (1977). Authentic texts in ESP. ,S. Holden (E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pp. 13-15). London, UK: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Munby, J. (1978).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A sociolinguistic model for defining the content of purpose-specific language programm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ltridge, B., & Starfield, S. (Eds.). (2013). The Handbook of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Chichester, UK: A John Wiley & Sons, Ltd.
    Richards, J. C., (2001).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gers, C. V., & Medley Jr, F. W. (1988). Language with a purpose: Using authentic materials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1(5), 467-478.
    Tomlinson, B. (Ed.). (2003). Developing materials for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UK: Bloomsbur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