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千惠
WENG CHIEN HUI
論文名稱: 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策略之行動研究
The Action Research of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s Assessment Strategies
指導教授: 掌慶維
Chang, Ching-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體育教學評量策略翻轉課堂
英文關鍵詞: PE instruction, assessment strategy, flipped classroo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49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探究應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於國中籃球教學中,在評量實施有何困難及解決策略,尋求因應策略與方法,最後做出教學省思與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研究以質性研究法,透過問題解決學習單、教師日誌與教學現場錄影資料內容、觀察紀錄進行質性資料蒐集。進行5週共10節體育課。本研究所得結論:一、於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中,可適時應用翻轉課堂的原理及同儕互評,減輕教師評量學生人數上之壓力。二、比賽 (上課) 影片的使用結合資訊的應用提供教學評量的另一種選擇。三、上課中教師的引導與提問與評量方式與內容有所關連,因此可增加TSAP之評量類目,或可與電腦領域教師做協同教學。未來研究建議:一、可嘗試不同之運動項目做理解式評量策略的發展。二、可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做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策略之探討。三、可針對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評量中,關於情意及認知項目做探究。

    The study was using an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the assessment strategy’s regarding to implementing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GfU) approach on basketball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ents were invited one of the ninth grades, who were thirty-six (girls, n=16; boys, n=16)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en lessons of basketball instructions were conducted.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videotaping, teacher’s teaching diary, observation sheet of teaching, reflections of the teacher, and interviews of students. The conclusions were follows as: 1.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and peer assessment could reduce the teacher’s working pressure while implementing assessment in TGfU approach; 2. Selected instructional game play video through community network as homework for students was the other assessment strategy; 3.Increasing assessment categories of TSAP and team teaching with IT teacher could build the linking connection between teacher’s questioning and game play assessment. Finally, PE lesson instructional design related to TGfU assessment was provided for future suggestion.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 誌.…………………………………………………………………………………………iii 目 次 ...……………………………………………………………….…………...…………v 表 次...……………………………………………………………………………..…...……vii 圖 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釋義…...…………………………………………………………6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意涵.…………………………………………………..…8 第二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之相關研究…..……………………………………………13 第三節 體育教學評量之探究…...………………………………………………18 第四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之探討………………………………22 第五節 行動研究…...…………………………………………………..………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30 第三節 教學單元設計…………...…………………………………………………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31 第五節 研究流程……………...…………………………………………………3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4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6 第一節 使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評量之實施問題與解決策略………………………36 第二節 討 論...……………………………………………………………………55 第二節 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及評量策略實施之教師省思………………………5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63 第一節 結 論.…………………………………………………………………………..63 第二節 建 議.. …………………………………………………………………………65 引用文獻……………...…………………………………………………………………….66 附錄(一).……………...…………………………………………………………………….73 附錄(二).………………………….………………………………..……………………….74 附錄(三).………………………….………………………………..……………………….75 附錄(四).………………………….………………………………..……………………….76 附錄(五).………………………….………………………………..……………………….77 附錄(六).………………………….………………………………..……………………….78

    王俊明 (1999) 。對體育成績評量的看法。大專體育,4(1),14-20。
    王愛麟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進材 (2008)。寫一篇精采的學位論文。臺北市:五南。
    林靜萍 (2006)。體育教學策略與評量簡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林生傳 (1998) 。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1-13。
    林澤民 (2010) 。臺灣地區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研究趨勢。臺中學院體育,6,88-99。
    林素卿 (201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林佩璇 (2004)。學校課程實踐與行動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耀豐 (2009) 。學習遷移在體育教學策略上之應用。屏東教大體育,12,232-241。
    林昆賢 (2009)。GPAI與TSAP應用於籃球比賽表現評量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昆賢、鄭漢吾 (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比賽評量工具比較─以籃球為例。2009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海報發表,臺北市。
    朱則剛 (1994)。教育工學的發展與派典演化。臺北市:師大書苑。
    朱則剛 (1996) 。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吳立夫 (2006)。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 (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 (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曲輝 (譯) (1996)。社會學理論的結構。臺北市:桂冠圖書。
    吳和堂 (2003) 。主題式教學反省扎記示例。師友月刊,432,44-46。
    吳萬福 (2005) 。我國學校體育的現況與未來的課題。學校體育,15(4),88-102。
    吳清池 (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其達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呂秀美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俊穎 (2005)。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奕銓 (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邱奕銓、楊明通 (2007) 。傳統式與理解式教學法運用於高職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2(1),36-59。
    岳修平 (1999) 。網路教學於學校教育之應用。課程與教學季刊,2(4),61-76。
    周宏室、潘義祥 (2002)。學校教育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高博銓 (2007) 。教學評量的原則及其革新作法。中等教育,58(1),44-59。
    許睿元、掌慶維 (2012) 。國小學童樂樂足球遊戲型式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3), 361-369。
    許義雄 (2003) 。遊戲是體育的種子。學校體育雙月刊,131(12),114-128。
    夏文龍、闕月清 (2010) 。體育教學的新嘗試:一個理解式球類教學的行動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2),146-154。
    夏文龍 (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中學生羽球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夏林清 (譯) (2000)。行動科學。臺北市:遠流。
    莊明貞 (1995) 。在國小課程的改進與發展─真實性評量。教師天地,79,21-25。
    郭世德 (2000)。理解式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教育部 (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臺北市:作者。
    陳榮章 (2012) 。合作學習融入理解式教學法對不同動作技能難度、學習成效與動機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2),166-176。
    陳惠邦 (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柏璋 (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臺北市:南宏。
    張世忠 (2001a)。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世忠 (2001b)。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美慧 (2004)。國小四年級國語文課程同種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美慧(2004)。國小四年級國語文課程統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筱玫 (2000)。運動教育模式融入 TGfU應用於樂樂棒球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志成、闕月清(2004)。球類教學新趨勢-理解式教學。2003台灣運動教育學會學術論文集(頁63-70)。桃園縣:台灣運動教育學會。
    黃志成 (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志成、闕月清 (2008)。理解式球類課程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品瑞 (2007)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中籃球比賽表現評量工具。學校體育,17(2),78-82。
    黃秀文 (1996) 。從傳統到變通:教學評量的省思。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1-26。
    黃月嬋、林俐伶 (2008) 。國小六年級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成效研究。運動文化研究,4,115-132。
    游秀霞 (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中生何求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掌慶維 (2006)。國小五年級建構取向籃球遊戲學習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志禹 (1996) 。認識與知識:建構論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49,25-37。
    葉人豪 (2006)。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家興 (1995) 。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2,40-48。
    葉憲清 (1998)。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正中。
    葉清田 (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 (2013)。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蔡明雄 (1999)。合作─建構整合模式對國小學童學習簡單幾何問題效果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宗達 (2003)。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宗達、闕月清 (2003) 。逆向思維的新體育教學-理解式教學法 (TGfU)。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2(上),252-261。
    蔡宗達 (2006)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問答技巧。學校體育,16(4),98-99。
    鄧運林 (1999)。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市:復文。
    廖玉光 (2002)。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劉怡甫 (2013) 。翻轉課堂― 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教育評鑑,41,31-33。
    鄭昌明 (1993) 。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12,3-14。
    鄭金昌、張紅玉、盛世慧 (2011) 。理解式教學法在桌球教學之研究。興大體育學刊,11,149-158。
    闕月清、廖智倩 (2008) 。中學師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知覺之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2(1),1-20。
    闕月清、廖智倩 (2011) 。國中學生對理解式籃球教學之知覺。大專體育學刊,13(3),223-231。
    闕月清、蔡宗達 (2003)。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闕月清 (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臺北市:師大書院。
    闕月清、蔡宗達 (2003)。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 (TGfU)。黃金柱編: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蘇錦祥 (2009)。同儕互評應用於理解式球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合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二 英文部份
    Fosnot, C. T. (1996). Constructivism: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learning. In C. T. Fosnot (Ed.), Constructivism: Theory,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 (pp.8-33).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riffin, L.L., Butler, J., Lombardo, B., & Nastasi, R.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In J. Butler, L. Griffin, B. Lombrdo, & R. Nastasi (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1-8).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Grehaigne, J. F., Godbout, P., & Bouthier, D. (1997).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team sport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6. 500-516.
    Garcia. G. & Pearson. D. (1994). Assessment and diversity.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20. 337-391.
    McMillan, J. H. (1996). Educational research: Fundamentals for the consumer.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New York.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1999). Assessment series K-12 physical education series: Assessment in games teaching.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itchell, S.A., Griffin, L., & Oslin, J.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physical education: A tactical.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Niccholas,H.L., William, S.B., & Enrique, G.G.(2002). Expanding the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7(2).231-243.
    Niccholas,H.L., William, S.B., & Enrique, G.G.(2002). Expanding the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1(2).162-176.
    Oslin, J.L., Mitchell, S. A., & Griffin, L. L. (1998). The 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 (GPAI):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7, 231-243.
    Sweeny, M., Everitt, A., & Carifo, J.(2003).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 paradigm shift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J.Butler, L.Griffin, B.Lombardo, & R.Nastasi (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sport: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113-121). Reston,VA: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urner A.P.(199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P.(1991). A mode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iecision-marketing during game participatio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Vickers J.N.(1990),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 teaching physical activities: A Knowledge structures approach. Champaign, IL:Human Kineetics.
    Vickers J.N.(1994),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sport pedagogy: Exploring the reversal effect. Sport Science Review,3(1).28-4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