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哲君
Kuo Che-Chun
論文名稱: 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研究—以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為例
The study among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of sport volunteers – In 2010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指導教授: 鄭志富
Cheng, Chih-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幸福感主觀幸福感
英文關鍵詞: sport volunteers,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well-be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9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幸福感理論為根據,旨在探討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知覺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關係。以志願服務於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之志工,共計1,017位體育志工為研究對象母群體,於2010年5月3日至5月14日,透過問卷調查法得有效樣本470份,以瞭解志工在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知覺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在身份背景上以女性、20歲(含)以下、就讀主辦賽會之學校、過去曾有擔任志工經驗者為多數,顯示本次研究之志工主要為主辦學校的大專學生志工為主力。
    二、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在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知覺評價皆介於「普通/不一定」到「同意/符合」之間,屬中等以上之程度,顯示仍有向上提升之空間。
    三、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年齡、就讀學校、過去擔任志工經驗以及服務組別會影響其社會支持知覺。
    四、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就讀學校以及過去擔任志工經驗會影響其工作滿意評價。
    五、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之性別和就讀學校會影響其幸福感感受。
    六、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具解釋力。
      基於上述結論,建議未來相關單位在志工的組織、培訓與管理上,應把三者時間拉長,作更有系統性的規劃與執行,並透過各種活動的參與進行評鑑,藉以維持志工間的橫向情感與凝聚力,並可針對志工工作態度或成效進行檢視,發揮綜效。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well-being theory and design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 among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in 2010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The researcher took 1,017 volunteers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and 470 were valid.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ere performed fo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derived as following:
    1.The main group of sport volunteers were female, less 20 than years old (inclusive), study in the college of National Taiwan Sport University with voluntary experiences.
    2.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were only slightly above average of evaluation in this study.
    3.The gender, age, college, voluntary experiences, service department would affect how sport volunteers evaluate social support.
    4.The gender, college and voluntary experiences would affect how sport volunteers evaluate job satisfaction.
    5.The gender and college would affect how sport volunteers evaluate well-being.
    6.The path model of social support, job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in sport volunteers is appropriate. In other words,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would affect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of sport should set a systematically long-term training plan to evaluate the achievements of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maintain the affections among sport volunteers; also, it could exam the outcomes of volunteers’ service and working qualit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  誌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6 第六節 名詞釋義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體育志工與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社會支持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工作滿意與相關研究 43 第四節 幸福感與相關研究 56 第五節 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之關係 72 第六節 本章總結 8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8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86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87 第四節 研究工具設計 91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98 第六節 資料處理方法 98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1 第一節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樣本結構狀況分析 101 第二節 201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現況分析 10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體育志工在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之差異情形分析 111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體育志工在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工作滿意之差異情形分析 118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體育志工在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幸福感之差異情形分析 125 第六節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關係 12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40 第一節 結論 140 第二節 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6 附  錄 157 表2-1 志願服務定義一覽表 10 表2-2 體育志工與運動志工定義一覽表 13 表2-3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育志工分類表 14 表2-4 體育志工服務內容彙整表 15 表2-5 志願服務動機光譜表 16 表2-6 志工背景變項影響因素一覽表 17 表2-7 社會支持定義一覽表 23 表2-8 社會支持相關研究一覽表 29 表2-9 社會支持來源一覽表 39 表2-10 社會支持的內容類型一覽表 41 表2-11 國外學者工作滿意定義一覽表 47 表2-12 國內學者工作滿意定義一覽表 49 表2-13 工作滿意相關文獻一覽表 51 表2-14 工作滿意測量構面一覽表 54 表2-15 幸福感的相關定義及相關名詞一覽表 58 表2-16 幸福感理論內涵比較一覽表 61 表2-17 幸福感相關研究一覽表 62 表2-18 幸福感衡量構面一覽表 69 表2-19 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相關研究一覽表 73 表2-20 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一覽表 75 表2-21 工作滿意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一覽表 78 表3-1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人數統計表 87 表3-2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樣本數一覽表 90 表3-3 專家效度之學者專家組合表 95 表3-4 SEM整體模式適配度指標判斷準則表 100 表4-1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樣本結構現況一覽表 103 表4-2 社會支持狀況各構面分析表 105 表4-3 工作滿意狀況各構面分析表 105 表4-4 幸福感整體狀況構面分析表 106 表4-5 不同性別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2 表4-6 不同年齡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2 表4-7 就讀不同學校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3 表4-8 過去有無擔任志工經驗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3 表4-9 不同大運會服務組別在社會支持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4 表4-10 不同性別在工作滿意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8 表4-11 不同年齡在工作滿意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9 表4-12 就讀不同學校在工作滿意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19 表4-13 過去有無擔任志工經驗在工作滿意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20 表4-14 不同大運會服務組別在工作滿意各構面之差異情形分析表 121 表4-15 不同背景變項大運會志工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彙整表 126 表4-16 各變項描述性統計一覽表(刪題後 130 表4-17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131 表4-18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量表信度與效度分析摘要表 131 表4-19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工作滿意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132 表4-20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工作滿意量表信度與效度分析摘要表 133 表4-21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幸福感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134 表4-22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幸福感模式整體適配評鑑 134 表4-23 研究整體模式適配度檢定摘要表 135 圖2-1 社會支持的效果模式 26 圖2-2 社會支持的緩衝效果 27 圖2-3 社會支持測量的理論架構 37 圖2-4 需求層級理論圖 44 圖2-5 雙因子理論示意圖 45 圖2-6 ERG理論示意圖 45 圖2-7 體育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幸福感變項關係假設模式 84 圖3-1 研究架構 85 圖3-2 研究流程 86 圖3-3 抽樣程序 90 圖3-4 問卷研擬過程 91 圖4-1 2010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對幸福感之影響模式 136

    一、中文部分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尤正廷(2006)。刑事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及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南區、東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秀紅(2003)。社會支持與健康的相關性。國科會生命科學簡訊,17(4),2009年10月31日,引自http://biometrics.sinica.edu.tw/nsc/article/v17_04/article2.php3#。
    王素蘭(2006)。退休人員擔任志工者之社會支持、生活適應對志願服務動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培志(1997)。義工參與決策因素、工作滿足、離職傾向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院義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盈智(譯)(2005)。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臺北縣:韋伯文化。(Williams, M., 2005)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十三版)。臺北市:五南。
    王雲東(2004)。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臺北市:威仕曼。
    王郁智、章淑娟、朱正一(2006)。升遷機會、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5(4),90-101。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天下文化。
    朱夏萍(2003)。中部四縣市環保義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江穎盈(2009)。大學生的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命意義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江耿宗(2009)。調查局人員工作壓力來源、工作壓力與幸福感關聯性之研究~社會支持節制效果之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縣。
    牟鍾福(1998)。體育場志工潛在志工市場區隔與其考量因素之研究。載於鄭志富(主編),運動管理學論文選輯(一)(頁193-214)。臺北市:師大書苑。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3)。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育志工實施要點。載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2009年11月14日,引自http://www.ncpfs.gov.tw/law/law-1.aspx?No=44。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9)。體委會體育場志工統計。載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站,2009年11月14日,引自http://www.sac.gov.tw/upload/6.doc。
    吳許暄(2007)。臺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月霞(2005)。國小高年級單親兒童親子互動、社會支持與其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慧卿(2005)。台灣地區大學生運動志願服務工作參與動機及考量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38(4),93-107。
    吳慧雯(2007)。科技工作人員的感激特質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社會支持和工作滿意為中介變項的路徑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曉瑜(2007)。女性志工之人格特質、投入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探討─以中南部慈濟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呂 謙(2003)。運動賽會志工的訓練與管理。國民體育季刊,32(4),2009年11月15日,引自http://www.ncpfs.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39/p6.asp。
    宋世雯(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投入與滿足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巫惠貞、巫有鎰(2001)。國小教師社會網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關聯性之研究:以台東縣與台北市為例。台灣師大教育研究集刊,46,147-180。
    巫靜怡、林麗娟(2008)。社區民眾參與運動志工活動之動機與意願研究--以臺南市的運動志工培訓為例。健康城市學刊,6,29-44。
    李再發(2003)。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英蘭(2006)。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價值觀、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嵩義(2007)。高齡者學習偏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金志、陳政友(200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四年級學生生活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學校衛生,44,1-31。
    李維靈、施建彬、邱翔蘭(2007)。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2),27-35。
    沈洸洋(2002)。非營利組織志工內部行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周學雯(2002)。大學生參與運動志工之動機與意願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碩政(2009)。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新豐(2009)。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工作-休閒衝突、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縣。
    林子雯(1996)。成人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13,269-290。
    林美志(2003)。衛生保健志工之人格特質對其工作投入及工作滿足相關性探討-以宜蘭縣立案社區衛生促進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林瑞卿(2006)。志願工作者心理契約違反對工作滿意及離職意向之研究-以義務「張老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林達瑤、林喻東、林松村(2006)。國家森林解說志工參與解說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新竹林區管理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20(3),175-190。
    林淑惠、黃韞臻(2008)。高中職學生學校生活與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0(2),83-104。
    林淑芬、王于寧、賴永僚(2008)。大學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2),73-85。
    林曉齡(2009)。高齡志工社會支持與服務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寶珠(2007)。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冠君(2007)。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淑芬(2007)。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佳瑩、徐富珍(譯)(2006)。研究方法:基礎理論與技巧。臺北市:雙葉書廊。(Babbie, E., 2004)
    邱瓊慧(1988)。社會支持與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吟馨(2008)。新移民女性的依附風格、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皓政(2008a)。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08b)。第九章因素分析補充。載於邱皓政老師個人網站,2010年3月1日,引自http://hawjeng.sg1004.myweb.hinet.net/ch9a.pdf。
    邱鴻森(2009)。市民運動中心內部行銷對員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屈寧英(2004)。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姜琇翠(2006)。社教志工個人背景變項、社會支持、自我效能來源與其自我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施建彬(2006)。大學生休閑活動參與對幸福感的影響-以大葉大學為例。研究與動態,13,131-144。
    施建彬、陸洛(譯)(1997)。幸福心理學。臺北市:巨流。 (Agyle, M., 1985)
    胡中宜(1997)。保護管束少年福利需求滿足、社會支持與情緒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洪家興(2007)。彰化縣國中兼任行政教師個人特質、休閒參與及工作滿足對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徐元民(2006)。體育學導論(第二版)。臺北市:品度。
    徐俊賢(2004)。博物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臺北市天文科學教育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藝術學院,臺南縣。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市:五南。
    高俊雄(2009)。台灣全民運動發展之回顧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38(2),2009年11月17日,取自http://www.sac.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58/p3.asp。
    高相如(2005)。臺北市高職生控握信念、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24-32。
    翁振益、林若慧(2006)。工作−休閒衝突、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觀光研究學報,12(3),183-205。
    翁振益、林若慧、劉士豪(2008)。以社會支持調適第一線員工的工作-非工作衝突與提昇生活品質。管理與系統,15(3),355-376。
    張 琪(2007)。領導型態、組織氣氛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以臺北縣政府體育處體育志工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文真(1994)。公立體育場採行志工制度之介紹。國民體育季刊,23(3),205-210。
    張志榮(2008)。醫療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學中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芳文、謝文偉(2004)。體育系學生參與體育場志工動機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東南學報,26,239-246。
    張珮琦(2008)。個人背景及幸福感與工作滿意、組織承諾、離職意向之關聯。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張嘉玲(2009)。國小單身教師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譽騰等(譯)(2001)。世紀曙光-非營利事業管理。臺北市:五觀藝術管理。(Gelatt, J. P., 1997)
    許士軍(1990)。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秀芸、陳育忠、高森永、朱益宏、沈淑珍(2005)。醫院志工服務動機與工作滿意度研究。醫院行政管理,38(1),13-30。
    郭又銘(2005)。志工工作倦怠之前因後果與解決途徑。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縣。
    郭珮怡(2008)。高科技產業員工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郭淑卿(2006)。文化機構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郭瑞霞(2003)。台灣地區不同類型志願服務之狀況及其差異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泰元(2003)。國人參與志願服務之決定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陳得添(2006)。高雄市普通班與特教班國中教師社會支持、幸福感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靜萱(2008)。志工參與動機、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慈濟基金會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寶瑟(2008)。中老年志工的服務動機、社會支持、服務學習效果及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志忠(2007)。碩士在職進修班學生角色衝突、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陸 洛(1996)。中國人幸福感相關因素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成果報告,NSC-85-2413-H037-002。
    陸 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陸 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27,133-166。
    單小琳(1990)。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123-154。
    曾士雄(2001)。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豔秋(2002)。已婚婦女生活目標、目標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育有國小子女之已婚婦女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曾文志(2007)。大學生的樂觀、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的關聯:結構方程模式取向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0(4),117-146。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葉淑娟、施智婷、莊智薰、蔡淑鳳(2004)。社會支持系統與老人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高雄市老人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2(2),399-427。
    葉淑茹(2009)。外籍配偶休閒阻礙、社會支持對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傅瓊儀、路偉明、程炳林(2002)。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制握信念及社會支持在國中生壓力知覺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報,34(1),61-82。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管理與技術。臺北市:華泰。
    黃曼婷(2000)。家庭主婦志願工作者社會支持、婚姻滿意度、親子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國城、張淑美(2007)。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吳鳳學報,15,221-242。
    黃敏榮(2003)。高級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黃長發(2006)。大學生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1),25-41。
    黃溢怡(2007)。志願工作人員持續參與社會性服務工作之影響因素探討─以老人機構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寶園(2004)。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理論驗證:以壓力調節反應模式之建立與驗證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寶園、林世華(2007)。人格特質與社會支持對壓力反應歷程影響之研究: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二計量方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學報,39(2),260-292,TSSCI。
    黃韞臻、林淑惠(2008)。大學生幸福感之組成與比較。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2),19-31。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胡益進(2008)。臺南縣國中生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29,27-50。
    楊志顯(2003)。體育志工服務績效的評估。國民體育季刊,32(4),2009年11月17日,取自http://www.ncpfs.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39/p5.asp。
    溫金豐、崔來意(2001)。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家庭衝突、工作倦怠之研究:社會支持的效應。管理評論,20(4),65-91。
    詹麗珊(2000)。非營利機構之義工工作滿意度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4(5),29-49。
    劉建彬(2003)。國民小學學校義工工作滿意度及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劉照金(2003)。志工在體育活動推廣的應用。國民體育季刊,32(4),2009年11月15日,引自http://www.ncpfs.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39/p3.asp。
    劉榮哲(2004)。女警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家宏(2009)。田徑教練工作滿意度、社會支持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潘玟諺(2005)。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蔡漢賢(1982)。志願服務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蔡守浦(2003)。日本運動志工活動的介紹。國民體育季刊,32(4),2009年11月15日,引自http://www.ncpfs.gov.tw/annualreport/Quarterly139/p8.asp。
    蔡怡靜、陳怡、呂旻芬、董龍生、鐘惠如、胡怡芬等(2008)。社區血壓站保健志工認知、參與意願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8(4),233-241。
    蔡岳儒(2008)。社會支持、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雲林縣政府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鄭志富(1988)。我國大專院校體育主任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莉苓(2008)。全國性單項運動協會賽會志工訓練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貴中(1997)。桃竹苗地區中學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參與體育場志工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賴貞嬌、陳漢瑛(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學校衛生,51,37-52。
    謝秉育(2001)。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志工參與動機、制控信念與工作滿足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鍾立君(2009)。義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花蓮縣與臺東縣生活美學協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瞿海源(2007)。調查研究方法。臺北市:三民書局。
    韓慧泉(2003)。志願服務發展的回顧與展望。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26,105-127。
    闕美華(2000)。國中小教師情緒智慧、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羅凱南(2001)。社會支持、人格特質、個人屬性對老年人心理幸福滿足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一、英文部分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Plenum Press.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Methuen.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ic of Marketing Science, 16, 76-94.
    Bentler, P. M. (1990). Comparative fit indices in structural mode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7(2), 238-246.
    Boomsma, A., & Hoogland, J. J. (2001). The robustness of LISREL modeling revisited. In Cudeck, R., Toit, S. D., & Sorbom, D. (E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resent and future (pp. 139-168).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Costa, C. A., Chalip, L., Green, B. C., & Simes, C. (2006). Reconsidering the role of training in event volunteer’s satisfaction. Sport Management Review, 9, 165-182.
    Chalise, N. H., Saito, T., Takahashi, M., & Kai, I. (2007). Relationship specialization amongst sources and receivers of social support 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lonelin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Nepalese older adults. 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 44, 299-314.
    Chen, M. Y. (2009). Validation of the Wood’s Job Satisfaction Questionniare among Taiwanese Noprofit Sport Organization worker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94, 437-447. doi:10.1007/s11205-009-9439-4.
    Chen, L. H., Tasi, Y. M., & Chen, M. Y. (2009, April 19). Psychometric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to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in Taiwa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0, from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3k519112604l2048/ fulltext.pdf. doi: 10.1007/s11205-009-9473-2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 300-314.
    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 310–357.
    Diamantopoulos, A., & Siguaw, J. A. (2000). Introducing LISREL: A guide for the uninitiat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542-575.
    Diener, E.,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i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 (2), 276-303.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2), 39-50.
    Galindo-Kuhn, R., & Guzley, R. M. (2001). The volunteer satisfaction index: Construct definition,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28(1), 45-68.
    Gilbert, D., & Abdullah, J. (2004). Holidaytaking and the sense of well-being. 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1(1), 103-121.
    Gillespie, D. F., & King, A.O. (1985). Demographic understanding of volunteerism.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Welfare, 12(4), 798-816.
    Glazer, S. (2006). Social support across cul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30, 605-622.
    Hai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2006).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ouse, J. S., Umberson, D., & Landis, K. R. (1988).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of social suppor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 193-318.
    Hu, L. T., & Bentler, P. M. (1999). Cutoff criteria for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nventional criteria versus new alternativ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6, 1-55.
    Jöreskog, K. G., & Sörborn, D. (1989). LISREL 7: A guide to the program and applications. Chicago: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l.
    Kline, R. B. (20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Loehlin, J. C. (1998). Latent variable models: an introduction to factor, path,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J: Mahwah.
    Nunnally, J. C., & Bernstein, I. H. (1994). Psychometric theory (3r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Pavot, W., & Diener, E. (1993).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5, 164-172.
    Peterson, C., Park, N. S., & Seligman, E. P. (2005). Orientation to happiness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full life versus the empty lif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6, 25-41.
    Rigdon, E. (2005). SEM FAQ. Retrieved November 27, 2009, from Ed Rigdo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age Web site http://www.gsu.edu/~mkteer/html
    Sakires, J., Doherty, A., & Misener, K. (2009). Role ambiguity voluntary sport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23, 615-643.
    Sarafino, E. P. (2002). Health psychology: Biopsychosocial interactions. New York: Wiley.
    Sarason, B. R., Sarason, I. G., & Pierce, G. R. (1990). Traditional views of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impact on assessment. In B. R. Sarason, I. G. Sarason, & G.R. Pierce.(Eds.), Social support: An interactional view (pp. 9-25). New York: John Wiley & Sans.
    Sarason, B.R., Sarason, I.G., & Gurung, R. A. R. (2001). Close 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health outcomes: A key to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Sarson, B.R., Duck, S.W. (Ed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nd community psychology (pp. 15-43). New York: Wiley.
    Sarason, I. G., Levine, H. M., Basham, R. B., & Sarason, B. R. (1983). Assessing social support: Th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1), 127-139.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1996).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humaker, S. A., & Brownell, A. (1984).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Closing conceptual gap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40, 11-36.
    Tardy, C. H. (1985). 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3, 187-202.
    Telep, V. G. (1986). The relationship of volunte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to volunteer work satisfac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Virginia.
    Thoits, P. A. (1986). Social support as an assistanc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4(4), 416-423.
    Thompson, B. (2000). Ten commandmen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L. G. Grimm & P. R. Yarnold (Ed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more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pp. 261-283). Washington, DC: APA.
    Trunzo, J. J., & Pinto, B. M. (2003). Social support as a mediator of optimism and distress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1(4), 805-811.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101-160.
    West, S.G., Finch, J. F., & Curran, P. J. (1995).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nonnormal variables: Problems and remedies. In R. Hoyle (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oncepts,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pp. 56-75). Newbury Park, CA: Sage.
    Wilson, J. (2000). Volunteer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 215-240.
    Wright, P. M., & McMahan, G. C. (1992). Alternativ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18, 295-320.
    Wu, C. H., & Yao, G. (2006a). Analysis of factoral invariance across gender in the Taiwan version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ersi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 1259-1268.
    Wu, C. H., & Yao, G. (2006b). Do we need to weight satisfaction scores with importantance ratings in measuring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78, 305-326.
    Wu, C. H., & Yao, G. (2007).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and domain measures of quality of life by three factor structure model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4, 189-202.
    Wu, C. H., Chen, L. H., & Tsai, Y. M. (2009). Longitudinal in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acle. Persi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 396-401.
    Yeh, L. T., Lee, H. I., Chen, S. P., Yu, L., Cheng, H. S., Yao, J. W. et al. (2009). Social support and striatal dopaminergic activities: Is there a connection?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 33, 1141-114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