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立民 Ho, Li-Ming |
---|---|
論文名稱: |
非慣性視覺之平面廣告表現應用與研究 The Research and Creative Design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Applies to Printed Advertisement |
指導教授: |
梁桂嘉
Liang, Kuei-Chi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平面廣告 、視知覺 、完形心理 、非慣性視覺 |
英文關鍵詞: | Print advertisement, Visual perception, Gestalt psychology, Unconventional visua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2 下載:16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平面廣告的演進,隨著時代的變遷與大環境的影響,不但風格形式趨向多元與獨特性,其中最引人注目並造成話題的,往往是挑戰消費者慣常視覺經驗與認知的廣告表現。本論文的主要研究與創作目的是企圖系統性的歸納出「非慣性視覺」之特徵與原則,並探討其實際作為平面廣告設計上的應用與價值性,以追求創新性、創意性的廣告表現,提供給廣告創意人一個可發展的創意思考角度與執行手法。
本創作研究運用質性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從視知覺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探討超現實主義、錯視手法、歐普藝術、立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符號學與廣告學的理論,解析各學說中具非慣性視覺的特徵與風格,以KJ法歸納整理成八大類非慣性視覺表現的手法。並蒐集國內外平面廣告實例印證,最後實際運用非慣性視覺創作法則於平面廣告創作上。
本研究歸結出以下幾項結論:
(一)非慣性視覺取決於不同的視覺元素如何和諧共存、巧妙運用。即使視覺產生的不對稱、不對比的刺激感與不安定性效果,也能因完形心理,在觀者心理自動產生抗衡力量,在知覺上達到視覺平衡,馬上形成心理共感的認同。
(二)從廣告實例的蒐集與分析,可歸結出非慣性視覺主要可分為造形、視覺與心理三大方向。並依技法與特徵,再分為形像特徵轉變、比例大小反差、異物融合變異、多視點透視、矛盾巧合錯視、變動的幻視、物像類比暗喻、符碼圖像化等八大創作法則。創造非合理性的視覺顛覆經驗,才得以吸引觀者注目。
(三)透過非慣性視覺的創作法則實際應用於平面廣告創作上,發現不同表現形式均能呈現獨立個性與風格,另可交互運用達到加乘效果。非慣性視覺表現的重點不在玩弄欺騙視覺的花俏技法,而在展現廣告創意與視覺的層次與深度,觸發觀者共鳴感動的思考與理解,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意義。
With changing of times and influences of the macro environment, Print advertisement is evolving towards diversity and distinctiveness in styles and forms, among which the most eye-catching and sensational advertising presentation tends to challenge what consumers conventionally perceive from their visual experience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and investigate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values to Print advertisement design so that innovative and creative advertising presentation can be pursued to provide advertisement creators with developable techniques for cre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s.
This study employs the techniques of “content analysis” and “text analysi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investigate theories concerning surrealism, visual illusions, optical art, cub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semiotics and adverti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isual perception. This study also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in relevant theories, sums up 8 techniques in the presen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using the K-J Method, collects domestic and foreign Print advertisement cases, and finally applies the creation rules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to Print advertisement. This study concludes as follows:
(1)Unconventional visual is predicated on how different visual elements co-exist harmonically and cleverly used. Even though the visual can produce stimulation from asymmetry and non-contrast and a sense of instability, viewers, owing to the Gestalt psychology, can still automatically produce a counterbalance in their minds and strike a perceptional balance to form a psychological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immediately.
(2)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real advertisements, we can conclude that unconventional visual can be divided into shaping, visual sense and mental effects. Meanwhile, 8 creation rules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image features,” “contrast of size ratios,” “integration and variation of foreign bodies,” “multiple view perspectives,” “contradictions and coincidences in visual illusions,” “vision changes and visual hallucinations,” “image analogies and metaphors,” and “graphical symbols” can be further derived based on the techniqu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tising. Only when non-rational visual subversion experiences are created can viewers be attracted.
(3)By applying the creation rules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to Print advertisement, we may find that different forms of presentation can have their own unique traits and styles. On the other hand, multiple creation rules can be implemented simultaneously to obtain synergistic effects. The presen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visual does not focus on fancy techniques of visual deception, but emphasizes the demonstration of visual layers and depth in advertising creativity to trigger resonance of viewers so that the valuable meaning of advertising is truly and understood.
中文文獻
何耀宗(1975)。平面廣告設計。台北市:雄獅。
黃慶萱(1975)。修辭學。台北市:三民。
顏伯勤(1978)。廣告學。台北市:三民。
王德馨(1981)。廣告學。台北市:三民。
星野克美等著(1988)。符號社會的消費。(黃恆正譯)。台北市:遠流。
吳岳剛(1988)。平面廣告中圖文互動與記憶的關係研究,廣告學研究vol.11。(頁147-178)。
李明明(1989)。馬格利特式幽默的剖析。台北市:藝術家。(頁168)
柳閔生(1990)。版面設計。台北市:幼獅。
沈 謙(1992)。修辭方法析論。台北市:宏翰。
管倖生(1992)。廣告設計。台北市:三民。
楊中芳(1994)。廣告的心理原理。台北市:遠流。
日經廣告研究所編(1995)。廣告創意─表現的科學。(李永清譯)。台北市:朝陽堂。張毓吟(1995)。圖像符號傳播的語文式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鳳蘭(1995)。平面廣告之編排設計分析研究—以時報廣告金像獎雜誌類之電器、食品、交通三項的廣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市。
黃國榮(1996)。超現實表現手法在平面廣告中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台北市。
李幼蒸(1997)。文化符號學。台北市:唐山。
陳文印(1997)。設計解讀。台北市:亞太。
劉振源(1998)。超現實畫派。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頁35-36)。
何瑞方(1999)。隱喻式廣告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何瑋(1999)。超現實表現手法作為圖像表現策略在平面廣告中所發揮之非語辭傳播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新竹。
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1800-1999。台北市:藝術家。
曾玉萍(2000)。New Arrival 中興百貨的意識形態:中興百貨廣告作品全集1988-1999。台北市:滾石。
許舜英(2000)。大量流出。台北市:紅色。
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台北市:揚智。
林金龍(2000)。廣告語言初探,商業設計學報vol.4。(頁53-60)。
陳美蓉、張恬君(2001)。視覺失衡原理與設計創造之同時性。商業設計學報,5,123-134。
韋長華(2001)。以Alessi產品造型設計為例探討符號在情感傳達上的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湯永成(2001)。廣告圖文訊息視覺傳達認知上之比較研究—以不同收入男性
為對象,商業設計學報,第五期。(頁175-194)。台北市:商業設計學報。
李欣頻(2001)。廣告拜物教。台北市:新新聞。
張惠如(2001)。創意精選—平面廣告設計篇。台北市:藝風堂。
劉思量(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市:藝術家。(頁239)
李硯祖主編,蘆影編著,田名璋校定(2002)。視覺傳達設計欣賞。台北市:五南。
蕭湘文(2002)。廣告創意。台北市:五南。
李欣樺(2002)。符號意象在情感及傳達上作用的探究—以坐椅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周 宏(2002)。平面設計中形的心理張力,2002包裝與設計第三期。(頁80-82)。
陳美蓉(2002)。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藝術應用所,新竹。
鄭素勤(2002)。探討透視的空間表現的繪畫動力結構—以達文西與克利的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
王瑞裕(2003)。馬格利特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屏東。
伊 立(2003)。從廣告中視覺表現探討其傳達策略與符號消費觀,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八屆研討會論文集(頁87-92),台北市: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李美惠(2003)。由歐普藝術探討形狀與色彩對比對於視覺知覺之立體感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許琇薇(2003)。類比推理教學對國小學童類比推理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
賴艾如(2003)。平面廣告中隱喻之基底域與目標域相似性類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蕭崇仁(2003)。以視覺心理學探討氣韻生動意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台北市。
何政廣(2003)。馬格利特。台北市:藝術家。
許安琪、邱淑華(2004)。廣告創意。台北市:智揚。
劉建順(2004)。現代廣告學。台北市:智勝。
王瓊芬(2004)。超現實表現手法應用於圖畫書之研究與創作-以「兒童負面情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台北市。
林佳音(2004)。視覺引導作用之設計傳達效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台北市。
陳鳳娟(2004),審美心理學之移情說與同形論在海報設計上的應用—以文化海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林志煒、張金玉、王雅倫(2005)。平面廣告圖像符號意義之初探—以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平面類事務器材項得獎作品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4期。
紀彣岳(2005)。譬喻修辭法對廣告效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桃園。
徐慧君(2005)。解讀百貨公司的文化消費意涵—以中興百貨電視廣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陳上瑜(2005)。幾何錯覺的分類:一個心理解剖學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新竹。
梁麗珍(2005)。達利創作內涵之教材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嘉義。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維與設計方法。台北市:全華。
何智文(2005)。平面廣告文本之符號學與語用學研究。台北市:學富。
林俊良(2005)。基礎設計。台北市:藝風堂。
連德仁(2005)。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角度析論消費者對商品之平面廣告的認知研究。台中市:捷太。
蘇文清(2005),標誌設計作品集。台北市:藝風堂。
周慶華(2006)。語用符號學。台北市:唐山。
管倖生等編著(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市:全華。
蔣載榮(2006)。觀。念。攝影—影像的視覺心理剖析。台北市:雪嶺。
杜婉婷(2006)。廣告標題與圖像意義相符性之研究—以2000~2003時報廣告金像獎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
洪碩延、漆梅君(2006)。視覺傳達設計中之符號理論。中國廣告學刊11期。(頁70-82)。
盧筠凡(2006)。從符號學理論觀點建構視覺圖像創作之研究—以馬戲團的視覺設計風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吳岳剛(2008)。隱喻廣告:理論、研究與實作。台北市:五南。
張淑雅(2008)。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成效研究-以達利之超現實手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
鄭司維(2008)。表演藝術海報的視覺張力表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張雅琳(2009)。馬格利特風格應用於平面廣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台中市。
趙飛帆(2009)。符號學應用於平面廣告創意與視覺風格之影響-以泰國、日本、台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鄭自隆(2009)。廣告與台灣社會變遷。台北市:華泰。
林政緯(2010)。「意識形態風格」之台北市形象廣告設計創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Rudolf Arntheim (1957)。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1985)。台北市:雄獅。
Roland Barthes(1988)。符號學要義。(洪顯勝譯)。台北市:南方。
Ernst Cassirer(1990)。符號、神話、文化。(羅興漢譯)。台北市:結構群。
Sut Jhally(1992)。廣告的符碼。(馮建三譯)。台北市:遠流。
Fiske.John(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譯)。台北市:遠流。
Michola Roukes(1995)。設計的表現形式—想像力的激發。(呂靜修譯)。台北市:六合。
Roland Barthes(1995)。符號學美學。(董文華、王葵等譯)。台北市:商鼎。
Berger(1997)。媒介分析方法。(黃新生譯)。台北市:遠流。
Jacques Maquet (2003)。美感經驗。(武珊珊、王慧姬譯)。台北:雄獅。
Quentin Newark(2003)。何謂平面設計?(張晴雯譯)。新北市:視傳。
John Berger (2005)。觀看的方式。(吳莉君譯)。台北市:城邦。
Paco Asensio編著(2005)。高第與達利。(謝珺容譯)。台中市:好讀。
Robert J. Sternberg(2005)。認知心理學。(李玉琇、蔣文祁譯)。台北市:雙葉書廊。
Richard L.Gregory(2006)。視覺心理學。(瞿錦春、張芬芬譯)。台北市:五南。
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2009)。觀看的實踐。(陳品秀譯)。台北市:三言社。
外文文獻
Ferdinand de Saussure(1966).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New York:Mcgraw-Hill.
Barthes, Roland (1977).Element of semiology.New York;Hill and Wang.
Cassirer, E. (1979).Symbol, Myth and Culture.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pp. 31-33).London:
Routledge.
Barthes, Roland (1983).Fashion system.New York:Hill and Wang.
Seiter, E. (1992).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 Robert(Ed), Channels of
Seminar Press。
參考網站
2012 4AYahoo!創意獎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1日。
網址:http://tw.marketing.campaign.yahoo.net/4a/finalist.html
Lenor fabric softener Gorilla Ads of the World™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3日。
網址:http://adsoftheworld.com/media/print/lenor_fabric_softener_gorilla
Luerzer's Archive - Advertising Worldwide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11日。
網址:http://www.luerzersarchive.net/
Timesawards 時報廣告俱樂部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12日。
網址:http://www.timesawards.com/
廣告王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15日。
網址:http://www.mycfbook.com/
WWF Global上網日期:2012年10月17日。
網址:http://wwf.panda.org/
文建會推廣的數位藝術教育計畫:DBN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0日。
網址:http://www.digiarts.org.tw/Events/index.html
Part II:Pablo Picasso VS. Cubism - yam天空部落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4日。
網址:http://blog.yam.com/sweetsorrow/article/2484166
立體派(Cubisme) 盧人仰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4日。
網址:http://blog.udn.com/lu921/1225023
立體主義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4日。
網址:http://www2.hkedcity.net/sch_files/a/pl/pl-tkp/public_html/artist_main_04.htm
DBN、歐普藝術與視覺效果:阿特拉斯的部落:Xuite日誌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7日。
網址:http://www.atlas-zone.com/art/talk/part_1/art1108820.htm
立體派與科學—畢卡索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8日。
網址:http://life.fhl.net/Art/henri_matisse/matisse04.htm
世界自然基金會 維基百科 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8日。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8%96%E7%95%8C%E8%87%AA%E7%84%B6%E5%9F%BA%E9%87%91%E6%9C%83
抽象表現主義 維基百科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日。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8A%BD%E8%B1%A1%E8%A1%A8%E7%8F%BE%E4%B8%BB%E7%BE%A9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7日。
網址:http://blog.yam.com/bosia/article/1491543
康丁斯基 台灣大學網路教學—戲劇與多媒體藝術風格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4日。
網址: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6_520/sty_20c/painting/kandinsky.htm
視覺窩 人物【福田繁雄】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4日。
網址:http://visualo.blogspot.tw/2008/07/blog-post_28.html
國立台灣大學/知覺心理學非同步網路教學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19日。
網址:http://ceiba.ntu.edu.tw/course/a6b70d/
欺騙眼睛的”詭計”:”會動”的幻覺圖片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5日。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BSjyMqBQUULyqadT26VrJ.w/article?mid=5825
福田繁雄在澳門—海報設計展 上網日期:2012年11月27日。
網址:http://www.icm.gov.mo/exhibition/fukuda/igalleryC.asp
感覺與知覺 奇摩知識+ 上網日期:2012年12月2日。
網址: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103103918
歐普藝術,簡介與名畫作品 上網日期:2012年12月5日。
網址:http://www.elite-view.com/Museum_Art_Op_Art.php
歐普藝術(Optique art)盧人仰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上網日期:2012年12月18日。
網址:http://blog.udn.com/lu921/1225155
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 雷尼‧馬格利特 (1898-1967) 作品欣賞 (28圖)餘相簿 - 藝術大觀園 - Yahoo!奇摩部落格 上網日期:2012年12月18日。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sIB9tYaBFx40I4xqwPN5oA--/article?mid=9471
超現實藝術家--馬格利特 張麗華老師藝術與人文的網站 上網日期:2012年12月21日。
網址:http://sueland.net/xoops/sue_pages/artists/f/a1102/index_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