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志峰 LIN CHIH FENG |
---|---|
論文名稱: |
北宜地區保生大帝信仰及其傳說 The religion and legends of Baosheng Dadi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7 |
中文關鍵詞: | 保生大帝 、大道公 、大龍峒保安宮 、醫藥神 、在地化 、傳說 |
英文關鍵詞: | Baosheng Dadi, Dadaogong, Dalongdong Baoan Temple, god of medicine, localization, legend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580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保生大帝,為臺灣民間信仰重要的神祇之一,俗稱大道公,亦尊稱為吳真人。在臺灣社會民間信仰當中,與天上聖母、福德正神相較,雖然不是最鼎盛的,但全臺主祀保生大帝廟宇的數量統計,戰後至七十年代之間,大約是一百三十座至一百六十座,與其他神明廟宇比較,一直都還排列於前面八、九名,而且分佈於全臺各地。從為數不少的廟宇數量來看,保生大帝在臺灣擁有眾多的信徒,在臺灣民間信仰中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近年來,中國福建與臺灣學術界對於保生大帝信仰也投入越來越多的研究,不過,所探討的題材大多注重於保生大帝的生平出身、神靈事蹟、濟世精神或是保生大帝在臺灣西南部地區的發展,研究成果導引出保生大帝信仰被定位為福建省同安縣族群的守護神或醫藥神屬性的普遍原則,卻忽略了超越同安籍族群或非定位保生大帝為醫藥神的臺灣其他區域。大臺北地區、宜蘭縣地區對保生大帝信仰的認知,即不適用於族群守護神、醫藥神的情形,超越族群開發的大臺北地區及非同安籍優勢的宜蘭縣地區,移墾較臺灣西部地區的開發時間來得晚,因此北宜地區保生大帝的信仰發展也形成在地性的特有文化,
本文針對北宜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分佈及其傳說進行整合與分析,冀能以在地鄉土史的角度詮釋保生大帝信仰在北宜地區所形塑的文化特質,並取得下列三項研究成果:
(一) 更加完整認識北宜地區的保生大帝信仰
(二) 呈現北臺灣的保生大帝信仰多元的宗教現象
(三) 進一步了解北宜地區保生大帝信仰傳說在地化過程
Baosheng Dadi(The Emperor of Life Protection), one of the important gods in Taiwanese religions, was commonly well- known as Dadaogong(the Lord of Morality) and was called Wu Zhenren. Of all the religions in Taiwan, Baosheng Dadi does not ha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religious followers in comparison with Mazu(Maternal Deity) and Earth God, but statistic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130 to 160 temples consecrating Baosheng Dadi from World War II to 1980’s, which stands 8 or 9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gods and the temples spread all over Taiwan. From the number of the temples, we know that Baosheng Dadi has many religious followers and has much influence on Taiwanese religions.
Recently, people in the academic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PRC and Taiwan have been dedicated to the researches of Baosheng Dadi, but most of them focused on the biography, the miracles, the spirit of saving the world or Baosheng Dadi’s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aiwan.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 led to the common principle of regarding Baosheng Dadi as the god of life protection or medicine belonging to the ethnic group of Tongan County of Fujian Province, PRC; however, it ignored Taiwan or other areas that did not regard Baosheng Dadi as the god of medicine. The cognition of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County did not apply to the god of life protection or medicine. People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immigrated and exploited the land later than thos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aiwan; therefore, the religion of Baosheng Dadi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have become its locally specific culture.
The thesis is trying to integrate and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Baosheng Dadi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and its legends as well. We are expecting to explain the religion of Baosheng Dadi in detail and the cultural trait it has made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local village history. The three outcomes gotten are as follows:
(A) Know more about the religion of Baosheng Dadi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B) Present the phenomenon of multi-religion of Baosheng Dadi in northern Taiwan.
(C) Understand further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about the religion of Baosheng Dadi around the Greater Taipei and Yilan.
一、史料
《臺灣日日新報》
〈大帝遶境〉明治卅三年四月十七日,第六版。
〈大帝遶境〉明治卅三年三月卅日,第四版。
〈賽神紀盛〉明治三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第四版。
〈不孝者戒〉明治四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第五版。
〈大龍峒保安宮歷史〉大正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第六版。
〈保生大帝祭典盛況〉大正十四年四月七日,第四版。
《台灣新報》
〈大帝游境〉明治三十年四月三十日,第百九十號。
王必昌纂輯
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范咸
1961《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馬偕
1960《臺灣六記》,臺灣研究叢刊第69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文達
1961《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培桂主修
1961《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瑛主修
1968《海澄縣志》【藝文志,22卷】,中國方志叢書第92號,臺北:成文。
謝金鑾
1961《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二、專書
方友義、方文圖、林美治主編
1993《吳真人藥籤與中草藥研究》,厦門市:厦門大學出版社。
王世慶
1994《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
仇德哉
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中市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尾崎保子
2007《保生大帝-臺北大龍峒保安宮の世界》,日本橫濱市:春風社。
李明珠
2009《典藏保安宮—古蹟修復紀實》,臺北市:巨流。
李世偉總編纂,廖武治監修,
2005《新修大龍峒保安宮志》,臺北市: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
李鴻澤總企劃
2000《保生大帝在樹林—走過1788-2000年歲月》,臺北縣:財團法人臺北縣樹林濟宮。
林榮主編
1979《宜蘭縣寺廟專輯》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林國平彭文宇,
1993《福建民間信仰》,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吳瑞雲
1986《大龍峒史蹟源流》,臺北市:臺北市大龍國小百週年校籌備會。
范正義
2006《保生大帝信仰與閩南社會》,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范正義
2008《保生大帝-吳真人信仰的由來與分靈》,北京市:宗教出版社。
陳支平
2004《民間文書與臺灣社會的經濟史》,長沙市:岳麓書社。
厦門吳真人研究會、青礁慈東宮董事會編
1992《吳真人研究》,厦門市:鷺江出版社。
張介人主編
1981《臺北保安宮專誌》,臺北市: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
張建隆
1996《尋找老淡水》,臺北縣:縣立文化中心。
張國舉主編
1990《吳真人學術研究文集》,厦門市:厦門大學出版社。
黃文博
1994《南瀛刈香誌》,臺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
游謙、施芳瓏
2003《宜蘭縣民間信仰》【宜蘭縣史系列社會類4】,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董芳苑
2008《臺灣宗教大觀》,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鄭志明總編輯
1988《全國佛剎道觀總覽-保生大帝專輯(上)》,臺北市: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
鈴木清一郎著,高賢治、馮作民編譯
1981《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
楊蓮福
2006《蘆洲古厝的故事》,臺北縣:博揚文化。
謝貴文
2011《保生大帝信仰研究》,高雄市:春暉。
魏淑貞主編,
1994《台灣廟宇文化大系卷伍、保生大帝卷》,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社。
瞿海源
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臺北市:桂冠。
三、期刊論文
丁荷生、鄭振滿
1993〈閩台道教與民間諸神崇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期,頁33-52。
王世慶
1994〈民間信仰在不同祖籍的鄉村歷史〉,《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頁295-372。
王見川
2006〈保生大帝的信仰與傳說初探〉,《道統之美》4期,頁42-50。
王見川、李世偉
2001〈日本據臺以來大龍峒保安宮概況〉,《臺北文獻》135期,頁57-83。
王志文
2002〈淡水河岸保生大帝神會之角頭分布-以蘆洲、社子的兌山李為例〉,《臺北保安宮保生大帝信仰學術研討會》,頁33。
孔令信
1999〈大道公吳夲醫療文化的探討與啟發-對87年桃園三國小痢疾流行事件之檢查〉,《銘傳學刊》10卷2期,頁195-215。
朱天順
1990〈保生大帝(吳夲)的分析傳說分析〉,《吳真人學術研究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79。
余光弘
1982〈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所民族研究所集刊53期》,頁67~105。
阮昌銳
1994〈保生大帝信仰與傳說〉,《臺灣廟宇文化大系,(伍),保生大帝卷》,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頁6-11。
沈孝宇、郭大玄
2013〈光復後大龍峒文教發展與經驗感受〉,《國教新知》60卷1期,頁51-59。
李世偉
2006〈臺灣保生大帝的信仰與文化〉,《心鏡宗教季刊》10期,頁36-39。
李世偉
2009〈從原鄉到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的形成與發展〉,《2008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頁111-122。
李世偉
2008〈神聖的試煉--過火習俗〉,《心鏡宗教季刊》18期,頁18-20。
周正義
2007〈大道公信仰的傳統與現代思維〉,《國家與教育》3期,頁85-96。
卓克華
2003〈新港大興宮笨港滄桑見證者〉,《新世紀宗教研究》1卷3期,頁143-171。
黃俊文
2004〈民俗醫療(童乩)-以民安宮保生大帝為例的訪查報告〉,《中正歷史學刊》7期,頁143-167。
黃敦厚
2004〈大甲地區保生帝信仰〉,《臺灣源流》26期,頁107-111。
吳建昇
2008〈台江浮覆地的拓墾與「東八保」大道公信仰之研究〉,《台南文化》62期,頁81-108。
林美容
2005〈臺灣保生大帝信仰及其廟宇相關書目〉,《臺灣文獻》56卷2期,頁154-178。
林美容、王俊凱
2005〈臺灣保生大帝信仰與分布〉,《真人》16期。
林新欽
1995〈身體健康的保護神:保生大帝〉,《豐年半月刊》45卷7期,頁58-61。
林國平
1999〈福建傳統社會民俗療法和寺廟藥籤〉,《宜蘭文獻雜誌》37期,頁80。
金真
1992〈醫藥之神-保生大帝〉,《客家》27卷50期,頁35-38。
高振宏
2006〈保生大帝與吳真人傳說研究-以明清方志資料為主的初步考察〉,《2006保生大帝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頁4-34。
陳志強
2007〈北臺灣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淡水三芝地區九年輪祀八庄大道公信仰〉,《北縣文化》93 期,頁64-73。
陳祥水
1999-2001〈阿蘭城的社會與文化變遷〉,國科會研究計劃。
陳彗瑛
1996〈古蹟在時代中的新使命-推展社區文化的古廟保安宮〉,《成人之美》13期,頁19-20。
陳勝崑
1980〈臺灣民間醫藥:保生大帝與虎爺〉,《健康世界》49期,頁98-100。
溫振華
1980〈清代一個臺灣鄉村宗教組織的演變〉,《史聯雜誌》1卷1期,頁91-107。
溫振華
1989〈清代臺北盆地漢人社會祭祀圈之演變〉,《臺北文獻》88期,頁1-42。
溫振華
1998〈清朝小雞籠社初探〉,《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5期,頁17-23。
溫振華
1999〈清代三芝一帶漢人的拓墾〉,《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9期,頁4-11。
楊宗祐
2010〈臺南市安南區保生大帝信仰研究〉,《臺灣民俗藝術彙刊》6期,頁102-117。
張珣
2007〈民間寺廟的醫療儀式與象徵資源-以臺北市保安宮為例〉,《新世紀宗教研究》6卷1期,頁1-27。
張智欽
2004〈宜蘭地區三山國王廟信仰與族群互動〉,《「宜蘭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縣:宜蘭縣史館,頁644-647。
新生帝王廟
2003〈新生帝王廟沿革〉,《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第五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刊》,頁6。
黃丁盛
2007〈隔海遙寄的保生大帝祭典--學甲上白礁〉,《新活水》10期,頁70-71。
黃得時
1955〈保生大帝傳說〉,《南瀛文獻》2卷3期,頁32-35。
黃麗芬 ; 黃麗雪 ; 黃美芳
2007〈論保生大帝信仰的文化意涵-以臺南縣為例〉,《民俗與文化》4期,頁109-146。
道教月刊編輯部
2007〈廈門青礁保生大帝金門巡安〉,《道教月刊》21期,頁22-23。
董芳苑
1996〈臺灣民間信仰之正視〉,《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市:常民文化,頁58。
劉枝萬
1960〈臺灣省寺廟教堂(名稱主神地址)調查表〉,《臺灣文獻》 11卷2期,頁37-236。
劉枝萬
1982〈臺北縣樹林鎮建醮祭典〉,《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市:聯經,頁93-144。
蔡文婷
1992〈保佑眾生,濟世安民-保生大帝〉,《光華》17卷5期,頁92-95。
蔡欣茹訪談整理
1999〈黃財龍.游金生先生訪談錄-尾塹保安宮保生大帝醫療軼事〉,《宜蘭文獻雜誌》37期,頁90-99。
賴子清
1985〈大龍峒孔廟與保安宮脞談〉,《臺北文獻》74期,頁189-218。
謝貴文
2007〈當前臺灣保生大帝信仰的發展-以全國保生大帝廟宇聯誼會為中心的分析〉,《臺北文獻》161期,頁153-175。
謝貴文
2007〈高雄市的保生大帝信仰〉,《高市文獻》20卷1期,頁154-173。
謝貴文
2009〈從神醫到醫神-保生大帝信仰道教化之考察〉,《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3期,頁37-57。
謝貴文
2010〈保生大帝信仰研究的回顧與分析〉,《世界宗教學刊》16期,頁95-124。
謝貴文
2011〈從清代臺灣的保生大帝信仰看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關係〉,《新世紀宗教研究》9卷4期,頁85-112。
謝貴文
2011〈傳說、性別與神格--從「大道公風,媽祖婆雨」談起〉,《臺灣文獻》 62卷3期,頁191-225。
謝貴文
2011〈海峽兩岸宗教交流的「保生大帝模式」〉,《展望與探索》9卷3期,頁50-65。
簡雪玲
2012〈彰化大城咸安宮的信仰與祭祀圈〉,《彰化文獻》17期,頁107-126。
戴寶村
1999〈淡水、三芝地區的大道公信仰〉,《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59卷,頁18-31。。
羅耀九
1992〈吳夲神化的宗教意識探源〉,《吳真人研究》,厦門:鷺江出版社,頁59。
四、學位論文
王允瑄
2010〈學甲地區祭祀圈組織與聚落發展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志文
2004〈臺閩同源宗族空間組織差異研究-以臺北淡水河岸;與厦門環西北海域〉,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郁雅
2002〈臺南市保生大帝信仰研究〉,臺南市: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佩冠
2011〈台南市六興境開山宮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佳玉
2011〈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家姓戲研究〉,臺北市: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所碩士論文。
林子惟
2006〈宗教活動對社區與文化觀光之意義-以高雄縣湖內鄉慈濟宮五朝祈安醮典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所碩士論文
林炳宏
2011〈台南府城虎爺信仰研究-以主祀保生大帝、福德正神廟宇為論述中心〉,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映瑾
2010〈為古蹟說好聽的故事-大龍峒保安宮解說「老師」的兒童導覽研究〉,新北市: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沛琳
2005〈寺廟文化藝術功能之探討-台北保安宮為個案〉,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所碩士論文。
胡嘉琳
2011〈行銷保生大帝-台南縣歸仁鄉仁壽宮的新興宗教化(1945-2010)〉,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洪嘉臨
2010〈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宗教休閒治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運動休閒管理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洪資殷
2005〈保生大帝、土地公與西秦王爺之虎爺形態研究-以台南市、高雄市為例〉,高雄縣: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明福
2011〈組織與活動-臺南府城大觀音亭興濟宮的發展與變化〉,新北市: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
許毓芳
2011,〈高雄市左營慈濟宮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宗教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培卿
2001〈台灣寺廟建築剪黏裝飾施作程序之調查研究-以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後殿〕為例〉,臺北市: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雅惠
2006〈廟宇空間及其使用之研究-以大龍峒保安宮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之榕
2008〈台北保安宮推展社區成人教育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張甫豪
2007〈宗教團體志工經營與宗教發展-大龍峒保安宮為例〉,新北市:真理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庭榕
2006〈非營利組織的策略性行銷-以台北保安宮為例〉,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
張學宜〈文化資產之知覺價值與參訪需求探討─以大龍峒保安宮為例〉,臺中市:亞洲大學國際企業所碩士論文。
黃麗芬
2002〈保生大帝信仰文化意涵的研究-以臺南縣為例〉,臺南市: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振華
1978〈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惠萍
2009〈宗教行銷活動與信仰之探討-以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例〉,新北市:輔仁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
楊宗祐
2009〈台南市安南區保生大帝聯庄祭祀組織之研究〉,台北縣: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永馨
2012〈臺北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靈籤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所碩士論文。
鄭孝威
1999〈台灣傳統木構架資料數位化之初步研究-以大龍峒保安宮之鼓樓為例〉,臺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凌
2009〈大龍峒保安宮的老祖力士會〉,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論文。
謝清全
2007〈寺廟治理網絡的變遷:以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為例〉,臺北市: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闕麗美
2005〈論廟宇再造及其因素之分析—大龍峒保安宮個案研究〉,新北市:真理大學宗教所碩士論文。
五、口述訪談
林志峰訪問,歐幸郎先生訪談記錄,2010/12/19。
林志峰訪問,大道公會網頁管理者-陳志強先生訪談記錄,2014/03/15。
林志峰訪問,2005年北新庄爐主-姚文山訪談記錄,2014/04/16。
六、網路資料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http://digitalarchives.tw/
《臺灣舊照片資料庫》:http://photo.lib.ntu.edu.tw/pic/db/oldphoto.jsp
《大龍峒保安宮》官方網站:http://www.baoan.org.tw/
《九年輪祀八庄大道公》:http://www.918.org.tw/default.asp
《維基百科-新北市行政區圖》: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C%97%E5%B8%82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html
《社區通-淡水蔡家村》:
http://sixstar.moc.gov.tw/blog/tsaiyin/videoListAction.do?method=doVedioView&
vedioId=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