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胡育婷 |
---|---|
論文名稱: |
「性意識」的解構應用在海報設計之創作研究 |
指導教授: | 康台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4 |
中文關鍵詞: | 性意識 、符號學 、超現實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47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形成是因循創作者的創作理念而著,本研究以性意識的解構之表現形式為主題,以當代「性」所發展的現況為內容,一方面分析「性」的延革與發展;另一方面從造形、建築、文學、音樂、繪畫、電影、視覺傳達設計等角度探討「性」藝術的實踐,進而找出創作的形式與風格。
文中分析「性意識」的意涵與理論,探討當代的「性」現象及「性」
議題在保守與開放的矛盾掙扎中的表現所衍生的社會意義,探索「性意識」的解構所形¬¬¬¬成的圖像與符號,期透過尋找類似符碼存在之藝術作品與當代創作作品之相關議題進行分析研究。
有鑒於關於「性」及情慾議題的創作風格形式,實屬多樣豐富,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在檢視、研究眾多在藝術及設計表現風格形式後,擬試著以符號學應用於設計的形式著手,將過去深植於大眾印象中有關「性」的符碼,予以解構、重組再解構,以期製造一個具有新意的視覺符碼。
文中除了對創作作品加以說明,最後並提出幾項結論與建議:
(一) 知識全球化下,文化形式的開放為必然的趨勢之際,後現代社會非主流文化之形式可作為表現的另一探索,然由於此形式在國內外履履的獲獎肯定下,反而成為藝術表現的重要風格。
(二) 以人為本。尊重多元的性取向及性癖好。是人們忠於自我的慾望體現,也是人的意志的自由表現。
(三) 透過超現實的視野,體視潛意識中的情慾世界,進而重新組織實體的結構。注重觀點,以拆解、拼貼、並置,思考形態與組成的新關係。
(四) 應當時時刻刻以尊重文化的多元性觀點出發,在設計創作的形式上勇於開發創新,畢竟,藝術的價值不就在於創造包容多元詮釋的可能性。
除作為筆者日後努力的方向外,並寄望能對台灣未來視覺傳達之多元發 展盡棉薄之力。
關鍵字:1. 性意識、2. 符號學、3. 超現實
參考文獻
傅柯著,1989,性意識史(第一卷),桂冠出版社。
張小虹,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店。
劉達臨著,2005,世界性史圖鑒,鄭州大學出版社。
李銀河,2001,傅柯與性-解讀傅柯《性史》,山東:人民出版社。
張紅,2006,從禁忌到解放:20世紀西方性觀念的演變,重慶出版社。
莊慧秋,1995,台灣情色報告,台北:張老師文化。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台北:皇冠。
何春蕤,1966,性心情-治療與解放的新性學報告,台北:張老師。
卡維波,1994,性解放的政治(何春蕤編,1997),台北:元尊。
甯應斌,2005,性解放思想史的初步札記,性/別研究第3.4期。
王雅各,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
弗洛伊德,2007,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弗洛伊德文集,胡桃木文化。
勞倫斯,1993,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林語堂譯),譯林出版社。
林語堂,2005,紅牡丹,遠景出版社。
李幼燕,1999,理論符號學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何新,1987,現象的符號,人民文學出版社。
王紅旗,1992,生活中的神秘符號,中國華僑出版社。
劉達臨,2006,愛經與秘戲:中國與印度的性文化探秘,中國友誼出版。
筏蹉衍那,1994,印度愛經(王振華譯),安佳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