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幸君 |
---|---|
論文名稱: |
篇章意象組織論──以古典詩歌為考察範圍 |
指導教授: |
陳滿銘
Chen, Man-Ming 蔡宗陽 Tsai, Tsung-Y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5 |
中文關鍵詞: | 篇章 、篇章結構 、章法 、意象 、意象組織 、邏輯思維 、詩歌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0 下載:3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從思維的角度探討邏輯思維與意象組織的關係,結合意象學與章法學,探討篇章意象在謀篇佈局上的邏輯條理,找出意象之間的深層聯繫,以期在整體意象的層面上建立精確而有系統的篇章意象組織論。
在廣義的意象學中,以邏輯思維而言,將「景」(物)或「事」等各種內容材料,結合「情」或「理」,訴諸偏於客觀的聯想、想像,前後加以安排,而成邏輯條理,即是「意象的組織」;就篇章的安排而言,便是「章法學」的範疇。以哲學的角度而言,「意」與「象」為陰陽、剛柔的二元關係,因此意象的組織是建立在二元(陰陽、剛柔)的基礎之上;陰陽二元互動的歷程,可以說是秩序、變化、聯貫、統一的循環過程,整體呈現的是「二而一(0)」或「一(0)而二」的結構,因此,「秩序、變化、聯貫、統一」便是意象組織的四大規律。這四大律相輔相濟,互有依存關係;組依此四大規律,篇章意象經過組織、渾然融合之後,便是一篇作品意象整體美感的呈現;鑑賞時,便是依著四大律的組織條理,深入篇章內在的意蘊。
因此,本論文以古典詩歌為考察範圍,依循意象組織的四大原則,觀察篇章「先意後象」與「先象後意」的秩序性組織,「意-象-意」與「象-意-象」的變化性組織,「調和性」、「對比性」和「包孕性」三種聯貫性組織,以及找出篇章中關鍵的「核心結構」,觀察以「綱領」統一內容以及「主旨」統一全篇的統一性組織,並且從審美的角度,探討篇章意象組織呈現的秩序之美、變化之美、聯貫之美以及統一之美。如果一篇作品的意象組織合乎秩序、富於變化、形成聯貫,最後達成意象的統一,那麼這篇作品必具有美感。
本論文藉由處理篇章意象的深層邏輯條理,挖掘其內在的聯繫,並結合篇章作品的分析,兼顧理論與實用,建立篇章意象組織的系統,相信在創作、鑑賞、教學等途徑上,能夠開拓出一條深入篇章意蘊與美感的道路。
一、專書
(一)古籍
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
鍾嶸著、楊祖聿校注:《詩品校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月。
王充著、黃暉校釋:《論衡校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12月。
司空圖著、杜黎均譯注:《二十四詩品譯注評析》,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6月。
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收自《百部叢書集成》,板橋:藝文印書館,1967-1968年。
郝經:〈答友人論文法書〉,收自《郝文忠公陵川文集》,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仇兆鰲注:《杜詩詳註》,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
王夫之:《薑齊詩話》,收於丁福保編《清詩話》,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12月。
姚鼐:《惜抱軒文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83年10月。
劉熙載著、袁津琥校注:《藝概注稿》,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7月。
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11月。
馮浩箋注:《玉谿生詩集箋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8月。
況周頤:《蕙風詞話》,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8月。
浦起龍:《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0月。
吳闓生:《古文範》,臺北:台灣中華書局,上編二,1973年3月。
宋文蔚:《評註文法津梁》,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2月修訂二版。
陳廷焯著、屈興國校注:《白雨齋詞話足本校注》,山東:齊魯書社,1983年11月。
吳曾祺:《涵芬樓文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9月四版。
顧龍振:《詩學指南》,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4月再版。
方東樹:《昭昧詹言》,土城: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1月。
譚獻:《篋中詞》,永和:鼎文書局,1971年9月。
(二)近、現代
1、意象學類
仇小屏:《篇章意象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10月。
王長俊:《詩歌意象學》,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年。
王澤龍:《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古遠清:《留得枯荷聽雨聲:詩詞意象的魅力》,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1月。
吳曉:《詩歌與人生: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5年3月。
胡雪岡:《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年10月二版。
夏之放:《文學意象論》: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袁行霈:《中國詩歌意象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5月。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11月一版。
陳師滿銘:《篇章意象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1年3月。
陳師滿銘:《意象學廣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11月。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7月。
黎志敏:《詩學構建:形式與意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
2、語言、辭章(含章法)學類
仇小屏:《篇章結構類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7月再版。
仇小屏:《章法新視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
吳應天;《文章結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3月。
夏薇薇:《賓主章法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陳師滿銘:《章法學新裁》,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
陳師滿銘:《章法學論粹》,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
陳師滿銘:《章法學綜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6月。
陳師滿銘:《篇章結構學》,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5年5月。
陳師滿銘:《辭章學十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5月。
陳師滿銘:《章法結構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2年2月。
張志公著、王本華編:《漢語辭章學論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
張會恩、曾祥芹:《文章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章微穎:《中學國文教學法》,臺北:蘭臺書局,1973年10月再版。
黃淑貞:《辭章章法四大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1月
鄭頤壽:《辭章學概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頤壽:《辭章學導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11月。
鄭頤壽主編、陳師滿銘名譽主編:《大學辭章學》,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鄭文貞:《篇章修辭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
3、哲學類
吳怡:《中庸誠的哲學》,臺北:三民書局,1993年10月五版。
徐志銳:《周易大傳新注》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10月初版。
涂光社:《因動成勢》,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10月。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0月四版。
徐志銳:《周易陰陽八卦說解》,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3月初版。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2月增訂初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公司,1991年12月。
馮友蘭:《馮友蘭選集》(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修訂三版。
熊十力:《十力語要》,臺北:明文書局,1989年8月。
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三版。
韓康伯注:《雜卦傳》,收自《周易二種》,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7月。
戴璉璋:《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6月。
4、心理學及藝術美學類
于君、閻景翰等主編:《寫作藝術大辭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三信出版社,1975年8月。
吳功正:《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李澤厚:《美學論集》,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9月。
李元洛:《詩美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7年7月二版。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姜一涵、邱燮友、曾昭旭、楊惠南、陳清香、張清治:《中國美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2年12月。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0月。
張涵:《美學大觀》,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陳望道:《美學概論》,臺北:文鏡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2月。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二版。
董小玉:《文學創作與審美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
蔣孔陽等:《美與審美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歐陽周、顧建華、宋凡聖等:《美學新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蘇珊‧郎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
5、文學理論及古典詩詞鑑賞類
上海古籍出版社主編:《古詩觀止》,先秦~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11月。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毛正夫:《中國古代詩學本體論闡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4月。
李夢生:《元明詩選》,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5月再版。
吳戰壘:《中國詩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1月。
周振甫:《文學風格例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
金性堯選注:《宋詩三百首》,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8年4月。
唐圭璋選釋:《唐宋詞簡釋》,臺北:鼎文書局,2001年5月。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析評》,臺北:文津出版社,1981年4月三版。
陳向春:《中國古典詩歌主題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
陳銘:《說詩: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味》,臺北:未來書城公司,2004年2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香港:大光出版社,1961年2月。
陳邦炎主編:《詞林觀止》,唐五代卷,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8月再版。
陳邦炎主編:《詞林觀止》,北宋卷,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8月再版。
陳邦炎主編:《詞林觀止》,金元明卷,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8月再版。
陳邦炎主編:《詞林觀止》,清代卷,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2年8月再版。
張師春榮選注:《公無渡河:樂府詩賞析》,土城:成陽出版公司,2000年11月。
張師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
張高評:《宋詩之傳承與開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3月。
莊惠宜註譯:《宋詩三百首》,臺南:文國書局,2001年4月。
黃永武、張高評合著:《唐詩三百首鑑賞》,(上、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11月。
黃永武:《新增本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9月。
楊匡漢:《詩學心裁》,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
楊海明:《宋詞三百首鑑賞》,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11月。
喻守真編著:《唐詩三百首詳析》,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9月。
葉嘉瑩:《風景舊曾諳──葉嘉瑩說詩談詞》,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6年。
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蘇文擢:《說詩晬語詮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10月修訂再版。
6、思維類及其他
王維鏞:《語言與思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朱長超:《思維的歷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楊春鼎:《直覺、表象與思維》,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5月。
二、學位論文
李靜雯:《辭章意象表現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6月。
胡雅雯:《李煜詞篇章意象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2008年6月。
程汶宣:《李清照詞篇章意象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2006年7月。
黃淑貞:《主旨(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析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蒲基維:《章法風格析論──以《蘇軾詞》與《姜夔詞》為考察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1994年6月。
謝美瑩:《王維山水詩意象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2008年8月。
謝永珍:《詩歌意象教學析論──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考察範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論文,2009年1月。
蘇睿琪:《眷村圖象•追憶•認同──朱天心90年代小說篇章意象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8年6月。
三、期刊及研討會論文
王希杰:〈陳滿銘教授和章法學〉,《畢節學院學報》96期,2008年2月,頁1-6。
仇小屏:〈談章法在國中國文課文裡的應用〉,《國文天地》15卷6期,1999年11月,頁66-76。
仇小屏:〈論「圖底」章法的空間結構〉,《國文天地》17卷5期,2001年10月,頁100-104。
仇小屏:〈論常見於國小國語課文的幾類章法 —以因果類、映襯類、時間類章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一期,2004年3月,頁23-46。
仇小屏:〈論雙軌式綱領〉,收自《修辭論叢》第六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1月,頁677-700。
仇小屏:〈論篇章意象之系統──以古典詩詞為考察對象〉,《文與哲》第七期,2005年12月,頁181-208。
白金銑:〈《周易》「位移性格」哲學初詮〉,《中國學術年刊》23期,2002年6月,頁1-33。
陳佳君:〈論章法之族性〉,收自鄭頤壽主編:《辭章學論文集》,福建: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2年12月,頁145-163。
陳佳君:〈論章法之「四虛實」〉,收自《修辭論叢》第五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1月,頁777-809。
陳師滿銘〈談篇章結構(下)──以中學國文教材為例〉,《國文天地》15卷6期,1999年11月,頁57-66。
陳師滿銘〈論章法與情意的關係〉,《國文天地》17卷6期,2001年11月,頁104-108。
陳師滿銘:〈論幾種特殊的章法〉,《國文學報》第三十一期,2002年6月,頁175-204。
陳師滿銘:〈論「因果」章法的母性〉,《國文天地》18卷7期,2002年12月,頁94-101。
陳師滿銘:〈論章法的哲學基礎〉,《國文學報》第三十二期,2002年12月,頁87-126。
陳師滿銘:〈章法的「移位」、「轉位」結構論〉,《師大學報‧人文社會類》43卷2期,2004年10月,頁1-22。
陳師滿銘〈章法的包孕式結構(下)〉,《國文天地》21卷10期,2006年3月,頁92-98。
陳師滿銘:〈章法包孕式結構──以「多」、「二」「一(0)」螺旋結構切入作考察〉,《江南大學學報》第5卷第4期,2006年8月,頁85-90。
陳師滿銘:〈論意象之組合方式──以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所論為考察範圍〉,《東吳中文學報》14期,2007年11月,頁89-128。
陳師滿銘:〈意、象互動論──以「一意多象」與「一象多意」為考察範圍〉,《文與哲》第十一期,2007年12月,頁453-480。
陳師滿銘:〈章法風格中剛柔成份的量化〉,《國文天地》19卷6期,2012年1月,頁86-93。
蒲基維:〈論「圖底」章法的時間結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二卷六期,2002年4月,頁195-208。
顏智英:〈東坡詞篇章結構探析──以黃州作〈浣溪紗〉五首為考察對象〉,《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2004年10月,頁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