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以叡
Yi-Jui, Chen
論文名稱: 小學生眼中的英語課
Elementary students’ views on the English class
指導教授: 湯仁燕
Tang, Ren-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9
中文關鍵詞: 學生觀點學生教育經驗英語課
英文關鍵詞: students’ perspectives, students’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English clas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臺北市一班小學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輔以問卷調查與觀察的方式,瞭解個案班級學生對於英語課的看法,並試圖瞭解學生觀點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學生觀點具有的特質,簡言之,本研究目的如下:
    壹、瞭解國小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觀點與看法。
    貳、分析影響國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觀點的因素。
    參、分析國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觀點的特質。
    肆、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對英語教學實務與學生觀點研究的省思與啟示

    研究結果顯示,在個案班級學生眼中,英語課是一門「未來生活」才用得到的課。個案班級學生認為學好英語的方法是「反覆練習」,英語教學是「不斷重複」的活動,英語教材「不有趣、不生活化」,英語評量沒有評估到學生的英語能力。影響個案班級學生對英語課的觀點有五,分別為學生身邊重要他人影響、教師教學、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補習經驗,以及學生個人喜好。個案班級學生對英語課的觀點具有「用評價來表達自己想法」、「以實際用處進行思考」、「多表達負面看法」、「具有成熟一面」的特質。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結論與對英語課程與教學與學生觀點研究之省思。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4th grade students’ perspectives about English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were applied in this study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portray students’ perspectives about English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2) to discover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perspectives; (3) to explore the natures of students’ perspecti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think English class is a class for future, and the way 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through repeatedly practices. They also think the English teaching is a repeated activity, the English textbooks are not interesting and not related to daily life, and the English tests do not assessment their English abilities. Moreover, students’ perspectives are affected by their important others, their teacher’s teaching, their life experiences, their experiences of attending cram school and their personal temperament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s have features of using judgment to express their ideas, using practical usages to consider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English, usually sharing their negative opinions, and thinking mature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are provid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students’ perspectiv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生觀點研究與學生教育經驗研究 9 第二節 學生觀點研究的挑戰與運用 13 第三節 影響學生觀點之因素 16 第四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特色與實施現況 2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4 第三節 研究場域 42 第四節 研究實施歷程 46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9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54 第七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 5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57 第一節 學生對英語學習價值的觀點 57 第二節 學生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觀點 66 第三節 學生對英語教學的觀點 75 第四節 學生對英語教材的觀點 89 第五節 學生對英語評量的觀點 110 第五章 結論與省思 11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9 第二節 研究省思 125 參考文獻 133 中文部分 133 外文部分 138 附錄 141 附錄一 141 附錄二 144 附錄三 145 附錄四 146 附錄五 148 附錄六 154 附錄七 157 附錄八 158

    中文部分
    王心怡(2007) 。女孩們的課業生活:高中女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文科(2006) 。課程與教學論(第六版) 。臺北市:五南。
    白瑩潔(2008) 。學生的課程詮釋―以建中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白錦門(1994) 。個案法之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江莉儀(2007) 。兒童早期的英語學習經驗對國小三年級正式英語學習影響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玉汝(2006) 。國中學生對英語課的詮釋-ㄧ個班級的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佩瑜(2005) 。傳統教室與網路教學環境中思考風格、學業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啟綜(2010,6月11日) 。英語加1節 北市推實驗案。 國語日報。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epaper/pa_his.asp
    李介耀(2007) 。國小校園英語生活環境對英語學習成就的影響: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別、合作學習與自我效能為干擾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杜宜芝(2009) 。大學通識教育之懸缺課程研究:以政大學生觀點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雪美(1997) 。國小英語學習經驗對國中英語學習表現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尚榮安(譯)(2001) 。R. K. Yin著。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Research) 。臺北市:弘智文化。
    林素花(2002) 。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嘉莉(2009)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先前英語學習經驗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耀弘(2008) 。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武曉梅(2004) 。成人學生的補校教育觀-一個國小補校班級的民族誌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范信賢、謝小芩(1999) 。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生主體性。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頁126-143)。臺北市:揚智。
    徐筱宇(2005)。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綺穗 (2000) 。談學生的課程經驗。國教之友,52(2),65-71。
    朗文(2008)。New go superkids! 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高淑清(2008) 。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張麗娟(2010) 。五、六年級學童對英語教學評量之觀感,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麗娟(2010) 。五、六年級學童對英語教學評量之觀感,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教育部(1998)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草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臺北:教育部。
    莊采珂(1999) 。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郭玉霞(主編)(2010) 。質性研究資料分析:Nvivo 8活用寶典。臺北市:高等教育。
    郭淑莉(2004) 。國民小學英語教科書活動練習之分析比較,國立中正大學外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依照(2006) 。國一學生性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怡君(1994) 。臺北區公立高中學生學習策略、學業興趣及性向與英、數兩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怡華(2001) 。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致嘉(1994) 。國中學生性別、班級類型對師生互動、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勝雄(2003) 。不同體育課程設計模式對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慧琴、鄒文莉(2005) 。單字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形之研究。課程與教學,8(2),101-121。
    陳錦芬(2004) 。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之探討與建議。教育研究月刊,127,130-143。
    陳錦芬(2008) 。臺北市91-95學年國民小學英語教學之回顧、檢討與建議。國民教育,48(5),3-15。
    陳靜怡(2008) 。國中學生對國語文課程詮釋之研究―以一所鄉村學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瓊娟(2001) 。兒童英語教材中教學活動設計研究:溝通度與上下文境分析,靜宜大學英國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彭慧君(2008) 。桃園縣國際英語村實施意見探究-五年級學生觀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月嬋(1999) 。師院生體育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淑芬(2010) 。國小二年級體驗式寫作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黃鴻文(2003) 。國民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臺北市:學富。
    黃鴻文、武曉梅(2007) 。我們要識字:一群國小補校中高齡婦女學生的課程觀。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69-110。
    黃鴻文、湯仁燕(2005) 。學生如何詮釋學校課程?。教育研究集刊,51(2) ,99-131。
    楊靜芬(2004) 。兒童英語教學之省思。國民教育,44(5),51-55。
    葉重新(2001)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詹餘靜(2004) 。教師、教學、評量與教材—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英語教學探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7(1),167-196。
    廖季瑄(2008) 。國小英語教科書活動設計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悅淑(2004) 。國小英語教材之性別角色探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雲章(2010,4月28日)。北縣加課英語 北市研擬跟進。立報。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39344
    廖鳳瑞、李昭瑩(2004) 。當孩子與老師運作的課程相遇-幼兒經驗課程的個案研究。師大學報,49(2),89-112。
    臺北市教育局(2007) 。臺北市國小英語課程綱要 。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劉美慧(2000) 。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不同文化脈絡的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026-005),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歐用生(2004) 。課程領導:議題與展望 。臺北市:高等教育
    潘慧玲(2003) 。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蔡水河(2004) 。嘉義縣市國小學童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蔡碧夆(2008) 。升學氛圍下國中學生的課程觀:一個班級的民族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慧琦(2004) 。國小三年級人權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文芳(2004) 。高中生歷史科課堂經驗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7(2),135-150。
    鄭青青(2002) 。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亭如(2006) 。國小英語教科書潛在課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盧建宏(2008) 。戲劇運用於視覺藝術教學對學生影響之研究-以蘆洲國小六年級某班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昭君(1996,1月)。教室中的主人與客人―花蓮鄉下學童經驗課程觀察研究。載於「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pp.1-37)。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賴國堂(2007) 。國中學生英語習得環境,英語習得動機,英語習得策略與英語習得成就之關係-以苗栗縣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儲慧平(2004) 。臺北市推動國小英語教學之課程管理研究。中等教育,55(5),18-31。
    謝佳靜(2008) 。國小學生對於本國及外國英語教師的看法―以北臺灣的一所國小為例,中原大學應用外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謝宛凌(2010) 。九年一貫國小一年級英語教科書插圖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簡紅珠(1992) 。教學研究的主要派典及其啟示之探析。高雄:復文。
    簡愛明(2009) 。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生的學習經驗對其大學學習生活之相關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梅香(2006) 。國中生英語補習、家庭英語學習資源與英語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鐘樹椽、許淑燕(2005) 。當前英語教學的迷思與因應對──小組合作與資訊科技的應用。教師之友,46(3),57-64。

    外文部分
    Apple, M. W. (2004). Cultural politics and the text. In S. Bell (Ed.), The RoutledgeFalmer reader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pp. 179-195). New York: Routledge.
    Bearn, E. (2002). A good listening to year 3 pupils talk about learning. Support for learning, 17(3), 122-126.
    Brooker, R., & Macdonald, D. (1999). Did we hear you?: issues of students voice in a curriculum innov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1(1), 83-97.
    Cullingford, C. (1991). The inner world of the school: Children’s idea about schools. London: Cassell.
    Erickson, F., Shultz, J. (1992). Students’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 In W. J. Philip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p. 465-485). New York.: Continuum
    Fetterman, D. M. (1989). Ethnography: Step by Step. Newbury Park, CA: Sage.
    Fielding, M. (2001). Beyond the rhetoric of students voice: new departure or new constrains in the transformations of 21st century schooling? Forum, 43(2), 100-109.
    France, A., Bendelow, G., & William, S. (2000). A risky business: researching the health beliefs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A., Lewis & G., Lindsay (Eds.), Research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 (pp.150-161).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Freire, P (1973).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Gibson, M. A. (1987). Punjabi immigrants in an American high school. In G. B. Spindler & L. S. Spindler (Eds.), Interpretive ethnography of edu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p. 281-312).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Good, T. L. & Brophy, J. E. (1997). Looking in classroom (7th ed.). New York: Longman.
    Harnack, R. H. (1968). The teacher, decision maker and curriculum planner. Scranton, PA: International Textbook.
    Hartley, J. (1998). Learning and studying: A research perspective. New York : Routledge
    Kanyal, M., & Cooper, L. (2010).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school experience: a 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ngland and India.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2(10), 3606-3613.
    Klein, M. F. (1989).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reating your own agenda.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Klein, M. F. (1991).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In M. F., Klein (Ed.),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 (pp. 24-41). New York:SUNY Press.
    Krause, A., & Cossu, G. (2009). New go super kids III (3rd ed.). Taipei: Pearson.
    Lewis, A., & Lindsay, G. (2000). Research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s. Philadelphia, PA: Open University Press
    Lincoln, Y. (1995 ). In search of student voices. Theory into Practice, 34(3), 88-93.
    Lloyd, S. M., & Tarr, J. (2000). Researching children’s perspectives: A social dimension. In A. Lewis & G. Lindsay (Eds.), Research children’s perspectives (pp.59-70).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Morgan-Fleming, B., & Doyle, W. (1997).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s of curriculum ev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3(5), 499-511.
    Ogbu, J. U. (1991). Low school performance as an adaptation: The case of blacks in Stockton, California. . In M. A. Gibson & J. U. Ogbu (Eds.), Minority status and school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mmigrant and involuntary minorities (pp. 249-286). New York: Garland.
    Pollard, A. (1987).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 London: The Flamer Press.
    Pollard, A., Thiessen, D., & Filer, A. (1997). Children and their curriculum: The perspectives prim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Press.
    Rogers, V. (1989). Assessing the curriculum experienced by children. Phi Delta Kappan, May, 714-717.
    Rudduck, J., & Flutter, J. (2000). Pupil participation and pupil perspectives: carving a new order of experience. Co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30(1), 75-89.
    Shubert, W. H, & Lopez, A. L. (1994). Student’s curriculum experiences. In T. N. Postlethwaite, & T. Husen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New York: Pergamon.
    Shulman, L. S. (1986). Paradigms and research programs in the study of teaching: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In M.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 3-36). New York: Macmillan.
    Smith, D. (2003).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face globalization. In W. F. Pinar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urriculum research (pp. 35-51).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Taylor, F. W. (1911).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Thiessen, D. (1997). Knowing about, acting on behalf of, and working with primary pupils’ perspectives: three levels of engagement with research. In A. Pollard, D. Thiessen, & A. Filer (Eds.), Children and their curriculum: The perspectives prim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Press.
    Thiessen, D. (2007). Researching student experienc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 evolving field of study. In D. Thiessen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tudent experienc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p. 1-76).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Wang, M. C., Haertel, G. D., & Walberg, H. J. (1997). What helps studens learn? Spotlight on students success. Laboratory for students success, 209. 59-75.
    Willis, P. (1977). Learning to labo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ilson, B., & Corbett, D. (2007). Students’ Perspectives on Good Teaching: Implications for adult reform behavior. In D. Thiessen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tudent experienc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p. 283-311).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Beverly Hills, CA: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