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莊家萱 Chia-Hsuan Chuang |
---|---|
論文名稱: |
高雄市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
指導教授: |
張明輝
Chang, Ming-Hu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29 |
中文關鍵詞: | 創新氣氛 、學校經營績效 |
英文關鍵詞: | innovative climat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6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雄市國民中學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之關係,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有關單位及人員之參考。為達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蒐集與研讀相關文獻,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編製「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關係調查問卷」與訪談大綱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問卷調查部分係以高雄市38所國民中學之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共發出550份問卷,回收481份,整體回收率為87.45%,剔除填答不完全無效問卷69份,總計有效問卷為368份,整體可用率為66.90%,問卷處理採SPSS17.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其次,以自編之半結構訪談大綱對高雄市國民中學之校長、主任、組長、教師,共計4人進行訪談。綜合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壹、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組織創新氣氛整體現況知覺趨於中等程度,以行政鼓勵層面知覺程度較高。
貳、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學校經營績效整體現況知覺趨於中等程度,以教學專業層面知覺程度較高。
參、男性、資深、碩士學位以上及兼任行政職務的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之知覺程度較高。
肆、不同學校規模與學校所在地之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於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之知覺程度沒有顯著影響。
伍、學校成員自發性動力與學校行政的支持,是營造組織創新氣氛的首要關鍵。
陸、教師專業能力的提昇與社區的資源協助,是學校經營績效的基礎。
柒、在職進修、研習與策略聯盟,對於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有所助益。
捌、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經營績效具有高度的正相關。
玖、組織創新氣氛對於學校經營績效具有預測作用,其中資源分享係為最主要的預測變項。
最後,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in light of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ing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The methods adopted for the research wer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Firstly, based on the results drawn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questionnaire for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was developed.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to principals, section chiefs, group leaders and teachers of 38 junior high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368of the 550 sent out questionnaires are effective. The statistics software tool used for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was SPSS17.0 for Windows. Secondly, 4 of principals, section chiefs, group leaders, and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of Kaohsiung city were chosen to be interviewed in the way of semi-structure.The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interview are as follows:
1. The awarenes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ve climate is scored medium.Among all aspects of innovative climate, “administrational encouragement”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2. The awarenes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s scored medium.Among all aspects of innovative climate, “teaching profession” aspect is scored the highest.
3. Male, senior, master degreed , and in charge of administrational positions teachers have higher awareness of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4.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ial effect of 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etween groups of schools for school size and school districts.
5. Self-motivations of members and the supports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re the most powerful key factors to form innovative climate in junior high schools.
6. The upgrades of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he social resoures are the foundations of schoo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7. Attending in-service course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is helpful for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8. There i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innovative climat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9. Among all dimensions of innovative climate, the construct of resorce sharing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chools, as well as future relative researches.
壹、中文部分
王明政(2003)。高中職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志正(199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雯榮(2008)。高雄市國小校長競值領導行為、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金娥(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學校品牌覺知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瑞娥(2003)。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美金(2008)。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呂祝義(1994)。國民中學學校環境、社區環境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杜歧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宗立(1998)。國民中學組織衝突、外在壓力、行政決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育綺(2005)。國中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思華(2002)。從製造臺灣走向知識臺灣-「創意、創新與創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力量。創業創新育成,5,7-9。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黃美芳、徐緯平(2002)。教育績效責任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佑(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淑芬(2006)。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佩珊(2006)。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泊佑(199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組織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振中(2007)。教育市場化的學校公關與學校效能。載於張慶勳(主編),學校公共關係(頁186-209)。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等譯(2003)。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高雄市:麗文。
林金郎(2007)。警察機關派出所主管領導行為、員警工作士氣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佳慧(2000)。組織內部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機制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新發(1990)。我國工業專科學校校長領導行為、組織氣氛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國亮(2006)。學校行政主管資訊科技應用素養與學校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春池(2008)。台北縣國民中學校長幽默感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旭華譯(1998)。勇於創新-組織的改造與重生。臺北市:天下文化。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素貞(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國隆(2000)。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士氣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桃園縣 及新竹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皓政(1999)。組織創新環境的概念建構與測量工具發展。政治大學管理學院技術創造力研討會,臺北市。
邱皓政(2000,10月)。組織創新環境的概念建構與測量工具發展。國科會整合型計劃:創新與創造力-技術創造力的涵義與開發研討會,臺北市。
邱皓政、陳育瑜(2001)。校園創造性組織氣氛的工具發展與數量衡鑑。應用心理研究,15,91-122。
邱皓政(2002)。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的內涵與教師創造力的實踐-另一件國王的新衣?。應用心理研究,15,91-22。
邱皓政、陳燕禎、林碧芳(2009)。組織創新氣氛量表的發展與信效度衡鑑。測驗學刊,56(1),69-97。
胡星文(1998)。台灣省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瑞華(2002)。應用平衡計分卡建構國立大學績效管理系統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柯嚴賀(2007)。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價值、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晴暄(2006)。幼稚園教師組織氣氛、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知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姚欣宜(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義展(1998)。國民小學學校教師會組織功能、影響型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許士軍(1990)。管理學。臺北市:東華。
許明德(2006)。創新及創造性破壞-經濟學大師熊彼得。科學發展,403,70-75。
許燿鴻(2004)。應用資訊科技於提升學校經營績效之影響因素-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明彰(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9。
陳秀瑜(2002)。數位化印前企業經營績效評估指標設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春蓮(200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嘉彌(1997)。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其接受創新程度間之關係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45-62。
郭培明(2008)。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學習對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彭惠苓(2003)。基於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氣氛分析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大葉大學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張火燦(1994)。績效評估模式及相關理論。企管研究,18(2),1-23。
張明輝(2004)。平衡計分卡制度在學校績效管理之應用。 教育研究月刊,123,19-25。
張毓芳(2002)。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潤書(2002)。行政學。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2000)。教育行政研究。 臺北市:五南。
張淑美(1998)。績效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學校經營與管理(頁423-457)。高雄市:麗文。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簡憶如(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榮祥(2006)。學校經營效能指標建構與應用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管理策略為依據。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振球(1996)。學校管理與績效。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致凱(2004)。組織創新氣候知覺、個人創新行為、自我效能知覺與問題解決型態關係之研究─以銀行業為研究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未出版,臺北市。
黃建銘(1999)。組織績效指標的運用與管理意涵:英國經驗的探討。人力發展月刊,66,52-63。
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5)。教育評鑑的回顧與展望。載於潘慧玲(主編),學校評鑑理論與實務(251-299頁)。臺北市:心理。
葉天賞(2001)。國中校長行政溝通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進成(2000)。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詹碧珠(2007)。國民小學學校經營績效與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觀點。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琦正(2006)。小型國民小學校長學校經營績效之分析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廖勝能(2000)。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廖勝能、蔡淑敏(2004)。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20,39-64。
趙淑美(2008)。屏東縣國民小學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仲成(2005)。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學校專業發展與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春芳(2005)。臺北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靜雯(2007)。高雄縣小型國民小學校長魅力領導、組織創新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蘊芳譯(2000)。創新K管理。臺北市:經典傳訊文化。
蔡宏銘(2000)。台灣地區網路服務業的績效評估與獎酬制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蔡宜貞(2005)。組織創新氛圍、教師工作內外在動機對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行為影響之結構方程模式檢驗。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之建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啟通、黃國隆、高泉豐(2001)。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管理學報,18,4,527-566。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友超(1993)。學校效能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探討。職業教育學院學報,2,119-147。
鄭燕祥(2001)。學校校能及校本管理發展的機制。臺北市:心理
錢幼蘭(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賴士葆(1996)。商學總論。臺北市:麥田。
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鍾光賜(2004)。平衡計分卡在學校行政績效衡量指標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簡文娟(1999)。組織創新氣氛評鑑量表之建立─以高科技產業實證研究對象。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關永實(1992)。目標管理與績效評估。行政管理論文選輯,6,409-434。
貳、英文部分
Amabile, T. M. (1988). A model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 10, 123-167.
Amabile, T. M., & Gryskiewicz , S. S. (1989).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scales: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2, 231-253.
Amabile, T. M., Conti, R., Lazenby, J., & Herron, M. (1996). Assessing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5), 1154-1184.
Bates, R., & Khasawneh, S. (2005).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ulture, learning transfer climateand perceived innovation in Jordanian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and Development, 9(2), 96-109.
Bernacki, E. (2002). Create a freewheeling creative climate. New Zealand Management, 45(10), 36.
Colia, C. B. (20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climat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CO.
Damanpour, F. (1991).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 3-19.
Davis, G. A., & Thomas, M. A. (1989). Effective schools and effective teacher.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Dougherty, D., & Bowman, E. H. (1995).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downsizing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7(4), 28-44.
Drucker, P. F. (1986).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London: Heinemann.
Edmondson, A. C. (1999). 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 in work team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4(2), 350-384.
Ekvall, G. (1996).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Europea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5, 105-123.
Gattiker, U. E. (1990).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Garvin, D. A. (1993).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4), 78-91.
Genck, F. H. (1983). Improve school performance. New York: Praeger.
Grant, G. J. (2005). The return of the hero’s journey: Corporate culture and individu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acific Graduate Institute University, San Francisco, CA.
Heinz-Dieter, M. (2002). The new managerialism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Corporatization 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0(6), 515-520.
Hoy, W. K., & Ferguson, J. (1985).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explo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1(2), 117-134.
Hoy, W. K., & Miskel, C. G. (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Random Housel.
Isaksen, S. G. (1987). 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Beyond the basics. Buffalo, NY: Bearly Limited.
Johannessen, J.A., & Dolva, J.O. (1994).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Identifying critical innovation factor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 Change, 3(3), 209-222.
Kangis, P., Gordon, D., & Williams, S. (2000).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38, 531-540.
Kanter, R. M. (1984). Innovation: Our only hope for times ahead ?.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5, 51-55.
Kaplan, R. S., & Norton, D. P. (1993). 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1(5), 134-142.
Kim, W. C., & Mauborgne, R. A. (1997).Fair process: Manag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5(4), 65-75.
King, N., & Anderson, N. (1995).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organiz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Kochhar, R., & David, P. (1996).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firm innovation: A test of competing hypothes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7, 73-84.
Lenz, P. A. (2006). Teacher-school board member trust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perceived influence on school effectiven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uquesne University, Pennsylvania, PA.
Lumpkin, G. T., & Dess, G. G. (1996). 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1), 135-172.
Markus, B., & Frese, M. (2003). Innovation is not enough: Climates for initiative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process innovations,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4(1), 45-68.
Marquardt, M. J. (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 system approach to quantum improvement and global suc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McGourty, J., Tarshis, L.A., & Dominick, P. (1996). Managing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world class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1, 354-368.
Meyers, D. L. and Hook, J. (1994). Harmonizing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with empowerment and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overnment Auditing, 21(1), 10-12.
Nevis, E. C., DiBella, A. J., and Gould J. M. (1995).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as Learning System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2), pp. 73-85.
Olson, P. C. (2005). The impact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n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case study of team-based projec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pella University, Minneapolis, MN.
Peterson, R. E. (2002). Establishing the creative environment in technology education. The Technology Teacher, 61(4), 7-10.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gers, E. M.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Rue, L. W., & Byars, L. L. (1992).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omewood, IL: IRWIN.
Sadler, P. (2001).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Knowledge (pp. 415-42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eerens, S., & Bosker, R. (1997).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New York: Pergamon.
Schuler, R. S. (1995).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Scott, S. G., & Bruce, R. A. (1994).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ve behavior: A path model of individual innovation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580-607.
Scott, W. R. (1992). Organizations: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Senge, P. (1990). 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ubleday Currency.
Senge, P. (1994)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Strategies and tools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Doubleday Currency.
Sharma, R. (2001, April). Innovation in schools: Identifying a framework for initiating, sustaining and managing the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eattle, WA.
Sharman, D., & Johnson, A. (1997). Innovation in all things!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he workplac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 29(3), 85-87.
Tidd, J., Bessant, J. & Pavitt, K. (1997). Managing innovation: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market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Tsai, W. (2001).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ra-organizational networks: Effects of network posi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business unit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5), 996-1004.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1(3), 40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