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朱忠勇 Chu Chung Yung |
---|---|
論文名稱: |
現代神畫--以佛教造像之美感體驗為創作之研究 The study of Modern Paintology |
指導教授: |
梁秀中
Liang, Hsiu-C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畢業學年度: | 8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現代;神畫;佛教造像 、Modern;Paintolog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之寫作導向是以分析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理念為主,文字本身
的價值應是服膺於創作之下的。而本文所訂之標題「現代神畫」乃是創
作者全然主觀地採取佛教造形為創作的基本題材,用以表現其對內在慾
望及現今所處社會現象的反思,並無刻意著力於表現「佛像」之題材的
意圖。而副標題「以佛教造像之美感體驗為創作之研究」則是借由美學
及圖像學的角度來分析本人主觀創作意圖背後的客觀理論基礎,用以釐
清本人創作時因過於主觀而產生的盲點。
本論文第一章是「緒論」;分析本創作研究的動機與目的及研究的
方法與範圍。此次創作研究的內在動機是藉由對佛教造像之美感體驗,
透過繪畫的表現形式傳達自身對所處環境現象的反思。而外在動機是希
望突破及擴展傳統國畫表現媒材的限制,在技巧及呈現的形式上嘗試結
合西方繪畫創作表現方式的優點,經營出一種新的、切合時代的美感效
果。而研究的方法與範圍可歸納為四點:
一、 以主觀的審美意識搜集各式佛教造像,並引為創作的題材。
二、 自身對於所處社會環境現象的反思,將佛教哲學中對慾望部份的
質疑,引出創作的內在動機。
三、 藉由現代的表現手法,營造一種象徵及超現實的氣氛。
四、 藉由畫面與觀者作最直接的心靈對話,並引發觀賞者內在之美感
效應。
第二章是探討中國佛教藝術的發展概況,以敦煌莫高窟之壁畫及雕
塑為探討之重點。此部份完全屬於資料引證;文化藝術是屬於經驗的累
積與傳承。一個完整的創作理念當然應該包含藝術史上相關的考證研究
引為佐證。本章便是希望透過對佛教藝術發展的膫解更能釐清本次創作
研究的定位。
第三章是探討佛教藝術的審美特質,共分為三個部份來說明:第一
部份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審美特徵;共可歸納為三個特徵:一、虛空性;
二、象徵性;三、規範性。這些審美特徵對於此次創作的美感構成上有
相當的影響力。第二部份是探討中國佛教造像所反應的普遍審美意識;
這與現今社會中一般人對於佛教造型之美感體驗息息相關。第三部份是
探討中國佛教藝術中所展現之「崇高」與「秀美」的審美特徵,這對本
次創作所欲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有直接的關連性。
第四章是個人創作理念的分析與實踐。這部份是以較主觀的創作者
之立場,來探討中國古典繪畫美學中「意」之表現與此次創作的直接關
連性,即以「佛教造像」為表現題材所傳達之內在精神意涵;並分析此
次創作形式的規劃與呈現。
第五章是對此次創作研究之系列作品作賞析,但有感於文字表達的
局限性,可能會對欣賞者造成干擾,或限制作品與欣賞者之間的交流空
間;所以採用較客觀的陳述方式,對自身創作時的動機,及欲藉由畫面
傳達的理念作一介紹。盡量不用到批判性的形容詞,以保留最大的空間
給欣賞者自身去體會。
最後是結語的部份,本次創作期間最大的收穫,就是透過創作的過
程中不斷地思考,作品與創作者、創作者與觀者、及觀者與作品之間的
三角關係;及重新認知所謂「創新」的內在意義。「多元化」是現今創
作的趨向,無論是在表現題材或在技巧上,都應以更宏觀的胸襟,在自
身所選取的創作領域中,盡力發展到最好。這才是創作者所應認真去追
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