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俊賢
論文名稱: 大學生時間使用、時間態度及其應用行動設備的可能性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Use, Time Attitude and Possibility of Using Mobile Devices
指導教授: 邱貴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資訊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時間態度可能學習時間行動學習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3下載: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探討大學生的時間使用、時間態度及其運用行動設備進行學習的可能性。研究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時間態度問卷的填寫,第二階段為一週時間日誌的填寫,第三階段為訪談。資料蒐集完畢後,除探討學生使用時間的實際情況和時間態度之外,並進一步探討學生的『可能學習時間』。本研究將可能學習時間分成三種類型,並以此三種類型與時間態度及行動設備的使用進行統計分析。訪談是針對大學生運用行動設備進行學習的想法與意願。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果:
    1、與主計處民國91年所做的調查比較,本研究之大三學生的學習及課業時間多出1.54個小時,上網時間則少了1.54個小時,其餘項目則無明顯差異。大三學生將較多的時間分配在學習上。
    2、多數學生認為可運用時間不算少,且會規劃時間,依事情重要性分配時間,不過常不能在預期的時間內完成事情。多數學生覺得自己沒有善用時間;時間運用受同學影響較大。在學習上,多數學生承認不常將時間運用在學校課業上,較常運用在自我能力提升上;幾乎全部的學生覺得常將時間運用在網路活動上,而不常運用在社團活動、打工及運動上。
    3、背景與『可能學習時間』不同之大學生其時間使用和態度在統計考驗上無明顯差異。不過比較其敘述統計量可以得知,可能學習時間較多的學生對其時間滿意度等因素高於可能學習時間較少者,而可能學習時間較少的學生其時間運用在一些課外活動上較多;在性別上,男生的時間運用在一些課外活動上較多,而女生對其時間的滿意度高於男生:在學院別上,理工類組的學生對其時間的滿意度高於社會類組,且其空閒時間多運用在一些課外活動上。
    4、『可能學習時間』較多的學生所持有的行動設備種類較多;而常使用的地點皆為學校(含宿舍、寢室)。筆記型電腦為學生認為比較需要的行動設備。在其上網活動中,找尋資料、聊天、和收發 E-mail是學生較常的活動。
    5、『可能學習時間』較多的學生,在空閒時間利用行動設備來學習的意願較高。
    在發展或實施行動學習時,少有人探討學生的『可能學習時間』,因此本研究除了在探討學生時間使用、時間態度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要探討學生的『可能學習時間』,並且瞭解其在這段時間內利用行動設備來進行學習的意願。因此在實施行動學習之前預先找出學生『可能學習時間』是一項重要的先前程序,瞭解到學生真正的『可能學習時間』,再進而輔以行動設備以及合適的教材,利用無線網路傳輸方式傳輸教材來進行學習,可使的行動學習發揮最大的功效。

    關鍵字:時間態度、可能學習時間、行動學習。

    目 錄 附表目錄...................................................Ⅱ 附圖目錄...................................................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時間使用相關研究......................................5 第二節 時間態度相關研究.....................................23 第三節 行動學習............................................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34 第一節 研究對象............................................34 第二節 研究工具............................................36 第三節 研究程序............................................44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49 第一節 大學生之時間使用情形...............................49 第二節 大學生之時間態度情形...............................54 第三節 背景及『可能學習時間』不同之大學生的時間使用和時間態度 .........................................................62 第四節 『可能學習時間』不同之大學生用行動設備的可能性之情形 .........................................................74 第五節 『可能學習時間』不同之大學生在空閒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之情形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3 第一節 結論...............................................93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102 附錄 .........................................................104 附錄一 .........................................................105 附表目錄 表2.1 美國、日本不同教育程度青年時間使用表…………………………..16 表2.2 ICATUS 2000年階層分類標準 ………………………………………...17 表2.3 ICATUS 1997年與2000年第一階層的分類比較表………………….20 表2.4 Baruch, Anderssen and Zimbardo 之時間態度研究結論整理……..28 表3.1 樣本背景資料統計表Ⅰ………………………………………………..35 表3.2 樣本背景資料統計表Ⅱ………………………………………………..36 表3.3 時間態度問卷…………………………………………………………..39 表3.4 行動設備及時間訪談問卷……………………………………………..43 表3.5 時間使用活動分類表…………………………………………………..46 表4.1 與主計處91年調查資料比較表………………………………………51 表4.2 依圖形分組之人數統計表(未調整人數)…………………………..52 表4.3 依平均數上下0.5個標準差之時數統計表…………………………..53 表4.4 依平均數上下0.5個標準差分組之人數統計表……………………..53 表4.5 依前、後25%~33%之分組之人數統計表………………………….53 表4.6 分組人數統計表(已調整人數)……………………………………..54 表4.7 時間態度問卷次數統計表……………………………………………..55 表4.8 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皮爾森積差相關表.……………………………………………………………...61 表4.9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敘述統計量表……………………………………….64 表4.10 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變異數同質性檢表……………………………………………………………….65 表4.11 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ANOVA 表……………………………………………………………………...66 表4.12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敘述統計量表……………………………………………………………………...67 表4.13 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變異數同質性檢定表………………………68 表4.14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ANOVA表……68 表4.15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之敘述統計量表………………………………………………………...69 表4.16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之獨立樣本T考驗表…………………………………………………...70 表4.17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敘述統計量表…………71 表4.18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獨立樣本T考驗表……71 表4.19 不同學院大學生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敘述統計量表……………………………………………...72 表4.20 不同學院大學生時間滿意度、時間壓力、時間規劃、時間運用、影響時間運用因素、時間感、人際交往、學習以及課外活動運用等九個因素之獨立樣本T考驗表………………………………………...73 表4.21 不同學院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敘述統計量表…………74 表4.22 不同學院大學生在一般面向、特殊面向之獨立樣本T考驗表……74 表4.23 大學生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76 表4.24 大學生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統計表…………………………………76 表4.25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第一組)…………………………………………………………………...77 表4.26 第一組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77 表4.27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第二組)…………………………………………………………………...78 表4.28 第二組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78 表4.29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第三組)…………………………………………………………………...79 表4.30 第三組之行動設備持有種類及人數統計表…………………………79 表4.31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電話類使用情形…………………80 表4.32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可攜式電腦類使用情形………………81 表4.33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MP3隨身聽類使用情形………………81 表4.34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設備使用地點情形………………82 表4.35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行動設備需求種類情形………………82 表4.36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之上網活動情形…………………………83 表4.37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對適合運用在學習上之行動設備情形…84 表4.38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空閒時間利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情形……………………………………………………………………...84 表4.39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空閒時間利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百分比分配表…………………………………………………………...85 表4.40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認為行動設備對其學習動機影響之次數統計表…………………………………………………………………...87 表4.41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認為行動設備對其學習動機影響之百分比分配表………………………………………………………………...87 表4.42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認為行動設備對其課業可否提供幫助次數統計表………………………………………………………………...89 表4.43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其零碎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次數統計表…………………………………………………………...90 表4.44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其零碎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百分比分配表Ⅰ……………………………………………………...90 表4.45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其零碎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百分比分配表Ⅱ……………………………………………………...91 附圖目錄 圖2.1 現代的彈性學習模式…………………………………………………..32 圖3.1 行動時間研究網站首頁………………………………………………..37 圖3.2 會員資料填寫頁面……………………………………………………..37 圖3.3 時間態度訪談問卷頁面………………………………………………..40 圖3.4 時間日誌的填寫頁面…………………………………………………..42 圖3.5 訪談問卷頁面…………………………………………………………..44 圖4.1 大學生平均一天活動與時間百分比圓餅圖…………………………..49 圖4.2 可能學習時間次數分配圖……………………………………………..52 圖4.3 時間態度問卷百分比直條圖(依題目)……………………………..58 圖4.4 時間態度問卷各因素間百分比直條圖………………………………..59 圖4.5 圖4-5時間態度問卷各因素間百分比直條圖(非常同意、同意一組;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一組)………………………………………….60 圖4.6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其空閒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直條圖………………………………………………………………….85 圖4.7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認為行動設備對其學習動機影響直條圖..87 圖4-8 不同可能學習時間大學生在其零碎時間使用行動設備來學習之意願直條圖………………………………………………………………….91

    參考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民76)。中華民國時間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民79)。中華民國時間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民83)。中華民國時間運用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民9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民9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時間運用。
    經濟部(民92)。九十二年數位內容研究計畫-行動商務發展趨勢。
    施堯啟(民90)。『工作與家庭-夫妻時間配置互動分析』。
    張春興(民87)。教育心理學。
    張清溪(民72)。『台北婦孺之時間用途分析』,中研院三民所叢刊,第三次社會指標研討會,pp.141-206。
    張恒裕(民81)。『七十九年就業者時間運用分析』,人力規劃研究報告,pp.45-60。
    楊昆成(民86)。『台灣小家庭時間運用之決策』。
    藍科正、吳惠林(民85),『台灣地區青年時間配置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委託研究。
    藍科正、黃茂源(民87),『台灣地區全時受雇者時間運用之實証分析』,台灣銀行季刊,49:1,pp.93-125。
    陳景花(民84)。大學生的時間管理極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政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儀如(民86)。國民中學學生時間管理、時間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惠(民89)。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時間運用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雅琴(民86)。『台灣地區女性受雇者時間配置之研究』。
    朱嘉莉、謝世華譯(民80),善用時間。
    高建民(民91)。學校時間運用之研究:以完全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俊佑(民93)。行動學習環境練習系統之設計與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系碩士論文。
    魏家惠(民92)。個人化行動廣告推薦機制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胡雪燕(民91)。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陳韻竹(民91)。企業發展網路學習之研究,中山大學企管所碩士學位論文。
    王淑真(民94)。行動學習融入教學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卷7期。
    陳年興、陳品仲(民91)。一種新的網路學習標準的分類方式。
    黃國禎(民94)。U-Learning 時代的來臨與挑戰。
    Ben-Baruch, E., Bruno, J. E., & Horn, L. L. (1987). Dimensions of time use attitudes among middle-high SES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5(1), 1-12.
    Britton, B. K. , & Tesser, A (1991).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p405-410.
    Britton, B. K. , & Tesser, A (1989). 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In J. A. Glover, R. R. Ronning, &C. R.Reynolds(Eds), Handbook of creativity(pp.439-440). New York :Plenum.
    Ben Anderson(2004), Everyday Time-Use in Britain in 1999: Implications for telecommunication strategy.
    Callan, R J. (1997, Dec/1998, Jan). Giving students the(right) time of da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v55 n4 p84-87.
    Chang,C. Y., Sheu, J. P., and Chan, T. W.(2003).Concept and design of Ad Hoc and mobile classroom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19, pp.336-346.
    E. C. Anderssen, C. P. H. Myburgh, M. A. van Zyl and A. J. B. Wiid. (2000). A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time-use attitud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Feather, N. T, & Bond, M. J. (1983). Time structure and purposeful activity among employed and unemployed university graduate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241-254.
    Fischer, G.(2001).Lifelong learning and its support with new media. in N.J. Smelser and P. B. Baltes(eds.).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13, pp.8836-40.
    Festinger, L. (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New York : Harper & Row.
    Gershuny, Jonathan and John P. Robinson (1988), “Historical Change in the 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 Demography, 25:4, pp.537-52.
    Gagne, E.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Hoppe, H. U., Joiner, R., Milrad, M., and Sharples, M.(2003) Guest editorial: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19, pp.255-259.
    Juster, F. Thomas, and Frank P. Stafford (1991), “The Time Allocation of Time: Empirical Finding, Behavioral Models, and Problems of Measure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9:2, pp.471-552.
    Nicola Green(2002). On the move: Technology, Mobility, and the Mediation of Social Time and Space.
    Neil Mclean(2003), The M-Learning Paradigm: an Overview.
    Philip G.. Zimbardo (1999) Putting Time in Perspective: A Valid, Reliabl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tric.
    Quin, C(2001), m-Learning: Mobile, Wireless, In-Your-Pocket Learning.
    Sariola J. 2001. What are the limits of academic teaching? In search of the opportunities of mobile learning. In Telelearning 2001, 10.-13.11.2001, Vancouver. Canada
    Trueman, Mark, Hartley, James(1995) Measuring Time-Management Skill:Cross-Cultural Observations on Britton and Tesser’s Time Management Scale.
    Tom H Brown(2003), The role of m-learning in the future of e-learning in Africa.
    Trace A. Urdan, & Cornelia C. Weggen (2000). Corporate e-learning: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UNSD(United Nations Statistics Division)2003,Background paper on the trial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Activities for Time-Use Statistics.
    Watkins, P.(1993)Finding time: Tempor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operation of school committe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4(2), 131-14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