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詩瓊
Shih-Chiung Lin
論文名稱: 台北市新移民與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之比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New Arrivals Employment Service between Taipei City and Hong Kong
指導教授: 徐昊杲
Hsu, How-G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就業服務新移民新來港人士台北市香港
英文關鍵詞: employment service, new arrivals, Taipei city, Hong Ko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是採取文件分析法及G.Z.F.Bereday的比較研究法,針對台北市新移民與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之背景分析、形成因素及實施現況,進行比較研究。
    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為:
    一、台北市新移民與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形成背景雖然不同,但其最終目的均係為了避免新移民因經濟因素而造成生活困難
    二、台北市新移民與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均為因應產業、人口及勞動力結構的變遷,提供不同服務類別,其共同的目標是為了使就業服務的推行更符合實際需求
    三、台北市與香港就業服務系統最終目的均在增加就業機會之目標
    四、在執行方面,香港由政府機關勞工處負責整個就業服務業務,但培訓則由法定機構的僱員再培訓局負責;台北市則由政府機關勞工局擔負起所有相關就業服務之業務
    五、在就業服務實施內容方面,台北市與香港有明顯差異
    六、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申請與辦理程序均較台北市簡易、快捷
    七、就業服務運用人數而言,香港與台北市申請人數均呈現遞增狀態
    八、香港與台北市政府均提供新移民就業服務的功能,台北市因實施較晚仍需加強

    This study,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developed by G.Z.F.Bereday, is aiming to compare new arrivals employment service between Taipei city and Hong Kong.
    The suggestion in 8 parts as follow:
    1. To create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so as to assist the unemployed and those in need to return to the labor market and restart a new chapter of life.
    2. To organize market-oriented retraining courses and services in a responsive and flexible manner. Suitable measures are taken to support training bodies to develop new courses, aiming to broaden retrainees’scope of employment.
    3.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y is the final goal.
    4.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are different center to support in Hong Kong.
    5. To give different kind of course for new arrivals.
    6. To provide free and easy-to-use employment service to help job-seekers find suitable jobs and employers fill their vacancies.
    7. New arrivals need more and more employment service in a fast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
    8. Taipei city need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by providing a range of employment service.

    目次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圖次 VI 表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六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就業服務之探討 10 第一節 就業服務的意義與內涵 11 第二節 就業服務的功能 18 第三節  就業服務理論 21 第四節 小結 25 第三章 台北市新移民就業服務之分析 26 第一節 台北市新移民的背景分析 26 第二節 台北市新移民就業服務的形成因素 34 第三節 台北市新移民就業服務的實施情形 58 第四節 小結 76 第四章 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之分析 79 第一節 香港新來港人士的背景分析 79 第二節 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的形成因素 95 第三節 香港新來港人士就業服務的實施情形 127 第四節 小結 143 第五章 兩地新移民就業服務之比較分析與討論 145 第一節 兩地經濟-社會發展之比較 145 第二節 兩地新移民就業服務機構之比較 154 第三節 兩地新移民就業服務內容之比較 157 第四節 小結 16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63 第一節 結論 163 第二節 建議 166 參考文獻 170 圖次 圖3-1 台灣各縣市位置圖……………………………………………… 28 圖3-2 台北市各區位置圖……………………………………………… 29 圖3-3 台北市政府行政組織…………………………………………… 34 圖3-4 台北市公司資本額產業分布圖………………………………… 42 圖3-5 台灣公立就業服務行政組織圖………………………………… 61 圖3-6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組織系統圖………………………………… 62 圖3-7 三合一就業服務流程…………………………………………… 70 圖3-8 個案來源作業流程……………………………………………… 72 圖3-9 生活津貼申請流程……………………………………………… 76 圖4-1 中國大陸各省分位置圖………………………………………… 81 圖4-2 香港各區位置圖………………………………………………… 82 圖4-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圖…………………………………… 92 圖4-4 香港就業服務機構架構………………………………………… 131 圖4-5 求職流程圖……………………………………………………… 134 圖4-6 職位空缺流程圖………………………………………………… 136 表次 表3-1 新移民於各縣市之比例………………………………………… 30 表3-2 台北市各區新移民的人數……………………………………… 31 表3-3 台北市各級產業行號及公司登記家數比例分析……………… 39 表3-4 各級產業公司登記資本額比例分析…………………………… 39 表3-5 台北市1998-2007年人口年齡結構…………………………… 51 表3-6 台灣就業服務機構相關法令內容表…………………………… 66 表3-7 三合一就業服務內容…………………………………………… 71 表4-1 新來港人士人口與性別表……………………………………… 87 表4-2 香港行政機關的主要職責……………………………………… 93 表4-3 2007年按性別、年齡劃分的人口 …………………………… 114 表4-4 1996年、2001年及2006年按年齡組別劃分的勞動人口…… 123 表4-5 按性別及年齡劃分的失業率…………………………………… 127 表4-6 就業服務之有效程度……………………………………… 142 表4-7 香港政府機構職權……………………………………………… 143 表5-1 比較台北市新移民與新來港人士的處境異同………………… 146 表5-2 台北市與香港產業結構之比較………………………………… 147 表5-3 台北市與香港人口結構之比較………………………………… 150 表5-4 台北市與香港勞動力之比較…………………………………… 152 表5-5 台北市與香港就業服務機構之比較…………………………… 154 表5-6 台北市與香港新移民就業服務內容之比較表………………… 157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曉紅(2008)。香港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當代經濟管理,20(4),1-8。
    王建平(2008)。社會變遷中香港中產階級的形成、發展及其啟示。廣東社會科學,2008(4)。
    王永慈(2004)。失業家庭的經濟生活分析-以台灣兩次失業潮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1), 184-187。
    王卓聖(2004)。臺灣與香港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比較分析。台大社工學刊,9,28。
    內政部(2005)。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實施績效。台北:作者。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著(2005)。大陸配偶移居台灣的生活指南。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訓局(1990)。就業安全辭典。台北:作者。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7)。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照顧服務職類人員培訓案。台北:作者。
    成之約(2000)。由就業服務談就業服務體系的建構。勞工行政,第143期,頁13。
    成之約等編著(2003)。勞工政策與勞工行政。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李庚霈(2004)。就業安全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李弘暉(1987)。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亦園,呂玉瑕(1979)。傳統工作態度及其變遷研究,載於台灣人力資源會議(上冊)。臺北:中央研究經濟研究所,543-622。
    宋承先等譯(1991)。現代經濟學辭典,初版。臺北:五南
    吳錦才(1992)。就業服務理論與實務。臺北:中原文化。
    周志堅(1985)。我國就業服務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金士平(2003)。區域性勞動市場發展對我國公立就業服務機構體系及其功能影響之研究-以大臺北地區為例。政治大學勞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孝文(2009)。中國內地與香港產業內貿易實證分析。雲南財經大學學報,25(1),114-118。
    林梅君(2005)。國際人口遷徙及其政治社會化─以臺北市新移民女性公民資質的形塑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俊豪(2004)。人才產業的發展對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的挑戰。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臺北:巨流。
    易永嘉(2000)。我國公立就業服務制度之研究:以勞工保險失業給付開辦後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調適為核心。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智婷(1999)。台灣男女薪資趨勢之比較-以民國70、75、80、85年為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臺北:揚智。
    吳學燕(2004)。臺灣新移民問題-兩岸通婚。社區發展季刊 ,105,269-285。
    官有恆譯(2000)。社會福利-結構與實施。臺北:雙葉。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07)。新移民婦女權利關注會-綜援對家庭暴力受害者支援不足。立法會CB(2)1007/06-07(05)號文件。
    香港年報(2007)。經濟。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府統計處(1997)。內地來港未足七年人士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及認識。第十六號專題報告書,31-38。
    香港政府統計處(2007)。香港人口趨勢1981-2006。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府統計處(2009)。二零零八年年底人口數字。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府統計處(1998)。內地來港未足七年人士的特徵。香港:政府新聞處。
    香港政府統計處(1999)。有配偶或子女在中國內地的香港居民。第二十二號專題報告書。
    紀駿傑、周愫嫻(2008)。台灣地區兒少貧窮,1991-2005年的趨勢研究,台灣社會學刊,40,94-95。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市:《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2,72-83。
    孫美容(1999)。我國就業服務機構組織績效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莫凱(1997)。香港經濟的發展和結構變化。香港:三聯。
    袁月梅(2004)。文化沈浸之旅:香港內地跨文化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袁月梅(2004)。新來港學生教育之研究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袁求實(1997)。香港回歸大事記。香港:三聯。
    袁國敏(2007)。公共就業服務,我們應該如何做-基於遼寧公共就業服務滿意度調查的研究。中國勞動,2007(10),24-25。
    馬樹才、張華新(2009)。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效率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4),60-65。
    張文美(2001)。全球化下台灣就業安全體系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張華新、劉海鶯(2009)。中國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效率衡量與政策研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11(1),53-58。
    張基煜(2005)。就業安全體制重構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貴英(1996)。買賣的婚姻—東南亞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8,37-39。
    張碧如(2007)。從社會階層論探討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及其子女教育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專刊,91-102。
    張瑛蘭(1994)。雲嘉南地區已婚婦女就業服務需求及促進就業措施之研究。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宗慈(1986)。就業服務機構執行功能的探討。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郭振昌(1992)。就業安全政策。臺北:商鼎文化。
    郭朋(2005)。論行政分權與行政主體多元化問題-兼論公用事業企業之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齊魯學刊,2005(5),144-148。
    梁漢柱(2004)。強化社區以支援個人:新來港人士有關社會政策的再思。載於陳錦華、王志錚(主編),香港社會政策評論(頁163-169)。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梁麗清、陳錦華(2006)。性別與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陳正茂(2003)。台灣經濟發展史。臺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臺北:師大書苑。
    陳國均(1987)。就業服務法草案之研擬。就業與訓練雙月刊,5(3),7-10。
    陳雲(2004)。超越台灣:粵臺經濟比較。臺北縣中和市:誠信文化。
    陳義廣(2002)。政經變遷中臺北市行政組織發展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際華、韓振燕(2009)。論構建城鄉統籌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以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為視角。甘肅社會科學,2009(1),212-215。
    陳廣漢(2004)。論港澳與中國內地經貿關係的發展和演進。香港:中國評論學術。
    陳德昇(2008)。台日韓商大陸投資策略與佈局:跨國比較)。東亞研究,39(1),1-33。
    陳錦華、王志錚編。香港社會政策評論(頁163-169)。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陳聰勝(1985)。「我國就業服務工作的展望」,現階段就業服務問題研討會專刊。文化大學勞工所。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裡難與實施-提昇國家競爭力的策略。臺北:五南。
    許振明(2004)。楊宗勳整編。失業、通貨緊縮和財經政策。臺北:聯經。
    黃洪、李劍明(2000)。香港邊緣勞工近年的發展。香港:樂施會。
    程美寶、趙雨樂(1999)。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香港:公開大學
    單文經、鄭勝耀、曹長仁(2000)。香港教育。臺北市:商鼎文化。
    葉建源(2001)。新來港學童的教與學。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潘淑滿(2004)。婚姻移民婦女、公民權與婚姻暴力。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8(1), 107、121­。
    楊政壇(2003)。雷達回波應用於颱風降雨空間分佈與總量之研究—以納莉颱風為例。中央大學水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詹火生、楊瑩主持(1995)。就業服務之理念、立法與實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高等勞工教育教材。出版社: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詹火生、彭台臨、陳聰憲、郭振昌(2003)。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臺北:空大。
    齊瑞福(2007)。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香港經濟的發展戰略。經濟導刊,2007(11),61-62。
    薛文郎(1984)。就業輔導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劉學功(2006)。走資訊高科技產業之路-論香港產業結構轉型。成都資訊工程學院學報,21(1),144-149。
    騰飛(1997)。香港經濟面臨的國際挑戰。華北電力大學學報,1997(4),24-26。
    羅金義、李劍明(2004)。香港經濟:非經濟學讀本。香港:牛津大學。
    羅永祥、陳志輝(2002)。香港特別行政區施政架構。香港:三聯。
    盧受采、盧冬青(2002)。香港經濟史。香港:三聯
    盧雅慧(2005)。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執行之研究-以花蓮縣老人免費乘車制度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誾耀輝(2006)。20世紀80、90年代前香港經濟發展原因再探討。四川文理學院學報,16(4),46-48。
    鐘漲寶、杜雲素(2009)。移民研究述評。世界民族,2009(1),68-72。
    職訓局編印(1998)。就業安全辭典(頁178)。出版社:作者。
    魏麗敏(2008)。新住民家庭生活適應及輔導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72,66-74。
    關恆生(2004)。經濟低迷下香港新來港人士服務與政策何去何從?。載於陳錦華、王志錚(主編),香港社會政策評論(頁171-187)。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英文書目: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2002). Hong Kong monthly digest of statistics. Hong Kong.
    Chan, M. C., Ip, Y., & Yuen, M. T.(1996). Adaptation and needs of young new-arrivals from Mainland China in the Sham Shui Po District Sham Shui Po District Board. Hong Kong: Sham. Shui Po District Board
    Kim, J. (2003).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Earnings Of Male Immigrants In The U.S. Labor Market.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Research, 1(3), 17-26.
    Berry, J. W. (2001). A Psychology of Immigra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57(3), 615-631.
    Törrönen, Maritta (2008). Everyday Well-Being in Connection with Health in Immigrant Families with Children—A Study on the Everyday Life of Families with Russian Background in Finland. Florida: The Forum on Public Policy.
    Middleton, J., Ziderman, A., Adams, A.V.,(1983).Sklls for Productiv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Government Statistics Department(2003).Hong Kong annual digest of statistics. Hong Kong: Government Printer.
    Skeldon, R.(1994).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Current trend, dilemmas and policies. In D.H. McMillen & S.W. Man(Ed.),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1994.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Salaff, Janet W. (1981).Working Daughters in the Hong Kong Chinese Family: Filial Piety or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Family Power Struc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wthorn, R. and Ramaswamy, R.(1999).Growth, Trade, and Deindustrialization.IMF Staff Papers, 46(1), 18-41.
    Mishra, Ramesh (1990). The Welfare Stae in 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vester.
    Kane,T. ,Johnson, K. (2006). The Real Problem with Immigration…and the Real Solution. America: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William K. M. LEE (2002). The Experience of Recent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nt Women1 in Hong Kong:An Examination of Paid and Unpaid Work. AJWS, 8(4), 27-57.

    網路資料:
    人力資本理論觀點(2003,8月1日)。學習時報。2009 年 3 月 20 日。取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377307.htm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2009)。2009年6月25日,取自
    http://www.hkich.com/hk/psyth.html
    公務員敘用委員會(2000)。二零零零年年報。2009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psc.gov.hk/tc_chi/ann_rep/files/00repc.pdf
    王雪娥(2006,9月)。「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實務」考察報告。2007 年 6月 25 日,取自http://klesa.evta.gov.tw/upload/f0b6029f1daafd4820634b855f7de796.doc
    台北市(2006,,3月6日)。中國互聯網。2009年1月22日,取自http://big51.chinataiwan.org/twrwk/twdq/xgjg/200603/t20060306_606.htm
    台北人口老化指數創新高佔總數11%(2007,1月12日)。中國新聞網。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big5.chinataiwan.org/wh/ktw/200701/t20070112_339197.htm
    台北市政府(2007)。台北市政府行政組織圖。2007年7月1日,取自
    http://www.taipei.gov.tw/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無日期)。2007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e49a7e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7)。第400號市政統計週報。2009年6月22日,取自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4_2/96400.doc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8)。第456號市政統計週報。2008年4月22日,取自
    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7f2cbeb:2466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8)。第460號市政統計週報。2008年4月22日,取自
    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817c2d2:401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9)。第512號市政統計週報。2008年2月22日,取自
    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a00e8fc:4a2b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9)。第498號市政統計週報。2008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9766384:2d41
    台北縣就業服務中心(無日期)。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goodjob.tpc.gov.tw/esc/casead.htm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無日期)。2007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dbas.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e49a7e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無日期)。2007年8月5日,取自http://bola.taipei-elife.net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2006)。臺北市就業服務白皮書。2007年6月14日。取自http://www.bola.taipei.gov.tw/AboutUs/%E7%82%BA%E6%B0%91%E6%9C%8D%E5%8B%99%E7%99%BD%E7%9A%AE%E6%9B%B8.doc
    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中心(2006)。個案管理員甄試簡章。2008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2221c1:c02
    台北市政府就業服務中心(2007)。96年度新移民就業促進員甄試簡章。2008年4月22日,取自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9cd213:46e2
    台北市政府簡介(2007,12年24日)。中國台灣網。2008年4月22日,取自http://big51.chinataiwan.org/zt/twzt/taibei/taibeid/taibeida/200712/t20071224_506371.htm
    台北市府優先聘用弱勢失業勞工(2007,4月25日)。中國新聞網。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hk.epochtimes.com/7/4/25/43659.htm
    台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2009)。2009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edc.tcg.gov.tw/
    台北旅遊網(無日期)。城市探索。2005年8月29日。取自http://taipeitravel.net/pda/article.asp?pcode=1&indexId=1&uid=3631
    台灣地區人口分佈(2005,11月9日)。中國台灣網。2007年9月22日,取自http://big5.chinataiwan.org/twzlk/twgk/rk/200511/t20051109_210736.htm
    外籍配偶(無日期)。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A7%BB%E6%B0%91%E5%A5%B3%E6%80%A7
    外籍配偶照顧輔導查詢(無日期)。2007年6月30日,取自: http://www.ris.gov.tw/ch9/f9b.html
    立法會福利事務及人力事務委員會(2001,2月27日)。協助失業人士就業的措施。CB(2)950/00-01(01)號文件。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legco.gov.hk/yr00-01/chinese/panels/mp/papers/b950c01.pdf
    司徒永富(2002)。香港、澳門及珠江三角洲的發展與未來。2009年2月27日。取自
    http://www.rickyszeto.com/Files9/article006.doc
    石文南(2007)。全市中小學生統計,本地生減少,新台灣之子增加。中時電子報。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city.udn.com/742/2152204?tpno=0&cate_no=0
    行政院主計處(無日期)。2007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民政事務總署(2004)。新來港定居人士服務指南。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had.gov.hk/file_manager/sc/documents/public_services/services_for_new_arrivals_from_the_mainland/handbook/Edition_9.pdf
    民政事務總署(2008)。為內地新來港人士提供的服務。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legco.gov.hk/yr06-07/chinese/bc/bc52/papers/bc520506cb2-1773-2-c.pdf
    民政事務局(2003)。公營架構內的諮詢及法定組織—角色及職能檢討。2009年5月20日,取自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sc/documents/whats_new/advisory_and_statutory_bodies/ASBmempaper.pdf
    行政院主計處(無日期)。2007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江明修、林育建(2008)。新移民就業輔導政策與社會資本之研究。2008 TASPAA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取自http://web.thu.edu.tw/g96540022/www/taspaa/essay/pdf/022.pdf
    比率失衡 30年後五女爭三男(2007,7月17日)。大公網。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7/17/MW-766664.htm
    宋方燦(2007,2月23日)。逾三成港男娶內地新娘 “陰盛陽衰”正越趨嚴重。中國新聞網。2008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cns.hk:89/ga/gaynd/news/2007/02-23/877723.shtml
    李家泉(2009)“一國兩制”的提出及在港澳的實踐。2009年2月10日,取自
    http://big5.news365.com.cn:82/gate/big5/www.news365.com.cn/wxpd/wz/lasd/200902/t20090210_2195691.htm
    扶貧委員會(2006)。培訓、再培訓和持續進修。2007年9月27日,取自http://www.cop.gov.hk/b5/pdf/CoP%20Paper%2015.2006(c).pdf
    香港工業家(2007)。香港人口的未來。2008年9月27日,取自http://www.industryhk.org/tc_chi/fp/fp_hki/files/0701cover-c.pdf
    香港立法會(2003)。把握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增加就業。2007年3月14日,取自http://www.cedb.gov.hk/citb/chtml/pdf/p_releases/press_c_2003_11_19_a.PDF
    香港立法會(2006)。檢討公營架構內諮詢及法定組織的分類制度。2007年6月25日,取自http://www.legco.gov.hk/yr04-05/chinese/panels/ha/papers/ha0708cb2-2176-4c.pdf
    香港立法會(2008)。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就《2008年僱員再培訓條例(修訂附表3)(第2號)公告》。2008年5月30日,取自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812/10/P200812100262.htm
    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2005,9月11日)。新聞發佈-民協就香港政制發展及民生等事宜向國家副主席提出建議。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adpl.org.hk/news_content.php?n_id=110&t=n3
    香港年報(2007)。就業。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yearbook.gov.hk/2007/tc/pdf/C06.pdf
    香港年報(2007)。經濟。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yearbook.gov.hk/2007/tc/pdf/C03.pdf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01)。新來港人士現況-新來港人事資料網頁。2007年9月27日,取自http://newarrivals.socialnet.org.hk/situation/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2003)。互聯網資料。,取自http://newarrivals.socialnet.org.hk/main.htm.
    香港政府統計處(2009)
    香港經貿商會(2006,10月1日)。未來大陸區域經濟的發展趨勢。2009年3月20日,取自
    http://www.hketa.com.hk/art_detail.asp?tp=155
    香港經貿商會(2009,10月1日)。振興香港經濟的出路在強化服務業。2009年3月20日,取自
    http://www.hketa.com.hk/art_detail.asp?tp=446
    香港經貿商會(2006,1月5日)。香港須清醒面對邊緣化。2009年3月20日,取自
    http://www.hketa.com.hk/art_detail.asp?tp=155
    香港勞工處(無日期)。公共服務。2007年10月24日,取自http://www.labour.gov.hk/plan/tu.htm
    香港勞動人口增長也"陰盛陽衰" 女性10年增35%(2008,7月31日)。中新網。2007 年 6月 25 日,取自http://www.usqiaobao.com/big5/newscenter/2008-07/31/content_130398.htm
    建造業訓練局(2007)。2007年5月4日,取自http://www.hkcic.org/TRACHI/menudocuments.html
    為移民城市,打造未來(2007,2月23日)。大公網。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2/23/MW-696056.htm
    桃竹苗區就業服務中心(2008)。外籍與大陸配偶就業服務。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tpesa.evta.gov.tw/p18.aspx
    陳麗娜(2008,5月)。善待外邦人-教會怎麼看到移民。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hkjp.org/download/pdf/0508JP3.pdf
    婦女事務委員會(2003)。公營架構內的諮詢及法定組織—角色及職能檢討。2009年3月27日,取自http://www.women.gov.hk/download/woc06-03c.pdf
    雇主天地(無日期)。2007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cats.org.hk/employer/employer00.htm
    張海祥(2006)。再論香港經濟發展核心問題。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ln.edu.hk/caps/docs/paper05.doc
    張超雄(2008,5月)。因勢利導的新移民政策。2009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hkjp.org/download/pdf/0508JP2.pdf
    張康熙、李敏、曉蘭(無日期)。臺北市概覽。中國互聯網。2008年5月12日,取自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38829.htm
    曾家輝(2006,1月12日)。逾三成港男北上娶內地新娘。2007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2/23/MW-696056.htm經濟及就業委員會(2004)。以工代賑。2009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gov.hk/tc/business/supportenterprises/bf/pdf/4EEC1404.pdf
    搜搜百科(2009)。臺北。2008年9月21日,取自
    http://baike.soso.com/v313502.htm
    逾三成香港男子娶內地新娘(2007)。香港大公報。2007年2月23日,取自
    http://www.66163.com/fujian_w/news/bc/big5/20070223/gaxx105586.html
    製衣業訓練局(2008)。2008年6月21日,取自
    http://www.clothingtraining.org.hk/
    僱員再培訓局(無日期)。2007年5月17日,取自http://www.erb.org/guic/coz_serv.asp
    僱員再培訓局(無日期)。2007年5月17日。取自http://www.erb.org/guic/coz_serv.asp
    僱員再培訓局(2008)。2008年7月21日,取自
    http://www.erb.org/Corp/home/pstac_cert/zh_TW/
    僱員再培訓局(2009,7月7 日)。申請成為培訓機構及開辦課程指引。2009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erb.org/Corp/media/tb/1_NEWTB.pdf
    維基百科(2009)。香港地理。2008年9月21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9C%B0%E7%90%86
    維基百科(2007)。香港農業。2008年9月21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8%BE%B2%E6%A5%AD
    維基百科(2007)。香港漁業。2008年9月21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6%BC%81%E6%A5%AD&variant=zh-tw
    維基百科(2008)。香港公營機構。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6%B3%95%E5%AE%9A%E6%A9%9F%E6%A7%8B
    維基百科(2009)。臺北市。2008年9月21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5%8C%97%E5%B8%82
    劉英瑞(2006,1月31日)。臺北市政府勞工局施政報告。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bola.taipei.gov.tw/backend/07/95-01%E5%8B%9E%E5%B7%A5%E5%B1%80%E6%96%BD%E6%94%BF%E5%A0%B1%E5%91%8A.doc
    劉羨(2008)。香港勞動人口增長也"陰盛陽衰" 女性10年增35%。中國新聞網。2008年9月20日,取自http://www.cns.hk:89/ga/cjxw/news/2008/07-31/1331285.shtml
    蔡建誠(2003,3月3日)。世界級城市下的人口政策。2007年10月9日,取自http://hk.geocities.com/franklenchoi/commentary/population_policy2.html
    陳浩、楚明錕(2008,10月11日)。西方就業理論演進的歷史軌跡及啟示。2009年5月24日,取自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0/262704.shtml
    謝明瑞(2003)。國改分析-臺北市的投資發展環境與機會。2007年11月5日,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FM/092/FM-B-092-007.htm
    職業訓練局(2008)。本局擴大辦理外籍與大陸配偶職訓,預計嘉惠千名新移民。2008年9月21日,取自http://www2.evt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month_display.asp?menu_id=2&submenu_id=458&ap_id=524
    職業訓練局(無日期)。2007年8月24日。取自http://www2.evta.gov.tw/evta/index.asp
    職涯導航(無日期)。就業資訊錦囊--臺北市產業發展與就業市場環境之認識。2007年8月24日。取自http://admin.yuntech.edu.tw/~scc/column/AA/b/b_01/b_01_01.htm
    職業安全健康局(無日期)。2008年8月24日。取自
    http://www.oshc.org.hk/
    蕭鳳霞(2006)。中華貨殖論壇-循環更新:全球化時代香港人力資源的競爭性。2006 年 1 月 3 日。取自http://www.baf.cuhk.edu.hk/apib/public_seminar/hb/archive_06/outlines.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