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馬良睿
Ma Liang-Jui
論文名稱: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應用於高中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Game Sense on High School Baseball Team Training
指導教授: 闕月清
Keh, Nyit-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棒球校隊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Game Sense, baseball team, action research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2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高中棒球隊球員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法在技能與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同時比較高低年級間的差異情形,深入瞭解參與研究的球員以及教練對於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情形的看法與感受。參與研究的球員以台北縣某高中體育班棒球隊一、三年級,共28位球員,其中高一低年級球員15位,高三高年級球員13位,設計15天的理解式棒球訓練,並配合棒球主觀與客觀技能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進行訓練前、後測驗。在量的資料處理部份,分別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對於球員前、後測驗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另外在質性資料部份,蒐集訓練日誌、球員訓練心得、球員訪談所得的資料,以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主要的結果如下:(一)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後,球員在棒球的技能訓練成效上有明顯的進步,高低年級球員之間技能訓練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二)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後,球員在棒球比賽表現訓練成效上有明顯的進步,高低年級球員之間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三)球員肯定理解式棒球訓練的訓練設計,對於技能的訓練與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有幫助,同時對於訓練方式能增加比賽技能與享受訓練的樂趣等感受,也呈現出認同的反應。(四)參與研究的教練指出理解式棒球訓練能引起球員的動機與興趣,有助於戰術戰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發展運動技能、激勵團隊的士氣。透過本研究得知教練及球員對理解式球類訓練法表示正面及支持,能促進球員對棒球運動的訓練成效,提供球隊一種新的訓練方法。針對本研究中的發現提供未來學校棒球運動代表隊訓練模式的發展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The study used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Game Sense on baseball towards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kill and game performance of high school baseball players of different grad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layers’ and coach’s perspectives on Game Sense, a mixed methodology was used. Fifteen sessions of baseball training were conducted to twenty-eight high school baseball players (15 and 13 players in 10th grade and 12th grade respectively) in Taipei County. Pretest and posttest were administrated us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kill test and Game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strument. The quantitative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ir-samples t test and independent t test. The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oach’s diary, training reflections and interviews of players. These data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The results were (1) Players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skill training after Game Sense training on baseball,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layers in 10th and 12th grade players on skill training. (2) Players had showed progress on games performance, but i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players in 10th grade and 12th grade. (3) Players had showed positive attitude about the lessons content of Game Sense on baseball training. They improved in games skill and performance, and enjoyed the fun of playing games. (4) The participant coach realized that Game Sense training on baseball could boost player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s. It facilitated the comprehension of game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 skills and team morale.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both the coach and players were positive and supportive the use of game sense. Game Sense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s on baseball training and provide a different way of training.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lated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ining methods for school baseball team.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六節 名詞解釋 5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行動研究 8 第二節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理論 14 第三節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理論 22 第四節 球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GPAI之研究 29 第五節 棒球運動比賽策略之分析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5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7 第四節 訓練課程設計 4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49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0 第一節 理解式球類訓練對球員的技能訓練成效 60 第二節 理解式球類訓練對球員的比賽表現訓練成效 66 第三節 球員對於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法的看法與感受 72 第四節 教練對於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法的看法與省思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2 第一節 結論 92 第二節 建議 93 參考文獻 95 中文部份 95 英文部分 98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參與教練同意書 100 附錄二 研究參與球員同意書 101 附錄三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教練訓練行為檢核 102 附錄四 理解式球類訓練之訓練大綱 103 附錄五 棒球比賽表現評量工具登錄表 132 附錄六 教練訓練日誌表舉隅 133 附錄七 球員訓練心得舉隅 134 附錄八 球員訪談大綱及內容舉隅 136 表 次 表1 傳統訓練法與理解式球類訓練法之比較 28 表2 GPAI 比賽表現評量類表 30 表3 球類運動分類與比賽策略表 36 表4 棒球運動比賽得分戰術架構 39 表5 棒球運動防止得分戰術架構 40 表6 棒球運動戰術的複雜層次 41 表7 訓練活動實施進度表 48 表8 研究教練訓練行為檢核信度摘要表 50 表9 跑壘測驗給分量表 51 表10 棒球擲遠測驗給分量表 51 表11 棒球守備主觀技能評分摘要表 52 表12 棒球投手主觀技能評分摘要表 52 表13 棒球打擊主觀技能評分摘要表 53 表14 棒球比賽表現觀察類目評量標準說明 53 表15 球員在訓練前後技能測驗的t 考驗摘要表 60 表16 高低年級球員在訓練前後技能測驗的t考驗摘要表 61 表17 球員在訓練前後比賽表現測驗t考驗摘要表 66 表18 球員在訓練前後比賽表現測驗觀察類目t考驗摘要表 67 表19 高低年級球員比賽表現測驗的t 考驗摘要表 68 表20 高低年級球員比賽表現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8 圖 次 圖1 行動研究四階段歷程圖 10 圖2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比賽教學模式圖 16 圖3 理解式球類教學計畫概念架構 21 圖4 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模式圖 24 圖5 理解式球類預期學習結果圖 29 圖6 研究架構圖 44 圖7 研究流程圖 45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6版)。台北:五南。
    王愛麟(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江新妹(2005)。打造健康校園:提升學童健康體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呂秀美(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
    邱利昌(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邱奕銓(2004)。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其達(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英義(2007)。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問題解決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吳清池(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周禾程(2002)。觀察研究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頁93-126)。台北市:師大書苑。
    卓子文(2002)。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項針對舞者實施身心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姚宗呈(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范綱榮(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梁仲偉(2006)。登山攀岩在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陳伯璋(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頁33-47)。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星如(2008)。Mosston練習式與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籃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陳建宏(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羽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許義雄(1983)。體育的理念。臺北市:現代體育出版社。
    張文雄(2006)。高中棒球聯賽球員參賽動機與次級文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第二版)。臺北:東華書局。
    郭世德(2000)。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游淑霞(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高中學生合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閔智(2009)。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楊廣銓(2006)。舞蹈融入南湖高中排球校隊訓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品瑞(2007)。理解式球類訓練法於國小籃球校隊訓練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靜群(2006)。行動研究的困境與解決策略。教師之友,47(2),49-56。
    葉人豪(2006)。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宗達(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廖玉光(2002)。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賴爾柔(2002)。社區組織參與鄉村發展模式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0:164-174。
    闕月清(2002)。運動教育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頁287-305)。台北市:師大書苑。
    闕月清、蔡宗達(2003)。體育教學的新概念—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TGfU),載於黃金柱(主編)。體育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頁24-42),臺北縣:國立教育學院。
    闕月清、鄭漢吾(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中學生學習效果之探討。台灣運動教育學刊,1(2),25-43。
    闕月清(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臺北:師大書苑。
    鄭漢吾(2005)。賦權式訓練可行對策探討。2005羅漢門傳統技藝.觀光與文化國際研討會海報發表,高雄縣。
    龔建昌(2002)。資訊科技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龔雅慈(2007)。理解式教學法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羽球運動技能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二、英文部分
    Altricher, H., Posch, P., & Somekh, B.(1993). 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NY: Routledge.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1991). Sport for young Australians: widening the gatways to participation. Canberra: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1.
    Bunker, D., & Thorpe, R. (1982). A model for the teaching of games in secondary schools. Bulletin of Physical Education, 18(1), 5-8.
    Bunker, D., & Thorpe, R. (1986). Landmarks on our way to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tler, J. (2002).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A holistic alternative in games education. In B. Lombardo (Ed.), Spor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lternativ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Dewey, J. (1958). Experience and nature. New York: Dover.
    Griffin, L. L.,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1997).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Hopper, T. (2003). Four Rs for tactical awareness: Applying gam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net/wall games. Journal of Teaching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14(2), 16-21.
    Kidman, L. (2001). Developing Decision Makers :An empowerment approach to Coaching. New Zealand: Innovative print communication Ltd.
    Light, R. (2004). Implementing a Game Sense approach in youth sport coaching: Challenges, change and resistance. Waikato Journal of Education, 10, 169-180.
    Light, R. (2005). Making Sense of Chaos: Australian Coached Talk About Game Sense. In L. L. Griffin, J. I. Butler, (Eds), Teaching Game for Understanding: 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 (pp.169-181). IL: Human Kinetics.
    Lewin, K. (1948).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In G. W. Lewin (Ed.), Re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New York: Harper.
    Mitchell, S. A., Oslin, J. L., & Griffin, L. 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enney, D. (2006). Coaching as teaching: New acknowledgements in practice.
    In R. L. Jones(Ed.), The Sports Coach as Educator: Re-conceptualising sports coaching (pp25-36). New York: Routledge.
    Rink, J. (2002).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for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Siedentop,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Turner, A. P. (1995).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Werner, P., & Almond, L. (1990). Models of games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61 (4), 23-27.
    Winn, W.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situated learning: Paradox or partnership?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38(3):16-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