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菁芬
論文名稱: 陶淵明、謝靈運思想與詩風較論
指導教授: 傅武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0
中文關鍵詞: 陶淵明謝靈運思想詩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3下載:2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所謂「詩言志」,詩除了表達出詩人的心聲,也是感情、思想的寄託。「思想」,是一種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而思維作用或思維歷程,對於一個人一生的言行有決定性或主導的作用。思想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純真的思想,可使行為正確並培養出嶄新的生命力。但思想之於人並非全然不變,一個思想家一生中隨著時間的改變、人生歷練及某些因素,思想也會跟著改變。可由儒入道亦可由道入儒或由釋入儒,甚至儒釋道三家思想兼具,這是極自然的。而不同的思想,若能互相調適,則可相容互補。
    《文心雕龍、時序》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任何一個時代的思想家、文學家,其思想、創作莫不受到當代時間、空間的影響。有兩百多年歷史的魏晉時期,不斷發生崩潰與重建的疑惑。在思想方面,兩漢儒學已成非主流,相尋而上的是道家玄學的興起、群體意識的崩塌和個人意識的覺醒,文人思想呈現劃時代的自覺與創新。陶淵明、謝靈運身處於這樣一個混亂、權力鬥爭、玄學興盛的時代,連最基本的安身立命也遭到撼動。衣冠士族感傷亂離,興起了生命漂泊、人生如寄之感。道家的道體思想給予人們一種永恆的啟示,老莊之學風靡一時,影響到當時的思想家及文學家。陶、謝在困頓失意中,以老莊思想解其惑、抒其情,將思想流露於作品之中。雖然在兩人作品中蘊含不少道家思想,但陶、謝思想並非只是單一的歸向於那一家、那一派思想,而是儒、釋、道三家相容並蓄。思想的匯合,構成高超的人格;思想之豐富形成陶謝作品不朽。儒、釋、道三家思想並存而不悖,使陶謝在人格與文學創作上綻放光芒。
    歷來對於陶、謝其人其詩之研究,至今未嘗消歇,各類相關研究論文,紛出並陳;各抒所見。不論在考據、詮釋、鑑賞各方面都有嶄新的成果。對於陶謝思想的相關論述亦不少,但卻鮮少將陶、謝兩人思想相提並論。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下,進一步探討陶、謝所處的時代氛圍對兩人思想所產生之衝擊及影響,進而分析、統合兩人作品中所蘊含的複雜思想內涵。為陶、謝研究提供新的思維及方向。全文計七章: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方法、研究旨趣。
    第二章<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時代背景>:概述晉宋時代政治、社會、學術思想。
    第三章<陶淵明之生平及其思想>:從陶淵明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
    第四章<謝靈運之生平及其思想>:從謝靈運生平、家世背景,去探討陶詩中所呈現出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
    第五章<田園詩宗陶淵明與山水詩祖謝靈運思想與詩風比較>:兩人雖身處於同一個時代,但其性情、寫作題材卻有異。本章主要探討兩家在思想、詩歌藝術及歸隱的異同。
    第六章<陶謝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陶謝」千古並稱,二人形跡各異,詩風懸殊,創作成就也有高下之分,但兩人所創作的田園詩、山水詩卻深刻影響了後世。本章總結兩位作家及其作品、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第七章<結論>:對全文作一個總結,提出心得及看法。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3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7 第四節 研究旨趣………………………………………………9 第二章 陶淵明與謝靈運之時代背景 第一節 晉宋時代之政治………………………………………12 第二節 晉宋時代之社會………………………………………23 第三節 晉宋時代之學術思想…………………………………31 第三章 陶淵明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陶淵明之家世與生平…………………………………48 第二節 儒家思想………………………………………………80 第三節 道家思想………………………………………………103 第四節 佛家思想………………………………………………161 第四章 謝靈運之生平及其思想 第一節 謝靈運之家世與生平…………………………………173 第二節 儒家思想………………………………………………186 第三節 道家思想………………………………………………192 第四節 佛家思想………………………………………………201 第五章 田園詩宗陶淵明與山水詩祖謝靈運思想與詩風比較 第一節 陶謝思想比較…………………………………………215 第二節 陶謝的詩歌藝術………………………………………224 第三節 陶謝歸隱之差異性……………………………………237 第六章 陶謝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 第一節 陶淵明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245 第二節 謝靈運詩與思想對後世之影響………………………273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詩品》對陶淵明與謝靈運之評論………………… 285 第二節 陶淵明--由絢爛歸於平淡,名傳千古……………286 第三節 謝靈運--開啟山水詩新境界………………………288 參考書目…………………………………………………… …292

    參考書目
    一、典籍部分
    (一) 經部之屬
    1.梁•皇侃 編;清•馬國翰《論語集解義疏》,玉函山房輯書本。
    2.宋‧朱子《四書集注》,世界書局。
    (二) 史部之屬
    1.梁.釋慧皎《高僧傳》,《大正藏》,第五十冊,史傳部。
    2.清.吳士鑑、劉承幹校注本《晉書斠注》
    3.王先謙《後漢書集解》。
    4.傅樂成《中國通史》,大中國圖書公司出版,1969再版。
    (三) 子部之屬
    1.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2.朱謙之《老子校釋》,台北:漢京文化事業 , 1985年10月10日。
    3.嚴靈峰《老子達解》,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
    4.清.郭慶藩 編《莊子集釋》,台北:大明新校標點本,1975年。
    5.錢 穆《莊子纂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6年9月。
    6.黃錦鈜 注譯《莊子今注今譯》,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7,陳鼓應《莊子哲學》,台北:商務印書局,1999年6月。
    8.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10月。
    9.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4月。
    10.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公司,1989年。
    (四) 集部之屬
    1.景印宋紹熙曾集本《陶淵明詩》。
    2.南朝.粱.劉勰《文心雕龍》,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
    3.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4.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漢京圖書公司,1983年9月。
    5.明.張溥《謝康樂集-漢魏六朝百三家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6.王夫之著《古詩評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4月。
    7.陳寅恪《陳寅恪論文集》,台北:三人行出版社,1974年。
    8.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南:文國書局,1983年。
    9.王叔岷撰《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專刊,1992年3月。
    10.方祖燊《中國文學講話•五》,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1.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中華書局,1974年。
    1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
    二、專書著作
    (一) 陶淵明研究論著
    1.李辰冬《陶淵明評論》,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年。
    2.蕭望卿《陶淵明批評》,台北:開明書店,1957年。
    3.清.陶澍 注《靖節先生集》,四部集要本,新興出版,1959年。
    4.王貴苓《陶淵明及其詩的研究》,台北:台大文學院,1966年。
    5.黃仲崙《陶淵明作品研究》,台北:帕米爾書店,1969年5月。
    6.陳怡良《陶淵明生平及其思想研究》,台南:興業圖書公司,1973年3月初版。
    7.王德勝《陶詩評注》,台北:台灣書局,1974年3月初版。
    8.王岷箋證《陶淵明詩箋證稿》,板橋:藝文印書館,1975年。
    9.郭銀田《田園詩人陶淵明》,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77年12月。
    10.方祖燊《陶淵明》,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8年。
    11.李長植《陶淵明評傳》,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年10月。
    12.清、溫汝能彙訂《陶詩彙評》,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0年2月出版。
    13.高大鵬《陶詩新論》,台北:時報出版社,1981年1月。
    14.岡村繁原著 陸曉光、笠征合譯《世俗與超俗--陶淵明新論》,台北:台灣書局,1981年11月初版。
    15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9月。
    16.宋丘龍著《陶淵明詩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17.莊優銘《陶淵明傳》, 台北: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
    18.沈振奇著《陶謝詩之比較》,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19.方祖燊《陶潛詩箋註校證論評》,台北:臺灣書店,1988年。
    20.李華主編《陶淵明詩文賞析集》, 成都:巴屬書社,1988年3月第1版。
    21.陶文鵬、丘萬紫《陶淵明詩文賞析》,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22.鍾優民著《陶學史話》,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1年。
    23.李公煥箋註 《箋註陶淵明集•十卷》,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91年2月。
    24.李華著《陶淵明新論》,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
    25.錢玉峰著《陶詩繫年》,台北:臺灣中華書局,1992年。
    26.廖仲安《陶淵明》,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1992年。
    27.陳怡良著《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28.徐巍選注,《陶淵明詩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1993年7月。
    29.陶文鵬《戀戀桃花源--陶淵明作品賞析》,台北:開今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5月初版。
    30.鄧安生著《陶淵明新探》,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31梁啟超著《陶淵明》,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32.郭維森、包景誠 譯注《陶淵明集》,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
    33.陳美利《陶淵明探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34.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初版。
    35.袁行霈《陶淵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
    36.楊家駱主編《陶淵明詩文彙評》,臺北:世界書局,1998年。
    37.李錦全《陶潛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38.陳永明《莫信詩人竟平澹--陶淵明心路歷程新探》,台北:台灣書店,1998年10月初版。
    39.王國瓔《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探析》,臺北:允晨出版社,1999年。
    40.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
    41.童超《豪華落盡見真淳》 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年2月初版。
    42.葉嘉瑩著《陶淵明飲酒詩講錄》,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3年。
    43.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4月。
    44.楊勇《陶淵明集校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45.楊勇《陶淵明年譜》,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二)謝靈運研究論著
    1.葉笑雪選註《謝靈運詩選》,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年12月1版。
    2. 林文月《謝靈運及詩》,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1966年5月初版。
    3. 黃節《謝康樂詩註》,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4版。
    4.李森南《山水詩人謝靈運》,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初版。
    5.林文月《謝靈運》,國家出版社,1997年初版。
    (三) 魏晉文學與哲學相關論著
    1.容肇祖《魏晉的自然主義》,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1964年。
    2.劉大杰《魏晉思想論》,台北:中華書局,1967年。
    3.朱義雲《魏晉風氣與六朝文學》,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8月。
    4.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5.劉大杰、賀昌群、袁行霈《魏晉思想》甲編三種,台北:里仁書局,1991年8月。
    6.陳順智《魏晉玄學與六朝文學》,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7.羅宏曾《中國魏晉南北朝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8.盧盛江《魏晉玄學與文學思想》,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9.許抗生《魏晉思想史》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5年1月出版。
    10.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10月。
    11.傅 剛《魏晉風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12.李建中《魏晉文學與魏晉人格》,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13.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9月。
    14.景蜀慧《魏晉詩人與政治》,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4月。
    三、期刊論文
    (一) 陶淵明相關期刊論文
    1.陳寅恪〈陶淵明思想與魏晉清談之關係〉,清華學報第40卷,1951年。
    2.陳寅恪〈論陶淵明思想與清談關係〉,《清華學報》第40期,1951年6月。
    3.吳 怡〈陶淵明的思想研究〉,《憲政論壇》第6卷第10期,1951年12月。
    4.傅懋勉《論晉代的隱逸思想與隱逸詩人》,《文史哲》第58卷第4期,1958年4月。
    5.劉持生〈陶淵明及其詩〉,《人文雜誌》第2期,1959年4月
    6.公 盾〈關於陶淵明的思想〉,《學術月刊》62卷3期, 1962年3月。
    7.葉嘉寶〈從「豪華落盡見真淳」論陶淵明之「任真」與「固窮」〉,《徵信新聞》第26期,1964年10月。
    8.王貴苓〈陶淵明的思想〉,《思與言》第3卷第3期,1965年9月。
    9.孫克寬〈陶淵明詩中的儒家思想〉,《孔孟月刊》第5卷第12期,1967年8月。
    10.李華〈陶淵明《形影神》詩探微〉,北京《北京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11.胡道立〈談陶淵明的田園詩〉,北京《藝叢》,1982年第1期。
    12.范成庵〈試談陶淵明的思想和作品的風格〉,《通化師院學報》,1982年第1期。
    13.王達津〈論陶淵明生平和詩〉,鄭州《教學通訊》,1984年第1期。
    14.李 華〈陶淵明出仕與歸隱的矛盾心理〉,南昌《江西社會科學》,1985年第6期。
    15.顏崑陽〈從飲酒論陶淵明的生命境界〉,《鵝湖》11卷12期,1986年6月。
    16.包根弟〈論陶淵明的道家思想與佛家思想〉,《輔仁國文學報》第二集,1986。
    17.李 華〈陶淵明人格論〉,南昌《江西社會科學》,1990年第6期。
    18.衛軍英〈陶淵明在南北朝時的被誤解與被理解〉,《浙江學刊》第1期,1992年。
    19.鄭 琳〈莊子生命哲學的境界〉,《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992年6月第9期。
    20.袁行霈〈陶淵明的哲學思想〉,《北京大學國學研究》第1卷,1993年6月。
    21.程林輝〈魏晉的人生哲學〉,《孔孟月刊》第23卷12期,1994年8月。
    22.簡光明〈但識琴中趣 何勞絃上音--談陶淵明的無絃琴〉,《國文天地》第9卷第11期, 1994年4月。
    23.賈 莉〈景為情設──陶淵明詩歌淺析〉,《蘭州商學院學報》第29期,1994年。
    24.曹治邦〈中國古代山水田園詩與儒、道、釋思想〉,《甘肅社會科學》第3期,1994年。
    25.魏正申〈論陶淵明「文學的自覺」--從立德立功到立德立言的轉變〉,《九江師專學報》,第13卷,1994年。
    26.侯柯芳〈陶淵明思想與詩風新論〉,《九江師專學報》第13卷第1期,1994年。
    27.李 華〈陶淵明的仕隱與陶詩的藝術風格〉,《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5月,頁27-32。
    28.徐聲揚〈陶淵明「思想主導論」探微〉,《九江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5年。
    29.魏正申〈公允精當 陶淵明思想淵源說之釋結出新--徐聲揚先生治陶貢獻論〉,《九江師專學報》,第14卷第3期,1995年。
    30.陳怡良〈陶謝兩家理趣詩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主編《第三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魏晉南北朝詩學》,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1996年。
    31.陳美利〈陶淵明的文學創作風格〉,《語文學報》第3期,1996年6月。
    32.陳美利〈何勞絃上音--談陶淵明的「無絃琴」〉,《新竹師院學報》第9期,1996年。
    33.傅正玲〈論陶淵明的「真」〉,《中國語文》第463期, 1996年1月。
    34.胡曉明〈論陶詩中的道統問題〉,《鵝湖》第254期,1996年8月。
    35.鐵 明〈談陶淵明的五種人生抉擇〉,《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7年。
    36.陳美利〈陶淵明的思想探究〉,《語文學報》第4期,1997年6月。
    37.常進山〈陶淵明的「任真」思想對其詩作的影響〉,《天中學刊》第12卷增刊,1997年8月。
    38.韓亞成〈陶淵明的儒學觀及其時代價值〉,《延安大學學報》第20卷第4期,1998年。
    39.馬現誠〈陶淵明的「安道苦節」及其人生境界〉,《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1998年7月。
    40.陳美利〈陶淵明的「自然」觀〉,《語文學報》第5期,1998年12月。
    41.郭文麗〈陶淵明歸隱中的性格因素〉,《九江師專學報》第18卷第4期,1999年。
    42.傅武光〈陶淵明的「飲酒」詩〉,《國文天地》第166期, 1999年3月。
    43.張宏軍〈略論陶淵明隱逸思想的發展軌跡〉,《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3期,1999年7月。
    44.黃淑貞〈陶淵明「飲酒」詩試探〉,《中國文化月刊》第233期,1999年8月。
    45.白靈階〈淺談陶淵明的仕隱矛盾〉,《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4期,1999年。
    46.楊玉成〈田園組曲:論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國文學誌》,2000年12月,頁193-231。
    47.楊鳳琴〈陶淵明的自然質性與陶詩的自然風格〉,《集寧師專學報》第3期,2000年。
    48.陸建祖〈鳥、菊、酒──陶淵明田園詩審美意象探析〉,《電大教學》第138期,2000年第3期。
    49.孫曉梅〈回歸自然──陶淵明對生命的體驗方式〉,《江西社會科學》第2期, 2000年。
    50.孫曉梅〈論陶淵明詩文生命主題的表現形式〉,《江西社會科學》第3期, 2000年。
    51.孫東臨〈萬物各有託 孤雲獨無依──陶淵明內心世界管窺〉,《江漢論壇》, 2000年2 月。
    52.歐就生〈陶淵明、王維詩歌意境的比較〉,《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1期,2000年3月。
    53.馬雲萍〈陶淵明入仕及歸隱心態探析〉,《大連教育學院學報》第16卷第2期,2000年6月。
    54.景蜀慧〈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政治主題疏釋〉,《成大中文學報》第8期,2000年6月。
    55.張郁欽〈論陶淵明田園詩的思想內容及其藝術特色〉,《武漢冶金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0卷第2期,2000年6月。
    56.週期政〈陶淵明真淳的人格追求〉,《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5期,2000年10月
    57.張娣明〈戰爭動亂中的陶淵明及其解脫之道〉,《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1年,頁327-355。
    58.朱榮智〈中國傳統文人的三種生命情調—以屈原、陶淵明、蘇東坡為例〉,《國文天地》第16卷11期,2001年4月。
    59.林晉士〈陶淵明之仕與隱〉,台北《大陸雜誌》第93卷第6期。
    60.鄭夙姿〈從陶淵明的田園詩見其獨特的人生觀〉,《語文教育通訊》第22期,2001年6月。
    61.鄭源發〈陶淵明的變身手段──陶詩中的酒與鳥〉,《國文天地》第198期, 2001年11月。
    62.戴建業〈委心與委運--論陶淵明的存在方式〉,《九江師專學報》第20卷第7期,2001年。
    63.鄧安生〈陶淵明的「任真」與陶詩的自然本色〉,《第二屆中日陶淵明學術研討會文集》《九江師專學報》,2001年增刊。
    64.查曉波〈仕途•田園•桃源——陶淵明田園思想述評〉《江淮論壇》,2001年第6期。
    65.梅大聖〈詠貧士:陶淵明歸田心態及其理想人格模式構想的描述〉,《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1年3月。
    66.楊德山〈陶淵明「任真自得」的人格特點及對詩作的影響〉,《蘇州教育學院學報》第18卷第4期,2001年12月。
    67.週期政〈玄學和陶淵明的人生境界〉,《殷都學刊》,2002年。
    68.李海燕〈陶淵明與隱士文化〉,《山東教育學院學報》總第90期,2002年第2期。
    69.程 鴻〈陶淵明田園詩的自然風格〉,《語文學刊》,2002年第3期。
    70.王雪梅〈從儒士到隱者──淺析陶淵明思想之轉變〉,《勝利油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 第1期,2002年3月。
    71.張 泉〈論陶淵明的隱逸及隱逸生活〉,《理論學刊》第109期,2002年5月。
    72.張娣明〈戰爭動亂中的陶淵明及其解脫之道〉,《中國學術年刊》第23期,2002年6月。  
    73.林敬文〈陶淵明為人及其詩文裡蘊藏的哲理之探索〉,《運籌研究集刊》第1期,2002年6月。
    74.黃耀東〈管析陶淵明的思想特色〉,《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院慶專輯, 2002年5月。
    75.陳宜伶〈論陶淵明之「任真」與「自得」〉 《東華中國文學研究》 第1期 2002年6月。
    76.趙慧先〈真淳淡遠的田園意趣——淺談陶淵明詩歌的藝術風格〉,《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5卷第2期,2002年6月。
    77.周敏華〈陶淵明「飲酒詩」淺析〉,《中國語文》第540期,2002年6月。
    78.江合友〈論陶淵明詩的哲學境界〉,《景德鎮高專學報》第17卷第3期, 2002年9月。 
    79.傅正義〈中國詩歌「無我之境」奠基者——陶淵明〉,《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0期,2002年10月。
    80.崔鳳珍〈淺談陶淵明詩的理趣〉,《內蒙古電大學刊》總第48期,2002年 第2期。
    81.葉新源、葉揚〈從〈形影神〉看陶淵明哲學思想及人生觀〉,《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
    82.馬榮江 劉香蘭〈從《榮木》詩看陶淵明的內心世界〉,《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第3期,2003年。
    83.周曉琳〈平淡出於自然——陶淵明「自然」心態解析〉,《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2003年。
    84.王曉坤、賈卉〈陶淵明的任真情結〉,《長春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 2003年2月。
    85.王 平〈就陶淵明藝術造詣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南亞學報》第23期,2003年8月。
    86.薛書文〈陶淵明的哲學思想與陶詩的自然平淡之美〉, 《焦作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4卷第3期,2003年8月。  
    87.鄭曉江〈論陶淵明之生死哲學〉,《中國文化月刊》第273期,2003年9月。
    88.曹福剛、陳學文〈論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特色〉,《渭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8卷第6期, 2003年11月。
    89.周靜佳〈酣觴賦詩--論陶詩的飲酒主題〉,《成大中文學報》第11期,2003年11月。
    90.陳巍仁〈陶淵明「固窮」析論〉,《中國語文》第558期,2003年12月。
    91.陳怡良〈陶淵明生命中的困境及其解脫之道〉,發表於復旦大學古代文學中心。
    92.施劍南〈陶淵明的田園詩初探〉《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月。
    93.王 平〈就陶淵明藝術造詣論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與響〉,《南亞學報》第23期,2003年8月。
    94.李彥華〈從陶淵明的詩文中看魏晉時代的人生態度〉,《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9期,2003年。
    95.吳俊傑〈自然真率 沖淡虛靜——談陶淵明的南山人格〉,《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20卷第5期,2004年。
    96.王 俠〈論陶淵明田園詩自我形象及其對詩風形成的影響〉,《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第1期,2004年。
    97.馬銀華〈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論陶淵明的自然人生〉,《濰坊學院學報》,2004年5月。
    98.張峰〈縱浪大化怡情山水——論陶淵明的思想轉化軌跡〉,《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 第3卷第14期,2004年 5期。
    (二) 謝靈運相關期刊論文
    1.高國藩〈略論山水詩的形成〉,《鹽城師專學報》第4期,1986年。
    2.蒲友俊〈玄言.山水.謝靈運〉,《四川師院學報》第3期,1993年。
    3.蒲友俊〈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特色〉,《四川師大學報》第4期,1985年。
    4.宋緒連〈謝靈運山水詩結構初探〉,《遼寧大學學報》弟5期,1985年。
    5.王國瓔〈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憂」和「遊」〉,《漢學研究》,1987年6月。
    6.孫敏強〈陶謝山水田園詩差異論〉,《杭州大學學報》第3期,1998年。
    7.臧清〈試論謝靈運創作山水詩的社會條件和審美心理〉,《北京大學學報》第5期,1990年。
    8.朱新法〈謝靈運的性情與其山水詩的成因〉,《江海學刊》第6期,1995年。
    9.顧紹柏〈論謝靈運〉,《學術論壇》第1期,1986年。
    10.李炳海〈慧遠的淨土信仰與謝靈運的山水詩〉,《學術研究》第2期,1996年。
    11.范 琦〈論晉宋佛學對謝靈運山水審美觀的影響〉,《中州學刊》第5期,1994年。
    12.錢志熙〈謝靈運《辯宗論》和山水詩〉,《北京大學學報》第5期,1989年。
    13.趙昌平〈謝靈運與山水詩起源〉,《中國社會科學》第4期,1990年。
    14.張明非〈略論謝靈運對於山水詩的貢獻〉,《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83年。
    15.黃立中〈謝靈運山水詩漫論〉,《溫州師院學報》第2期,1992年。
    16.李渝福〈山水詩人謝靈運〉,《國文天地》,1989年8月。
    17.趙瑞蕻〈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關於中國第一位山水詩人謝靈運及其創作的一些探索〉,《南京大學學報》弟1期,1991年。
    18.張靖龍〈但觀丘壑美何以捨情物——論謝靈運及其永嘉山水詩〉,《溫州師院學報》第2期,1992年。
    19.朱易安〈謝靈運的隱逸心態和山水審美意識〉,《寧波大學學報》第5卷第1期。
    20.范宜如〈謝靈運山水詩中的生命情境〉,《國文學報》,1997年6月。
    21.余蕙靜〈從時間意識看謝靈運的迷失與困境——以山水詩為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1998年3月。
    22.李曉紅〈試論田園詩與山水詩的區別〉,《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8年。
    23.吳時春〈謝靈運文學地位之研究〉,《高苑學報》第2期,1996年10月。
    24.朱雅琪〈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審美經驗〉,《華岡文科學報》24期 ,2001年3月。
    25.朱雅琪〈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情景關係試探〉,《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7期,2002年3月。
    四、學位論文
    (一) 陶淵明相關學位論文
    1.齊益壽《陶淵明的政治立場與政治理想》,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5年。
    2.陳英姬《中國士人仕與隱的研究—以陶淵明詩文與蘇東坡之「和陶詩」為主》,1983年6月。
    3.崔年均《陶淵明詩承襲的探析》,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4.鄭安森《陶淵明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5.楊玉成《陶淵明文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6月。
    6.羅秀美《宋代陶學研究》,中央中研所碩士論文,1997年6月。
    7.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師大國研所博士論文,1998年。
    8.許曉晴《論陶淵明詩歌中的理性精神》,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4月。
    9.陳燕玲《陶淵明與魏晉風流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0.陳麗足《陶詩中的生命層境與藝術風格》,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5年6月。
    (二) 謝靈運相關學位論文
    1.王來福《謝靈運山水詩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2.李光哲《謝靈運詩用典考論》,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3.李海元《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4.吳若梅《謝靈運的政治生涯與其山水詩的關係》,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5.李海元《謝靈運與鮑照山水詩研究》,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6.朱雅琪《大小謝詩之比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7.簡敦獻《謝靈運山水詩研究》,香港能仁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8.陶玉璞《謝學史論——試論歷史如何安頓謝靈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9.陳美足《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三) 魏晉相關學位論文
    1.沈禹英《六朝隱逸詩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2.李玲珠《魏晉自然思潮研究》,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3.張滿足《晉宋山水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