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介平
Cheng, Chieh-Ping
論文名稱: 余光中〈日不落家〉修辭探析
指導教授: 郭乃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7
中文關鍵詞: 余光中散文修辭聯想美意象美邏輯美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87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5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言「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的余光中先生,六○年代他標舉散文革新理論,並親身實踐了自己的理論,使他成為少數具備理論與創作兼具的散文家,有「一代文宗」之譽。《日不落家》是余光中八十歲出版的散文集,更見他因為年紀、閱歷之深,對於世事更加洞見,以及對其散文理論更加駕輕就熟。余光中不管是寫詩為文都善於運用修辭加強文章的跌宕變化,故本文以《日不落家》為研究對象,探析其中的修辭辭格,以研究余光中的修辭使用手法。
    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余光中生平與文學理論;第三章《日不落家》修辭之想像美;第四章《日不落家》修辭之意象美;第五章《日不落家》修辭之語言美;第六章結論。各章節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包括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步驟、前人研究成果回顧、預期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採用文獻探討法、文獻歸納法、哲學義理詮釋法三種,以《日不落家》為文本,以黃慶萱《修辭學》、蔡宗陽《應用修辭學》、《修辭學探微》、《陳騤文則新論》及《文法與修辭探驪》為主要研究參考,佐以其他相關修辭專書。前人研究成果分為兩個面向,從研究余光中以及修辭兩方面探討專書及學位論文。
    第二章余光中生平與文學理論:依據余光中的人生經歷分為大陸時期、台灣時期、美國時期、香港時期、高雄時期,藉由了解其生平,探究人生經歷對其創作的影響。其次,將余光中的文學理論整理,梳理出其對散文創作觀念的建立、轉折,藉以了解余光中如何運用修辭手法體現其文學理論。
    第三章《日不落家》修辭之想像美:兼論譬喻的基本類型及變化類型,轉化以人性化、物性化、形象化三分法探析,夸飾採用五分法,探討文本的夸飾運用,並綜論三種辭格形成的想像之美。
    第四章《日不落家》修辭之意象美:從摹寫及象徵兩方面探析意象之美,摹寫以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心覺五個方面進行分類;象徵依形式和內容分別探析。
    第五章《日不落家》修辭之語言美: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層遞修辭,提出文本中使用單式層遞之處;第二節引用修辭,分為明引、暗用、活用、借用四個方面;第三節映襯修辭,將文本中使用映襯修辭的分為反襯、對稱、雙襯;第四節則綜論語言之美。
    第六章結論:提出本論文之研究成果與未來展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4 第四節 預期研究成果 9 第二章 余光中生平與文學理論 14 第一節 余光中生平 14 第二節 余光中散文理論與修辭觀 28 第三節 小結 39 第三章 《日不落家》修辭之聯想美 40 第一節 譬喻修辭探析 40 第二節 轉化修辭探析 60 第三節 夸飾修辭探析 69 第四節 聯想美探究 80 第四章 《日不落家》修辭之意象美 84 第一節 摹寫修辭探析 84 第二節 象徵修辭探析 92 第三節 意象美探究 102 第五章 《日不落家》修辭之邏輯美 105 第一節 層遞修辭探析 105 第二節 引用修辭探析 110 第三節 映襯修辭探析 120 第四節 邏輯美之探究 126 第六章 結論 130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30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36 參考文獻 137 附錄一:本文論及的《日不落家》修辭整理 144

    (一)古籍
    春秋·墨翟著,唐異常、楊正新注《墨子》,湖南:喀什維吾爾文出版社,2001年。
    戰國·莊周著,張耿光譯注《莊子》,臺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
    漢·司馬遷著,張大可輯評《史記》,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
    漢·王充著,韓復智註譯《論衡今註今釋》,臺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
    南朝·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明·洪應明著,吳家駒注譯《新譯菜根譚》,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清·阮元《十三經注疏》,京都:中文出版社,1971年。
    (二)現代專書
    1.余光中的作品
    余光中《焚鶴人》,臺北: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
    余光中《掌上雨》,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81年。
    余光中《左手的謬思》,臺北:大林出版社,1984年。
    余光中《敲打樂》,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余光中《逍遙遊》,臺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余光中《向歷史交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余光中《余光中集卷八˙散文的知性與感性》,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余光中《青銅一夢》,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1949-1981》,臺北:洪範書局,2006年。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余光中《望鄉的牧神》,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余光中《日不落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余光中《分水嶺上》,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英)王爾德著,余光中譯《理想丈夫》,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2.研究余光中的專書
    王美玥《詩情與戰火:論「盛唐之音」的美學議題》,臺北:威秀資訊科技,2007年。
    徐學《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
    梁笑梅編《繡口一開——余光中自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散文卷》,臺北:爾雅書局,2008年。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遊記文學卷》,臺北:爾雅書局,2010年。
    陳芳明主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信元《朱自清散文》,臺北:宇河文化出版社,2008年。
    陳義芝主編《新世紀散文家:余光中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傅孟麗主撰《水仙情操——詩話余光中》,臺北:遠見天下出版社,2002年。
    傅孟麗主撰《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臺北:遠見天下出版社,1999年。
    黃維樑《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9年。
    黃維樑《璀璨的五彩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楊匡漢主編《中國文化中的臺灣文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
    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七集:散文二集》,上海:上海良久圖書,1935年。
    蘇其康主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七十壽慶論文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
    蘇其康主編《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輯》,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3.研究修辭學專書
    中國修辭學會編《修辭學論文集》,福州:福建人民書局,1983年。
    史塵封《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書局,1996年。
    李德裕《新編實用修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年。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五南書局,2010年。
    唐松坡、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1990年。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陳介白《修辭學講話》,臺北:啟明文化出版社,1958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局,2002年。
    黃維樑《溝通與多姿——中文語法修辭論集》,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86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版社,1999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蔡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9年。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蔡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14年。
    蔡謀芳《表達的藝術——修辭二十五講》,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蔡謀芳《辭格比較概述》,臺北:學生書局,2000年。
    鄭子瑜《中國修辭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社,1991年。
    4.其他專書
    《聖經新譯本》,臺北:環球聖經公會,2009年。
    Paul Ricoeur著,陶遠華譯《話語符號學》,北京:北京大學,1997年。
    王國良《續齊諧記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王鼎鈞《文學種籽》,臺北:爾雅書局,2003年。
    朱光潛《朱光潛談美》,北京:金城書局,2006年。
    林文月《午後書房》,臺北:洪範書局,2004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事業股份公司,2006年。
    洛夫《詩的探險》,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79年。
    夏征農主編《辭海》,臺北:東華書局,1992年。
    陳佳君《辭章意象形成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錢鍾書《七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錢鍾書《宋詩選註》,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謝冰瑩等註譯《古文觀止》,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
    (三)期刊論文
    1.研究余光中的期刊論文
    (1) 方忠〈中國現代文學史視野中的余光中散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12期,2011年,頁137-148。
    (2) 王暉〈余光中的散文理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14卷,2001年,頁92-97。
    (3) 吳樂央、江啟平〈論余光中詩文的現代文化意識〉,《唐山學院學報》,2005年6月,頁41-44。
    (4) 李軍〈余光中散文瑰奇的感性與創造〉,《暨南學報》,第144期,2010年1月,頁7-12。
    (5) 李軍〈論余光中散文的句法特色〉,《廣州師範學報》,1994年4期,1994年8月,頁35-42、81。
    (6) 林秀華〈余光中鄉愁詩之比喻意象美〉,《中國語文》,105卷5期,2009年11月,頁87-97。
    (7) 原新梅〈余光中的比喻觀及其散文中的比喻〉,《廣西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2006年7月,頁116-120。
    (8) 徐光萍〈在傳統與現代中尋找自己的座標——論余光中散文的藝術特色〉,《鎮江師專學報》,第4期,1993年,頁68-72、88。
    (9) 張王飛、林道立〈余光中「新散文」的審美理想及其價值〉,《當代作家評論》,第3期,2011年,頁39-44。
    (10) 張春榮〈凌雲健筆意縱橫——余光中日不落家〉,《文訊》,171期,2000年1月,頁26-27。
    (11) 張瑞芬〈冷雨望鄉:余光中近期散文的藝術轉折〉,《印刻文學生活誌》第57期,2008年5月,頁106。
    (12) 梁姿茵〈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摹寫修辭之賞析〉,《中國語文》,104卷2期,2009年2月,頁84-91。
    (13) 郭虹〈信手拈來,皆成妙喻——談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作家與作品》,2003年12月,頁5-8。
    (14) 陳美美〈千年觀照:由《文心雕龍》看余光中散文理論與實踐〉,《華文文學》,78期,2007年1月,頁7-14。
    (15) 陳義芝〈余光中的身分認同〉,《印刻文學生活誌》,第57期,2008年5月,頁109。
    (16) 彭裕丹〈撒鹽於燭迸發出的七色火花——談余光中散文的用喻技巧〉,《現代語文》,2008年09期,2008年7月,頁75-77。
    (17) 馮友君〈在中國文字的風火爐中煉丹——試論余光中散文的修辭特色〉,《湘潭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2期,1995年,頁61-66。
    (18) 馮友君〈奇喻巧擬著文章——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和比擬〉,《名作欣賞》,1992年第5期,1992年,頁116-118。
    (19) 黃維樑〈余光中的「文心雕龍」〉,《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2009年5月,頁81—84。
    (20) 黃維樑〈采筆干氣象——初論余光中的山水遊記〉,《中外文學》,14卷6期,1985年1月,頁130-140。
    (21) 楊迅滋〈余光中的散文藝術特徵一瞥〉,《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卷第4期,1995年,頁30-31。
    (22) 曉亞〈讓春天從洛杉磯出發--余光中訪洛記〉,《文訊》,246期,2006年4月,頁69-71。
    (23) 謝川成〈關於余光中——文學界各家的看法〉,《文道》,1982年6月,頁5-7。
    (24) 謝世宗〈遇見他者——余光中的旅美詩作與其國族認同的形塑〉,《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1期,2010年10月,頁113-138。
    (25) 謝育爭〈從修辭看余光中尋李白〉,《國文天地》,26卷2期,2010年7月,頁81-85。
    (26) 鍾怡雯〈風景裡的中國--余光中遊記的一種說法〉,《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6期,1999年12月,頁41-56。
    2.研究修辭的期刊論文
    (1) 仇小屏〈論譬喻中「喻解」呈現之類型及其美感——以現代散文為例〉,《畢節學院學報》,2007年06期,2007年7月,頁1-7。
    (2) 王希杰〈從修辭常識到漢語修辭學〉,《國文天地》,30卷5期,2014年10月,頁16-23。
    (3) 何永清〈明喻常用的喻詞〉,《中國語文》,109卷2期,2011年8月。
    (4) 呂武志〈文心雕龍設問修辭技巧探究〉,《健行學報》,33卷1期,2013年1月,頁35-46。
    (5) 呂盈瑩〈高中國文現代文學象徵探析〉,《中國語文》,111卷3期,2012年9月,頁68-85。
    (6) 李勝梅〈修辭現象的結構分析法〉,《阜陽師範學報》,2003年第6期,2003年12月,頁65-68、71。
    (7) 洪方煜〈避俗趨新:讓比喻更精彩〉,《高中生之友高考版》,2012年 05 期,2012年 07月,頁12-13。
    (8) 唐惠中〈博喻之美〉,《中學生讀寫》,2003年第2期,2003年4月。
    (9) 袁影、王彩麗〈論敘事修辭批評方法之演進〉,《國文天地》,30卷7期,2014年12月,頁72-79。
    (10) 張春榮〈修辭三性的活用〉,《國文天地》,28卷8期,2013年1月,頁104-107。
    (11) 張春榮〈修辭三性概述〉,《國文天地》,29卷4期,2013年9月,頁71-76。
    (12) 張春榮〈修辭的音樂性〉,《國文天地》,28卷7期,2012年12月,頁74-80。
    (13) 張春榮〈修辭的意義性〉,《國文天地》,28卷6期,2012年11月,頁75-83。
    (14) 張春榮〈修辭的繪畫性〉,《國文天地》,28卷5期,2012年10月,頁82-88。
    (15) 陳滿銘〈修辭轉化論〉,《彰化臺師大國文學誌》,27期,2013年12月,頁1-38。
    (16) 陳滿銘〈試論修辭之邏輯性〉,《國文天地》,27卷7期,2011年12月,頁99-105。
    (17) 黃翠芬〈論「藉事說理」的譬喻形式〉,《止善》,第10期,2011年6月,頁3-14。
    (18) 黃慶萱〈文學的象徵〉,《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卷11期,1974年11月,頁53-60。
    (19) 蔡宗陽〈中學修辭講座——兼格的修辭〉,《國文天地》,10卷11期,1995年4月,頁52-55。
    (20) 蔡宗陽〈中學修辭講座——辭格的辨析〉,《國文天地》,第9卷第3期,1993年8月,頁96-99。
    (21) 蔡宗陽〈旅人詩的修辭美學〉,《笠詩社》,279期,2010年10月,頁88-129。
    (22) 蔡宗陽〈論引用的分類〉,《國文學報》,23期,1994年6月,頁251-271。
    (23) 蔡宗陽〈譬喻的變化類型〉,《中國語文》,100卷5期,2007年5月,頁50-60。
    (24) 蔡宗陽〈譬喻與轉化的辨析——從周敦頤愛蓮說談起〉,《中等教育》,64卷3期,2013年8月,頁86-90。
    (25) 鄧佳惠〈兼格修辭探析——以陋室銘為例〉,《中國語文》,112卷5期,2013年5月,頁88-98。
    (26) 鄭頤壽〈關於比喻的四個要素〉,《修辭學報》,1984年第3期,1984年6月。
    (27) 薛吉辰〈古詩詞中的三類特殊的比喻〉,《中學生園地》,2009年第7期,2009年7月,頁135-136。

    (三)學位論文
    1.研究余光中的論文
    (1) 朱智傳《感性與知性的相融及其藝術表現——論余光中詩歌》,湖南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2) 林秀華《余光中鄉愁詩修辭美學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1年。
    (3) 林美慧《余光中旅遊文學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博士班碩士,2008年。
    (4) 胡慶雄《余光中散文論》,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碩士,2007年。
    (5) 張穎《論余光中的詩性散文》,蘇州大學碩士,2008年。
    (6) 張黎黎《在永恆中結晶——論余光中散文理論及創作實踐》,蘇州大學博士論文中國現當代文學,2005年。
    (7) 郭文姝《余光中詩歌修辭藝術探究》,長春理工大學碩士,2010年。
    (8) 陳玉芬《余光中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3年。
    (9) 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2003年。
    (10) 楊宗穎《余光中遊記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2005年。
    (11) 劉國鼎《旅遊文學視域下之余光中研究》,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班,2010年。
    (12) 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3年。
    (13) 劉燦忠《余光中散文的比喻研究》,揚州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14) 簡惠貞《余光中文學理論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6年。
    (15) 藍嵐《余光中現代散文理論》,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2.研究修辭學的論文
    (1) 方衛國《豐子愷及其散文的修辭研究》,臺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13年。
    (2) 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2001年。
    (3) 許馨云《新約聖經修辭藝術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3年。
    (4) 許惠玟《林文月的散文美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班暑期班,2008年8月。
    (5) 陳清美《朱自清修辭理論與實際》,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4年。
    (6) 曾敏媛《菜根譚譬喻修辭探珠》,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班,2010年。
    (7) 趙瑋婷《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5年。
    (8) 蔡素華《圍城譬喻修辭探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2年。
    (9)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班,2000年。
    (10) 蔡慧珍《簡媜女兒紅譬喻修辭藝術探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13年。
    (11) 蕭佳玲《鍾理和短篇小說修辭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2014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