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宏怡
論文名稱: 以解構主義的觀點探討後現代詩的視覺表現形式
The Study on Exploring Post-Modernism Poetry’s Visual Representation from De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梁桂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8
中文關鍵詞: 德希達解構主義解構式表現夏宇
英文關鍵詞: Darrida, De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ve expression, Xia- yu’s poem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7下載:1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從近代哲學上的演變,結構主義轉為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的現象,探討哲學理論、文學理論中的思維如何影響平面創作的表現。法國社會學家德希達(Derrida)及其跟隨者保羅‧德曼(de Man Paul )提出了顛覆傳統的思考與閱讀模式,進入屬於文本的內在差異性閱讀的解構主義時期,提高了讀者的重要性,重新開展了對於事物的認識,啟發了世人對於萬物的審慎態度。
    視覺傳達作品中的解構思維,除了從哲學與文學中有所擷取外,在藝術與建築中也得到了足夠的養分,如藝術中的未來主義、達達主義,以及設計領域中的解構主義建築,皆具有解構的思維,而這些思維也都可作為視覺傳達作品的養分汲取來源。解構思維最早引入設計創作的是建築,解構主義建築在形式上顛覆了建築師對於建築的觀點,也對整個設計界造成震撼與驚奇,而這樣的改變也漸漸地影響了平面設計界,如David Carson的作品,David Carson主張No More Rules,顛覆了以往的所有規則,給予平面設計作品很大的衝擊。
    解構主義並不追求所謂「原創性」,無所謂什麼第一部作品,一切都是互參文本,其主張參照舊文本,賦予新意義,從新的角度與觀點,給予舊文本新的面貌,故此論文與創作也基於此理由,採用文學中的後現代主義詩人夏宇的詩作(夏宇的詩作一發表便帶給當代詩壇極大的衝擊性,其詩作中所呈現出的拼湊、斷裂、混雜、詞不達意、遊戲性語言等等的特點,呈現出解構主義在文學上的表現特徵,因此採用夏宇的作品是有其目的性的),賦予其新的形式,不再僅只是使用文字傳達其背後意涵,而是以設計的觀點,以視覺傳達的手法重新詮釋文學文本。
    本研究試從文獻中取得解構主義形式的表現手法,及由文獻與案例中所歸納出的解構主義作品所具有的意涵,將之轉化為視覺形式,表現出解構主義的內涵:多元與多義、意義的虛化、模糊性、隨機與偶然、去中心化與無中心,且採用拼貼、模糊、重疊、扭曲、零碎等手法呈現之,將文學作品透過視覺傳達作品表現出新的面目。

    This study will try to explore philosophy theories and literature thought how to influence visual representation design’s work. The French sociologist Derrida and his follower de Man Paul advance a new theory called” Deconstruction” to overthrow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reading mode. And then, the times get into a new times for raising the reader's status and inspire a cautious attitude to the world. Deconstruction not only influences philosophy but also literature.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etc. . Differance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of Darrida’s theory. It means that Darrida advocates meaning that can’t to be limited. Deconstruction doesn’t seek for so-called “original work”. No matter what is the first work. Deconstructionist advocates giving old text a new meaning. And to give old text a new appearance from a new angle and aspect. For this reason, this study and creative work accepts Xia- yu’s poems in existence called “mo ca, wu yi ming zhuang”, and try to give Xia- yu’s poems a new visual representation. Try to combine literature and design.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will try understand the thoughts and cultural features brought by deconstruction, an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constructive expressions of plane desig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deconstruction mirror new life in today's world from various angles.

    第一章 緒論............................................P01 1-1研究動機與目的.......................................P01 1-2研究方法.............................................P03 1-3研究目標.............................................P03 1-4研究架構與流程.......................................P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P05 2-1 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P05 2-2 哲學中的解構思維.....................................P08 2-3 文學中的解構思維.....................................P10 2-4 藝術中的解構思維.....................................P13 2-5 解構主義建築........................................P17 2-5-1 解構主義建築及其思維............................P17 2-5-2 解構主義建築與構成主義的關係.....................P19 2-5-3 解構主義設計表現手法............................P21 2-5-3-1 解構主義建築表現特徵.........................P21 2-5-3-2 解構式平面作品表現手法分析....................P23 2-6 小結...............................................p26 第三章 設計哲理與方法................................P27 3-1 案例分析............................................P28 3-2 解構主義作品特性分析.................................P37 3-2-1 多元與多義.....................................P37 3-2-2 意義的虛化.....................................P40 3-2-3 模糊性........................................P42 3-2-4 隨機性與偶然性.................................P43 3-2-5 去中心化.......................................P44 3-2-6 無中心........................................P44 3-3 設計哲理與方法......................................P45 3-3-1 設計哲理.......................................P45 3-3-2 夏宇及其作品特色................................P49 3-4 設計說明............................................P53 3-4-1 設計過程(轉化與傳遞)..........................P53 3-4-2 創作說明......................................P56 第四章 創作 ........................................P74 第五章 結論 ........................................P91 5-1 結論...............................................P91 5-2 建議...............................................P95 參考書目..................................................P96

    中文參考書目
    1.王受之(2000)。世界現代平面設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
    2.王無邪(1974)。平面設計原理。雄獅出版。
    3.王家新(1996)。〈誰在向我們走來〉。《現代詩.「九十年代大陸地下詩刊」專題》,第32卷第1期,頁146。
    4.方振寧(2003)。〈一架放諸四海而皆準的飛機--解構主義建築家屈米[Bernard Tschumi]在北京〉。《藝術家》, 頁290-294。
    5.方振寧(2003)。〈有關解構主義的精神對話--八問解構主義建築家屈米[Bernard Tschumi] 〉。《藝術家》,頁295-297。
    6.尹國均、邱敏 ( 2003 )。人與建築的解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7.石天河(1998)。〈中國新詩的困境與解構主義問題〉。《臺灣詩學季刊》,頁121-129。
    8.石計生(2001)。意義的挑釁--德希達與保羅.德曼的解構主義及其在當代社會的文化解釋探究。東吳社會學報。
    9.呂清夫(1996)。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10.呂清夫(1999)。造型原理。台北:雄獅。
    11.李佳芬(2006):單元圖形之複合組構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沈信宏(2006):漢字新意象-超文本時代的漢字字文設計,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燿德著(1986)。一九四九以後。爾雅出版社。
    14.林燿德(1986)。〈在速度中崩析詩想的鋸齒—論夏宇的詩作〉。《文藝月刊》,第二○五期,頁44-54。
    15.孟樊(1998)。〈超前衛的聲音-評夏宇的詩〉。《台北評論》,第四期,頁134-5。
    16.柯品文(1997)。〈探索夏宇詩語言的流動意象-讀夏宇的《腹語術》〉。《書評雙月刊》,62期,第14-22頁。
    17.夏宇著(1991)。腹語術。現代詩季刊。
    18.夏宇著(1995)。摩擦,無以名狀。現代詩季刊。
    19.夏宇著(1999)。Salsa。唐山。
    20.高宣揚 ( 1999 )。後現代論。台北市:五南。
    21.陸蓉之(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
    22.黃鳴奮 (2000)。後結構主義與超文本理念。吉首大學學報。
    23.黃秉富(2005):解構主義表現手法應用在數位影像之創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陳柏伶(2004):據我們所不知的-夏宇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5.楊大春著(1996)。後結構主義。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26.楊大春(1997)。解構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
    27.鄔烈炎著(2001)。後現代主義設計。江蘇:江蘇美術。
    28.鄔烈炎著(2001)。解構主義設計。江蘇:江蘇美術。
    29.楊裕富、林萬福(2004)。後現代設計藝術。台北市:田園文化。
    30.楊裕富(1994) 。設計運動的批判:現代主義、後現代與新現代。雲林科技學院學報。
    31.廖麗鄉(2005)。結構/後結構主義。國立光復商工學報。
    32.廖鴻瑞(2002):物象的模擬再現及其結構和解構之間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3.蔡穹紋(2004)。從擬向探索平面設計的解構表現。南台科技大學學報。
    34.蔡穹紋(2004):平面廣告之解構式表現研究:以海報設計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35.滕立本譯(1991)。現代主義失敗了嗎?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36.歐崇敬著(1998)。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台北市:揚智。
    37.歐崇敬(2003)。從結構、解構到超解構。台北市:洪葉文化。
    38.鍾玲(1987)。〈台灣女詩人作品中的中西文化傳統〉。《中外文學》,第16卷第5期,頁102。
    39.羅青(1993)。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局。
    40.台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一號(2005)。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台北。
    41.De Man Paul(1998),李自修譯。解構之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2.Hans Richter(1998),吳瑪俐譯。達達-藝術與反藝術。台北市:藝術家。
    43.Jacques Derrida,張正平譯(2000)。他者的單語主義-起源的異肢。台北市:桂冠圖書。
    44.Pierre Cabanne,張心龍譯(1986)。杜象訪談錄。台北市:雄師美術。
    45.Terry Eagleton著 吳新發譯(2002)。文學理論導讀。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網路資源
    1、周越。走出來的語言—淺析解構主義
    http://arts.tom.com/archive/1004/2003/9/22-51760.html
    2、郭宏昇。雙面夏宇--解讀詩人的後現代發生與流行表徵。南華大學社會所。
    3、馮慧瑛。剪掉集體論述的雙手:從夏宇的詩看現代與後現代的辨證關係。
    4、杜象:藝術與意義的解構者
    http//ppsc.pme.nthu.edu.tw/prof/anth6673/Duchamp.doc
    5、吳心怡。「文字畫」抑或「視覺詩」?--談義大利未來主義中文字與視覺圖像之間的流動關係。
    6、曾翔姿(2002)。探討解構主義於空間中的意涵。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所。
    7、曾翔姿(2002)。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於設計手法上的表現初探。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所。

    外文參考書目
    1、Aynsley J.,(2001).A century of Graphic Design : Graphic Design Pioneers of the 20th Century.London:Mitchell Beazley
    2、Blackwell, Lewis/ Carson, David(2000).The End of Print: The Grafik Design of David Carson. Chronicle Books Llc
    3、Blackwell, Lewis/ Carson, David(1997).David Carson, 2nd Sight: Grafik Design After the End of Print. Random House Inc
    4、Carson, David/ McLuhan, Eric (INT)/ Kampion, Drew (INT)/ Brisick, Jamie (INT).Trek. Gingko Pr Inc
    5、Jacques Derrida(1967).L’Ecriture et la Difference. Paris:Galilee
    6、Meggs,P.B.(1998).A 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3rd ed).New York:John Wiley&Sons.
    7、Nelson,T.H.(1978),”Dream Machines:New Freedoms Through Computer Screens—Aminority Report.”,Issued with”Computer Lib.”,IL:Hugo’s Book Service,Chicago.
    8、Popolov,D,Callaghan and luker (2002).”Conversation Space:Visualising Multi-Threaded Convers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ing Conference on Advanced Visual Interface
    9、Roland Barthes(1967).Elements of Semiology,Londo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