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俊憲
論文名稱: 唐代災異思想及其水旱災害防治
指導教授: 邱添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水旱災害災異賑濟防治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3下載:10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分為緒論、唐代災異思想、唐代水旱災害之分析、唐代防治水旱災害之作為、結論等五章。自然災害影響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與國家政權的存續,防治災害往往成為歷代政府施政必須努力之任務。唐代自然災害多,水旱災害占其二分之一以上,成為唐代政府首要防治的目標。唐代的防治災害可分為四個部分:一是防治災害的思想;二是防治災害的作為;三是各種災異的思想;四是災異發生時的作為。
    研究中特別強調兩個部分,即防治災害的作為與各種的災異思想,因為前者對於災害防治有實際的功效,而後者對救災有時會產生對立或抗拒之作為,不利於防治災害。唐代對災異思想認為宮人過多、冤獄、君王行為不當、賞罰不公、後宮或大臣不安本份等,都會引起水、旱、地震等相關的災害,統治者往往以素服、避殿、徹樂、減膳、出宮人、祈雨祈晴、速審、慮囚、降罪免死、封事極言、祭祀名山大川及放生等方式來消弭災害,承擔責任。
    唐代前、後期,水、旱災害發生的次數相差不多,水災方面以玄宗時,次數最多,地域上,以河南道最為嚴重;旱災方面以高宗、文宗時,較嚴重,地域則集中在江南道與關內道。唐代的防災措施為重視農業發展、修建水利設施、設置義倉及常平倉等。水旱災救治措施可分為遣使賑撫、糧食賑貸、就食他處、平抑物價、蠲免賦稅等五類,此外還有罷封禪、停止宴會,賑濟絹、帛、鹽、錢、棺槨、醫藥治療、近親收養孤幼,並協助災民安葬及重建住宅等措施。
    水旱災的防治與國勢興衰實為一體兩面,兩者互為表裡。然良好而與時俱進的制度、不可鬆懈的人事執行力,實為防治水旱災害的兩大關鍵,也可做為國家強盛努力的參考方向。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方法……………………1 第二節 研究回顧……………………………6 第二章 唐代之災異思想…………………………….21 第一節 皇帝對於災害異變之思維.………23 第二節 臣民對於災害異變之想法……….30 第三章 唐代水旱災害之分析……………………….39 第一節 唐代水旱災害之次數統計……….39 第二節 唐代水旱災害之發生區域……….49 第四章 唐代防治水旱災害之作為………………….55 第一節 官府之防災措施………………….55 第二節 官府之救災措施………………….72 第三節 人民之自救措施………………….89 第五章 結論………………………………………….95 附錄一 唐代水災災害史料一覽表………………….99 附錄二 唐代旱災災害史料一覽表………………..120 徵引書目………………………………………………….132

    史 料(依作者朝代前後排序)
    〔 唐 〕長孫無忌等撰,劉俊文點校,《唐律疏議》,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年。
    〔 唐 〕吳兢,《貞觀政要》,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民國79年6月4版。
    〔 唐 〕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月第1版。
    〔 唐 〕杜佑,《通典》,臺北,新興書局,民國52年10月新一版。
    〔 唐 〕白居易,《白居易集》(第1、2冊),臺北:頂淵文化,2004年3月初
    版。
    〔後晉〕劉昫等撰,《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 宋 〕王溥撰,《唐會要》(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
    月新1版。
    〔 宋 〕王欽若,《冊府元龜》,臺北,中華書局,民國56年。
    〔 宋 〕歐陽修, 宋祁撰,《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1992年第7版。
    〔 宋 〕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一)~(五)冊,臺北,華文書局印行,民
    國57年。
    〔 宋 〕司馬光撰,《資治通鑑》,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
    〔 清 〕董誥等編校,周紹良總主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出
    版,2000年12月。
    〔 清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臺北,大化書局,民66年5月景印初版。

    專 書(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Francesca Bray著,陳立夫譯,《中國農業史》第一冊,臺北,臺灣商務
    印書館,1994年1月初版。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下),臺北:頂淵文化,2005年6月初版。
    王啟柱,《中國農業起源與發展—中國農業史初探》(上),台北,渤海堂文化
    公司,民國83年11月初版。
    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第1版。
    全漢昇,《中國經濟史研究》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民國80年1月。
    宋正海等著,《中國古代自然災異動態分析》,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宋正海等著,《中國古代自然災異相關性年表總匯》,合肥:安徽教育出版
    社,2002。
    宋正海等著,《中國古代自然災異群發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
    吳章銓,《唐代農民問題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2年十12月初
    版。
    李文海、夏明方主編,《中國荒政全書》第一輯,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李崇智編著,《中國歷代年號考》,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月第2版。
    李劍農,《魏晉南北朝隋唐經濟史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5
    月第1版。
    李根蟠,《中國農業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6年6月初版一刷。
    沈百先、章光彩,《中華水利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3月初
    版。
    邱添生師,《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臺北,文津,1999年6月。
    周一良,《周一良集》第五卷《雜論與雜記》,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年8月第1版。
    周魁一、譚徐明,《水利與交通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第1版。
    姚漢源,《中國水利發展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8月第1版。
    孫紹騁,《中國救災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年7月第1版。
    翁俊雄,《唐代區域經濟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第1版。
    張弓,《唐朝倉廩制度初探》,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月第1版。
    陳垣,《二十史朔閏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7月新1版。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臺北,里仁書局,民國83年8月22日再
    版。
    趙岡、陳鍾毅,《中國農業經濟史》,臺北,幼獅文化,民國78年6月。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五年三月臺一
    版。
    寧志新,《隋唐使職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2月第1版。
    錢穆,《國史大綱》(上、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九年修訂十
    七版。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書局,民國79年11月初版。

    論 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卜風賢,〈中國古代的災荒理念〉,《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3期。
    卜秋香,〈唐宋時期的邑社〉,西寧,《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5年第3期(總第110期)。
    么振華,〈唐朝的因災蠲免程式及其實效〉,《人文雜誌》,2005年03期 ,
    (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
    王先進,〈唐代太宗朝荒政述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蕪湖,安徽師範
    大學社會學院,2001年3月,第19卷第2期。
    王培華,〈中國古代災害志的演變及其價值〉,《中州學刊》,北京,北京師
    範大學歷史系,1999年9月,第5期,總第113期。
    王双懷,〈論盛唐時期的水利工程〉,《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95年9月,第24卷第3期。
    王曉麗,〈淺談隋唐佛教寺院的公益活動〉,煙台,《煙台師範學院學報(哲
    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9月第22卷第3期。
    毛陽光,〈遣使與唐代地方救災〉,《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寧波,寧波大學
    文學院,2003年第4期,總第153期。
    江菊美,〈唐中後期以商賑濟興起的背景及其歷史作用〉,廈門,《鷺江職業
    大學學報》,2003年9月第11卷第3期。
    李軍,〈論唐代帝王的因災求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總第168期。
    李亞光,〈春秋時期的救災思想和防災思想〉,《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
    卷第2期,2004年3月。
    李林,〈中國佛教史上的福田事業〉,《佛教文史》,2005年第12期(總第
    256期)。
    李寶通,〈唐代屯田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蘭州,《西北師大學報》,2004年
    1月第41卷第1期。
    吳孔明,〈淺議唐代的自然災害──讀「資治通鑑」札記〉,《渝西學院學
    報》(社會科學版),重慶,西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2004
    年3月,第3卷第1期。
    宋立、王培,〈淺論唐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延安大學學報》,西安,
    陜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06年2月,第28卷第1期。
    祁磊,〈「周禮」所見災荒思想〉,《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7卷第4
    期,2004年12月。
    陳國生,〈唐代自然災害初步研究〉,《湖北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
    陳業新,〈兩漢荒政思想探析〉,《湖北大學學報》,第33卷第1期,2006年
    1月。
    張有堂、徐銀梅,〈唐朝水旱災害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寧夏,《寧夏大學學
    報》,第19卷1997年第3期,總第75期。
    張玉興,〈試論隋唐義倉在救荒中的弊端〉,《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
    報》,第9卷第24期,2004年8月。
    張劍光,鄒國慰〈唐太宗農業思想簡論〉,《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23卷,1999年第1期。
    馮焱,〈歷史上水旱災害及其影響〉,《海河水利》,1995年第5期。
    許凱翔,〈唐代水旱災的祈祭──以政治為中心〉,臺中,東海大學歷史學
    系,94學年度碩士論文。
    黃冕堂,〈中國歷代糧食價格問題通考〉,濟南,文史哲,2002年第2期(總
    第269期)。
    傅曉靜,〈唐代民間私社的基本功能〉,濟南,《齊魯學刊》,2003年第5期
    總第176期。
    傅曉靜,〈論唐代鄉村社會中的社〉,青島,《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
    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
    楊兵,王希隆,〈對唐代幾種社會救濟形式的辨析〉,蘭州,《社科縱橫》,
    2003年6月總第18卷第3期。
    甄盡忠,〈「周禮」備荒救災思想淺論〉,《河南社會科學》,第12卷第4
    期,2004年7月。
    閻守誠,〈唐代的蝗災〉,《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02
    期。
    閻守誠、李軍,〈唐代的因災慮囚〉,《山西大學學報》,北京,首都師範大
    學歷史系,第27卷第1期,2004年1月。
    閻守誠、李軍,〈自然災害與唐代宰相〉,《晉陽學刊》,北京,首都師範大
    學歷史系,2004年第1期。
    劉厚琴,〈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災減災思想〉,《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1
    卷第6期,2005年12月。
    劉永剛、李愛軍,〈淺論中國古代天變成災的社會因素〉,《青海社會科
    學》,2005年01期。
    薛平拴,〈唐代關中地區的自然災害及其影響〉,《陜西師範大學學報》,西
    安,陜西師範大學唐史研究所,1998年12月,第27卷第4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