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穎兒
Leong, Weng-I
論文名稱: 澳門幼稚園教師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之接受度研究
The Acceptance of Using WeChat as a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pproach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Macau
指導教授: 郝永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微信親師溝通科技接受模式
英文關鍵詞: WeChat,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ED.002.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0下載: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旨在探討澳門幼稚園教師對於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的接受度,以及教師不同背景因素所造成的對於接受度的差異情況。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研究方式,以澳門地區為例,自調查2017學年度澳門正職幼稚園教師,共發放問卷517份,共回收456份,而有效問卷為450份,回收率為88%,可用率為98%,並且採立意取樣對三位幼稚園教師進行半結構性訪談。結論顯示,澳門大多數的幼稚園教師仍未使用過微信進行親師溝通,而大多數的幼稚園並沒有要求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教師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時段多為晚上6-9點,其次為工作時間,曾使用過微信的教師其接受度屬中上程度,未曾使用微信的教師其接受度屬中下程度。現任職務、幼稚園規模、幼稚園是否具備優秀老師評選機制、幼稚園是否要求使用微信、老師是否曾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以及老師是否認為需要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在接受度方面皆有顯著差異,其餘則未具顯著差異。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相關部門、學校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相關的建議,供澳門幼兒教育相關人員參考,以利改善親師溝通成效。

    The study aimed to research the acceptance conditions of using WeChat as an approach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Macau.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the researcher surveyed and interviewed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ho are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working in Macau in 2017. The total of 517 teachers were invited for survey, and 456 participated, in which 450 contributed to valid data. Among the survey respondants, thre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o help interpret the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most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kindergarten organizations in Macao did not use or require teachers use WeChat as a communication media with the parents. While the teachers tended to use WeChat between 6 to 9 pm or during their working hours as a media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arents. Regarding the acceptance rates, the teachers who once used WeCha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arents made upper middle levels, while the teachers who never used the media for the purpose made lower middle levels. Furthermore, the acceptance rates was influenc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current positions, the scale of the kindergartens, the mechanism of teacher selection, the requirement of using WeChat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intentions of the teachers using the instant message software.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 the study provides a few suggestions for the related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schools and the researches to facilit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謝誌 i 摘要 ii 表次 v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地區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微信的發展、意涵和功能 13 第二節 親師溝通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理論與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基本統計分析 73 第二節 澳門幼稚園教師使用微信作親師溝通接受度影響因素與現況 7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使用微信進行親師溝通接受度之差異分析 98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7 中文部分 127 英文部分 133 附錄 13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3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審核意見彙整 142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44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48 附錄五 訪談大綱 152

    一、中文文獻
    王秋絨(2001)。親師溝通的合夥魅力。學生輔導月刊,72,4-9。
    王淑靜(2014)。教師使用即時通軟體建立親師溝通平臺之研究-以Line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王雅葶(2017)。運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保服務人員使用社群軟體之親師溝通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王燕昭(2013)。Facebook社團對親師溝通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任維廉、呂堂榮、劉柏廷(2009)。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整合分析:三個主要模式之比較。資管評論,15(1),101-134。
    企鵝智酷(2016)。微信資料化報告。取自https://goo.gl/JpGpdg
    何少金(2016)。幼教小組舉辦親師溝通技巧專題講座。澳門教育,249,37。
    何瑞珠(2007)。澳門家校合作的現況及未來路向。教育研究學報,22(2),247-268。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0)。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泳欣(2016,9月)。七成教師面對高壓。澳門時報,02版。
    吳冠雄(2011,5月)。澳門教師訴苦:工作壓力大被迫培訓。香港新聞網。取自網址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516/99143.shtml
    吳淑文(2015)。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應用即時通訊軟體溝通經驗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吳惠祝(2015)。教保服務人員親師溝通與家園合作之策略分析─以三位資深幼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臺中市。
    吳麗娟(2013)。一個家校合作互動的金鑰匙─如何有效、輕鬆的進行親師溝通。載於澳門大學舉辦之「2011年華人社會的教育發展系列」研討會論文集(頁15-38),澳門。
    李宏敏(2013)。國小教師透過Facebook進行親師互動之意願探討—以嘉義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李侑珊(2015,9月)。陸親師微信群淪為爭寵平台。中時電子報。取自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929000733-260301
    李孟隆(2014)。南投縣國民小學親師溝通與教師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
    李昕芮(2015)。幼兒園家長使用LINE App進行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系,高雄市。
    李秉芳(2017)。國中教師運用即時通訊軟體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李姿慧(2009)。幼稚園教師對親師互動看法,作法與轉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李家慧(2016)。桃園市公立幼兒園教師與家長運用社群網絡進行親師溝通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理學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李曉斌(2015)。玩轉微信第2版。北京市:機械工業出版社。
    周芳玉(2012)。QR Code應用於家庭聯絡簿及親師溝通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林志飛(2013)。分析Facebook社團與紙本家庭聯絡簿於親師溝通成效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林芬瑜(201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幼兒園教師透過Facebook進行親師互動之行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林莉玲(2016)。國小教師透過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以嘉義縣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林詠芸(2017)。社群軟體融入幼兒園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林鳳婷(2010)。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洪志麟(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親、師透過網路互動意願之研究-以臺北市仁愛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桃園市。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洪宜君(2016)。國小級任教師透過LINE App與家長進行親師互動之意願探究-以彰化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市。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2005)。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211-234。
    洪彰良(2012)。M化親師溝通方式之科技接受行為模式比較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博士學位學程,新竹市。
    凌偉國(2014)。常用的資訊系統對親師溝通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臺北市。
    徐宜君(2014)。臺南市國中導師領導風格與親師溝通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中市。
    悅鳴(2018,1月1日)。鼓勵托所假日托管。澳門日報,B11版。
    夏耘(2014,4月24日)。政企合力關顧雙職家庭。澳門日報,B11版。
    張芳全(2013)。論文就是要這樣寫(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張唯宸(2017)。幼兒園教師運用社群網路軟體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
    張瑋玲(2013)。臉書好友加不加?--數位時代親師溝通管道之評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班,臺東市。
    張懷之(製作人)(2015,11月24日)。讚聲大國民【電視節目】。臺北市:TVBS新聞台。
    教師年收入中位數逾四十萬(2017,12月)。澳門日報,B2版。
    許尹玟(2018)。即時通訊軟體LINE應用於幼兒園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屏東市。
    許美玲(2016)。臺南市教師使用行動即時通訊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許舜為(2015)。行動化「親師方舟」App: 探索親師通訊結合教育資料探勘之潛力(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市。
    郭紫宸(2012)。幼教師與家長知覺親師溝通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臺中市。
    陳孟功(2003)。校園無線區域網路(WLAN)-科技接受模式(TAM)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陳冠政(2013)。社交媒體之持續使用:社會理論之整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高雄市。
    陳春霞(2017)。以科技模式探討LINE使用意願與工作溝通、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高雄市。
    陳美樺(2016)。以TAM 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教師及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即時通訊軟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縣。
    陳雅玲(2018)。高雄市楠梓區右昌國民小學教師使用LINE於親師溝通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學系,高雄市。
    黃月琴(2015)。教師採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研究─以LINE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黃馨儀(2017)。運用Line為親師溝通之個案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育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黃覺萍(2012)。澳門學前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澳門大學幼兒教育與人類發展專業碩士,澳門。
    楊宏仁(2009)。善用數位科技促進有意義的學習。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5),34-42。
    楊巽弼(2017)。國小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進行親師溝通之探討-以桃園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桃園市。
    楊淑賢(2012)。澳門婦女在平衡家庭與工作角色所面對的挑戰。澳門:澳門婦女聯合總會。
    葉克樓(2015)。智慧型裝置LINE群組與傳統家庭聯絡簿於親師溝通成效之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臺南市。
    廖秀娟(2016)。幼兒園教師運用臉書於親師溝通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臺中市。
    劉佳蓉(2015)。臺北市國中特教師親師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殊教育學系,臺北市。
    蔡昌宏(2015)。運用網路即時通訊軟體對親師溝通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區公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新竹市。
    蔣黃花(2018)。教師使用LINE和FACEBOOK進行親師溝通之意願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高雄市。
    澳門互聯網研究學會(2017)。第十七次澳門居民互聯網使用報告。取自http://www.macaointernetproject.net/uploads/default/files/macaonetusereport2017_20170301_mair.pdf
    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2018)。澳門地理位置。取自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website:https://www.dscc.gov.mo/CHT/knowledge/geo_position.html
    澳門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2012)。
    澳門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2006)。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3)。二零零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取自https://www.gov.mo/zh-hant/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7/11/2003_policy_cn.pdf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5)。二零零五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取自https://www.gov.mo/zh-hant/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7/11/policy05_cn.pdf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7)。二零零七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取自https://www.gov.mo/zh-hant/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7/11/cn2007_policy.pdf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1)。2011-2020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取自http://www.dsej.gov.mo/~webdsej/www/dsejnews/eduplan/cn2012_policy_tetenye.pdf?timeis=Fri%20Mar%2009%2019:16:34%20GMT+08:00%202018&&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7)。非高等教育統計數據概覽2017。取自澳門教育暨青年局website:http://202.175.82.54/dsej/stati/2016/c/edu_num16_part1.pdf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2018)。幼兒教育。取自澳門教育暨青年局website:https://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id=8718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7)。澳門人口預測2016-2036。取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website:https://www.dsec.gov.mo/getAttachment/e7df9bb4-f55c-4c61-97ea-b07798e5f2ec/C_PPRM_PUB_2016_Y.aspx?disposition=attachment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8)。澳門人口統計2018第二季。取自澳門統計暨普查局website:https://www.dsec.gov.mo/getAttachment/8d5d013f-a92a-4897-89d2-9b86c6eb2213/C_DEM_FR_2018_Q2.aspx?disposition=attachment
    顏春枝(2015)。學校行政人員採用即時通訊進行行政溝通之研究--以Line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臺北市。
    譚筱娟(2001)。澳門幼稚園教師工作滿足感之現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澳門大學教育碩士,澳門。
    蘇荐紳(2016)。以任務科技配適度模型探討運用Line於親師溝通使用意願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家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騰訊公司研究小組(2017)。騰訊2017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取自https://www.tencent.com/zh-hk/articles/8003451502937229.pdf

    二、英文文獻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 control: 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 (pp.11-39). Heidelber, DE: Springer-Verlag.
    Brandt, D. (1989). The message is the massage: Orality and literacy once more. Written Communication, 6, 31-44.
    Babbie, E. (2008). 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 Belmont, CA: Thomson.
    Danielson, C., & Abrutyn, L.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using portfolios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avis, F. D. (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3), 319-340.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Edwards, C.C., & Da Fonte, A. (2012). The 5-point plan: Fostering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with families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44(3), 6-13.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Gefen, D., Karahanna, E. & Straub, D.W. (2003). Trust and TAM in online shopping: An integrated model. MIS quarterly, 27, 51-90.
    Gelfer, J. (1991). Teacher-parent partnerships: Enhancing communications. Childhood Education, 67(3), 164-167.
    Graham-Clay, S. (2005). Communicating with parents: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School Community Journal, 15(1), 117-129.
    Hike Messenger. (2017). Most popular Asia-based mobile messenger apps as of 4th quarter 2016 based on number of monthly active users.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M3kggB
    Hornby, G. (2000). Improving parental involvement. London, UK: Continuum.
    Hubona, G. S., & Geitz, S. (1997). External variables, beliefs, attitud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ieth H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3, 21-28.
    Joseph, S. (2016). The most popular messaging app in every count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imilarweb.com/blog/worldwide-messaging-apps
    Mathieson, K. (1991). Predicting user intentions compar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with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 173-191.
    Miretzky, D. (2004).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emocratic schools: Parents-Teacher perspectives on their relationship.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6(4), 814-851.
    Nardi, B., Whittaker, S., & Bradner, E. (2000). Interaction and outeraction: instant messaging in action. In 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79-88. New York, NY: ACM Press.
    Szajna, B. (1996).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revis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Management Science, 42(1), 85-92.
    Taylor, S., & Todd, P. A. (1995).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 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6(2), 144-176.
    Tencent, China Internet Watch. (2017). Number of monthly active WeChat users from 2nd quarter 2010 to 2nd quarter 2017.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g7hfVo
    The Wireless Village initiative. (2002). The mobile IMPS initiative white pap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openmobilealliance.org/tech/affiliates/wv/wv_white_paper.pdf
    Thompson, B., & Mazer, J. P. (2012). Development of the parental academic support scale: Frequency, importance, and modes of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61, 131– 160.
    Tobolka, D. (2006). Connecting teachers and par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Tech Directions, 66, 24-26.
    Venkatesh, V. (2000). Determina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integrating control,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emotion into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1(4), 342-365.
    Venkatesh,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2), 186-204.
    Venkatesh, V., & Davis, F. D. (1996). A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development and test. Decision Sciences, 27, 451-481.
    Venkatesh, V., Morris, M. G., & Davis, G. B. (2003).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ward a unified view. MIS Quarterly, 27(3), 425-478.
    West, J., Germimo-Hausken, E., & Collins, M. (1995). Readiness for kindergarten: Parent and teacher belief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
    Wilford, S. (2004). The role of families in your program. Scholastic Early Childhood Today, 19(1), 18-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