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芳儀
Su, Fang-Yi
論文名稱: 浮生‧若夢─蘇芳儀繪畫創作研究
Life is But A Dream─The Artistic Painting And Research of Su, Fang-Yi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4
中文關鍵詞: 浮生‧若夢哲學潛意識
英文關鍵詞: life is but a dream, dream, philosophy, subconsciousnes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04.2019.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9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以「浮生‧若夢」的思想為中心主題,進而區分出夢境、自我超越與自我實現的有關哲學思想及相關創作系列。哲學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1828-1910)曾說:「語言是用來傳遞思想的工具,而藝術是人間傳達情感的手段。」很多時候我們心裡感受的到,卻未必能用言語說出。筆者希望能將虛無飄渺的意境以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期盼作品可以用它的語言直接訴諸觀者一些更真實的感受。
      藉由這個主題,筆者除了想提醒自己要時常檢視自己內心之外,並分享一些哲學思維,對於正在面臨難題及焦慮不安的朋友,可以憑藉自身內心的光芒破除霧霾籠罩的黑暗。作品呈現方式除了透過觀察周遭生活外,另輔以體會個人感受的方式去尋找更多創作靈感,並從分析文獻書籍中去汲取相關知識,探討中西方學術理論,以作為本論文的架構及論述。在實際創作部分,創作材料使用了壓克力及油畫等複合媒材,以各種表現技法作出多元化的呈現,以實驗性的方式決定創作的媒材及技法,進行各種不同的創作研究以決定是否採納該方式進行創作;輔以各種理論觀點:哲學、禪學及美學書籍,探討理論與作品間的關聯性,或以西方藝術史流派探討作品的表現形式,於畫作中加入具有象徵意涵的物件、表現技法或個人情感表達。
      本研究探討主題即是「加深對自己的了解」,筆者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除了不斷與自己對話以外,更透過創作,沉澱、認識自己。在此同時,也期許筆者能將創作中的喜悅,透過系列作品傳遞給大家。

    This paper is centered around the dreamlike quality of life, self-transcendence and self-realization. Philosopher Leo Tolstoy said, “By words one transmits thoughts to another, by means of art, one transmits feelings.”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find words to express how we feel. This paper tries to turn some of those unspeakable feelings into works of arts, expecting to transmit feelings to the viewers through this angle.

    I try to remind myself to stay true to the very beginning mind with this series of works, and also hope to find the luminous essence to light up the gloomy darkness for those sentient beings under suffering.

    This series of works are inspired by observing surroundings of daily life, personal feelings and literature references. The materials used are mostly acrylic pigments and oil paints. Methods of expression are mixing and experimenting with various artistic techniques. Som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y (zen, aesthetic, eastern and western art) are adopted to discuss the works.

    This research is also an attempt to try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nate quality that everyone sha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is study, I try to collect my thoughts through self-dialogue and painting.
    Meanwhile, I would like to share the joy of painting through this series of work to all!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創作思維與學理依據 8 第一節 創作思維–夢境及潛意識 8 第二節 學理依據–莊生夢蝶與夢中說夢 29 第三章 創作表現內容、形式、技法與媒材 35 第一節 創作緣由及內容 35 第二節 創作表現形式 37 第三節 創作表現媒材、技法與實踐過程 40 第四章 作品解析 52 第一節 夢系列 52 第二節 忘憂系列 56 第三節 超越系列 60 第五章 結論 67 圖錄 69 參考書目 72

    中文書目:
    丁寧著,《西方美術史》,北京:北京大學,2003
    月溪法師著,《圓覺經、金剛經、心經註疏》,臺北:水星文化,2015
    巴東著,《張大千:譜出繪畫的天籟與傳奇》,臺北:藝術家,2004
    白瑩著,《圖解藝術史》,臺北:信實文化,2015
    向光忠著,《建宏新編成語典》,臺北:建宏,1994
    李家祺等撰文,《世界名畫家全集—美國滴彩大師帕洛克》,臺北:藝術家,2001
    李明明著,《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臺北:三民,1992
    李予心著,《關於世界名畫的100個故事》,臺北:宇河文化,2010
    克里斯提安‧哥爾哈爾著,《保羅·克利-生活與作品》,臺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
    林谷芳著,《畫禪》,臺北:藝術家,2009
    洪啓嵩著,《睡夢禪法》,臺北:阿含文化,1998
    許麗雯著,《西洋藝術便利貼:你不可不知道的藝術家故事與藝術小辭典》,臺北:信實,2008
    許汝紘暨編輯企畫小組著,《OhMyGod!這是莊子?》,臺北:華滋出版,2010
    許鶴齡著,《六祖壇經導讀》,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3
    張心龍著,《從名畫瞭解藝術史》,臺北:雄獅,1994
    張育英著,《禪與藝術》,臺北:揚智文化,1994
    張一兵著,《不可能的存在之真》,臺北:秀威,2015
    曹慕樊著,《莊子新義》,重慶:重慶出版,2004
    陸永品著,《莊子通釋》北京:經濟管理出版,2004
    陳正雄著,《陳正雄畫語錄》,臺北:秀威資訊,2013
    聖嚴法師著,《禪與悟》,臺北:法鼓文化,2016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著,《西洋美術史》,新北:北星,1992
    閱讀書寫課程教材編寫團隊主編,《文學與生命的五重奏》,臺北:萬卷樓,2014
    褚斌杰著,《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
    蔡日新著,《禪之藝術》,臺北:文津,2002
    黎建球著,《人生哲學》,臺北:五南,2004
    鄭用錫著,《北郭園詩鈔校釋》,臺北:臺灣古籍,2003
    談錫永導讀,《金剛經導讀》,臺北:全佛文化,1999
    遲嘯川著,《古文觀止》,新北:俊嘉,2013
    羅成典著,《西洋現代藝術大師與美學理論》,臺北:秀威資訊,2010

    翻譯專書: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著,梁永安譯,《當下的力量:找回每時每刻的自己》,臺北:橡實文化,2008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著,張德芬譯,《修練當下的力量》,臺北:方智,2009
    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著,劉永毅譯,《當下的覺醒》,臺北:橡實、大雁文化,2012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孫名之譯,《夢的解析》,臺北:左岸文化,2010
    亞歷山大.孟洛(Alexander Monro)著,廖彥博譯,新北:聯經,2017
    易夫斯.波沙特(Yves Bossart)著,區立遠譯,《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臺北:商周,2015
    科里貝爾著,武夫譯,《現代藝術》,香港:三聯書店,2002
    珍妮.羅伯特(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夢與意識投射》,臺北:方智,1998
    馬克斯.多奈爾著,楊紅太、楊鴻晏譯,《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北京:清華大學,2006
    海倫.威斯格茲(Helen Westgeest)著,曾長生譯,《禪與現代美術》,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埃斯皮納巴里奧著,石雅如譯,《佛洛伊德與李維史陀:動力人類學和結構人類學的互補、貢獻與不足》,臺北:秀威,2005
    蓋兒.戴蘭妮(Gayle Delaney)著,黃漢耀譯,《你是做夢大師:孵夢‧解夢‧活用夢》,臺北:張老師,1994
    羅洛.梅(Rollo May),朱侃如譯,《焦慮的意義》,臺北:立緒文化,民93

    中文期刊:
    林逸欣著,〈萬世師表--孔子與中國儒家藝術〉,《典藏古美術》第299期,2017年8月
    香光尼僧團法師,〈用心過生活:生命的禮物(二)〉,《香光莊嚴》,(107期)
    香光尼僧團法師,〈生命流轉的動力:現觀智慧(中)〉,《香光莊嚴》,(78期)
    香光尼僧團法師,〈去來無住金剛經: 悅讀經典(一)〉,《香光莊嚴》,(85期)
    鄭芳和撰文,〈生如夏花之絢爛〉,《源》,第299期,2014年11月
    釋見鐻主編,〈六祖惠能 高山仰止(六)〉,《香光莊嚴》,94期

    外文參考書目:
    Mary Ann Caws,《Robert Motherwell: With Pen and Brush》, London: Reaktion,2003

    網路資源:
    民國107年4月7日檢索自https://wildgoose1950.pixnet.net/blog/post/佛洛依德的理論及應用2
    民國107年4月10日檢索自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8C%E7%B2%9F
    民國107年7月23日檢索自https://www.positive-parenting-ally.com/sigmund-freud.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