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福明
Su, Fu-Ming
論文名稱: 社會工作的意象:社會大眾如何看社會工作人員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 How Do People in Taiwan Perceive Social Workers?
指導教授: 潘淑滿
Pan, Shu-M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9
中文關鍵詞: 社會工作人員意象角色知覺公眾態度
英文關鍵詞: social workers, image, role perception, public attitud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GSW.009.2018.F0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7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會工作在臺灣社會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然而,社會大眾通常對於社會工作人員不甚瞭解。因此本研究選擇探討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即社會大眾(包括社會工作出身)如何看待社會工作人員。本研究將意象區分為「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分別探討社會大眾認為社會工作人員的應有特質,以及對社會工作人員此一職業的態度。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作為研究工具,透過便利抽樣及滾雪球的抽樣方式,總計回收了330份有效樣本。
    樣本透過獨立樣本t檢定、ANOVA、及迴歸分析之後發現:
    (1)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人員的意象大致為正向,但有不少社會大眾會把「社會工作人員」(社工)與「志願服務者」(志工)相混淆;
    (2)與角色知覺最相關的自變項為「是否為社會工作背景出身」、「婚姻狀況」、「與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的社會關係」,以及「與最常接觸的社會工作人員相處時,是否會聊到對方的工作狀況」。與公眾態度最相關的自變項為「教育程度」與「年齡」;
    (3)比較「社會工作背景」與「非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社會工作背景的受訪者對於社會工作人員的信賴程度較高,但卻比較悲觀,認為社會工作人員在社會上的聲望較低。
    期待研究結果能讓社會工作領域的同仁們能釐清自己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看法,並從中找出能有效提升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意象的方法,例如結合產官學界,一同舉辦聯合宣導活動,透過媒體提升社會大眾接觸到社會工作人員的資訊。除了增強社會大眾對於社會工作的意象外,提升社會工作人員的權能,使社會工作人員能更有效提供服務也是值得思考的部分。

    The history of social work in Taiwan has spanned several decades. However, people in Taiwan often barely understand social workers.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discuss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ers in Taiwan and how people in Taiwan perceive social workers. In this study, the concept of “image” is divided into “role perception” and “public attitude”. “Role perception” means “what people feel from encountering with social workers and think about what social workers should do”. “Public attitude” means “what do people feel from social workers, and what do people look upon social workers”. The methods of data collection are convenience sampling and snowball sampling. The total number of available data is 330.
    The data are analyzing data by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and regression, the results are:
    (1)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ers is roughly positive, but many people in Taiwan are confused about “social workers” and “volunteers”.
    (2) Values that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role perception are ”social work background ”, “marriage”, “the social status between respondent and social worker that respondent most frequent meets”, and “along with the social worker that respondent most frequent meets, whether talk about work or not”. Values that hav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to public attitude are “education” and “age”.
    (3) Compared with “social work background” and “non-social work background” respondents, the respondents that are social work background have higher trust in social workers. But they are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social workers because they think social workers got lower reputation in the societ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ould make social work field in Taiwan get more clear view about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 in Taiwan and find out how to promote the image. For example, the practice, academia, and government can brainstorm some propaganda programs, such as united propaganda activities, or on media, make people have more chance to acquire the information of social work. Besides promoting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 empowering social workers, how to serve more efficiently is worthy of reflection.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社會工作的起源與在臺灣的發展 13 第二節 意象的定義與相關研究探討 19 第三節 國內外社會工作意象研究探討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69 第五節 研究倫理議題 70 第四章 研究發現 71 第一節 角色知覺與公眾態度之分布 71 第二節 社會人口變項、接觸經驗,與角色知覺、公眾態度的關聯 86 第三節 迴歸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討論 10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2 參考文獻 119 附錄一 與M. Kagan博士的聯絡與授權取得 12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專家學者意見 130 附錄三 正式量表(紙本範例) 132

    一、中文文獻
    王增勇(2014)。後證照時期的台灣社會工作專業如何自我解殖?玄奘社會科學學報,12,1-18。
    左宗宏(2005)。媒體關注議題週期影響公眾認知之趨勢變化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2-H-343-003)。嘉義縣: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
    呂寶靜(2010)。眺望2020年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之趨勢。「因應風險社會-社會工作的終身專業成長」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臺北市臺鐵大樓。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三版)。臺北︰五南。
    李沐蓁(2010)。報紙中對社工人員的報導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與聯合晚報2000-2009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台中。
    沈慶鴻(2008)。老問題,新思索:台北市社會工作者薪資現況和期望新資之探索性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35-66。
    林士傑(2009)。戲劇涉入程度對其目的地個性與旅遊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班,臺北。
    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
    林承賢(2004)。近五年來台灣傳播學界博碩士論文使用網路問卷研究方法之後設分析。資訊社會研究,6,25-58。
    林萬億(2011)。臺灣社會工作的歷史發展。載於呂寶靜(主編),社會工作與臺灣社會(2-31頁)。高雄:巨流。
    林萬億(2013)。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三版)。台北市:五南文化。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版)。臺北市:五南。
    秦燕(2012)。臺灣社會工作專業制度︰本土模型的構思。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6(1),233-262。
    張君培(2009)。社會工作者的貧窮意象(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臺中。
    張德聰(1996)。我國「諮商, 輔導人員專業形象」之調查研究。空大生活科學學報,2,1-90。
    許祖維(2007)。解構「專業」:社工系大學畢業生離開社會工作的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南投。
    郭丁熒(2016)。「恨鐵不成鋼」與「恰如其分」:不同年代出生者對目前大學生角色知覺之研究。教育學誌,36,1-54。
    陳佳豪(2012)。大學生新興科技社會意象之研究-以基因改造科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花蓮。
    陳武宗、賴宛瑜、郭惠旻、林東龍(2009)。歷史宿命或時代使命?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介入醫療爭議事件之分析。臺灣社會工作學刊,7,1-48。
    陳奎林(2005)。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專業角色與困境探討-實務工作者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陳昱名(2008)。社會工作系畢業生的非社會工作職業抉擇:質性研究初探。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7(1),19-2。
    陳炫婷(2008)。電視廣告文本中的身體意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陳禹岑(2013)。年輕女性乳癌病友的身體意象與社會支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臺北。
    陳燕禎(2005)。臺灣社會福利發展-日治時代社會福利機構的歷史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9,226-244。
    游森期、余民寧(2006)。網路問卷與傳統問卷之比較:多樣本均等性方法學之應用。測驗學刊,53(1),103-127。
    黃子洋(2012)。大學生新興科技中奈米科技社會意象之研究—以東部某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
    黃囇莉、張錦華(2005)。台灣民眾的身體意象及其預測因子:人際壓力、媒體信任作為中介變項。中華心理學刊,47,269-287。
    葉重新(2006)。心理學(簡明版)。臺北:心理。
    劉庭歡(2013)。社工系學生對社會工作者形象之初探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潘淑滿(2016)。污名及其抵抗:媒體、社區與多元差異-子計畫四 不被看見或看見:恐同、暴力與異質空間。中華民國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102-2410-H-003-033-SS3)。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清華(2010)。運動介入對國小學童體適能與身體意象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屏東。
    鄭如雅、李易駿(2011)。社區工作者核心能力之探討:專業社會工作者之經驗與觀點。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1),1-44。
    賴靜宜(2010)。醫務社會工作專業在全人醫療理念中角色定位之初探---以服務使用者的觀點切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南投。
    謝秀芬(2005)。社會工作理論的發展與本土化。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2,49-74。
    簡春安、趙善如(2008)。社會工作哲學與理論。台北:巨流。
    羅明璇(2008)。貓空地區觀光意象對遊客選擇行為影響之路徑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羅美芳、黃貴薰、戴玉慈(2006)。護理學系新生對“好護士”特質之描述。醫學教育,10(2),105-114。
    黨一馨(2017)。女性基層社工職涯魯蛇告白。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2,95-106。

    二、西文文獻
    Boulding, K. E. (1956). The Public Image and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olby, I. & Dziegielewski, S. F. (2016).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The People’s Profession (4th ed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ramer, L. B. (2015). The General Public’s Perception of Social Work (Master’s thesis). Retrieved from https://kb.osu.edu/dspace/handle/1811/68930
    Dennison, S. T., Poole, J., & Qaqish, B. (2007).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ocial work: Implic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image of social wor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Work, 52(4), 350-360.
    Edmondson, D., & King, M. (2016). The childcatchers: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presentations and discourses of social work in UK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 from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 da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6(6), 639-656.
    Freeman, M. L., & Valentine, D. P. (2004). Through the eyes of Hollywood: Images of social workers in film. Social Work, 49(2), 151-161.
    Gunn, C. (1988). Vacationscapes: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2nd edit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Henderson, L., & Franklin, B. (2007). Sad not bad: Images of social care professionals in popular UK television drama. Journal of Social Work, 7(2), 133-153.
    Hsueh, C. T. & Y. W. Ku (2009). Social Change and Social Policy in Taiwan: New Poverty, M-shaped Societ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ology, 18, 45-60.
    Kagan, M. (2016). Public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about social workers in Israel. Journal of Social Work, 16(3), 322-343.
    Knežević, M., Ovsenik, R., & Jerman, J. (2006).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 As perceived by Slovenian and Croatian social work students.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49(4), 519-529.
    LeCroy, C. W., & Stinson, E. L. (2004). The public's perception of social work: Is it what we think it is? Social Work, 49(2), 164-174.
    MacCallum, R. C., Widaman, K. F., Zhang, S., & Hong, S. (1999). Sample size in factor analysis. Psychological methods, 4(1), 84.
    Olin, J. (2013). The Public and the Profession’s Perception of Social Work. Columbia Social Work Review, 4, 92-102.
    Slade, P. D. (1994). What is body image?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32(5), 497-502.
    Spear, A. R. (2016). Bless your heart but hide the children: the effect of entertainment media depictions of social workers on public opinions about social work as a profession (Master’s thesis). Retrieved from https://scholarworks.smith.edu/theses/1735/
    Wong, T. M. (2009). The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cial workers' image: the case of Hong Kong (Master’s thesis). Retrieved from http://hdl.handle.net/10722/132987
    Zugazaga, C. B., Surette, R. B., Mendez, M., & Otto, C. W. (2006). Social worker perceptions of the portrayal of the profession in the news and entertainment media: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42(3), 621-636.

    三、翻譯書籍
    何金蘭、詹宜璋(譯)(2009)。社會工作概論(第二版)(原作者︰Farley, O. W., Smith, L. L., & Boyle, S. W.)。臺北市:學富文化。

    四、網路資料
    一句話惹毛社會工作人員大賽【討論群組】。(2015)。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04500629905084/permalink/106472849707862/
    呂秋遠(2016年4月8日)。近貧社工員的熱情。蘋果日報。取自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408/833603/
    汪家慶(2014年11月15日)。台灣社工界悲歌。自由時報。取自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157766。
    專科社會工作師分科甄審及接受繼續教育辦法(民國105年6月7日)。
    許少平(2015年1月28日)。社工的憤怒與鬱悶。自由時報。取自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217741。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8)。社會工作倫理守則。取自http://www.tasw.org.tw/p1-news-detail.php?bgid=4&gid=11&nid=315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與保護司(2017)。社工專職人數統計。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DisplayStatisticFile.aspx?d=31885。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與保護司(2017)。社會工作員工作成果。取自http://www.mohw.gov.tw/CHT/DOSAASW/DisplayFile.aspx?url=http://www.mohw.gov.tw/MOHW_Upload/doc/%e8%a4%87%e6%9c%ac+%e7%a4%be%e6%9c%83%e5%b7%a5%e4%bd%9c%e5%93%a1%e5%b7%a5%e4%bd%9c%e6%88%90%e6%9e%9c(10412)_0032636000.xls&name=%e7%a4%be%e6%9c%83%e5%b7%a5%e4%bd%9c%e5%93%a1%e5%b7%a5%e4%bd%9c%e6%88%90%e6%9e%9c&doc_no=32636
    林錫淵(2015年9月22日)。俏警花扮社工 誘出販毒惡爸媽。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922/696729/
    陳昱名(2015年9月23日)。社工事件 驚覺警官對法治輕忽。蘋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923/697538/
    張暐珩(2015年9月9日)。議員質疑市府約聘社工自肥拿標案補助 北市社會局澄清。ETtoday新聞雲。取自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909/562296.htm#ixzz3nOJtFf6r
    Survey Monkey(無日期)。計算您需要的受訪者人數。取自https://help.surveymonkey.com/articles/zh_TW/kb/How-many-respondents-do-I-need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2008). Code of ethic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Retrieved from http://base.alliance-respons.net/docs/3_code_of_ethics_of_the_national_association_of_social_workers_engllish_and_spanish_.pdf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2017). NASW Code of Eth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ocialworkers.org/About/Ethics/Code-of-Ethics/Code-of-Ethics-English
    Universität Düsseldorf. (2017). G*Power. Retrieved from http://www.gpower.hhu.d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