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宇廷 Hsiao, Yu-Ting |
---|---|
論文名稱: |
新北市學校柔道教練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 The Stress Sources of New Taipei City Schools Judo Coach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
指導教授: |
楊梓楣
Yang, Chih-M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9 |
中文關鍵詞: | 柔道教練 、工作壓力 、因應策略 |
英文關鍵詞: | Judo coach, Working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5 下載: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競技運動尚未全然產業化之際,柔道教練往往必須身兼數職,以致教練壓力集於一身,且是一種長時期身心皆處於高度壓力的狀態,其來源與因應策略為何,實需進一步的被探究,提供教練們最好的協助。本研究主要針對新北市學校柔道教練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進行探究,藉由教練本身觀點,來發崛出造成他們產生工作壓力的原因,以及個人因應策略又有哪些?其調適過程為何?又有那些外在助力適時介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法為主,輔以文獻分析等方式蒐集資料,再將所蒐集的資料加以分析與整理,結果發現,受訪者目前均感受到工作壓力。工作壓力現況大多為:1.身兼行政職無法專心於柔道教練工作。2.工作時間過長。3.選手表現不如預期。新北市學校柔道教練工作壓力來源為:自我本身要求;外界要求達成與否;選手成績及家庭責任。
綜合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新北市學校柔道教練的壓力源主要為:1.柔道教練學校角色與任務混淆。2.柔道教練柔道專業不受肯定。3.柔道教練壓力無法受到學校、家庭的支持與關懷。其因應策略為:1.自我轉移(如運動或休息等…)。2.尋求社會資源。3.溝通及協調等。最後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1.公務人員每週最低工作時數,必須考慮適用工作性質。2.加強社會支持,以增強學校柔道教練對壓力之因應。3加強學校柔道教練之獎勵,來達到激勵的目的。
As the time of sports in Taiwan has not been industrialized completely, judo coaches often have to wear many hats at the same time. It’s a long-term status that coaches under such a high pressure of body and mind, and it’s also a burden that coaches have to bear all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re really are some necessaries to find out where the pressure sources are and what the coping strategies are to help the coaches to deal with their working press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stress sources of New Taipei City school judo coache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With the point of views of the coaches themselves, the researcher wants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that cause New Taipei City school judo coaches working pressure, coping strategies, the processes of adaptation, and the external help.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ll the interviewees were under some stresses including multiple roles between coaches and school administrators made them couldn’t focus on coaching athletes, working over time, the results of competitions departed from expectations.The stress sources of New Taipei City school judo coaches are setting self-goal too high, unfulfilled social expectation, and the grades of competitions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New Taipei City school judo coaches are under stress because of three reasons. (a)The role of the coaches conflicted with that of the administrators.(b)Coaches’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had not been valued highly. (c)Coaches had not been supported and did not get enough consideration from school and family. 2. Coping strategies included self-transformed such as getting enough exercise and rest, looking for social resources, and making communications and coordination. Finally, the study makes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Public servants’ minimum working hours per week must be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the nature of the work. 2. It is better to strengthen social support to enhance the school judo coaches coping pressure 3. It is better to strengthen the incentives of the school judo coach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otivating.
一、中文部分
井敏珠 (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社會支持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王琮閔 (2009)。臺灣高中柔道選手知覺教練效能對團隊滿意度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榮錫 (1991)。柔道訓練法。臺北市:臺北體專出版組。
王秀枝 (1986)。生活事件、生活壓力、身心疾病的動力關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王文正 (1991)。員工A型人格特質、主管領導型態和員工工作壓力之間關聯性研究--以公民營加油站員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新竹市。
王冠文(2012)。高中績優柔道教練訓練行為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高中柔道隊對摔訓練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1,152 – 166。
王冠文 (2012)。臺北市高中績優柔道教練訓練行為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敬先 (1995)。健康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江界山 (1997):體適能的檢測與評量。載於方進隆 (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江鴻鈞 (1995)。台灣省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江鷹敏 (2004)。台北市國民中學總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老松信一 (1966)。柔道百年。東京市:東京時事通信社株會社。
李明書 (1994)。影響公共職業訓練訓練師參與在職進修教育訓練因素及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勝彰 (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碧瑤 (2006)。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秀橞 (2003)。大專院校體育室主管的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展源 (2005)。運動產業從業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余瑞華、林文郎 (2001)。射箭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8,195-204
吳萬福 (1992)。運動教練的任務、類型及內容。體育與運動,81,32-38。
吳明順 (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吳德成 (1998)。桌球技術報告書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國銑 (2000)。我國大專院校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體育學報,28,59-68。
吳清山、林天祐 (2005)。工作壓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5,135。
吳榮福 (2002)。台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吳秉恩 (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市:華泰。
吳政融 (2002)。大學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萬福 (1992)。運動教練的任務、類型及內容。體育與運動,81,32-38 。
呂秀華 (199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臺北市。
呂耀宗 (2001)。台灣柔道史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周立勳 (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玉慧 (1997)。社會支持知平衡性與身心健康:台灣青年學生之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1),161-201。
林文郎 (1999)。我國訓練問題之探討與分析。國際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報告書,48-58。
林玉禎 (1996)。老人的生活壓力因應之道,老人教育, 10, 25-33。
林水木 (2001)。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林立曼 (2000)。戶政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杏霞 (1997)。壓力、危機與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4-6。
林幸台 (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9,205-238。
林昭男 (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冠君 (2006)。臺灣地區空手道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麗玲 (2004)。台灣地區體育新聞工作者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電子媒體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耿宏 (2004)。高中職學校體育組長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信憲 (1994)。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中市。
洪慶懷 (2009)。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教練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馮觀富 (1992),談國小階段兒童的壓力。師友,299,29-32。
馮宏雲 (2005)。台中地區高中、職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侯望倫 (1984)。工作壓力的實証研究-組織氣氛、角色特性、人格特質與壓力症狀的關係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周麗華 (2006)。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清雲學報,26(1),245-254
何蜀恆 (2004)。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相關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徐聖智 (1997),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量表之設計與測試─以大有巴士、福和客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梁玉秋 (2002)。國民中國棒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康純怡 (2002)。國小舞蹈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倦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許吉越 (2000)。八十九年大運會柔道賽甲組選手有效得分之時間、技術動作及
得分等級研究。2000 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CD 光碟。
許淑慧、黃國恩 (2008)。從2006 年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教練講習會內容論台灣女子柔道現況。臺大體育,48,19-28。
許淑慧 (1998)。我國柔道教練領導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許瓊云 (1992)。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背景因素、控制信念、工作情境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姜韻秋 (2005)。臺灣地區中等學校桌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明麗 (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 (199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之研究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上)。思與言,21(1), 66-79。
張春興 (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 (1999)。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鼎乾、張智涵、游先進、林錫波 (2009)。柔道教練領導作風與領導效能之關係。北體學報,18,73-89。
張瑞芬 (1989)。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登聰 (2002)。臺灣地區大專院校排球教練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臺北市:華興。
張宏亮 (1988)。運動教練「工作滿意與工作環境」知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宏亮 (1994),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工作壓力現況調查。國民體育季刊,23(1),71-79 。
賴秀琴 (2009)。壓不扁的玫瑰—女性柔道教練之生涯發展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曹爾忠 (1983)。台灣地區基層警(隊)員工作壓力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警官學校,桃園縣。
郭癸賓 (2008)。如何提升臺灣柔道運動競爭力。大專體育, 98,112-117.
郭生玉 (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市:精華。
郭旭修 (1982)。公立高職商科專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文俊 (2001)。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玉賢 (2005)。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教師之友,46(2),90-97。
陳向明 (2004)。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市:洪葉。
陳瑞惠 (2003)。私立高中教師工作價值觀、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陳聖芳 (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之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陳彥君、劉志華 (2003)。我國運動教練領導行爲之探討。大專體育,69,44-48。
陳榮茂 (200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院,台中市。
陳向明 (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出版。
陳蓮妃 (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單小琳 (1989)。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明順 (2007)。國立高職進修學校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風貞豪、何若湯 (2006)。新竹地區高中校長轉型領導與體育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清雲學報,26(1),255-365。
程一民 (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滄浪、李佐治 (1979)。柔道學。臺南市:立文出版社。
黃國恩、許淑慧、陳福士 (2007)。從歷屆奧運會、世界柔道錦標賽成績探討國際柔道競賽實力。中華體育季刊,21(2),114-122。
黃義良 (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法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黃金柱 (1989)。國家級運動教練領導行為之調查研究。臺北市:宏學。
黃清信 (1993)。臺北都會區公車駕駛員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義良 (1999),台南縣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楊靜芳 (2005)。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楊漢琛 (2003)。我國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運作現況調查。大專體育學刊,5 (1),63-73。
詹美玲 (2001)。中華民國九十年度國家級柔道教練、裁判講習會最新國際柔道規則之修訂,大專體育,56,44-47。
葉兆祺 (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葉龍源 (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趙傑夫 (1987)。我國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校長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焜輝 (1983)。國中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14(4),297-307。
蔡俊賢 (2002)。運動教練的哲學觀。高師大體育,3,68-74。
蔡先口 (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純文 (1998)。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昆霖、吳萬福 (1999)。競技運動教練的重要性。大專體育,41,88-131。
蔡育佑 (2006)。運動教練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9(2),107-120。
蔡育佑、徐欽賢 (2005)。運動教練工作壓力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6,177-185。
鄭及宏 (2003)。花、東地區國小體育教師自我效能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鄭吉祥 (1995)。柔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 (再版)。台北市: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賴奕彣 (2004)。台灣地區縣市督學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倩瑜、陳瑞蘭、林惠琦、吳佳珍、沈麗惠 (2000)。心理衛生。臺北市:揚智文化。
謝琇玲 (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藍采風 (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臺北市:幼獅。
蘇東平 (1980)。生活壓力與疾病,臨床醫學,9(4),303-310.
鍾伯光 (2009)。如何成為一位成功的教練。運動教練科學,15, 1-10。
簡春安、鄒平儀 (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戴興豪、周麗華 (2006)。新竹市公立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體育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1-14。
戴興豪、何若湯 (2006),台北縣國小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東南學報,30,309-320。
劉衛軍 (2007)。奧林匹克柔道。北京:人民體育。
劉榮哲 (2004)。女警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體育委員會 (98-10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程施政計畫。取自中華民國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www.oldsac.sa.gov.tw/resource/WebData/2135_2_2009_10_1_98至101年度
二、英文部分
Albertson, L. M., & Kagan, D. M. (1987).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1(1), 69-75.
Arnold, M. B. (1960).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Barefoot, J. C., Haney, T. L., Simpson, S. W., Blumenthal, J. A., & Williams Jr, R. B. (1990). Depression and the assessment of Type A behavior in a clinical population.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A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4), 483-485.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nel Psychology, 31(4), 665-669.
Borg, M. G., & Riding, R. J. (1993).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1(1), 4-21.
Cannon, 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New York: Norton.
Chaplain, R. P.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5(4), 473-498.
Clark, E. H. (1980). An analysis of occupation school teache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Auburn University, AL.
Compas, B. E., Orosan, P. G., & Grant, K. E. (1993). Adolescent stress and coping: Implications for psychopathology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of Adolescence, 16(3), 33-39.
Cooper, C. L., & Marshall, J. (1976).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il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1), 11-28.
Dunham, J. (1981). Disruptive pupils and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Research, 23(2), 205-213.
Dunham, R. & Brower, T. (1984). The effect of assertiveness training on non traditional role assumption of geriatric nurse practitioners. Sex Role, 11(9-10), 911-921.
Finlayson, M. (2002). Teacher stress in Scotland. Education Journal, 83, 7.
French, J. R., & Kahn, R. L.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1.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3), 1-47.
Gmelch, W. H. (1982). Stress for success: How to optimize your performance. Theory into Practice, 22(10), 7-14.
Gmelch, W. H. (1988).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ve stress: Causes, reactions, respon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26(2), 134-140.
Gmelch, W.H. (1983). Stress, health,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public school administrators. The Phi Delta Kappan, 64(7), 512-514.
Greenberg, G., & Baron, R. (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ipps, E.S. & Halpin, G. (1992). The difference in teacher and principals’ general stress and stress related to performance-based accredit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3345).
Hobfoll, S. E. (1988).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olmes, T. H., & Rahe, R.H. (1967).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11(2),213-218.
Hopkins, W. S., Hoffman, S. Q., & Moss, V. D. (199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s and preservice teacher stress.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18(4), 36-46.
Shaozeng, H. (1988).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in a special zone. Chinese Education & Sociiety, 21(3), 34-41.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Optimizing human resource: A case for preventive health and stres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9(2), 5-25.
Jamal, M. (1984). Job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controversy: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33(1), 1-21.
Jarvis, M. (2002). Teacher stress: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Stress News, 14(1), 12-16.
Kaplan, P. S., & Stein, J. (1984).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California: Wadsworth Publish Company.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a).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 and symptom.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 159-167.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b).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 Studies, 4(1), 1-6.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 Company.
Lazarus, R S, (1966).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Leffel, L. G. (1988).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lient servic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0628.)
McGrath, J. E. (1970). Major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J. E. McGrath (Ed.),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tress (pp. 19-49).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lson.
MacNeil, D. H. (1981). The relationship of occupational stress to burnout. In J. W. Jones (Ed.) The Burnout Syndrome (pp. 68-88). Park Ridge. IL: London House Management Press.
Miller, S. K. (1983). The history of effective schools research: A critical overview. Lansing, MI: Michigan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Mishler, E. G. (1986). 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2). 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9), 549-552.
Robbins, V.K. (1996). Exploring the texture of the texts: A guide to socio-rhetorical interpretation. Harrisburg, PA: Trinity Press International.
Russell, J. (2000). Stress free teaching: A practical guide to tackling stress in teaching, lecturing and tutoring. London: Kogan Page Limited.
Salo, K. (1995). Teacher-stress process: 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3), 205-222.
Seefeldt, V. (1987). Equating children for sports competition. In Seefeldt, V. (Ed.), Handbook for youth sport coaches (pp.211-224). Reston, VA: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ance.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y.
Spielberger, C. D. (1971). Notes and comments trait-state anxiety and motor behavior. Journal of Motor Behavior, 3(3), 256-279.
Stein, F., & Cutler, S. K. (2002). Psychosocial occupational therapy: A Holistic Approach. Albany, New York: Delmar.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 Sage.
Tellenback, S., Brenner, S. O., & Lö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 19-33.
Wilson, V. (2002). Feeling the Strain: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teachers’ stress. Glasgow: Scottish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