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志宏 Chi-hung Kao |
---|---|
論文名稱: |
總體性、物化與社會存在──Georg Lukács的哲學思想在基進成人教育哲學的蘊義 Totality,reification and social being──Georg Lukács’thought of Marxism philoso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philosophy of radical adult education |
指導教授: |
楊國賜
Yang, Guo-Si 林振春 Lin, Jenn-Chuen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5 |
中文關鍵詞: | 總體性 、物化 、社會存在 、基進成人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Totality, reification, social being, radical adult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77 下載:5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Lukács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歷史背景與發展脈絡、詮釋Lukács的總體性、物化(異化)理論及關於社會存在的本體論,進而尋繹Lukács哲學思想的基進成人教育蘊義,並擬出初步建議,以供未來研究深化之參考。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論文主要採內容分析、歷史詮釋與批判詮釋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執此研究旨趣,本研究即藉由內容分析、歷史詮釋與批判詮釋學的方法,漸次地條縷分析並詮釋Lukács的生平思想歷程、前後期哲學思想的背景及內涵;最後,則探討Lukács哲學思想對基進成人教育哲學的蘊義,進而發掘出拓展深化基進成人教育哲學的建議,以為研究參酌。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Totality, Reification(Alienation)theory, Ontology about the social being in Lukács’ Marxism philosophy, and illuminating its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radical adult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ose purposes, the study adopts content analysis, historical hermeneutics, and critical hermeneutics.
Furthermore, before embarking upon Lukács’ Marxism philosophy, the researcher will, first of all, attempt to illustrate Lukács’ lifetime and development of thought.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will focus on the on the exploration, Totality, reification theory of Young Lukács and the Ontology about social being of Old Lukács. In the end, the researcher will illuminate Lukács’thought of Marxism philosophy, and inquire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philosophy of radical adult education.
壹、中文部份(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197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市 : 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199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市 : 人民出版社
牛紅梅(2005)。重讀《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中盧卡奇的物化異化觀。前沿。11。
王少軍,曉莎譯(1992)。G. Lichtheim著。盧卡奇。台北:桂冠。
王造時譯(1999)。G.W.F.Hegel著。歷史哲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王雨辰(1998)。總體性‧物化‧階級意識──青年盧卡奇的理論主題及其當代影響。江漢論壇。6。
王雨辰(1998)。總體性‧物化‧階級意識──青年盧卡奇的理論主題及其當代影響。江漢論壇。6。
王雨辰(2002)。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及其對早年思想的超越。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王秋絨(1988a)。包魯‧弗雷勒的對教育思想評析。社會教育學刊。17。147-172。
王秋絨(1988b)。包魯弗雷勒的成人教材教法分析。載於終身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王秋絨譯(1989a)。J. L. Elias & S. Marriam著。激進的成人教育之歷史淵源與弗雷勒的意識化理論。社教雙月刊32。31-47。
王秋絨譯(1989b)。J. L. Elias & S. Marriam著。弗雷勒的教育原理與成人教育法。現代教育4(4)。126-134。
王秋絨(1989c)。哈伯瑪斯的知識論在成人教育上的意義。社會教育學刊。18。77-108。
王秋絨(1989d)。邁向民主化的教育:弗雷勒與哈伯瑪斯的觀念分析。載於民主法治與教育。台北:台北書店。
王秋絨(1990a)。激進的與人文的社區教育模式分析。社教雙月刊。9。15-21。王秋絨 (1990b)。博雅的與激進的社區教育模式之比較。社教雙月刊,38,50-55。
王秋絨(1990c)。弗雷勒批判的成人教學模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秋絨(1992)。弗雷勒─批判的成人對話教育家。載於人類航路的燈塔─當代教育思想家。台北:正中。
王秋絨(1995a)。包魯•弗雷勒教育模式在語文教育的運用狀況。教育研究。46。46-52
王秋絨(1995b)。弗雷勒教育模式在社區教育的應用模式。成人教育雙月刊,25,20-24。
王秋絨(1996)。葉尼斯‧貝爾‧馬克見刻的批判思考觀在成人批判教學上的意義。社會教育學刊,25,89-108。
王秋絨(1997)。成人教育的思想與實務─現代、後現代的論辯。台北:心理。
王秋絨(2000)。弗雷勒的成人教育方案設計。成人教育通訊。2。20-25。
王世哲等譯(2002)。Mattias Finger & Jose Manuel Asun著。面臨十字路口的成人教育 : 學尋出路。台北市 : 巨流
王玖興等譯(1988)。Georgy Lukács著。理性的毀滅 : 非理性主義的道路。濟南市 : 山東人民出版社
毛韻澤等譯(1993)。Antonio Gramsci著。政治著作選台北市 : 遠流
方永泉譯(2002)。Paulo Freire著。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市 : 巨流
石敏敏(1999)。總體性的辯證法和實踐的邏輯——論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甘肅社會科學。1。
田心喻譯(1991)。Robert Bocock著。文化霸權。台北市 : 遠流
衣俊卿(1993)。東歐的新馬克思主義台北市 : 唐山
仰哲出版社編輯部(1981)。古希臘羅馬哲學資料選輯。台北:仰哲出版社。
亦冰(1995)。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議評析台北市 : 唐山
李超宗(1989)。新馬克思主義思潮台北市 : 桂冠
李永熾譯(1993)。Francis Fukuyama著。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台北市 : 時報文化
李宛育(2003)。員工情緒智力、批判思考意向與創造力績效關係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富君(2000)。總體性的辯證法——盧卡奇辯證法新解。河南社會科學。3。
李俊文(2005)。盧卡奇關於社會存在模式的勞動思想論析。學術交流。1。
李雙翼(2002)。試論盧卡奇的總體性辯證法思想。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
李慶鈞(2003)。物化:從盧卡奇到哈貝馬斯。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
宋文里(1996)。「批判教育學」的意識化。通識教育季刊。2(4)。1-15。
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1993)。《希臘哲學史》。人民出版社。
汪聞生(1994)。盧卡奇的總體性範疇論析。東南學術。1。
吳聰賢編(1992)。成人教育思想論文集台北市 : 師大書苑
何一譯(1999)。Jacques Derrida著。馬克思的幽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杜章智譯。盧卡奇自傳。台北:桂冠。
杜章智等譯(1990)。Louis Althusser著。自我批評論文集。台北市 : 遠流
杜章智譯(1990)。Alex Callinicos著。阿圖塞的馬克思主義台北市 : 遠流
杜章智等譯(1992)。Georgy Lukács著。歷史與階級意識 : 關於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研究。北京市 : 商務印書館
杜章智等譯(1995)。Robert L. Heilbroner著。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台北市 : 遠流
林振春(1999a)。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1999b)。台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振春(2002a)。台灣社區教育的現況與發展評析。文教基金會會訊。60,2-5
林振春(2002b)。從社區教育理論談學校社區化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1-18
林振春(2004a)。培植社區學習組織、建構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社教雙月刊。119。44-48
林振春(2004b)。社會教育的困境與突破。社教雙月刊。124。43-51
林泣明等譯(1991)。Louis Althusser著。自我批評論文集.補卷。台北市 : 遠流
林昱貞(2002)。批判教育學在台灣:發展與困境。教育研究集刊。48(4)。1-25。
周立斌(2004)。論盧卡奇物化理論的當代意義。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周育賢(1998)。意識覺醒相關概念對成人教育的啟示;從弗雷勒思想出發的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新立(1991)。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台北市 : 結構群
洪鎌德(1987)。傳統與反叛 : 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探索台北市 : 商務
洪鎌德(1994)。臺灣對馬克思主義的新評估。中山學術論叢。12。7-34。
洪鎌德(1995)。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台北市 : 森大
洪鎌德(1998)。21世紀社會學台北市 : 揚智文化
洪鎌德(1999)。 從韋伯看馬克思 : 現代兩大思想家的對壘台北市 : 揚智文化
洪鎌德(2000)。人的解放 : 21世紀馬克思學說新探台北市 : 揚智文化
范景武譯(2001)。盧卡奇—物象化。河北教育出版社。
范揚、張企泰譯(1985)。G.W.F.Hegel著。法哲學原理。台北:里仁書局
胡夢鯨(1994a)。成人基本教育教材與教法的改革:弗雷勒思想與方法的啟示。1994年世界課程與教學會議亞太地區年會。
胡夢鯨(1994b)。成人教育哲學思想的流變:從「雙元對立」到「多元並存」。成人教育雙月刊,17,32-38
高宣揚(1990)。哲學人類學。香港 : 三聯書店
高宣揚(1991a)。德國哲學的發展台北市 : 遠流出版
高宣揚(1991b)。哈伯瑪斯論台北市 : 遠流出版
高宣揚(1994)。沙特傳台北市 : 萬象
高宣揚(1995)。新馬克思主義導引台北市 : 遠流出版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台北市 : 五南
高宣揚(1999)。後現代論台北市 : 五南
高宣揚(2003)。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台北市 : 五南
高志宏(2002)。失焦的批判教育學、錯置的Freire─批判教育學的初步反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第三屆教育哲史討論會
郝麗(2000)。青年盧卡奇物化觀述評。理論學刊。2。
徐文瑞譯(1998)。Richard Rorty著。偶然性、反諷與團結 : 一個實用主義者的政治想像。台北市 : 麥田出版
徐崇溫譯(1990)。Antonio Gramsci著。實踐哲學。重慶市 : 重慶出版社
徐平譯(1994)。New Left Review編。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文選。台北市 : 遠流
黃丘隆譯(1989)。Georgy Lukács著。歷史與階級意識 :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台北市 : 結構群
黃丘隆譯(1989)。Georgy Lukács著。社會存在本體論-導論。台北市 : 結構群
馬元德譯(1992)。Lezek Kolakowski著。馬克思主義的主流。台北市 : 遠流
馬欣豔等譯(1995)。Robert A. Gorman編。新馬克思主義人物辭典。台北市:遠流
宮敬才(1993)。盧卡奇的哲學思想。台北:唐山。
許雅惠譯(2002)。Peter Jarvis著。成人及繼續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 : 五南
許毓渟(2002)。社區大學學術性課程批判思考教學及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張亮主編(2004)。盧卡奇早期文選。南京大學出版社。
張翼星(2001)。為盧卡奇申辨:盧卡奇哲學思想若干問題辨析。雲南人民出版社。
張乃芳(2004)。盧卡奇的總體性方法。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張一兵(2000)。市場交換中的關系物化與工具理性的偽物性化——評青年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哲學研究。8。
陳儀璇(1994)。國中補校成人學生批判思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學明(1991)。馬孤哲的新馬克思主義台北市 : 森大
陳學明(1995a)。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探索台北市 : 唐山
陳學明(1995b)。新左派New left台北市 : 揚智文化
陳學明(1999)。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西方馬克思主義卷上海市 : 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學明(2001)。西方馬克思主義教程。北京市 : 高等教育
陳學明(2003)。生態社會主義台北市 : 揚智文化
陳明蕾(2000)。批判理論觀點下的成人學習成人教育學刊4191-214
陳墇津譯(1994)。Ernesto Laclau & Chantal Mouffe著。文化霸權和社會主義的戰略台北市 : 遠流
陳墇津譯(1995)。Louis Althusser著。保衛馬克思。台北市 : 遠流
湯建龍(2002)。盧卡奇“總體性”範疇述評。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學報。4。
彭贇(1993)。阿圖塞思想新探台北市 : 唐山
賀麟、王久興譯(1997)。G.W.F.Hegel著。精神現象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賀麟、王太慶譯(1997)。G.W.F.Hegel著。哲學史講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溫明麗(1997)。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師大書苑。
陽春花(2005)。盧卡奇物化理論的歷史邏輯探議——從馬克思、韋伯到盧卡奇。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
楊國賜(1987)。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趙曉麗,苗王君(2005)。淺析盧卡奇的物化理論。焦作大學學報。1。
趙桂琴(1995)。評盧卡奇的總體性範疇。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5。
趙仲英(1996)。論盧卡奇《歷史和階級意識》中的總體性範疇。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
趙相明譯(1995)。Ralph Miliband著。馬克思主義與政治學。台北:遠流
賴麗珍(1996)。馬濟洛的觀點轉換學習理論介紹。成人教育雙月刊。34。18-25
劉昌元(1991)。盧卡奇及其文哲思想。台北:聯經。
劉少杰(1993)。馬庫色 : 批判與重建台北市 : 唐山
劉卓紅(2003)。論盧卡奇社會存在整體性思想的新意。現代哲學。3。
鄭學稼譯(1954)。Nicolas A. Berdyaev著。俄羅斯共產主義之本原。台北市 : 中央文物供應社
鄭學稼譯(1967)。E.Bohm-Bawerk著。馬克思體系的完結。台北市 : 幼獅
鄭學稼(1977)。第三國際史台北市 : 台灣商務
鄭學稼(1992)。青年馬克思台北市 : 時報文化
鄭善福(1999)。弗雷勒對話教育在社區成人基本教育上的應用-以上楓社區成教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曉云(2003)。盧卡奇早期的物化異化觀及其當代啟示。求索。4。
蘇宜慧(1996)。成人批判思考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碩士論文
韓春屏(1999)。國中補校教學取向、學生批判思考與學習滿意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棟樑(1989)。思潮的激盪:弗雷勒的壓迫教育學。社教雙月刊。32,26-30。
詹棟樑(1994)。巴西成人識字教育運動。成人教育雙月刊21,30-34。
雷家聖(2003)。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歷史認識論--以盧卡奇與湯普森為例。歷史教育。12。
楊世雄(2001)。謝勝義著<盧卡奇>[Lukács, Georg]評介。哲學與文化。11。
孫伯揆(1999)。盧卡奇與馬克思。南京大學出版社。
孫伯揆(1998)。關於總體性的方法論問題:評盧卡奇(早期)對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理解。江蘇社會科學。4。
孫善豪(2001)。「存有的前提」與「認識的前提」論三種邏輯上可能的關係--以哲學史上實際出現過的三種主張為例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6。
劉卓紅(2001)論現代哲學本體論範式的轉換——兼談盧卡奇社會存在本體論的理論价值。學術研究。3。
鄒積興、石峰(2004)。試述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概念。遼寧商務職業學院學報。1。
貳、外文部份(英文、德文、日文)
Althusser,L.(1984).Essays on ideology. London : Verso
Althusser,L.(1982).Montesquieu, Rousseau, Marx : politics and history.London : Verso
Althusser,L.(1990).Philosophy and the spontaneous philosophy of the scientists & other essays.New York : Verso
Bermbach,Udo & Trautmann,Gunter.(1987).Georg Lukács:Kultur, Politik, Ontologie.Opladen : Westdeutscher Verlag
Boelhower,William Q.(1977) Lukács and Heidegger : towards a new philosophy. London ; Boston : Routledge & K. Paul.
Buhr,Manfred & Lukács,Jozsef.(1987).Geschichtlichkeit und Aktualitat : Beitrage zum Werk und Wirken von Georg Lukács.Berlin : Akademie-Verlag
Cole,G.D.H.(George Douglas Howard).(1969). Marxism and anarchism, 1850-1890.Basingstoke : Palgrave Macmillan
Derrida,J.(1994).Specters of Marx : the state of the debt, the work of mourning,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New York : Routledge.
Elias,J.L.(1994).Paulo Freire : pedagogue of liberation. Malabar, Fla. : Krieger Pub. Co.
Elias,J.& Merriam,S.(1995).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adult education.Malabar, Fla. : Krieger Pub. Co.
Feenberg,Andrew.(1981) Lukács, Marx, and the sources of critical theory. Totowa, N.J. : Rowman and Littlefield.
Fekete,E.& Karadi,E.(1981).György Lukács : his life in pictures and documents.Budapest : Corvina Kiado
Fernbach,David.(1980).The ontology of social being.London : Merlin
Fernbach,David.(1982).Marx's basic ontological principles.London : Merlin Press
Feuerbach,L.(1966).Principles of the philosophy of the future. Indianapolis:Bobbs -Merrill
Finger,M. & Asun,J.M.(2001).Adult education at the crossroads : learning our way out.London ; New York : Zed Books ; Leicester : NIACE.
Freire,P.(1970).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Herder and Herder
Freire,P.(1972).Cultural action for freedom.Harmondsworth : Penguin
Freire,P.(1985).The politics of education : culture, power, and liberation.South Hadley, Mass. : Bergin & Garvey
Freire,P.& Macedo,D.(1987).Literacy : reading the word & the world.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Freire,P.(1994).Pedagogy of Hope. New York: Continuum
Freire,P.(1996).Letters to Cristina: Reflections on My Life and Work. London:Routledge.
Freire,P.(1998).Pedagogy of freedom : ethics, democracy, and civic courage.Lanham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Freire,P.(2002).Ideology matters.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Fukuyama,F.(1992).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New York : Free Press ; Toronto : Maxwell Macmillan Canada ;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Geertz,C.(1973).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 selected essays.New York : Basic Books.
Goldmann,Lucien(1977).Lukács and Heidegger : towards a new philosophy.London : Routledge & K. Paul
Gramsci,A.(1985).Selections from cultural writings.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msci,A.(1999).Selections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Gramsci . New York :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Heller,Agnes.(1983) Lukács revalued. Oxford, England : B. Blackwell.
Holzman,Michael.(1985).Lukács's road to God : the early criticism against its pre-Marxist background.Washington, D.C. :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 ; Lanham, MD :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Holz,Hans Heinz.& Pinkus,Theodor.(1974).Conversations with Lukác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Joos,Ernest.(1983) Lukács's last autocriticism, the Ontology. Atlantic Highlands, N.J. : Humanities Press.
Kadarkay,Arpad.(eds.)(1995) The Lukács reader. Oxford ; Cambridge, Mass., USA : Blackwell Publishers.
Lukács,György.(1973).Der junge Hegel : uber die Beziehungen von Dialektik und Okonomie.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 Suhrkamp
Lukács,György.(1974).Heidelberger Philosophie der Kunst. Darmstadt : Luchterhand
Lukács,György.(1977).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sstsein.Darmstadt : Luchterhand
Lukács,György.(1986).9 Aufl.Geschichte und Klassenbewusstsein : studien uber marxistische Dialektik.Neuwied : Luchterhand
Marcus,Judith & Tar,Zoltan.(1986).Georg Lukács :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1902-1920 : dialogues with Weber, Simmel, Buber, Mannheim, and others.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arcus,Judith & Tarr,Zoltan.(1989). Georg Lukács : theory, culture, and politics.New Brunswick, N.J. : Transaction Publishers
Munster,Arno.Lowy,Michael.& Tertulian,Nicolas.(1987). Verdinglichung und Utopie : Ernst Bloch und Georg Lukács zum 100.Frankfurt am Main : Sendler
Parkinson,G.H.R.(1979). Georg Lukács.UK:Routledge & Kegan Paul.
Pinkus,T.Ed.(1975).Conversations with Lukács.Cambridge, Mass.:MIT Press
Rorty,R.(1989).Contingency, irony, and solidarity.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uchting,W.A.(1986).Marx and philosophy : three studies.New York :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Wartofsky,M.W.(1977).Feuerbach.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小牧治、村上隆夫譯(1981)。Michael Theunissen著。社会と歴史[批判理論の批判]。東京:未來社。
青木順三、針谷寬譯(1983)。G.H.R.Parkinson著。ルカーチ。東京:未來社。
国松孝二編(1969)。ルカーチ研究. (ルカーチ著作集,別巻)。東京:白水社。
城塚登、古田光譯(1975)。Georg Lukács著。歴史と階級意識。東京:白水社。
高幣秀知(1986)。『歴史と階級意識』の「過渡性」。載於社会思想史研究年報「第10回大会記録/シンポジウム/ルカーチと現代---ルカーチ生誕百年記念」。京都:龍古大學社会思想史学会。
岸川富士夫(1986)。西南ドイツ学派とルカーチ。載於社会思想史研究年報「第10回大会記録/シンポジウム/ルカーチと現代---ルカーチ生誕百年記念」。京都:龍古大學社会思想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