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品蓉
Wu, Pin-Rong
論文名稱: 和魂、漢才與漢意之間:本居宣長的漢學觀
Yamato-damashii, Karazae and Karagokoro: Motoori Norinaga’s Attitude toward Sinology
指導教授: 張崑將
Chang, Kun-Chiang
藤井倫明
Fujii Michiak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3
中文關鍵詞: 本居宣長漢學國學大和魂漢才漢意和漢古道論
英文關鍵詞: Motoori Norinaga, Sinology, Kokugaku, Yamato-damashii, Karazae, Karagokoro, Yamato and Kara, Tao, Kodor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52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6下載:1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居宣長作為日本國學一脈的集大成者,同時也是重要的日本思想家,其探究日本古道與建構國學對後來日本認知自己文化的面向上佔有關鍵地位。其中,宣長對於漢學的觀點也相當微妙而複雜。其一生中對漢學顯著之論述在於他批判「漢意」、並強調要堅定「大和魂」的立場,但這背後卻也隱含了「漢意」其實不完全等於整體的「漢學」,宣長所批判的「漢意」之外也另有其他肯定漢學價值之「漢才」的意義。由此可以發現,本居宣長對於「漢學」的觀點與態度,圍繞著「大和魂」、「漢才」與「漢意」的三個概念組成一個複雜的認知,充滿「和」、「漢」脈絡交錯的漢學觀。本論文旨要在以「大和魂」、「漢才」與「漢意」為切入點去探究宣長的漢學觀。

    首先,梳理宣長論述中「大和魂」、「漢意」與「漢才」各自的定義與內涵,再進一步釐清三者之間的關係,由此清楚宣長對於漢學觀的基礎觀點在於立足「大和魂」的主體意識而防衛「漢意」的薰染,但在若不衝突到「大和魂」的立場之下能對漢學之「漢才」展現充分善用之態度。再者,透過宣長一生中極為重視的「道」之論述,也理解到「大和魂」與「漢意」兩個文化之中,於根本上的「道」之實踐便有鮮明差異,其中前者以「神」為依歸、後者以「人」為本,達到進一步理解宣長觀點裡對「和」、「漢」的強烈分別,以及他透過何種方式來篩選、分別「和」、「漢」兩道。接著,更深入宣長對於神道的觀點去理解宣長的世界觀,以嘗試剖析宣長對於「大和魂」、「漢意」之間深層的理解與緣由,並且整理出他對「大和魂」、「漢意」兩者的定位與詮釋,其中展現出了宣長批判「漢意」卻仍將其包容、詮釋於自己的世界觀當中,予以一個地位,而不是展現「排斥」、「消滅」的態度。然後,聚焦在宣長論述「和」、「漢」不一樣方向的生命實踐,也能嘗試理解到他對於神道及「大和魂」的信念如何不同於「漢意」所追求之道德理念,從此明白兩個方向不同的生命論調。最後,透過以上宣長對「和」、「漢」的各方面論述整理出他漢學觀的內涵以及特徵。

    總體而言,宣長的漢學觀與其皇國古道論之建立有緊密的關聯,而且宣長對於整體漢學的態度其實呈現的是一種複雜、多元而包容的性質,其中明顯的是多層「主次」(層次)的分別意識,也因此能呈現出表面上雖有批判形象但實際上卻有順從、接受、包容的寬容態度。

    Motoori Norinaga, being a valued Japanese thinker, was a mastermind who reached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Japanese Kokugaku. His researches on Japanese Kodo and constructions of Kokugaku were later crucial to the country’s perceptions of its own culture. Looking into Norinaga’s view on Sinology, it appeared to be rather intricate. The most distinct discourse he presented in life included a firm hold to “Yamato-damashii” and criticisms on “Karagokoro.” The message behind this discourse indicated that “Karagokoro” was but a part of Sinology to Norinaga; whilst criticizing “Karagokoro,” he gave recognition to the “Karazae” part of Sinology. From the message, it could be perceived that Motoori Norinaga’s understanding of Sinology was a complicated idea consisted of three concepts: “Yamato-damashii,” “Karazae” and “Karagokoro.” In order to explore his thoughts regarding Sinology, a system based on intertwining “Yamato” and “Kara” ideologies, this thesis takes studying “Yamato-damashii,” “Karazae” and “Karagokoro” as method of research.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the definitions and contents of the three concepts mentioned would be sorted out.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hree would later be clarified, so that Norinaga’s stance on Sinology would be distinctly shown: he considered the 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Yamato-damashii” as the base of everything and guarded it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Karagokoro.” However, he was ready to put “Karazae” into good use as long as it did not contradict “Yamato-damashii.”
    The second part of the thesis discusses Norinaga’s discourse on “Tao,” which he valued all his life. From the discourse, readers may see that the two cultures of “Yamato-damashii” and “Karagokoro”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distinctly in their practices of Tao: while the former functioned in the benefits of gods, the latter treated human beings as its root. The difference would help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Norinaga’s strong and insistent distinguishing of “Yamato” and “Karae,” as well as the ways he differentiated the Tao of the two.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thesis, Norinaga’s perspective on Shinto w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in aim of comprehending his world view. Here, I attempt to analyze Norinaga’s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Yamato-damashii” and “Karazae,” hence make clear his interpretations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two concepts. This part of research reveals that Norinaga, despite criticizing “Karagokoro,” interpreted and included the concept into his world view. Instead of rejecting or eliminating it, he granted it a role in his system of thoughts.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Norinaga’s discourses on the different ways “Yamato” and “Karae” ideologies achieved life fulfillments. Also, i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how Norinaga’s beliefs on Shinto and “Yamato-damashii” varied from the moral values that “Karazae” pursued. The research here explains two life arguments of disparate orientations.
    The last part of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rinaga’s Sinology from the varied discourses on “Yamato” and “Kara” discussed above.

    Overall, Norinaga’s view on Sinology was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his imperial Kodoron. Norinaga’s attitude toward Sinology in general was complicated, diversified and tolerant. Its multileveled differentiation was especially distinct. Such characteristic explained the reason why, despite its seemingly criticizing image, Norinaga’s Sinology was in fact accepting and tolerant.

    謝 辭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課題的提出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及章節安排 23 第二章 宣長漢學觀裡的「漢才」與「漢意」 26 第一節 和漢意識 27 一、宣長的學問與「大和魂」 27 二、「大和魂」考察 30 (一)「大和魂」原意內涵 30 (二)「和魂漢才」的出現 34 三、宣長的「大和魂」 35 (一)「大和魂」與「漢意」的相對 35 (二)「敷島之歌」的爭論 37 1.歌頌日本民族精神 38 2.對「美」的描述與感動 41 四、小結:從「漢才」到「漢意」折射出的兩種「漢學」 43 第二節 宣長的漢意批判 47 一、「漢意」內涵 47 (一)「漢意」之(初步)定義 47 (二)「漢意」概念之界定 52 二、宣長的漢意批判 53 (一)以真心論批判漢意的善惡倫理觀 53 (二)以神道論批判漢意的天命觀 57 (三)以神意批判漢意的空理說 59 三、批判漢意之成因 61 (一)探尋「古意」 61 (二)人智的不可信任性 65 四、小結:不被選擇的「一面漢學」 67 第三節 宣長與漢才—宣長眼中的漢學價值 70 一、宣長不排斥漢學之論述 70 (一)學習漢學才能認識自己(皇國) 71 (二)學習漢學才能認識外國(特別是指「漢國」) 72 (三)學習漢學才能善用漢學之學問 73 二、宣長不排斥漢學之因 74 (一)遵守「神道」之思維 75 (二)宣長與漢學之淵源 78 1.原生家庭因素 78 2.京都遊學的儒門習醫生活 80 三、宣長學習漢籍之分析 83 (一)識字學文的基礎教育 84 (二)師門的課堂修習 85 (三)閱讀自習與研究 86 四、小結:漢才於宣長之價值 90 第四節 結語:漢學對宣長之意義 92 第三章 宣長對道的論述:神之道與漢之道 94 第一節 認識宣長「道」觀念的基礎 95 一、基於日本古典的學問 95 二、宣長對「道」論之重視 97 (一)宣長的古道與神道 97 (二)宣長之「道」 98 三、小結:宣長對「道」的多面論述 103 第二節 神之道—宣長對「道」之正論述 105 一、「神道」之名 105 (一)隨神(「神(かむ)ながら」) 105 (二)受漢風影響出現的「道」之名 107 (三)兩種「神道」 108 二、「神道」之內涵 110 (一)不言明之道 110 (二)「神道」之治:隨神而古傳不變原則 112 三、小結:以神為核心運轉之道 115 第三節 漢之道—宣長對「道」之反論述 116 一、漢之道 116 (一)聖人之道 117 (二)人為教化之道 121 (三)以人智道理論述之道 124 二、漢之道的內涵 126 (一)古傳斷裂 126 (二)相信天命 129 (三)重視德性 130 三、小結:反面意義的道 132 第四節 結語:宣長對道的篩選 133 第四章 宣長的神道觀對「大和魂」與「漢意」關係之詮釋—以「神」與「天」之差異為中心 136 第一節 「神」與「天」之差異1:宣長的「神」信仰 137 一、「神」的定義 137 二、宣長信仰觀裡的關鍵概念 141 (一)造化三神:萬物之根源、真心之由來 141 1.天地之始—由「神」而非由「理」而來的世界 142 2.萬物本然之「真心」的由來 146 (二)伊邪那岐與伊邪那美的神話紀載:初始創生、判分對立 147 1.初始創生之神—國土、多位神靈與「道」的開端 147 2.判分對立的開始—生死、吉凶、善惡 148 3.禍津日神與直毘神:帶來災禍與消災解厄的「善惡」象徵 152 (四)天照大御神:照耀萬國與獨尊皇國的重要聯繫 155 三、神界與人界:幽與顯 159 四、小結:以「神」為主宰的世界觀 162 第二節 「神」與「天」之差異2:宣長對「天」信仰之質疑 163 一、「天」為虛空無心之物 163 二、「則天」為漢意 165 三、小結:以天為主宰的世界觀 167 第三節 「神」與「天」的價值觀衝突 168 一、宣長以神道觀點批判「天道」理論 168 二、宣長以神道觀點批判「天命」之說 171 三、從「神與天」到「大和魂與漢意」 173 四、小結:真實多元的世界觀 176 第四節 結語:「大和魂」與「漢意」之定位 178 第五章 宣長漢學觀之「和」、「漢」不同的生命實踐 181 第一節 宣長的「真實之道」:以「神意」為依歸的生命信念 182 一、接受神賜的本然—真心論 182 二、遵從與侍奉神—隨神與君臣之道 187 三、寄託於神的「『直(ナオス)』觀」—祓禊的意義 192 四、小結:寄託於神的生命實踐 200 第二節 宣長的「大和魂」:以「物哀」為關懷的生命意義 201 一、物哀之定義:「物哀」與「知物哀」 201 二、物語與「物哀」的陶冶 205 三、物哀與漢國之意(漢意)的差異 210 四、小結:真實而基本的感知修養 219 第三節 宣長對「聖人之道」倫理觀的質疑 221 一、宣長對「善惡」的認知 221 (一)「善惡」的不確定性 221 (二)「善惡」的無法掌握 225 二、對「後天教化」的否定 226 三、小結:「人」的有限性 229 第四節 結語:不同的生命論調—「真心」、「物哀」與「是非善惡」道德觀 231 第六章 結論 232 第一節 宣長漢學觀的特徵—包容、接受與層次 232 第二節 宣長批判漢意的背反論 235 一、人智是否可以分離? 235 二、漢學裡有無「非漢意」之「意」? 236 第三節 宣長學問裡的漢學 238 一、宣長學問的雙面性 238 二、宣長學問中的漢學問題 239 參考文獻 240

    一、專書
    (一)中文書籍
    丸山真男 著,王中江 譯:《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
    紫式部 著,豐子愷 譯:《源氏物語》中,臺北縣:木馬文化,2001年。
    張崑將:《德川日本「忠」「孝」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兵學與陽明學為中心》,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2004年。
    蔣春紅:《日本近世國學思想 : 以本居宣長研究為中心》,北京:學苑出版社出版,2008年。
    本居宣長 著,王向遠 譯:《日本物哀》,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10年。
    韓東育:《從「脫儒」到「脫亞」—日本近世以來「去中心化」之思想過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王小林:《從漢才到和魂:日本國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臺北︰聯經,2013年。
    韓東育:《從「請封」到「自封」—日本中世以來「自中心化」之行動過程》,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年。
    子安宣邦 著,丁國旗 譯:《江戶思想史講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年。
    呂玉新:《政體、文明、族群之辯:德川日本思想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7年。
    大西克禮 著,王向遠 譯:《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新北市:不二家出版,2018年。
    清水正之 著,田世民 譯:《日本思想全史》,新北市:聯經,2018年。

    (二)日文書籍
    村岡典嗣:《本居宣長》,東京︰警醒社書店,1911年。
    黑川真道 編:《黑川真賴全集》,東京:國書刊行會,1911年。
    田中義能:《本居宣長之哲學》,東京︰日本學術研究會,1912年。
    佐佐木信綱:《賀茂真淵と本居宣長》,東京︰廣文堂書店,1917年。
    加藤仁平:《和魂漢才說》,東京︰培風館,1926年。
    本居大平:《本居大平全集》,東京:吉川弘文館,1927年。
    村岡典嗣:《本居宣長》,東京︰岩波書店,1928年。
    藤村作:《本居宣長》,東京︰樂浪書院,1936年。
    河野省三:《本居宣長》,東京︰北海出版社,1936年。
    山田勘藏:《本居宣長翁全傳》,東京︰四海,1938年。
    安藤正次 著,教學局編篡:《直毘靈 : 神の道とやまと心》,東京:文部省教學局,1941年。
    久松潛一 著,教學局編篡:《玉勝間と初山踏》,東京:文部省教學局,1943年。
    蓮田善明:《本居宣長》,東京︰新潮社,1943年。
    藤田德太郎:《本居宣長と平田篤胤》,東京︰丸岡出版社,1943年。
    平田篤胤 著,山本幸哉 校註:《古道大意》,東京:改造社,1944年。
    河野省三:《本居宣長》,東京︰文教書院,1944年。
    笹月清美:《本居宣長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44年。
    奧村伊九良:《大和魂—歷史篇—》,東京:大八洲出版,1945年。
    倉野憲司、武田祐吉 校注:《古事記祝詞》,東京:岩波書店,1958年。
    坂本太郎、家永三郎、井上光貞、大野晉 校注:《日本書紀 下》,東京:岩波書店,1965年。
    坂本太郎、家永三郎、井上光貞、大野晉 校注:《日本書紀 上》,東京:岩波書店,1967年。
    津田左右吉:《文学に現はれたる我が國民思想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67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一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二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四卷,東京:筑摩書房,1969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六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七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八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九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十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十三卷,東京:筑摩書房,1971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十四卷,東京:筑摩書房,1968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十五卷,東京:筑摩書房,1969年。
    本居宣長 著,大久保正 編:《本居宣長全集》第十六卷,東京:筑摩書房,1974年。
    本居宣長 著,大野晉 編:《本居宣長全集》別卷三,東京:筑摩書房,1993年。
    田原嗣郎:《本居宣長》,東京:講談社,1968年。
    吉川幸次郎 編:《本居宣長集》,東京︰筑摩書房,1969年。
    齋藤正二:《「やまとだましい」の文化史》,東京:講談社,1972年。
    吉川幸次郎:《仁斎.徂徠.宣長》,東京︰岩波書店,1975年。
    村岡典嗣:《続 日本思想史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75年。
    小林秀雄:《本居宣長》,東京:新潮社,1977年。
    本山幸彥:《本居宣長》,東京︰清水書院,1978年。
    村岡典嗣:《宣長と篤胤》,東京︰創文社,1981年。
    石川淳 編:《本居宣長》,東京︰中央公論社,1984年。
    相良亨 編:《平田篤胤》,東京︰中央公論社,1984年。
    潟沼誠二:《儒学と国学―「正統」と「異端」との生成史的考察》,東京︰桜楓社,1984年。
    鈴木淳、岡中正行、中村一基:《本居宣長と鈴屋社中:「授業門人姓名録」の総合的研究》,東京︰錦正社,1984年。
    長谷川三千子:《からごころ―日本精神の逆說》,東京:中央公論社,1986年。
    小笠原春夫:《儒国論争の研究》,東京:ぺりかん社,1988年。
    城福勇:《本居宣長》,東京︰吉川弘文館,1988年。
    落合直文:《本居宣長》,東京:雄松堂,1988年。
    簗瀨一雄:《本居宣長とその門流》,東京︰和泉書院,1990年。
    山下龍二:《朱子学と反朱子学―日本における朱子学批判―》,東京︰研文社,1991年。
    森田康之助:《やまと心―日本の精神史―》
    相良亨:《死生観.囯學:本居宣長とその周辺》,東京︰ぺりかん社,1994年。
    丸山真男:《丸山真男講義録》第七冊,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
    岩田隆:《本居宣長の生涯:その学の軌跡》,東京︰以文社,1999年。
    東より子:《宣長神学の構造:仮構された「神代」》,東京︰ぺりかん社,1999年。
    子安宣邦:《「宣長問題」とは何か》,東京:筑摩書房,2000年。
    子安宣邦:《本居宣長》,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
    日本國語大辭典 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三卷,東京︰小學館,2001年第二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 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六卷,東京︰小學館,2001年第二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 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十一卷,東京︰小學館,2001年第二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 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十二卷,東京︰小學館,2001年第二版。
    日本國語大辭典 第二版編輯委員會 編︰《日本国語大辞典》第十三卷,東京︰小學館,2001年第二版。
    芳賀登:《本居宣長の学問と思想》,東京:雄山閣出版,2001年。
    安田敏朗:《国文学の時空:久松潜一と日本文化論》,東京:三元社,2002年。
    中根道幸:《宣長さん:伊勢人の仕事》,大阪:和泉書院,2002年。
    前田勉:《近世神道と国学》,東京︰ぺりかん社,2002年。
    紫式部 著,石田穣二、清水好子 校注:《源氏物語》三,東京:新潮社,2002年。
    藤田正勝 編:《和辻哲郎「新編 日本精神史研究」》,京都:燈影社,2002年。
    村岡典嗣 著,前田勉 編:《新編 日本思想史研究》,東京:平凡社,2004年。
    菅野覺明:《本居宣長:言葉と雅び》,東京︰ぺりかん社,2004年。
    子安宣邦:《本居宣長とは誰か》,東京︰平凡社,2005年。
    日野龍夫:《宣長・秋成・蕪村》,東京︰ぺりかん社,2005年。
    田中康二:《本居宣長の思考法》,東京︰ぺりかん社,2005年。
    清水正之:《国学の他者像:誠実と虚偽》,東京︰ぺりかん社,2005年。
    子安宣邦:《宣長学講義》,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友常勉:《始原と反復:本居宣長における言葉という問題》,東京:三元社,2007年。
    淺利誠:《日本語と日本思想:本居宣長・西田幾多郎・三上章・柄谷行人》,東京︰藤原書店,2008年。
    神野志隆光:《本居宣長『古事記伝』を読む》,東京︰講談社,2010年。
    渡辺清恵《不可解な思想家本居宣長:その思想構造と「真心」》,東京︰岩田書院,2011年。
    田中康二:《国学史再考—のぞきからくり本居宣長—》,東京︰新典社,2012年。
    田中康二:《本居宣長:文学と思想の巨人》,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4年。
    樋口達郎:《国学の「日本」:その自国意識と自国語意識》,東京︰北樹出版,2015年。
    吳冬青:《「雅」文化序論:「みやび」論序說》,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7年。

    二、期刊論文
    石田一良:〈本居宣長と儒学〉,《季刊日本思想史》第11號(東京:ぺりかん社,1979年),頁3-23。
    前田勉:〈宣長における「心だに」の論理の否定―垂加神道と宣長との関係―〉,《日本思想史學》第30號(東京:日本思想史學會,1998年),頁139-155。
    高偉:〈日本中心主義書寫與國神話研究 —— 基於對日本近世國學神話論的考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15卷第2期(台北:臺灣師大出版社,2018年),頁1-42。

    下載圖示
    QR CODE